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育学博士论文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谨求实,守正出新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综述(2000-2006)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涂端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博士点于1990年设立,研究方向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及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自设立博士点以来,先后有汪永铨(已退休)、喻岳青(已退休)、闵维方(1998年后任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的指导教师)、陈学飞、陈向明和陈洪捷6位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共指导完成博士论文31篇。目前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导师共三人,分别为陈学飞、陈向明和陈洪捷教授。陈学飞教授所带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陈向明教授所带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师教育、人类发展与教育,陈洪捷教授所带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及比较高等教育、德国高等教育。
鉴于我院已毕业的濮岚澜博士在首届博士生论坛上所作的“多学科的视角分析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综述”已对我院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点成立以来至2003年的学位论文做了很好的归纳和总结,根据本届博士生论坛组委会的要求,本文仅对北大教育学院2000-2006年通过答辩的高等教育专业博士论文作一补充综述。
由于一些教育经济与管理方面选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成立初期被纳入高等教育学的学位授予范畴,因此,为客观、完整地描绘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论文的情况,本综述将包含部分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论文。2000-2006年我院通过答辩的20篇高等教育学博士论文主要涵盖了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政策、比较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原理与中国高等教育四大领域。论文选题上既有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教育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等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也有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留学生跨文化交往等特定教育人群发展的关怀。20篇论文总体上可用“严谨求实,守正出新”八个字概括。“严谨求实”是北大的校训之一,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为本文的修改完善提供了具体指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图书资料室为本文写作提供了相应的论文资料,谨致谢意!
也是这20篇论文所体现出的风格。所谓“守正”是论文遵循我们学院对博士论文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及在这些原则和标准基础上所形成的“多学科的分析视角,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2研究传统。“出新”则体现为论文在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支持、分析框架及研究成果上所取得的突破。
20篇论文在“严谨求实,守正出新”中体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多学科视角的分析、恰当的方法运用和规范的实证研究的特点。根据研究方向,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政策研究、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历史、职业教育六大类。各类相关论文列举如下:
教育经济与管理类3篇:
李文利:《中国居民高等教育需求研究》
陈彬:《知识经济与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晋保平:《论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
政策研究类6篇:
林小英:《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
濮岚澜:《中国教育政策的议程设置过程研究——一个信息互动网络的视角》
包海芹:《国家学科基地政策扩散研究》
茶世俊:《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渐进变迁研究(1978-2003)》
程化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过程研究
张国兵:《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过程研究——支持联盟理论的视角》
比较研究类3篇:
蒋凯:《劳动力市场视角的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变革》
张建新:《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研究》
林杰:《西方知识论传统与学术自由》
高等教育原理类5篇:
刘海波:《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刘东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十八位来华留学生的个案分析》
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研究——对九名北京大学理科本科生的个案分析》
赵国栋:《论科技发展对大学教学的影响——从历史到现实》
2濮岚澜. “多学科的视角分析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综述”
历史类1篇
李春萍:《学科制度下中国学术的演变:以北京大学为例(1898-1927)》
职业教育类2篇
王建:《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教育培训研究》
马早明:《技术革命与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演变》
每类论文又各有特点,如教育经济与管理类论文侧重于在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探讨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所用的研究方法以定量为主;政策研究类论文注重对真实的政策现象的理解和政策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文本(政策文献、档案)分析、案例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理论导向;比较研究类论文致力于应用理论来阐释现象,通过运用有关学科理论分析国外的教育现象或问题,以揭示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高等教育原理类的论文则体现了将历史、现实与未来展望相结合、理论抽象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特色,这类论文注重对一手资料的挖掘和分析,并引用质性研究的新方法,努力于理论建构;历史类论文史料翔实,在案例研究中,既有对史料的挖掘和分析,也有理论的推演,并将新的观念和方法引入到高等教育历史研究中;职业教育类论文从技术进步出发,在历史比较中,探讨职业教育改革,既有宏观的历史考察,也有细致的定量分析。下面结合论文的总体特点,我们将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发现几个方面对每篇论文的相关特点具体论述。
一、在体察现象中生发新问题
好的论文都有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而好问题的提炼来自于对现象的体悟和观察。对现象的体察既可在解读历史中发生,也可在观察现实中实现。20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均来自于作者对教育现象的体察。马早明对技术革命与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演变研究,李春萍对学科制度下中国学术的演变的研究等均是在对教育史的梳理和挖掘中体察当时的现象,提出“技术革命如何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演变及演变有何特点”、“自西方移植而后逐步建构起来的学科制度是如何重塑中国学术”这些与现实需要相联系的问题。
在高校扩招政策的现实背景下,李文利对中国居民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陈彬提出了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的问题,晋保平则从国家科技体制的层面,研究国家科研机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包海芹从高校国家学科基地建立这一现实现象出发,探讨国家学科基地扩散和演变的根源和内在机理;濮岚澜关注的是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现象”如何被“问题化”,问题如何被特定的群体所选择;茶世俊追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