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拆除顺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与拆卸
1.泵的拆卸顺序:
(1) 拧下泵体上的放液管堵和悬架体上的放油管堵, 放净泵内液体及其悬架体内储油室的存油。

如有外引液密封管路也拆下。

(2) 拆开泵体与中间架联接螺栓,将中间支架、悬架部件、密封部件等全部转子组件从泵体中取出(在此之前应先拆下加长联轴器的中间连接件)。

(3) 松开叶轮螺母,取出叶轮和键。

(4) 将泵盖连同轴套,机械密封端盖及机械密封等组合件一起从轴上取下。

此时应注意勿使轴套与泵盖等相对滑动,然后再把机械密封端盖拆开,将机械密封连同轴套一起取出, 再把轴套和机械密封拆开。

如果是软填料密封,可先从泵盖上取下轴套, 再顺次拆开填料压盖、填料和填料环等。

对结构特殊的机械密封,要注意其不同的拆装方法。

(5) 拆下中间支架和悬架支架。

(6) 拆下泵联轴器和键。

(7) 拆下悬架两端的防尘盘和轴承的前后盖,再把轴连轴承一起从悬架中取出。

(8) 拆开轴承和轴。

2.泵的装配
泵的装配顺序基本上可按照拆卸顺序的反向进行,但装配时要注意检查各密封面垫片应完好,注意切勿漏装垫片并更换不完好的垫片。

离心泵的检修工艺
发布日期:2011-09-21 浏览次数:506
离心泵的检修工艺5.1一般离心泵的拆卸顺序5.1.1拆下对轮安全护罩,并在对轮的相对位置做好标记(对轮如螺丝连接应拆开对轮连
-
-
离心泵的检修工艺
5.1一般离心泵的拆卸顺序
5.1.1拆下对轮安全护罩,并在对轮的相对位置做好标记(对轮如螺丝连接应拆开对轮连接螺丝)。

5.1.2拧下油室放油堵头,放尽存油。

5.1.3将泵入口门端盖与泵进口端的连接短节拆开。

拆除压力表计将泵连接短管法兰螺丝拆下。

5.1.4卸下电机地脚螺丝,分开联轴器。

5.1.5卸下泵体放水旋塞,放净泵内存水。

5.1.6卸下泵地脚螺丝,将泵移到检修场地,泵四脚垫片要分别捆在一起并做好标记,以便组装时复原。

5.1.7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泵采用不同的拆卸方法。

5.1.8松开端盖螺丝,取下端盖,无端盖的应直接松开泵壳螺丝取下泵壳,要保护好结合面,并测量旧垫片厚度并作好记录。

5.1.9敲开叶轮螺母锁片,用专用扳手,反丝拧下叶轮螺母,取下叶轮及键。

5.1.10填料密封装置的泵应松开轴封压兰,取出盘根,移出水封环。

5.1.11机械密封装置的泵应取出轴套及密封箱体。

5.1.12松开对轮侧轴头螺母,用专用工具取下对轮。

5.1.13拆开前后轴承端盖及油挡,测量垫片厚度记录并取下后轴承端盖及油挡。

5.1.14用紫铜棒顶住轴头轻轻锤击,将轴与轴承一并从泵一侧抽出(如泵前后轴承大小不同,泵轴应从轴承大的一侧抽出)取下水封环,压兰及前轴承端盖。

5.2MCZ离心泵拆装工艺
5.2.1泵的拆装顺序
5.2.1.1拧下泵体上的放液管堵和轴承室上的放油管堵,放净泵内液体和轴承室内的存油,如由外引液密封管路的,亦引拆下。

