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和改善土壤、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本文将设计一份水土保持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土地退化,提高农田产量和农民收入。

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某县的农村地区,农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和不科学的土地管理,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农田产量和生态环境。

因此,有必要实施一项水土保持工程,以改善土壤和水资源状况。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地退化,提高农田产量,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本项目还将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项目内容2.1 土地治理和水资源保护2.1.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农田、林地和水体等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土地退化风险。

2.1.2 构建土壤保育网络建立土壤保育网络,包括合理设置水土保持林带、绿化带等,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1.3 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严禁乱采乱挖、乱排乱倒等行为,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2.2 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2.2.1 推广有机农业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2.2.2 实施水浇地灌溉改善灌溉方式,推广水浇地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2.2.3 引入农业科技引入现代农业科技,通过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适宜耕作措施的推广,提高农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3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2.3.1 实施退耕还林对于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恢复植被,防止土地退化。

2.3.2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进行土地复垦、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2.3.3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偷猎和非法采伐等活动。

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规划设计的目的与任务水土保持规划是在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区域或一个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规律、程度及其特点,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整体部署和系统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确定规划措施的实施顺序和进度安排,并对其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预测。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查研究规划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确定主要的土壤侵蚀区域和必须进行的水土保持的工作范围,并根据各个分区的不同特点,划分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区。

(二)针对每一土壤侵蚀分区制定农、林、牧综合生产发展方向和水土保持治理方向。

(三)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方向。

(四)进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工作量、效益计算与评估。

(五)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分段实施计划或年度进度安排。

(六)提出保证规划实施的各方面措施。

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内容(一)水土保持综合调查1、自然条件2、自然资源3、社会经济情况4、水土流失特点5、水土保持治理现状等(二)社会生产发展预测1、人口增长预测2、生产品需求量预测3、农业生产水平预测4、各类土地需要量预测5、乡镇企业的发展预测(三)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设计2、土地利用现状条件3、土地质量评价(四)水土保持理论模式设计(五)水土保持措施规划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规划与设计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规划与设计3、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规划与设计(六)治理进度安排(七)综合效益分析1、蓄水保土效益分析2、社会效益分析3、生态效益分析4、经济效益分析三、设计要求完成选定流域内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任务,每人交一份规划设计说明书及相关表格图纸。

(要求说明书用手写)水土11级共33人,共分为6组,每组完成一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组内每位同学自己书写,不要雷同。

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精选7篇)

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精选7篇)

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精选7篇)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篇11、基本情况1.1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

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

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184.9km2。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

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1.8℃,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01.9mm。

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

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

1.2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

河道整治长度8.96km,新建堤防长度14.65km。

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8.96km,堤防建设14.65km;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30471.21万元。

2、防治分区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3、水土流失预测3.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1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1.1 自然条件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

区内包括有龙凤场向斜、中心镇背斜、钱塘镇向斜和大石桥背斜及合川向斜;它们以龙女寺背斜为核心,呈半环状的构造形迹。

项目区大地构造区域属四川中台坳,亦称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

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

沙溪庙组面积最大,主要由紫红、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灰、黄灰、灰棕色中至细粒长石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结核,砂岩中大型斜层理发育。

遂宁组主要分布在峨眉小流域,岩性单一,以棕红色厚泥岩为主,剥蚀风化深,以保水保肥力差的红石骨子为主要成土方式,土壤粘、廋、干旱、缺有机质。

北部地貌为台地、中部地貌为高丘、南部地貌为丘陵。

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从未进行过综合治理。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及耕地坡度组成情况见下表:表1-1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注:耕地坡度是指耕作面坡度。

项目区的气候,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

春有连阴雨,夏常有伏旱,秋多绵雨,冬少寒潮。

表1-4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8℃,一年之中1月最低,日均温度为7.2℃,8月最高,多年日平均温度为28.3℃。

