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间隔排列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75(棵)
数量:
桃树8棵
柳树8棵
次数 段数
3+1=4(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段数 次数
6-1=5(次) 答:需要锯5次。 次数与段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次数+1=段数 段数-1=次数
75-1=74(棵)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不同时,这两种物体 的数量相等。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广告牌
护栏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 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25-1=24(个)
答:一共有24个广告牌。
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
25+1=26(个)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几段?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间隔排列
维桥小学:张碧海
我们的发现: 排列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 端物体是相同的。
数据规律: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 那么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
数量关系式: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验证猜想:
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 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数数小棒 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发现: 排列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 端物体是相同的。
数据规律: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 那么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
数量关系式: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你还能找到这样有规律的事情吗?互相说一说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PPT资料优选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夹子 兔子 木桩
数量 个 只 个
手帕 蘑菇 篱笆
数量 块 朵 段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开头物体
夹子 兔子 木桩
数量
10个 8只 13 个
另一物体
手帕 蘑菇 篱笆
数量
9块 7朵 12 段
验证猜想:
验证猜想:
在桌面上任意摆几根小棒和几个圆片,一一间 隔排列。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 么关系。
猜一猜: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第一组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第二组 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在兔子乐园中有没有符合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 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同学们,在兔子乐园中有没有符合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的: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一样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2、可以利用这一规律说明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沟通合作中,驾驭视察、分析、比拟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育学生发觉与应用规律的主动性与新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验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究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一样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说明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打算:课件、作业纸一、创设情境,相识一一间隔师:同学们,老师觉得最近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特殊棒,看这是嘉奖你们的。
师操作:出示两个笑脸与两个大拇指间隔排列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如今老师觉得同学们坐得很端正,接着嘉奖大家,猜老师会嘉奖大家什么呢?猜得真准,你是怎么想到的?师:像这样,笑脸与大拇指一个隔着一个排成一行,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这样的排列现象观赏老师搜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照片提要求:你们一边看,一边还要能找出哪些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出示:PPT(手链图红白蜡烛图食物)师:观赏了这么多照片,你觉得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看起来怎么样?师:确实,这样的排列看起来特别有规律、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过渡:三(1)班的同学很会视察、很爱动脑筋,老师带你们到兔子庄园去玩一玩。
二、视察主题图,自主探究出示主题图天气晴朗,小兔子们正在列队欢送咱们呢。
在图中,能不能也找到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呢?学生汇报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咱们先来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
一一间隔排列团队合作技巧(示范课)
一一间隔排列团队合作技巧(示范课)在现代工作环境中,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和工作任务的增加,如何高效地合作成为了每个团队成员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间隔排列"的团队合作技巧,帮助团队成员更加有效地合作,并提升团队整体绩效。
什么是间隔排列?间隔排列是一种团队合作技巧,通过合理安排团队成员的工作空间和时间安排,从而提高合作效率。
在间隔排列中,团队成员被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和工作区域,以避免干扰和提高个人专注力。
如何进行间隔排列?以下是一些实施间隔排列的技巧:1. 设定工作时间段: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惯和效率,设定工作时间段。
例如,有些人可能在早晨更加高效,而有些人可能在下午表现更好。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在高效时间段内进行重要任务。
设定工作时间段: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效率,设定工作时间段。
例如,有些人可能在早晨更加高效,而有些人可能在下午表现更好。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在高效时间段内进行重要任务。
2. 安排工作空间: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空间。