5.2.1.2拆下泵体与轴承架连接螺栓,将轴承架部件与泵体分离(在此之前,应先取出加长联轴器的中间连接件)。

5.2.1.3松开叶轮螺母,取出卡盘、密封环、叶轮和键。

5.2.1.4将泵盖连同机械密封端盖、轴套等组合件一起从轴上取下。

此时应注意勿使轴套与轴承盖等相对滑动。

然后再把机械密封端盖拆开,将机械密封联同轴套一起取出,再把轴套和机械密封拆开。

如果是软填料密封,应顺次拆下填料压盖,填料和填料环、轴套等。

对结构特殊的机械密封,要注意其不同的拆装方法。

5.2.1.5拆下支脚及泵联轴器和键。

5.2.1.6拆下轴承架防酸环及轴承的前后压盖,再把轴联同轴承一起从轴承架中取出。

5.2.1.7拆开轴承和轴。

5.2.2泵的装配
泵的装配顺序基本上可按照拆卸顺序的反向进行。

但装配时要注意各密封面垫片应完好,并注意切勿漏装垫片和更换不完好的垫片。

5.3FS塑料泵拆装工艺
5.3.1拆除泵盖,将联接螺母旋松2—3圈后,采用拆装专用工具插入轴销上,轻击联接螺母,使锥度脱开。

5.3.2将泵体、叶轮一起从连接架(或托架)上拆下。

5.3.3从电机轴(或托架轴)上拆除弹簧哈夫垫,联接螺母。

5.3.4从泵体内拆除冷却室套,J型轴封,取出推环,密封圈,动环。

5.3.5拆除压板,取出静环与密封垫。

5.3.6检查,清理、修理所有零部件,并存放保管好。

5.4IH泵的拆装工艺
5.4.1拧下泵体的放液管堵和悬架体上的放油管堵,放净泵内液体及悬架体储油室内存油。

5.4.2拆下防护罩螺丝,取下对轮防护罩,拆下联轴节单独存放。

5.4.3拆开泵与中间支架联接螺栓,将中间支架及悬架部件,密封部件等全部转子组件从泵体中取出放到胶皮上。

5.4.4松开叶轮螺母取下叶轮和健,放入油盘中。

5.4.5将泵盖连同机械密封、端盖、轴套等组合件,一起从轴上取下,拆时应注意勿使轴套与泵盖间相对滑动,然后松开螺母取下机械密封端盖,将机械密封和轴套一起从泵盖,密封腔中取出,再将轴套与机械密封拆开放入油盘中。