历年极端温度,1961年1月17日最低为-3.7℃,1972年8月27日最高为41.4℃。

日照: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低纬度、日照资源本应丰富,但是,因受西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交汇影响,造成秋、冬、春三季天空云层多且低厚,雾日持续时间长。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9h。

降水:项目区降水季节性、地区性差异明显、夜间降雨多于白天。

液态水多,固态水(雪、冰雹)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8mm,其中1968年最高,为1428mm;1961年最低,为828mm。

造林设计说明书

造林设计说明书

沙塘林场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沙塘林场概况. . . . . . . . . . . . . . .21.自然地理条件. . . . . . . . . . . (2)2. 社会经济条件 (3)3.林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水平 (4)二、经营区划 (4)三、立地类型划分 (5)四、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 (5)五.幼林抚育 (6)六.造林顺序安排 (6)七.投工量和投资额概算 (6)八. 效益预测 (9)九.实习小结 (9)前言造林规划设计又称造林施工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或造林施工调查设计。

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的基础工作,具体是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对宜林荒山、荒地及其它绿化用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实用的一整套造林规划和造林技术设计方。

(一)、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造林总体规划方案,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林业发展计划和林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加强造林科学性,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效。

从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林业的要求。

具体来讲:⒈查清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林业的社会经济情况。

⒉分析规划设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需求,对造林、种苗、幼林抚育、现有林经验管理和森林保护等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并计算投资、劳力和效益。

规划设计的造林面积和营林措施要落实到山头地块。

3.造林规划设计还必须确定林业发展目标、造林经营方向、安排生产布局,落实造林任务,提出保证措施,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文件。

(二)造林规划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由冯老师安排此次实习,实习时间是2011年12月5日至9日,实习地点在沙塘林场,调查用仪器、工具有每组一张1:10000地形图、两把锄头、一把铲子、一卷皮尺、一个卷尺、调查用表和具包等。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13林业三班组员:XXX地点:林职院后山时间:2015年4月17日目录1.总则2.综合调查3.营造林工程设计4.配套工程设计5.水土保持林工程综合调查因子表6.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7.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播种量表8.营造特点与方式总则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其措施之一就是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是以保土、保肥、控制土壤侵蚀、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为目标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营造高质量的水土保持林,必须适地适树、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意义。

制定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使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水土保持林新造,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先决条件、主要依据、主要内容等。

本条规定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必须明确的内容,方案设计深度要求等。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要求等。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即:GB/T 18337.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5162-1994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GB/T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T 10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DB 11/T 222-200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水土保持林: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

淳化县栆坪沟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淳化县栆坪沟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淳化县栆坪沟流域水土保持林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1前言为了响应陕西省淳化县打造“三强一名”县城的号召,同时为减少栆坪沟流域水土流失,以林促农,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造林规划设计技术规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教研室王乃江老师指导、林学专业学生于2012年5月30日-6月4日,对陕西省淳化县栆坪沟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的造林规划设计,以此来指导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造林规划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

制定计划,收集有关文字及图面资料,准备仪器、工具、调查用表和文具;第二,外业调查阶段。

包括立地质量和类型划分、造林区划与调查、树种生物学特性及现有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等;第三,内业设计、编制方案。

包括林种布局、树种选择及造林典型设计,种苗规划、用工与投资概算以及预期效益分析,直至提交全部成果。

该项目造林设计面积70.94公顷,计划在2012年7月—2015年6年用两年完成,共需投资30.02万元。

2基本概况2.1自然条件: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径108°18′-50′,北纬34°43′—35°03′。

东西长46。

57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983.81平方公里。

北接旬邑、南连泾阳、礼泉,东与三原、耀县毗邻,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距咸阳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

淳化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地貌处在鄂尔多斯地面南缘褶皱带上,地质构造比较单一,地质时期地壳活动不强烈,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隆起和下沉,成为矿藏生成的主要环境,地质自北而南为陕甘宁盆地,出露地层为中生三叠系,侏罗系,奥陶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630—1809米之间,相对高差1200米左右。

地貌类型为南北二山横贯,中部六条大沟纵切,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0%,南北二山之间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基本都在800一1200米之间。