例如,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安静的环境,而有些人可能更适应有一定背景音乐的工作环境。
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空间,确保工作环境能够提高个人专注力。
安排工作空间: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空间。
例如,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安静的环境,而有些人可能更适应有一定背景音乐的工作环境。
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空间,确保工作环境能够提高个人专注力。
3. 避免干扰:在进行间隔排列时,团队成员应互相尊重并尽量避免干扰。
例如,在其他团队成员处于高效工作时间段时,可以尽量减少与其交流的频率,除非有紧急情况。
通过避免干扰,可以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个人工作效率。
避免干扰:在进行间隔排列时,团队成员应互相尊重并尽量避免干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事物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以及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一一间隔排列。
这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难点:学生对于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一一间隔排列特点:…表示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规律的表述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图片为主,配以关键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发现——间隔排列可分为“两种物体数量相等”“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两类,会用——对应、看头尾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数量,能应用排列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论证的过程,学会借助数学联想,完全归纳,数学想象等方法探索规律,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感受思维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一一对应”法比较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用“看头尾”法比较——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的数学道理。
教学过程一、整体分类,引入新知创设情境:兔子乐园,结合小兔给同学们留下的密码,进行观察分类。
揭示课题:像这样两种颜色的珠子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整体观察出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小兔们挂起手帕做背景,用木桩和篱笆围出表演场地,跳起舞蹈欢迎同学们到来。
提问: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学生1:木桩和篱笆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2:小兔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3:夹子和手帕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初步分析提问: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现象中,每行都有两种不同物体,这里面又藏着什么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呢?学生1:想知道每行一一间隔排列中的两种物体数量。
学生2:想比较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
(学生自主研究,并在活动单上填写表格)小兔()只木桩()根夹子()个蘑菇()个篱笆()块手帕()块(学生统计出每行两种物体的具体数量,兔子8只、蘑菇7个;木桩13根、篱笆12块;夹子10个、手帕9块。
)学生1:两种物体的数量一种多一种少。
学生2:兔子数量比蘑菇多1,木桩数量又比篱笆多1,夹子数量比手帕也多1。
学生3:每行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中,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
1.联系具体的情境,理解“两种物体间隔排 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 体比两端的少1”及“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同” 这些规律,能够利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活中 的现象。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 探索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欣 赏 : 美 丽 的 图 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那么如果把10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 菇,一共有( 99 )个蘑菇呢;把1000只小兔呢?有 ( 999 )个蘑菇。 3.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多少小兔和蘑菇,只要(一一间隔排列) 如果两端都是(小兔 )时,那么(中间蘑菇)的数量就比(小兔 ) 的数量( 少一个)
18 个小朋友排队,有 17 个间隔, 每个间隔1米,就有17个1米。
一幢楼房,每层有 18 级台阶,从一 楼爬到六楼,一共要爬多少级台阶?
6-1=5(层) 18×5=90(级) 答:一共要爬90级台阶。
• 我校要举行家长会,保安叔叔手中有 红色彩旗10把,黄色彩旗8把,你能帮忙把这 些彩旗布置在校门口的两侧吗?你准备怎么 布置?
用○和●串一串,如果○有20颗,●可 能有几颗?
• 答:●可能有19颗、20颗、21颗。 ●在中间有19颗,●在两端有21颗, 两端是○和●时,●有20颗。
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 小朋友之间相距1米,这路纵队长大 约多少米?
。
18-1=17(个) 17×1=17(米)
答:这路纵队全长大约17米
你有什么发现?
像上面那样: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 体排列,我们就把这种排列叫做 “一一间隔排列”
一一间隔排列创新思维训练(示范课)
一一间隔排列创新思维训练(示范课)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即一一间隔排列法,并提供示范课程。
简介创新思维是解决问题和产生新想法的关键能力之一。
通过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一一间隔排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它通过将不同的思维元素一一间隔地排列在一起,促使思维的跳跃和碰撞,从而激发新的思考方式和创新点子。
示例课程以下是一份示范课程的安排:第一阶段:认识不同思维元素1. 简介和目标说明(5分钟)- 介绍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一一间隔排列法的基本原理- 阐述本课程的目标和预期结果2. 思维元素列表(10分钟)- 列出多个不同类型的思维元素,如词语、概念、图片等- 每个思维元素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第二阶段:创新思维训练3. 排列思维元素(15分钟)- 将思维元素按照一一间隔的方式排列在白板或纸上- 确保每个思维元素之间有一定的距离4. 激发思维碰撞(20分钟)- 要求学员观察并思考不同的思维元素之间的关联和可能的联系- 鼓励学员提出新的思考方式和创新点子5. 讨论和分享(15分钟)- 邀请学员分享他们所发现的新思维方式和创新点子- 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挖掘更多创新的可能性第三阶段:总结和反思6. 总结和反思(15分钟)-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收获- 学员对一一间隔排列法的体验和感受进行反思结语一一间隔排列创新思维训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通过让思维元素跳跃和碰撞,我们可以激发新的思考方式和创新点子。
