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染色体的分类
• 通常着丝点在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且位置恒定,常 用作描述染色体的一个标记。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可以 将染色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广泛应用的Levan的四 点四区系统为例: 简称 着丝点的位置 臂比值 臂比值 • M 正中部着丝点 1.0 1.0 • m 中部着丝点区 1.0-1.7 1.01-1.70 • sm 亚中部着丝点区 1.7-3.0 1.71-3.0 • st 亚端部着丝点区 3.0-7.0 3.01-7.0 • t 端部着丝点区 7.0-∞ 7.01-∞ • T 端部着丝点
• B染色体较A小,多由异染色质组成,不载有基因, 但具有自我复制并传给后代。 • B染色体一般对细胞和个代生存没有影响,但当增加 到一定数量时就有一定的影响。玉米超过5个时不利于生 存。
• 所谓核型是指一个个体或物种的染色体 的构成,包括染色体的大小、形态、数 目。即指体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 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对一组 染色体的形态特点进行细胞学研究(进 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称为核型分析。 大多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为标准,也 有采用粗线期染色体。
二、染色体的数目
• • • 1、染色体的数目特征 恒定性。同一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在性细胞中总 是成单的。通常用2n和n表示,如水稻2n=24, n=12;普通小麦2n=42,n=21。 • 不同物种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 动物中最少的只有1对染色体(n=1)(即 线虫类的一种马蛔虫变种;而另有一种蝴蝶 (Lysandra)可达191对染色体(n=19)植物中, 菊科植物Haplopappus graxillis只有2对,隐花植 物中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的一些物种 含有400-600对以上的染色体。但染色体数目多 少与物种的进化无关。
百度文库
• 2、A染色体和B染色体
• 有些生物的细胞中除具有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以外, 还常出现额外的染色体。通常把正常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 体;把这种额外染色体统称为B染色体,也称为超数染色 体(supernumerary chromosome)或副染色体(accessory chromosome)。
• 640多种植物和170多种动物中发现B染色体,最常见 的有玉米、黑麦、山羊草等。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
•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1、大小 不同物种染色体大小差异较大。一 般染色体数目少的则体积较大。即使同 一细胞中染色体大小也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植物大于动物,单子叶植 物大于双子叶植物。草本植物大于木本 植物。
2、染色体形态结构
• 典型的染色体通常由长臂和短臂、着丝点和着 丝粒、次缢痕和随体、端粒等几部分组成。 (1)着丝点(centromere)和着丝粒 (kinetochore) • 着丝点即初级缢痕或主缢痕。中期时,着丝点 不发生收缩,呈现出透明的缢缩状结构,是纺 锤丝(Spindle)附着的部位。着丝点是染色体 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染色体可以丢失一个臂 或两个臂的大部分仍能复制,但若无着丝点, 便无法复制而自然丢失。
• (2)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核仁组织区 (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 ,NOR)和随体(Satellite) 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特殊功能。一个真核生物细 胞中至少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核仁组织区,没有核仁组织 区的细胞不能成活。 • 随体是指次缢痕区至染色体末端的部分,有如染色体的 小卫星。随体主要由异染色质组成,是高度重复的DNA 序列。 • 3、端粒(Telomere) 端粒指染色体的自然末端。不一定有明确的形态特 征,只是对染色体起封口作用,使DNA序列终止。 端粒是染色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保持了染色体 的遗传上的独立性,无端粒的染色体就与其它无端粒染 色体连接起来,造成后期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