土层深厚.全县总土地面积147.5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3。

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设计提案

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设计提案

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设计提案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对土地和水资源进行保护和治理,以防止地质灾害,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可持续发展。

经济林工程设计则是利用经济作物建立植被,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质和提高环境生态的作用。

本文将提出一份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设计提案,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保护。

一、概述本提案主要包括植物选择、区域布局、土壤改善、施工方案和后期管理等问题。

在设计方案中,选取以草本植物为主,树木为辅,建立以雨水流向为主的林分,以达到更好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改良效果。

二、植物选择1. 草本植物:选择生长迅速,具有较强适应性以及抗寒、抗旱的草本植物。

具体品种包括蓝冰草、紫茎泽兰、青杆芦等。

2. 树木:选择生长快、抗寒、抗旱和能够形成地下根系的树木种类。

具体选用的品种有樟树、松树、水杉等。

三、区域布局水土保持经济林的布局应该根据地形、土质、植被等因素进行调查和测量,确保植被能够最好的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应选取具有较高的地形起伏,具有内部水源的区域作为建设地点。

四、土壤改善为了增加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的效果,需要改善土壤结构。

具体工作包括加入优质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调节土壤pH值等。

改善土壤后能够增加植物的生长和蓄水能力,从而发挥更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五、施工方案1. 参考样板,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2. 根据地形起伏及雨水流向,进行开挖沟渠、填筑坡地并进行绿化,加强对土壤和水的保持;3. 采用合适的栽植方式,确保植物的生长。

六、后期管理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后期管理是关键。

应该加强植物生长的监测和调验,加强土壤保育,并定期进行绿化的维护和保养。

总结:本文提出的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设计提案,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的植物品种,在构建雨水流向为主的林分,从而更好地达到水土保持和土地改良效果。

在施工和后期管理方面,都应该加强监测,确保植物生长。

在实践中,应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5.5.1造林设计原则与标准(1)设计原则①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林分环境,改善实地土地质量为目标。

②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

③营建复层林相,充分利用养分空间,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

④充分发挥各种实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8]。

(2)造林标准设计立地类型:阳向缓坡地、阳向陡坡、阴向缓坡地、阴向陡坡、梁峁顶。

整地时间:前一年雨季穴状整地。

造林季节:雨季植苗造林,全部承受养分袋植苗,植苗时将养分袋去掉,保持养分土完整。

幼林抚育:造林后三年内对幼林进展抚育。

5.5.2分水岭防护林分水岭是土壤侵蚀严峻地段,又是产生径流的发源地。

所以要严峻对待分水岭的水土保持。

通常分水岭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营造防护林为主依据分水岭的地形、土壤、土壤利用状况营造不同的防护林。

地形起着打算作用,例如,浑圆而开阔的分水岭可以在坡度陡段设置防护林,而尖削的分水岭,其林带最好设在分水岭的四周。

带宽一般不小于 6m。

由于条件恶劣,林带设计的树种选择、造林技术都要保证林带自身保护要求。

为了使林带正常生长,可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造林。

条件最恶劣的分水岭,可以只承受灌草或纯灌木形式,分水岭常有道路通过,分水岭下部又有农田分布。

所以分水岭防护林布置与道路、农田防护林三者相结合。

乔、灌、草;田、林、路、全面考虑,综合安排。

并不是全部的分水岭都要造防护林,依据侵蚀状况分段布置。

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见图 5.9。

图 5.9表 5.3树种类别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分水岭防护林配置表树种配置比例苗木用量造林面积(万株) (hm2)乔木白榆0.016 0.00163/2灌木沙棘0.021 0.00105.5.3侵蚀沟防护林(1)沟头防护林:大的荒溪沟头防护林也叫进水凹地造林[9]。