5.4.6拆开中间支架和悬架支架。

5.4.7用扒子拆开泵联轴器和键放入油盘。

5.4.8拆下悬架两端轴承的前后盖,将轴连同轴承一起从悬架中取出,放在胶皮上。

5.4.9用铜棒敲击拆开轴承和轴放入油盘中。

5.4.10检查,清理、修理所有零部件,并存放保管好。

5.5原始数据测量
5.5.1叶轮与轴套的跳动值。

5.5.2叶轮的径向偏斜值。

5.5.3叶轮的轴向漂偏。

5.5.4叶轮与轴的配合间隙。

5.5.5轴承与轴承端盖的间隙。

5.5.6轴承内环与轴的紧力。

5.5.7轴承外环与轴肩的紧力。

5.5.8轴在悬架内的窜动量。

5.5.9轴的弯曲度。

5.6叶轮偏差测量
叶轮装在轴上,用千分表指向叶轮加工面,把叶轮转动一周,(不能使轴转动),就可以观察到千分表读数差值。

一般直径300mm以下的叶轮偏差数值不超过0.2mm。

若偏差过大,首先应该设法调整轴和叶轮孔的装配关系,(研磨或加垫子)无法调整时,可以采用车床加工叶轮的方法进行调整。

5.7零部件的清洗及检查
5.7.1清洗泵体检查磨损情况。

5.7.2清洗检查叶轮健,叶轮螺母,测量各部尺寸,不合标准者进行更换。

5.7.3清洗检查轴套,测量各部尺寸,不合格者进行更换。

5.7.4清洗检查机械密封组合件的各部件,测量各部件间隙,必要时研磨密封面,不合标准者进行更换。

5.7.5清洗检查轴承,测量检查游隙,不合格者进行更换。

5.7.6清洗检查泵轴,测量其尺寸,不合格者进行更换。

5.8检修组装及间隙调整
5.8.1机械密封装置的检修
5.8.1.1对机械密封的拆装应认真仔细,不准用手锤、扁铲等工具。

5.8.1.2组装时正确调整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紧或太松。

5.8.1.3密封各元件应清洁。

5.8.1.4组装后应无泄漏。

5.8.2所有离心泵在拆卸过程中,都应按顺序进行,拆卸时应作好标记。

5.8.3检查,清理和修理后应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组装。

5.8.4更换新叶片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找平衡。

5.8.5组装时应详细测量各部件的配合间隙,并做好记录。

5.8.6组装时应在水泵外壳的接合面上,均匀的涂一层密封胶或铅油,放入垫片,再装上另一部件,各部螺栓紧力应均匀一致。

5.8.7连接管道,装好水封管,压力表等附属部件。

5.8.8电机与水泵对轮中心,然后装好防护罩。

5.9普通离心泵检修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5.9.1基本要求
5.9.1.1水泵外壳应无裂纹,毛刺及损坏。

5.9.1.2叶轮表面应光洁,无裂纹和损伤,无腐蚀及磨损。

5.9.1.3轴套表面应光洁,无裂纹和损坏,无腐蚀及磨损及斑点。

5.9.1.4密封环应完整无损,无磨损变形。

5.9.1.5机械密封动静环应完好无损,无裂纹,无碰伤、无磨损。

阀盖和轴套的倒角必
须符合要求;弹簧的压缩长度为其工作长度;运转前要按其工作压力做静压试验,手动盘车轻松。

5.9.1.6轴承应完好,滚珠及滑道应无磨损、破碎及点蚀,内外环无裂纹。

轴承与轴肩应靠紧,其间隙不大于0.02 mm;装后的轴承其滚珠在滑道内应有足够的配合间隙,否则应重装。

5.9.1.7叶轮与轴的配合间隙为(0.01-0.02)mm
5.9.1.8密封环的装配以不影响正常出力为准,径向间隙(0.1—0.3)mm,轴向间隙(0.5~1.5)mm,紧力应为(0.02—0.04)mm。

5.9.1.9轴套装配应在热油中加热至轴承温度800C取出套在轴上。

内径50mm以下的轴承,内环紧力在(0—0.02)mm,外环紧力在(0.02—0.04)mm。

5.9.2 轴封装配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5.9.2.1填料、密封、档环与轴或轴套的间隙应为(0.3—0.5)mm。

5.9.2.2盘根搭接处为450的斜口,相邻的两圈盘根的斜口应错开1200左右。

5.9.3压兰外壁和盘根盒内壁的径向间隙应为(0.1—0.2)mm。

压兰与轴应保持同心,其间隙为(0.4—0.5)mm。

5.9.3.1机械密封安装时要求轴向间隙应小于0.5mm,如带轴套时不允许串动,其端面跳动允许差0.06mm。

5.9.3.2叶轮与轴套的跳动应小于0.5mm。

5.9.3.3轴弯曲度最大应小于0.04mm。

5.9.3.4叶轮的径向偏斜应小于0.2mm。

5.9.3.5叶轮与轴的配合间隙为(0.01—0.02)mm。

5.9.3.6密封环的装配紧力为(0.02—0.04)mm。

5.9.3.7吸水管径小于100MM时,密封环径向间隙小于1、5mm,大于100mm时,其径向间隙小于2mm。

5.9.3.8叶轮与泵体外壳侧的轴向间隙为(2—4)mm,半开式叶轮,叶轮前侧与衬板间隙为0.5mm。

5.9.3.9盘根挡环与轴的间隙为(0.3—0.5)mm,压兰的外壁与盘根盒内的径向间隙(0.1—0.2)mm,压兰与轴的径向间隙为(0.4—0.5)mm。

5.9.3.10轴承的内径紧力(0—0.02)mm,外环紧力为(0.02—0.04)mm。

5.9.3.11电机与泵靠背轮的轴向距离为(2—5)mm。

5.9.3.12轴在悬架内的轴向串动量(1—2)mm,机械密封带轴套时不允许有串动量为不带轴套时串动量为(0.2—0.5)mm。

5.9.3.13盘根的填加要适量,应留出运行中调整的富裕量。

5.9.3.14冷却水管、表计管、放气门及各阀门应清洁通畅。

5.9.3.15润滑系统用油应按照要求的品种和数量进行加油。

本文来自:【特种设备网()】转载请注明/jishu/show.php?itemid=1197
计量泵的检修工艺
发布日期:2011-09-21 浏览次数:272
计量泵的检修工艺 6.1泵的解体与拆卸工艺 6.1.1隔膜计量泵液缸部件的拆除6.1.1.1把柱塞移向前死点,将柱塞从十字头拆除。

