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1、物种: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生殖单元隔离),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2、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3、弹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干扰后恢复原来功能的能力。
4、抗性:又称抵抗力,是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产生变化的大小,即衡量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的能力。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补偿点:就是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
7、有效积温法则: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动物、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生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条件:是指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11、生境: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12、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3、限制因子:是指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14、生态幅:是指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15、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6、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
17、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18、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
19、集群: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
20、竞争:是指生物为了利用有限的共同资源,相互之间所产生的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21、化感作用(异种化感):是指某些植物能够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其他植物在其周围生长的现象。
22、寄生:是指一个种寄居于另一个种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23、玛他种群:是指生活在栖息地已破碎的,呈斑块状分布的种群。
24、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25、食物网:是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们往往交叉链索,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
26、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
27、化学信息:是生态系统中信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28、信息素: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种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通称为信息素。
29、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
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30、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1、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
32、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33、退化生态系统:是一类“病态”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34、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35、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
36、环境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进入环境,使环境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和人类的物质。
37、毒物:是指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38、外来化合物:是指生物体内,正常生命活动下不产生的化合物。
39、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含量远远超过正常本底含量,对人体和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
40、分布: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被吸收后,随血液和体液循环分布到全身组织细胞的过程。
41、生物转化:是指进入体内的外来化合物,在体内酶催化下发生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
42、生物富集:指生物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改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43、毒性:是一种污染物质对生物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44、生态监测:是指利用生命系统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
45、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综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46、环境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47、全球变化:是指可持续改变的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变)。
48、温室效应:指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化学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进地表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49、环境荷尔蒙:是扩散于环境中、能使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产生混乱并形成生殖障碍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50、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并在环境质量标准的约束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