造林的目的是削减进入沟头的径流和降低流速,以阻挡沟头的溯源侵蚀。

其作用是使近水凹地形成局部拦蓄径流的地形。

在侵蚀进展到一、二阶段时,或者是较大的侵蚀沟时,沟头以上进水凹地面积较大,往往分水路和凹地两局部,水路可用灌木密植。

水土保持复合农业林的规划设计

水土保持复合农业林的规划设计
2 12 土地 利 用 状 况 调查 ..
22 测 绘 构 图 与 土 地利 用 规 划 . 首 先 是 利用 已 有 的地 形 图 , 规 划 区 进 行 补 充 测 绘 , 对 将 过 去 地 貌 上 发 生 的变 化 重 新 标 注 在 图 上 。有 了 不 同 比 例 尺 的 基本 图后 , 对 拟 开展 复 合 经 营 的地 段 坡 面 进 行 现 场 土 地 就
情 况 等 ; 业 包 括 经 济 作 物 与 果 树 的 种 类 、 量 、 性 、 植 副 数 特 种
规模 、 管理 、 采伐以及相应 的加 工与销售情 况; 渔业调查 包括
经 营 方式 、 的 种 类 、 塘 的 分 布 与 市 场 状 况 等 。 在 此 基 础 鱼 鱼 上初 步分 析 各 行 业 之 间 的 比例 关 系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 2 14 社会 经济 状 况 调 查 .. 了解 规 划 区 内 的行 政 隶 属 关 系 , 口与 劳 动 力 的 素 质 与 人 数 量 、 入 状 况 、 场 行 情 , 林 牧 副 渔 产 品供 销 的 依 存 关 收 市 农
21 00年 第 3期 ( 3 ) 第


No . 01 .3 2 0
H i nj n c n ea d T c n b yo Wa r o sra c el g a gS i c n eh o g f t nev n y o i e eC
( oa N .8 T dl o3 )
提供了基础 性材 料 , 特别是 为合 理 确定 立地 的容 量 与生 产 力 , 出相应的模式奠定 了基础。在一些生产 力很低立地 条 提 件下, 模式应以改 良立地 、 提高生产力 为主 ; 而在 贫瘠 的土地 上, 设计一个多层次和追求 高产 出的模 式则必然将造 成地力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模板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模板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模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份优秀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就像沙漠里的一股清泉,让人眼前一亮。

下面,我将结合我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为大家展示一份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模板。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地区,占地面积1000亩,地势较为复杂,山地、丘陵、平原交错。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迫切需要进行水土保持治理。

二、项目目标1.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2.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恢复地形地貌,提高景观效果;4.提高区域抗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水土保持措施1.植被恢复与保护(1)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2)采用多种植物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3)加强护林防火,预防森林火灾。

2.土地改良(1)实施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2)采用生物技术,改善土壤结构;(3)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修建梯田、梯地,减缓坡度,降低水土流失;(2)建设排水沟、截水沟,防止地表水冲刷;(3)加固沟岸,防止沟道扩张。

4.生态修复与保护(1)恢复和保护湿地,提高水源涵养能力;(2)加强河流、水库等水域保护,维护水生生态系统;(3)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地形地貌。

四、项目实施与监管1.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2.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3.加强项目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4.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五、项目效益分析1.生态环境效益: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率和农业产出提高,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提高区域抗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景观效益:项目实施后,地形地貌得到恢复,景观效果明显提升,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2022.051.综合说明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开福区隶属于xx省xx市,位于xx市主城区北部,是xx市内五区之一。

开福区东与xx县、芙蓉区接界,西与岳麓区毗连,北与望城区相邻,下辖16个街道,土地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

开福区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拥有开福寺、潮宗古街、xx 省博物馆、xx市博物馆、沙坪湘绣博物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旅游景点。

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穿城而过,距黄花国际机场仅20公里,有霞凝深水港码头开福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开福区年平均气温17.2℃,年积温为5457℃,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

开福区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

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

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

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

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

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开福区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

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从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综合评定基本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其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是可行的。