6.1
-
-
计量泵的检修工艺
6.1泵的解体与拆卸工艺
6.1.1隔膜计量泵液缸部件的拆除
6.1.1.1把柱塞移向前死点,将柱塞从十字头拆除。

6.1.1.2拆除隔膜泵头与传动箱体相联接的螺丝,将全部拆除.摆放整齐隔膜液缸部件从机座上拆出,放在胶皮上。

6.1.1.3拆除安全补油阀部件,放入油盘中。

6.1.1.4取出柱塞,拆除填料压盖,取出密封填料,水封圈,柱塞套放入油盘中。

6.1.1.5拆除吸排法兰依次取下阀套,限位片,阀球, 阀座,收集存放入油盘中,避免碰撞。

6.1.1.6拆除缸盖依次取下阀套,限位片和隔膜,放入油盘中,隔膜单独存放。

避免划伤。

6.1.2传动箱的拆除
6.1.2.1拆除机座后面的螺塞。

6.1.2.2将传动箱内润滑油放入油盘中,拆除传动箱体上的有机玻璃板单独存放。

6.1.2.3拆除电机,用撬棍取下联轴器。

6.1.2.4拆除轴承盖压紧螺母,取出轴承盖,轴承蜗杆和抽油器,放入油盘中。

6.1.2.5打开调节箱盖,拆下调节箱压紧螺母,旋转避免损伤调节转盘,将调节丝杆和调节箱从套筒上取出,放在胶皮上。

6.1.2.6将上套筒从传动箱体上取出,放在胶皮上。

6.1.2.7拆除托架压紧螺母,将托架从传动箱上取下放在胶皮上.打开传动箱体上盖,从传动箱体上取出十字头销和十字头销。

6.1.2.8从传动箱体内取出N轴部部件,放在胶皮上进行分解。

6.1.2.9拆除调节螺母,做好标记,从N轴上取下偏心块环轴承和垫圈。

6.1.2.10拆下套在偏心块上的偏心块套,取出滚针和偏心块。

6.1.2.11拆卸传动箱下轴承盖,取出蜗轮部件放在胶皮上分解。

6.1.2.12拆下轴承蜗轮和下套筒放入油盘中。

6.2原始数据测量
6.2.1十字头与滑套的间隙
6.2.2N轴与偏心块的间隙
6.2.3N轴与上套筒的间隙
6.2.4N轴与下套筒的间隙
6.2.5偏心块与偏心块套的间隙
6.3各零部件的清理检查测量
6.3.1清理检查泵头组件,测量阀球、阀座、柱塞衬套的尺寸,对不符标准者予以更换。

6.3.2对部件进行清洗,按照轴承的检修标准进行检查测量螺旋齿轮,对不合格的进行检修或更换。

6.3.3清洗检查调节螺杆部件,测量小齿轮调节丝杆尺寸做好记录,对不合标准的进行检修或更换。

6.3.4清理检查N轴部件,对蜗杆,轴承抽油器进行清理,测量各部件的尺寸,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理更换。

6.3.5清理检查蜗杆部件,对下套筒,轴承,蜗轮,隔环清洗干净,测量各部尺寸,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理或更换。