本示范课程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教学框架,帮助学员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
希望这种训练方法能够为大家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带来新的启发和突破。
一一间隔排列项目管理技巧(示范课)
一一间隔排列项目管理技巧(示范课)简介本示范课将介绍一种有效的项目管理技巧,即间隔排列。
通过合理安排项目中的任务,间隔排列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提高效率、减少压力,并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
什么是间隔排列?间隔排列是一种项目管理技巧,通过合理安排项目任务和时间,使得团队成员能够在任务之间获得休息和恢复的时间。
这种安排方式可以避免团队成员的过度耗费和压力集中,从而提高效率和工作质量。
为什么使用间隔排列?使用间隔排列的项目管理方法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 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和专注力。
2. 减少团队成员的工作压力和疲劳,促进身心健康。
3. 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升项目团队的整体效能。
4. 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
如何实施间隔排列?下面是实施间隔排列的几个步骤:1. 分析项目任务:仔细分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确定它们的时间要求和资源投入。
2. 安排间隔时间:在每个任务之间合理安排间隔时间,以便团队成员可以休息、恢复,或进行其他非项目相关的活动。
3. 设定目标和时限:为每个任务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限,以确保团队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 监控和调整:密切监控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度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注意事项使用间隔排列项目管理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安排任务间隔时间,避免过短或过长的间隔。
- 考虑不同团队成员的工作惯和需求,灵活调整任务和间隔安排。
- 确保团队成员清楚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度和各自任务的重要性。
结论间隔排列是一种有益的项目管理技巧,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工作压力,并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
通过合理的任务安排和时间间隔,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达到项目目标。
苏教版三年级上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三年级上一一间隔排列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一一间隔排列”是一个有趣且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还能为今后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一一间隔排列,简单来说,就是两种不同的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
比如说,在一条绳子上,系着红气球和黄气球,红气球一个接着黄气球一个,这样的排列就是一一间隔排列。
再比如,在一条道路旁,种着桂花树和樟树,一棵桂花树一棵樟树依次排列,这也是一一间隔排列。
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一间隔排列的例子。
比如,晾衣服的时候,夹子和衣服就可能形成一一间隔排列;学校操场上的跑道线和白线,也是一一间隔排列;还有,在公园的栅栏上,竖着的木条和横着的木条也是一一间隔排列。
那为什么要学习一一间隔排列呢?这是因为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
首先,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的数量就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 1。
比如说,一排彩旗,两端都是红旗,中间是黄旗,红旗有 11 面,黄旗有 10 面。
我们可以通过数一数发现,红旗的数量比黄旗多 1 面。
其次,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就相等。
比如,一条铁链,一端是圆环,一端是钩子,圆环和钩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比如,让孩子们用小棒和圆片摆一摆一一间隔排列,然后数一数小棒和圆片的数量,看看有什么发现。
还可以让孩子们在纸上画一画,或者在教室里找一找一一间隔排列的例子。
在解决一一间隔排列的问题时,孩子们需要仔细观察,确定是哪种情况,然后再运用相应的规律来计算。
比如,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在一条 20 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 5 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要种多少棵树?这时候,我们就要先判断这是两端物体相同的情况,然后计算:20÷5 = 4,4 + 1 = 5(棵),所以一共要种 5 棵树。
一一间隔排列的知识还可以和其他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第七章“简单的规律”。
教学内容: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找出物体或图形的规律。
今天我们要专门研究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比如,有一排小球,每个小球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我们要找出这样的排列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
重点是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小球和绳子,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学过程:我会用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排小球,让同学们观察,并尝试找出规律。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讲解如何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然后,我会让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自己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我会给出作业,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作业设计:1. 请用小球和绳子摆出一一间隔排列,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规律是一一间隔排列,即每个小球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2. 请在纸上画出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规律是一一间隔排列,即每个图形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上,有些同学对找规律的过程还是有些困惑,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同时,我也可以给同学们推荐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同学们需要明确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同学们以后学习更复杂规律的基础。