2)针对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复绿回填土方实施截排水沟,永久挡拦措施,填土场挡拦工程等,在施工设计中建议进一步复核其工程稳定性,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3.防治责任范围1)项目建设区本工程的项目建设区包括:填土场、道路及绿化工程,面积22644.07m²。

新兴南沟东山水土保持规划说明书

新兴南沟东山水土保持规划说明书

目录1.基本情况 (1)1.1自然概况 (1)1.2社会经济情况 (1)1.3 土地利用现状 (1)1.4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2)2 建设目标、规模、总体布局 (3)2.1 建设目标 (3)2.2 建设规模 (3)2.3 总体布局 (4)3.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5)3.1规划的原则 (5)3.2治理措施设计 (5)4.投资概算 (16)5. 施工组织保障 (16)5.1 施工条件 (16)5.2 施工方法 (17)5.3 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 (18)6.效益分析 (18)1.基本情况1.1自然概况新兴东山位于穆棱市中部,涉及河西镇新兴村,属雷锋河一级支流,为低山丘陵区。

区域总土地面积68.0hm2,其中耕地面积29.0hm2,荒山面积18.8hm2,沟壑面积1.5 hm2,其它面积18.7hm2。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9.3 hm2,占总面积的73%,土壤侵蚀类型为水蚀。

在穆棱市水土保持工作区划中属于中部低山丘陵强度水蚀治理区,土壤侵蚀强度较大。

1.2社会经济情况区域内共有人口450户,农业劳动力1720人。

区域内人均年纯收入11230元。

区域内共有耕地面积29.0 hm2。

详见附表2:土地、人口、劳力情况表。

1.3 土地利用现状新兴东山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耕地面积29.0hm2,有林地及次生林面积18.8hm2,沟壑面积1.5 hm2,其它用地面积18.7 hm2。

详见附表3:土地利用现状表。

区域耕地面积为29.0hm2。

其中耕地坡度为<3°的9.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1 %;3°~5°的5.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9%;5°~8°的8.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9.3 %;8°~15°的6.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0.7%。

见附表5;耕地坡度组成。

1.4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1.4.1 水土流失现状根据《穆棱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新兴东山属于穆棱市中部低山丘陵强度水蚀治理区,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保持方案书

水土保持方案书

一、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项目概括陶乐位于平罗县黄河东岸的最北端的乡镇,由鄂尔多斯台地和黄河冲积平原两大地貌单元构成。

地势东西方向倾斜,相对高差60~80m,为缓坡阶地,其中大部分属台地平原过渡地带。

受毛乌素沙漠的影响,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5%,重度沙化面积占沙化面积的47%。

我们选择平罗县陶乐,是由于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位于黄河东岸,从地貌类型划分属黄河冲积平原区和鄂尔多斯台地两部分组成,土地沙化程度由西向东呈加重趋势,中、重度沙化区占总面积的76%以上,也是风力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

针对当地水土流失的不同种类形式,通过调查,提出合理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案。

2.项目区概括平罗陶乐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5%,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是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60.0km2,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总面积45.0%。

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

项目区为半干旱荒漠区,对人和自然引起的扰动十分敏感。

多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超载放牧,滥垦、滥采、滥挖等破坏,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致使植被退化严重,蓄水能力差,破坏了项目区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了水土流失。

土壤在风力的作用下,以悬浮、流动、跳跃、飘扬四种形式搬运堆积,形成沙垄、小沙丘,广泛分布在各种面上,使牧草繁衍能力减弱,品种单一,草质低劣,可利用率低,牧业生产发展呈下滑局面。

由于土地沙漠化的影响,造成地域性小气候,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保护程度低,在风力的作用下,农田表层土壤细粒和营养物质被吹走,降低土壤肥力。