6.3.6清理检查托架部件,对十字头,柱销等进行清理
6.4 泵的组装及间隙调整
6.4.1清洗后的零部件经验收合格后,按拆卸的逆顺序进行组装。

6.4.2组装时按照检修质量标准调整好各部间隙。

6.4.3调节螺杆部件的轴承盖间隙,保证丝杆无轴向串量并转动灵活,一般加0.2mm左右的垫子。

6.4.4 末加垫片测量得原调节箱内部小螺旋齿轮两端轴承盖与调节箱间隙基础上再分别增加(0.2—0.3)mm的垫片,以保证小螺旋齿轮转动灵活。

6.4.5采用(0—0.3)mm的垫片调整N轴间隙。

6.4.6末加垫片前压紧蜗杆两端轴承盖测量两端轴承盖与机座箱体之间隙后,分别增加(0.2—0.3)mm垫片,轴向串动量为0.05mm。

6.4.7调整上套筒与机座之间的间隙达到调偏心块套与偏心块上环之间间隙,一般加0.6mm的垫片,以搬动偏心块较紧或用塞尺测得间隙0.5MM为佳。

6.4.8泵缸头进口出口管上下阀座切勿倒装和错装。

6.4.9推力轴承应注意活圈与紧固面的装配位置切勿装错。

6.5 检修项目及质量标准
6.5.1 检修项目
6.5.2解体泵头
5.5.3解体传动箱、调节箱,测量各部位间隙
6.5.4清理检查各部件
6.5.5测量各部件偏差
6.5.6检查更换易损件
6.5.7清理、组装传动箱、调节箱测量各部位间隙
6.5.8组装泵头组件
6.5.9检查更换隔膜组件:
6.5.9.1将冲程调节旋钮设定到0%
6.5.9.2断开吸液管和出液管。

6.5.9.3拧掉隔膜端盖螺拴。

6.5.9.4从泵体上取下隔膜端盖组件。

6.5.9.5从连杆上拧下隔膜组件更换上新的组件,直到机械自然停顿点为止。

6.5.9.6将冲程调节旋钮设定到100%,隔膜的边缘应靠在隔膜支撑圈上;如不是这样,用手盘动电机风扇,直到隔膜正确地靠在隔膜座上。

6.5.9.7将隔膜端盖固定到泵体上。

6.5.10更换传动箱机油、泵头变压器油。

6.5.11调整安全阀、补油阀。

6.6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6.6.1所有零部件应清理干净,表面应光洁、无毛刺,无裂纹。

6.6.2阀座结合面应完好,无腐蚀、裂纹及麻坑。

6.6.3阀球表面应光洁,无麻点及腐蚀。

6.6.4调节螺杆部件上轴承座与轴承盖间隙,保证调节丝杆无轴向串动量,并转动灵活,一般加0.2mm左右的底垫子。

6.6.5 未加垫片测量的,在原调节箱内小螺旋齿轮两端轴承盖间隙基础上,再分别增加δ(0.2—0.3)mm的垫片,以保证小螺旋齿轮转动灵活。

6.6.6采用(0.1—0.3)mm的垫片调整N轴与调节螺母之间的间隙。

6.6.7未加垫片前压紧蜗杆两端间隙后,分别增加(0.2—0.3)mm的垫片。

轴向串动量为0.05mm毫米。

6.6.8调整底盖与机座之间的间隙来调整蜗轮高低,在蜗杆间隙调好的基础上,在底
座上面加(0.3—0.6)mm的调整垫片,以保证中心啮合为佳。

6.6.9调整上套筒与机座之间的间隙来达到调整偏心块套与偏心块上环之间的间隙,一般加0.6mm垫片,以搬动偏心块较紧或用塞尺测得间隙0.05mm为佳。

6.6.10泵缸头进出口管上下阀座切勿倒装或错装。

6.6.11推力轴承应注意活圈与紧圈的装配位置,切勿装错。

6.6.12各部间隙应调整好,蜗轮、蜗杆水平线重合应调整好。

6.6.13补偿阀的调节,在泵的柱塞做吸入运动中用手压紧补油阀杆,一面往膜腔内注油,一面排出膜腔内的空气,直到气泡不再冒为止。

调节阀杆上的螺母,拧紧或放松,直到阀杆上下只有一点微动,此时即可达到自动补偿的目的。

6.6.14安全阀在泵的实际压力未达额定压力而跳开或泵的实际压力超过额定压力的1.3倍而未跳开时,应采用放松或压紧弹簧,改变弹簧力保证安全阀正常工作。

6.6.15调节机座及其他运动件各处的温度不得超过65℃。

本文来自:【特种设备网()】转载请注明/jishu/show.php?itemid=1198
普通离心泵检修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发布日期:2011-09-21 浏览次数:347
普通离心泵检修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5.9.1基本要求5.9.1.1水泵外壳应无裂纹,毛刺及损坏。