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含义。
苏教版三年级上《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三年级上《一一间隔排列》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有一个有趣且重要的概念——一一间隔排列。
这一概念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和思考方式,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一间隔排列,顾名思义,就是两种不同的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
比如,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等等。
这种排列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街道旁的路灯和树木、衣服上的纽扣和扣眼。
当我们深入研究一一间隔排列时,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
首先,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的数量就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 1。
比如,一排夹子两端都是夹子,夹子的数量就比手帕的数量多 1 个。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摆放和数一数来验证这个规律。
假设我们有 5 个夹子和 4 块手帕,按照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摆放。
先摆一个夹子,再放一块手帕,接着再摆一个夹子,再放一块手帕……一直摆下去,最后会发现多出了一个夹子。
这就是因为两端都是夹子,夹子的数量比手帕多 1 个。
反之,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就相等。
比如,一排兔子和一排蘑菇一一间隔排列,兔子在一端,蘑菇在另一端,那么兔子和蘑菇的数量就是一样多的。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利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孩子们亲手摆放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等,在操作中感受规律的存在。
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孩子们画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并用数字标注出数量,从而更加直观地发现规律。
同时,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和练习,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给出一段篱笆,已知木桩的数量,让孩子们算出篱笆段的数量;或者给出一定数量的纽扣,让孩子们思考需要多少个扣眼才能一一间隔排列。
在实际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柱子和窗户的排列;在舞蹈队列中,男生和女生的站位等等。
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1.教学重点
(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一间隔排列,明确其定义及特点,如A、B两种元素交替出现,形成有规律的排列。
举例:如排队时,男生、女生间隔排列;植树时,每隔一定距离种一棵树。
(2)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应用:培养学生将一一间隔排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队伍中男生、女生的数量,确定植树的数量等。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观点,还能在班级范围内展示他们的成果。我发现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非常有效,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沟通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一一间隔排列知识的掌握。
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还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话题还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观念,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排队或植树时需要间隔排列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奥秘。
(3)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如两种元素数量相等时,排列的两端分别是这两种元素;数量不等时,数量多的元素在排列的两端。
2.教学难点
(1)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对于数量不等的情况,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理解为什么数量多的元素会出现在排列的两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物体或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及应用。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对生活中的排列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能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及应用。
2.难点: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能灵活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排列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排列现象,如排队、座位排列等,引导学生关注排列规律。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排列规律。
3.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4.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一一间隔排列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总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课件
3.路边有一行树,共10棵,每相邻两棵 树之间相距3米。第1棵树与第3棵树之间 相距多少米?
3米
3米
3-1=2(个)
2×3=6(米) 答:第1棵树与第3棵树之间相距6米。
4.把一根木头锯成8段,要锯几次?每 次要锯3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
8-1=7(次) 7×3=21(分钟) 答:要锯7次,一共要用21分钟。
请你用△和○画出数量关系不同的一一间 隔排列的情况,△和○的数量不作要求。
△比○多1 :△ ○ △ ○ △ ○ △
△比○少1 : ○ △ ○ △ ○ △ ○ △和○数量相等: △ ○ △ ○ △ ○
手链上珠子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手链上珠子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1.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1)如果兔子有20只,蘑菇有(19 )个。
20-1=19(个)
(2)如果蘑菇有20个,小兔有( 21)只。
20+1=21(只)
手帕和夹子一一间隔排列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 需要多少个夹子?
20+1=21(个) 答:一共需要21个夹子。
3.路边有一行树,共10棵,每相邻两棵 树之间相距3米。第1棵树与第3棵树之间 相距多少米?
图中有一一间隔排列的情况吗?
与 一一间隔排列, 有4根, 你有哪些不同的摆法?
