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隐性知识及其共享的策略分析--尚春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隐性知识及其共享的策略分析

尚春燕

(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隐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师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存在着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师个体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各种障碍的基础上,从学校管理、教师组织和教师个体三个层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关键词:隐性知识;共享;障碍;策略

[作者简介]尚春燕(1977-),女,文学硕士,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

一、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理论阐释

1.教师隐性知识及内涵

一般认为,教师隐性知识是指深植于教师内部,蕴含在教师头脑中的在教育教学工作场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和科研技能、教育机智、观念、情感与智慧等以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发生的特殊的人际关系知识。它是构成教师知识的重要基础。

北京大学陈向明在《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一文中曾对教师的隐性知识作过专门的分析,根据他的论述,教师的隐性知识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这些知识既来自教师自己个人经验的积累、领悟,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来自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扩展。

2.教师隐性知识共享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指通过教师之间不断的互动和交流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总结、提炼等过程,促使教师将个体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扩散到教师群体,为学校教师所广泛分享的过程。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过程是教师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及教师隐性知识在教师组织中转化为其他教师隐性知识的过程;二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方式主要是教师个人的反思、总结、提炼以及教师在学校内的教师组织中讨论交流;三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或者学得知识和技能,而更侧重于将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教学场景中运用并产生新的知识,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二、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

学校内部教师之间存在隐性知识共享的愿望,但隐性知识共享行为要真的发生,还需要有隐性知识共享的渠道,这也是学校内部隐性知识共享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性知识可以经由内隐认知和显性知识隐性化两种方式得以共享。交流、师徒制、协作学习、培训、自我反省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重要渠道。隐性知识共享渠道的障碍主要来自于非技术与技术两个方面。

1.非技术方面的障碍

(1)隐性知识共享渠道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隐性知识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共享。江新、黄荣怀等学者在《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中指出个体隐性知识分为基于身体的隐性知识、基于言语的隐性知识、基于个体元认知的隐性知识、基于社会文化的隐性知识等几类,对于每一类型的隐性知识必须采用不同的共享方式。如果不能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实施共享,往往会成为隐性知识的共享过程中的障碍。这也是造成隐性知识共享渠道不畅的一大障碍。

(2)隐性知识共享渠道的复杂性

隐性知识共享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复杂程度直接决定了隐性知识共享能否顺利完成。由于隐性知识的情境性、个体性、内隐性等诸多有别于显性知识的特性,导致了交流是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教师间的私下交流,还是定期公开的会议交流和讨论,又或是师徒间的交流都是隐性知识得以共享的有效途径。但是受隐性知识的内在属性、教师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组织的制度、文化的影响,教师间交流的频度和深度不够造成隐性知识难以共享。

2.技术方面的障碍

对于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借助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媒介和技术手段也是促进隐性知识共享所不可获缺的必要条件。传统的隐性知识共享方式一般是教师之间以师徒、伙伴、竞争对手等关系进行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讨论,这种共享方式一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存在着诸多的阻碍因素,使得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率非常低。

三、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鉴于当前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应从学校管理、教师组织和教师个体三个层面出发,以组织文化策略为基础,以技术支持策略为保障,以公平策略为原则,以情感策略为条件,以激励策略为动力,以主体性策略为核心,构建共享网络,实现共享。

1.宏观层面

学校管理层面的组织文化策略和技术支持策略。

组织文化策略主要包括健全制度文化和培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它是实现共享的基础。学校在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时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合理回报原则,即学校要为知识的提供者创造宽松的奖励措施,使个人贡献知识的回报大于囤积知识的回报;二是信用原则,即建立组织的信用体系,让个人贡献出来的知识不会被他人盗用或滥用;三是与业绩评估联系的原则,即将知识共享作为正规化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向教师表明管理层正在关注并赞赏他们积极的知识共享习惯,并将知识业绩作为晋升的综合因素的一部分。

技术支持策略主要包括建构学校知识地图、建立学校知识库和搭建教师组织内部网,它是实现共享的保障。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s)是指知识的“库存目录”,通常包含了人员、文件和数据库等,它可以告诉人们组织中重要知识的所在位置。在知识管理上主要用来整合组织专业知识的资源体系,以实现对知识的挖掘和应用。建立知识库的根本意图是使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有

序地存储和分配,从而使每一位教师都方便快速地得到需要的知识。

2.中观层面

教师组织层面的公平策略和情感策略。

实施公平策略主要指共享应坚持互惠原则和建立适当的知识补偿机制,它是实现共享的原则。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都是有限的,人们通常都期望接受其知识的人在某些情况下能反过来向他人传授知识。坚持共享的互惠原则和建立适当的知识补偿机制,就是要一方面鼓励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所感悟的经验和体会、所总结的教学技艺和诀窍等与广大教师分享,另一方面又要使教师能在教师组织内获得其他教师的宝贵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技艺等,从而实现全体教师在教师组织内各取所需,共同成长。

情感策略主要指教师组织要在教师之间发展互助互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它是实现共享的条件。由于隐性知识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隐性知识的传播过程必须要知识所有者和知识接受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育教学的交流和讨论中达到某种默契,才能有效地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教师组织运用情感策略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正式的集体教研活动,二是举办聊天或者聚会等非正式集体活动。实验证明,非正式的交流环境,不仅有利于加深教师之间的感情,而且更有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共享。

3.微观层面

教师个体层面的主体性策略和激励策略。

主体性策略要求学校组织既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它是实现共享的核心。教师是知识工作者,许多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深植于教师内部,蕴藏于教师头脑之中,只有尊重和相信教师,教师才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为大家所分享。而且教师越是对学校和教师组织具有归属感,就越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分享自己的知识。而一个人内在的归属感必须是建立在以尊重人和信任人的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基础上的。

激励策略是指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隐性知识共享而给予教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它是实现共享的动力。激励策略可以采取举办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评选某学科首席教师、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和外出学习、优先晋升职务等方法来实现。

四、结语

总之,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教师自主的、内在的行为选择,同时,技术又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催化剂,它可以使隐性知识共享成为可能、可以降低知识共享的成本和难度,加快知识共享的速度并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但并不能保证知识共享的发生。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关键在于人如何运用技术来有效的共享自身的知识。因此,所有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外部策略的实施激发主体的共享意识和提高主体的共享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创造高质量的共享行为,才有可能产生持久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