5.9.1.2叶轮表面应光洁,无裂纹
-
-
普通离心泵检修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5.9.1基本要求
5.9.1.1水泵外壳应无裂纹,毛刺及损坏。

5.9.1.2叶轮表面应光洁,无裂纹和损伤,无腐蚀及磨损。

5.9.1.3轴套表面应光洁,无裂纹和损坏,无腐蚀及磨损及斑点。

5.9.1.4密封环应完整无损,无磨损变形。

5.9.1.5机械密封动静环应完好无损,无裂纹,无碰伤、无磨损。

阀盖和轴套的倒角必须符合要求;弹簧的压缩长度为其工作长度;运转前要按其工作压力做静压试验,手动盘车轻松。

5.9.1.6轴承应完好,滚珠及滑道应无磨损、破碎及点蚀,内外环无裂纹。

轴承与轴肩应靠紧,其间隙不大于0.02 mm;装后的轴承其滚珠在滑道内应有足够的配合间隙,否则应重装。

5.9.1.7叶轮与轴的配合间隙为(0.01-0.02)mm
5.9.1.8密封环的装配以不影响正常出力为准,径向间隙(0.1—0.3)mm,轴向间隙(0.5~1.5)mm,紧力应为(0.02—0.04)mm。

5.9.1.9轴套装配应在热油中加热至轴承温度800C取出套在轴上。

内径50mm以下的轴承,内环紧力在(0—0.02)mm,外环紧力在(0.02—0.04)mm。

5.9.2 轴封装配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5.9.2.1填料、密封、档环与轴或轴套的间隙应为(0.3—0.5)mm。

5.9.2.2盘根搭接处为450的斜口,相邻的两圈盘根的斜口应错开1200左右。

5.9.3压兰外壁和盘根盒内壁的径向间隙应为(0.1—0.2)mm。

压兰与轴应保持同心,其间隙为(0.4—0.5)mm。

5.9.3.1机械密封安装时要求轴向间隙应小于0.5mm,如带轴套时不允许串动,其端面跳动允许差0.06mm。

5.9.3.2叶轮与轴套的跳动应小于0.5mm。

5.9.3.3轴弯曲度最大应小于0.04mm。

5.9.3.4叶轮的径向偏斜应小于0.2mm。

5.9.3.5叶轮与轴的配合间隙为(0.01—0.02)mm。

5.9.3.6密封环的装配紧力为(0.02—0.04)mm。

5.9.3.7吸水管径小于100MM时,密封环径向间隙小于1、5mm,大于100mm时,其径向间隙小于2mm。

5.9.3.8叶轮与泵体外壳侧的轴向间隙为(2—4)mm,半开式叶轮,叶轮前侧与衬板间隙为0.5mm。

5.9.3.9盘根挡环与轴的间隙为(0.3—0.5)mm,压兰的外壁与盘根盒内的径向间隙(0.1—0.2)mm,压兰与轴的径向间隙为(0.4—0.5)mm。

5.9.3.10轴承的内径紧力(0—0.02)mm,外环紧力为(0.02—0.04)mm。

5.9.3.11电机与泵靠背轮的轴向距离为(2—5)mm。

5.9.3.12轴在悬架内的轴向串动量(1—2)mm,机械密封带轴套时不允许有串动量为不带轴套时串动量为(0.2—0.5)mm。

5.9.3.13盘根的填加要适量,应留出运行中调整的富裕量。

5.9.3.14冷却水管、表计管、放气门及各阀门应清洁通畅。

5.9.3.15润滑系统用油应按照要求的品种和数量进行加油。

本文来自:【特种设备网()】转载请注明/jishu/show.php?itemid=11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