要求: 1.同桌两人一组合作,用学具篮中 的小棒和花片摆一摆不同的情况。 2.在导学单上画一画,记录摆出的 不同情况。
有3个
两端都是小棒,小棒比花片多1。
有5个
两端都是花片,小棒比பைடு நூலகம்片少1。
有4个
一端是小棒,另一端是花片,数量相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比较方法,对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有一定的认识。
但三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2.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操作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排队、停车场停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请大家观察这些情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系列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如“一个物体后面跟着一个空隙,再是一个物体,如此循环”。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卡片或实物进行摆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同类型的排列顺序,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等,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区级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区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或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方法,以及间隔排列的含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物体的排列顺序,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但是,对于一一间隔排列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正确地判断物体或图形是否为一一间隔排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正确地判断物体或图形是否为一一间隔排列。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或图形的排列,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或图形,如小球、圆圈、直线等,用于演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一一间隔排列”的字样,用于引导学生判断。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物体或图形,如小球、圆圈、直线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顺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一种排列方式,即一一间隔排列,并解释其含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一一间隔排列”的字样,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或图形是否为一一间隔排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判断物体或图形的排列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一一间隔排列,也称为“一一对应”或“配对”,是一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在这种排列中,每一个元素都与另一个元素形成一对一的配对关系。
这种排列方式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经济学和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一一间隔排列的定义在一一间隔排列中,我们有一系列元素,每一个元素都与另一个元素形成一对一的配对关系。
这种配对关系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例如,在数组[1,2,3,4]中,元素1与元素2配对,元素3与元素4配对,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在如数组[1,1,2,2,3,3,4,4]中,同样是每两个连续的元素形成一对一的配对关系,但这种关系则是隐含的。
二、一一间隔排列的应用一一间隔排列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1. 数学:在算术中,一一间隔排列被用于解释如“两数之和”或“两数之差”等概念。
例如,在数轴上,每一个整数都与另一个整数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2.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一一间隔排列被用于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中,如哈希表、二叉树等。
3. 生物学:在生物学中,一一间隔排列被用于描述如DNA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复杂系统中的配对关系。
4. 经济学:在经济学中,一一间隔排列被用于描述市场供需关系、货币汇率等复杂系统中的配对关系。
三、一一间隔排列的性质1. 唯一性:在一一间隔排列中,每一个元素都与另一个元素形成唯一的一对一配对关系。
2. 对称性:在一一间隔排列中,如果元素a与元素b形成配对关系,那么元素b也一定与元素a形成配对关系。
3. 连续性:在一一间隔排列中,如果元素a与元素b形成配对关系,那么对于任意的元素c和d,只要c在a和b之间,d在b和a之间,那么c一定与d 形成配对关系。
通过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排列方式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间隔排列
射阳长荡小学曹媛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课本P78-7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串,小棒和正方形卡片,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渗透规律
小游戏:让学生模仿“笑脸、哭脸、笑脸、哭脸……”的表情,渗透一一间隔的规律。
二、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利用“神秘礼物”铅笔串,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教师准备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一侧开孔,里面装着一串红黄一一间隔排列的铅笔。
师:小朋友们,初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拿出礼品盒)这件礼物在我们写作业时经常用到,你们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下面就是见证神秘的时刻……
(生猜测)
师(拉出1支红色铅笔):什么东西? 什么颜色?(再拉1支黄色铅笔)现在呢?(又拉出一支红色铅笔)再看,(再拉出一支黄色铅笔)再看看。
那你们猜,下一支会是什么颜色的铅笔? 为什么?
生1:红色,因为一支红色后面就是一支黄色,这样排下去的。
生2:红色,因为它是有规律的。
师(紧跟着问):哦,我们发现是有规律的,那你说是什么规律呢?
生3:是一支红色一支黄色、一支红色一支黄色这样排下去的……
师:说得非常好,他认为这串铅笔是按照一支红色一支黄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是“一个一个”。
(师拉出下一支红色铅笔,并且一端固定,使铅笔串平直展现在学生面前。
) 师:真的哦,是红色。
其实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就是一串铅笔,(手指着铅笔)而且是一支红色一支黄色,一支红色一支黄色依次排列着。
像这样的排列你们能不能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排列好?
生4:规律排列。
生5:红黄排列。
生6:一一排列。
生7:一一间隔排列。
(学生可能回答)
师:这名字起得好,就叫一一间隔排列(学生想不出来,教师直接指出“一一间隔排列”)。
(指着铅笔)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我们称它为“一一间隔”。
这样的排列,我们就叫它为“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们觉得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看起来怎么样?