同时沙化形成沙丘,压埋草场,农田沟渠路缩小了土地利用面积,直接影响着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非常重视,通过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补植林草,造林治沙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措施,植被覆盖率已达35%,沙丘及浮沙基本固定;项目区人口密度较小,紧靠扬黄灌溉基本农田,是较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13林业三班组员:XXX地点:林职院后山时间:2015年4月17日目录1.总则2.综合调查3.营造林工程设计4.配套工程设计5.水土保持林工程综合调查因子表6.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7.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播种量表8.营造特点与方式总则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其措施之一就是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是以保土、保肥、控制土壤侵蚀、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为目标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营造高质量的水土保持林,必须适地适树、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意义。

制定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使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水土保持林新造,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先决条件、主要依据、主要内容等。

本条规定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必须明确的内容,方案设计深度要求等。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要求等。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即:GB/T 18337.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5162-1994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GB/T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T 10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DB 11/T 222-200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水土保持林: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

市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表现在: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

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将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

设计原则:(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林分环境,改善实地土地质量为目标。

(2)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

(3)营建复层林相,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4)充分发挥各种实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造林标准设计立地类型、整地时间、造林季节、幼林抚育防护作用主要是控制水土流失,即水力土壤侵蚀,也包括重力侵蚀及所形成的泥石流。

在治理上,首先要防止加速侵蚀。

配置水土保持林的地段和其邻近的各种生产用地,由于林分的存在及其形成的森林环境的影响,发挥着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

[2]主要表现在:1.调节地表径流:配置在流域集水区,或其他用地上坡的水土保持林,借助于组成林分乔、灌木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改变落在林地上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从而有利于减少雨滴对地表的直接打击能量,延缓降水渗透和径流形成的时间。

林地上形成的松软的死地被物层,包括枯枝落叶层和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层,及其下的发育良好的森林土壤,具有大的地表粗糙度、高的水容量和高的渗透系数,发挥着很好的调节径流作用。

这样,一方面可以达到控制坡面径流泥沙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下坡其他生产用地的土壤水文条件。

2.固持土壤:根据各种生产用地或设施特定的防护需要,如陡坎固持土体,防止滑坡、崩塌,以及防冲护岸、缓流挂淤等,通过专门配置形成一定结构的水土保持林,依靠林分群体乔、灌木树种浓密的地上部分及其强大的根系,以调节径流和机械固持土壤。

至于林木生长过程中生物排水等功能,也有着良好的稳固土壤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和必要的坡面工程、护岸护滩、固沟护坝等工程相结合,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改善局部小气候:通过水土保持林在各种生产用地上及其邻近地段的配置,发挥着改善局部小气候条件(如气流运动、气温、湿度、蒸发蒸腾等)的作用,从而使这些生产用地处于相对良好的生物气候环境之中。

综合调查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综合调查合调查包括专业调查、小班区划和栽植材料调查等,自然概况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综合调查包括专业调查、小班区划和栽植材料调查等,了解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区范围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及成土母质、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概况,居民点、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配套工程等情况,为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材料。

调查内容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专业调查灾害性气象因子调查。

通过观察、访问,了解病、虫、鼠、兽、强风、冰雹、霜冻、干旱、雾凇、地质等灾害因子对林分的危害。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主要了解该地土地利用状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来源与消费水平;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成本;交通与通讯状况;农业现代化程度;林业机构与科学支撑能力等。

乔灌树种调查。

调查了解乡土树种资源与分布;调查适生树种、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的情况;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如高生长、径生长、根系分布、成林高度、冠形、冠幅、分枝特性、种间竞争规律、抗病虫害能力、抗侵蚀能力、抗大气污染能力以及经济利用价值等。

立地类型调查。

工程区过去已有过类似调查,编制过立地类型、造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和立地指数表的可验证修改补充后应用;否则要另行调查,重新编制。

立地类型调查采用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路线调查1)路线选择:借助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按海拔、地形、土壤、母岩、母质、植被、林相等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按垂直等高线组织、布设调查线路。

路线选择要有代表性,尽可能以最短的距离穿越最多的立地类型。

2)外业调查:沿拟定的路线前进,随时记载地形的明显变化,在地形、植被明显变化的典型地段设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土壤调查: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植被调查: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其生活型、多度、盖度、高度。

