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王天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王天禄
发表时间:2018-03-12T11:08:12.3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作者:王天禄[导读] 在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建筑所具有的抗震性能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北京柯德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辽宁大连 116085 摘要:地震灾害的影响较大,对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带来巨大迫害。为此,加强建筑住宅的结构设计、抗震处理十分必要,是提高住宅建筑稳定性、功能完善性、合理性的关键举措。国内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综合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经验分析等方面进行处理,不断加强对应抗震效果的提升。为此,加强结构设计的抗震优化控制,对社会稳定性、安全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
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措施
前言:
在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建筑所具有的抗震性能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因为建筑的抗震性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人们都极为重视。在建筑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重视建筑的结构的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的具体抗震要求来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的抗震性能。1建筑抗震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1.1整体合理性原则在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应当注意建筑的整体合理性,尽管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相关的抗震设计,但是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留意建筑整体的合理性,不能够为了满足抗震设计而不遵守相关的建筑规定。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很多的建筑都有着基本的规定要求,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定要注意遵守这些要求。
1.2结构合理性原则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从建筑的整体布局以及整体结构上进行考虑,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建筑的布局应当尽量以平衡性以及稳定性进行考虑,尽量降低建筑的侧拉力,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
1.3竖向均匀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建筑的竖向均匀,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生地震时,建筑会受到较大的外力,这时候就容易导致建筑发生一定的形变。如果建筑的竖向设计不均匀,在不均匀的应力作用下,如果建筑的强度与刚性不够,建筑很容易发生扭曲造成整体的形变,从而使得建筑的危险系数上升。因此在进行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确保建筑的竖向均匀,对于建筑的竖向受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确保建筑竖向上的力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此外,还应当确保建筑物内的墙柱等承重结构上下连接的一致性,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的均匀性,提高建筑吸收地震力的能力,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措施2.1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在抗震设计中,如果该建筑的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并且该建筑结构的布置符合建筑抗震规范要求,那么此建筑物势必会具备优秀的抗震能力。所谓的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指的就是在设计建筑结构体型过程中,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建筑物平面规则、对称布置,这样才能保证该建筑同一楼层间平面刚度变化一致,其次尽量考虑建筑物竖向凹凸,使得建筑竖向刚度变化上保持稳定,避免不同楼层之间抗震时刚度不稳的现象,这样合理的平立面布置对建筑抗震有利。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而言,良好的抗震缝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抗震缝两侧结构完全分开,中间间隙距离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抗震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若抗震缝设置不当在地震发生时就会变成薄弱环节,不利该建筑物的抗震。
2.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应轻质、高强; 构件间的连接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延性,且能发挥材料的全强度。按照此原则,钢结构是最符合抗震材料要求的,多次地震灾害实例表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好,但钢材的造价及维护费用较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造价低廉,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经设计可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但该材料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弱点: 当地震持续较长时间时,在反复的地震荷载作用下,构件刚度因裂缝的开展而递减,将混凝土挤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但它的抗震弱点在于框架节点等构件接头强度及变形能力均低于构件本身强度而形成薄弱环节;同时预制构件装配时会产生次应力,整个结构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故这类结构不宜在高烈度地区采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达到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目的,必须科学合理选择适合该建筑的建材。
2.3建筑场地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也是能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尽量选择土地成分及土地结构具有良好密度和硬性的场地,并且该场地土质成分均匀性良好,这样的场地作为建筑结构工程的建设场地,才能保证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土地能更好地、均匀地承受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设计人员在建筑场地选择中应该避开软土、液化土、采空区以及河岸边缘等相关地段,避免因为上述地质范围中土体的密实度、坚硬度以及凝结度等相关性能的低劣而导致建筑物在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出现土体承重荷载能力不够的现象; 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滑坡、地陷以及泥石流等山体事故的危险地段,也应尽量避开选择其作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场地;同时尽量避免建筑场地选择在地震断裂带上,这样才能避免降低上部建筑结构对地震灾害作用力的抵抗性能。
2.4建筑结构参数计算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该建筑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措施; 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在面对地震冲击力时所具有的荷载作用力完成抗震设计参数的选择;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模型对该建筑的抗震作用力进行清晰明确的计算,保证所选的抗震级别、抗震措施、抗震设计参数、抗震计算模型能够符合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该建筑抗震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受力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2.5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时,应当尽量的多设置抗震防线,这样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的多道防线能够有效的对地震应力进行交换的分散抵抗,从而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抗震防线是无法实现对建筑的有效保护的,一旦遇到大型的地震,将会导致建筑的构建被严重破坏,甚至导致建筑的倒塌,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如果设置多道防线,能够有效的对建筑进行控制,在地震来临时依靠多道防线来进行有效的预防,确保了建筑结构的稳定,避免了建筑的损毁。
2.6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加强薄弱环节
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不仅要能够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建筑材料和工程建筑的承载性能,同时要能够将工程建设的承重力考虑到抗震设计环节中。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将工程的建筑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建设,保证其结构能够承受更大力量的压力,在结构设计中,要能够重视对薄弱环节的保护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加强建设,另外一方面,要将各环节的承重荷载尽量转移到具备高强度荷载能力的结构上去,保证工程的承重压力平衡。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意识的对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和加强,以保证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结语:
总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其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尽管对地震无法给予有效控制,但可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提升,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建筑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在未来的应用实践中,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将抗震性要素考虑在内,优化整体结构布局及设计,最终促进建筑在整体质量方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胜荣. 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分析[J]. 驾驶园. 2016(12)
[2]周庆杰. 建筑抗震设计策略研究[J]. 电子制作. 2015(06)
[3]孙作芹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