生:看起来很舒服、很美。
师:这样的排列使物体看起来显得非常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出示主题图:哎呀,大家的表现真是太好了,兔宝宝邀请咱们到它家做客呢,瞧!小兔子们正在排队欢迎咱们呢。
在图中,能不能也找到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呢?
学生汇报: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
师:咱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幅图
出示:小兔和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着一个排成一行的;每相邻两只小兔中有一个蘑菇;兔子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等;两端都是兔子。
师:那木桩和篱笆、手帕和夹子呢?
指名学生回答
师:哦,原来这里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
板书:两端物体。
这里的每组两端物体都相同。
板书:两端相同。
除了两端物体之外,中间的另外一种物体,比如蘑菇,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称它们为间隔物体。
(板书:中间间隔物体)。
师:在这样的排列中,两端物体的数量和中间间隔物体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咱们先来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
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同桌合作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讨论研究两端物体和中间间隔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小兔和蘑菇在数量上相差1)
教师巡视指导
师:研究好了吗?现在把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来汇报一下。
学生作品展示,核对数量
师: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指名生:两端的比中间的多1个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嘛?
生:夹子比手帕多一个;兔子比蘑菇多一个;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它们在数量上的关系吗?
生: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
师:也就是两端物体比中间间隔物体多一个。
(板书)
反过来说也就是中间间隔物体比两端物体少一个。
三、通过学生操作来解释、验证规律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
咱们来给小兔子分蘑菇吧。
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点击一个圈)你们会分吗?(会),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完成作业纸的第二题分蘑菇,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分好了吗?
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最后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点击课件。
真的是这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谁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生: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多一个,所以多了一只小兔。
中间的间隔物体比两端物体少一个,所以少了一个蘑菇……
师:其他两组排列里也是这种现象吗?咱们来看一看
出示木桩篱笆图。
如果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看成一组,也像这样圈起来后,结果会怎样?
生:多一块木桩
师:为什么会多一块木桩呢?
木桩是排在两端的物体,所以比中间的篱笆多一个
师:再看看夹子手帕图,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一组一组圈起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多一个夹子
师:为什么会多一个夹子呢?
生: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多一个,夹子是排在两端的,所以就多了一个
鼓励:说得真不错,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
出示: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生:19个蘑菇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有100只,1000只小兔呢?那有多少个蘑菇?
把20块手帕像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生:21个夹子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100块,1000块手帕呢?
师:你们真爱动脑筋,小兔子看你们学得这么棒,决定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想玩吗?
四、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一)拓展规律一
1、谈话: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的小棒和正方形卡片,如果把小棒和正方形卡片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小棒有10根,正方形卡片可能有几个?(学
生合作操作,完成作业纸第三题边摆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指名学生投影展示。
3、有序交流学生的摆法和结果,看看每种摆法的正方形各有几个,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提问:为什么会有小棒和正方形个数相等,也是10个这个结果呢?
(两端不同,一一对应正好都能对上,没有多余的)
追问:那一一间隔排列的小棒和正方形卡片,它们的个数可能有什么关系?你又发现了什么?
4、小结:如果两端相同,小棒和正方形相差1个,所以正方形可能有9个,也可能有11个。
如果两端不同,小棒和正方形的个数相等。
(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5、提高练习
讨论: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请比较哪一种多?多几个?你是怎么判断的?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A. √×√×……√×√×√
B.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C.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
D. 8×8×8×8×8×8×8
(二)拓展规律二
刚刚都是把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行,那如果把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出示男女生跳舞图
数一数,发现男女生人数相同,为什么相同?指明一些学生上去排队,先排成一圈,再从某一处断开,把对拉直,发现这种情况和两端物体不同的情况一样,个数相同。
五、全课总结:
回顾刚才所学的内容,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以填空的形式给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像这样一个()一个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排列成一行,当两端物体相同,()比()();当两端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围成一圈时,两种物体数量()。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相同时个数相差1,两端不同时
个数相等;两种物体一一间隔围成一圈,个数相等)
六、板书设计
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排成一行
两端不同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围成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