样地调查分别立地类型进行调查,每个类型至少要有3个样地。

样地调查因子参照本规范附录A。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1)地质、地貌:母岩类型、特点,样地所在的地貌(大、中、小)、部位、坡度、坡向、坡位、坡形、海拔、对坡距、开阔度等。

2)土壤:土壤剖面宽度50~80cm(以能正常作业为准),深度到母质层或地下水,土层特别深厚的挖到1.0m以下。

分层记载土层厚度、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石砾含量与大小、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潜育程度、根系量、酸碱度、碳酸盐反应、地下水深度、枯枝落叶层、生物活动等情况。

3)植被:群落层次、结构,植物种类、多度、盖度、高度、物候期、生活力与分布状况,指示植物,群落名称,群落演替规律。

4)林分特征:林分起源、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蓄积量、经营度、立地指数等。

其他项目调查。

对工程区内与水土保持林工程造林、经营有关的其他生态与营林项目进行调查。

小班区划调查水土保持林工程区小班区划调查,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执行。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已进行经营区划和小班调查的,在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复核,抽取一部分小班复位其立地质量、经营面积、林地使用权等。

否则,要进行小班区划调查,建立小班调查卡片。

小班区划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下列情况应进行小班区划:1权属不同;2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3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不同;4林业工程类别不同;5地类不同;6起源不同;7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8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9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

栽植材料调查调查当地栽植树种的种子与苗木供需现状,现有苗圃、采穗圃、母树林与种子园情况,栽植材料种类与质量、育苗设施与技术措施,了解主要造林树种种苗的标准。

苗圃了解现有苗圃地的权属、位置、立地条件、育苗面积、种子来源与质量、苗木种类与质量、育苗设施与技术措施。

调查每亩用种量与产苗量,育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技术力量及经验教训、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踏查可用于新建苗圃地的位置、立地条件(土壤、植被、地貌、水源、病虫害等)、面积、权属等情况。

采穗圃踏查了解现有采穗圃的权属、位置、立地条件、面积、树种、年龄、种条规格与产量、种条采集季节、培育技术措施、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等。

母树林踏查了解现有母树林的权属、位置、面积、立地条件、树种、林龄、林分密度、林分生长、大小年产种量、病虫鼠害、自然灾害、交通、经营管理措施、利用前景等情况。

种子园踏查了解现有种子园的权属、位置、面积、立地条件、树种、林龄、林分密度、林分生长、大小年产种量、病虫鼠害、自然灾害、交通、经营管理措施、利用前景等配套工程设计一般规定水土保持林工程中的管护用房、种子园、母树林、苗圃和其他站点涉及的建筑工程,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技术要求和交通、消防、环保、安全、绿化等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布置。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信、有线广播电视等线路布置,应注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环保和便于维修的要求。

供电、给排水工程配套设施,宜设在隐蔽地带。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辅助生产设施工程,应与附近城镇联网,如经论证确有困难,可部分联网或自成体系,并为今后联网创造条件。

山区和丘陵地区,主要建筑物应布置在地形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沿山坡布置的建筑物,除应符合采光、通风、施工等要求外,尚应采取措施防止因挖方可能引起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若安排分期建设,应按功能统筹布置,确定预留续建用地位置。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各类建筑工程设计,除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外,其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等的建筑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位于城镇的水土保持林工程的配套设施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管护用房水土保持林工程中管护用房应包括建筑工程和辅助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包括办公室、宿舍等,辅助建筑工程包括食堂、车库、仓库、锅炉房和配电室等。

辅助建筑工程量应不超过建筑工程量的20%。

建设水土保持林工程管护用房应选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宜就地取材。

水土保持林工程中管护用房的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有利生产,便于经营管理,方便生活;2 地形比较平坦开阔,地势较高,地质结构稳固,有足够的建设用地;3 具备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道路工程应由运输道路、防火道路、巡护道路(包括摩托车道和巡护步道)等组成,以满足交通运输、生产经营、森林保护和日常管理需要为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