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_石晓亮

合集下载

放射危害的防护原则及控制措施

放射危害的防护原则及控制措施

放射危害的防护原则及控制措施
放射危害是指由放射性物质散发出的放射线对人体造成的辐射伤害。

放射危害是工业生产和医学诊断治疗中常见危害之一,应引起我
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简要介绍放射危害的防护原则及控制措施。

首先,放射危害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和消除放射源,防范
辐射、隔离辐射和保护人员。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程序
和操作手册,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防护训练。

其次,放射危害的控制措施包括减少辐射源、隔离辐射源、限制
辐射接触时间、保护辐射工作人员等。

在进行放射性物质的处理和操
作时,应在安全隔离室及其他防护措施下进行。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放射源具有长期性及移动性,应采取恰当措施加以防范及控制。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放射性辐射安全的宣教和教育,提高操
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和防范意识,切实保障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之,放射危害防护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控制措施,加
强人事管理和宣教教育,全面提升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以确保
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放射物是指具有辐射能力的物质,其中包括一些化学元素和它们的同位素、人造同位素、核废料以及来自地球的自然辐射等。

放射物的危害放射物的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长期的低剂量辐射可以累积在身体内,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还会引起遗传疾病和生殖问题。

高剂量的辐射可以导致急性放射病(AR),表现为恶心、呕吐、皮肤溃疡、造血系统损伤。

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脑神经系统,甚至会致死。

放射物的预防1. 实现核安全:国家应该加强核电站等核设施的管理和控制,并加强机构和个人的核安全培训。

同时,加强国际核安全合作,确保核化潜在威胁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 个人防护:谨慎使用放射性装置并注意正确存放。

劳动者需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辐射计、防护服等。

3. 放射性废料管理:对放射性废料进行科学、安全、可靠地处理,确保其不危害人员或环境。

国家应建立废物处理设施,防止核运输事故和废物泄漏。

4. 辐射监测:加强辐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

有关机构可以进行短期或长期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监测,以便制定拟定的辐射性理性标准。

5. 合理使用医疗辐射:医疗辐射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过度或不当使用会危害患者安全。

医疗工作者应接受培训,了解和掌握合理的使用辐射技术的方法。

6. 建设环保型社会: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减少对核能和其他环境污染的依赖。

结论:放射物的危害对人类生命造成了严峻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防范,确保人类生命和健康不受放射物危害。

这涉及到个人和国家各方面的行动,需要行动起来,保障人们的生命权、健康权和环境权。

放射性污染及其处置技术研究

放射性污染及其处置技术研究

放射性污染及其处置技术研究一、放射性污染概述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原因而导致的放射性物质超出某一范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现象。

这些放射性物质可以来自核能事故、核武器试验、放射性废物、医疗用放射性物质等。

放射性污染的损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直接辐射和内部污染。

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在人类方面,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有可能导致癌症、遗传变异、免疫力下降、甲状腺疾病等健康问题。

在环境方面,放射性物质的排放会对土壤、水源、植物和动物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人类居住环境。

三、放射性污染处理技术1、固化方法将放射性物质与化学物质混合,形成固体混凝土块,隔绝放射源,阻止物质迁移和扩散。

2、吸附方法使用具有吸附性质的材料与放射性物质作用,从而将放射性物质吸附到材料表面,隔离放射性物质,达到减少辐射对影响和环境破坏的目的。

3、离子交换方法将放射性物质与流经的水体发生特殊的吸附交换作用,从而将污染物离子与固定离子相交换从而实现清除的技术。

4、电沉积法通过电化学反应原理,将放射性污染物通过电偶极板的正负极作用,从而对污染物进行电解离解处理,形成稳定的高浓度沉淀物质,从而达到清除的效果。

5、纳米技术利用一些具有微小尺寸特点的纳米粒子(如氧化铁纳米粒子)、高分子材料、发光材料等来吸收、分离和控制操纵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行为,从而减少放射源对环境的危害和人体的影响。

四、放射性污染处置技术的应用放射性污染的处置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核反应堆事故、核武器试验、核废弃物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其中,机场安检使用的X光机、动植物体内放射性测定仪、医院的放射性病毒废物处理设备等均采用了上述技术来处理放射性污染。

五、结语在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放射性污染是环境保护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需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利用先进而成熟的放射性污染处理技术,对各种来源的放射性污染进行治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我们美好的生态环境。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放射物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它们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放射线。

放射物具有高能量和穿透力,可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分析放射物的危害,并提供预防措施。

放射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放射物进入人体后,放射线会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破坏基因和细胞结构。

长期接触放射物会导致辐射病,如放射病、白血病、甲状腺癌等。

另外,放射物还会对人体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和遗传突变。

2. 对环境的危害:放射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放射物污染土壤和水源,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核辐射事故中,大量的放射物释放到环境中,对周围的生物和土地造成长期的影响。

为了预防放射物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使用放射物:尽量减少使用放射物,或者选择替代品。

在医疗、工业和科研领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放射物,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接触。

2. 优化设计和工艺:对于必须使用放射物的设备和工艺,应优化其设计,减少辐射泄露的风险。

例如,在核电站的设计中,采用多重屏蔽和安全控制装置来减少辐射泄露的可能性。

3. 个人防护措施:对于需要接触放射物的工作者,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等,减少辐射接触。

4. 监测和控制:对于可能受到放射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应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控制。

例如,在核电站、医疗机构和放射物运输过程中,要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5. 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放射物的认知和了解,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公众要学会正确处理放射物,避免误操作造成辐射事故。

综上所述,放射物具有严重的危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稳定造成长期影响。

为了预防和减少放射物的危害,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放射物,优化设计和工艺,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监测和控制辐射水平,并加强公众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放射物的危害,并保障人体和环境的安全。

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和措施

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和措施
高放废物管理
针对高放射性水平的废物,采取特殊的处理技术和严格的处置措施, 如深地质处置等。
处理技术与方法
减容技术
通过压缩、焚烧、熔融等手段减小废物体积,便 于后续处理和处置。
固化技术
将放射性物质固定在稳定的基质中,形成固化体 ,提高废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分离技术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放射性物质从废物 中分离出来,实现废物的减量和资源化。
遗传效应与致癌风险
01
02
03
遗传效应
放射性物质可引起基因突 变和染色体畸变,导致后 代出现遗传性疾病
致癌风险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增 加患癌症的风险,如白血 病、甲状腺癌等
潜伏期长
放射性致癌作用通常具有 较长的潜伏期,可能在接 触后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发 病
心理与社会问题
恐惧与焦虑
人们对放射性污染的恐惧和焦虑心 理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和不稳定
放射性污染具有难以察觉、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广、难以消除等特 点
污染源及途径
污染源
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铀矿冶、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以及放射 性物质运输、贮存、处置等过程 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途径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土 壤等环境介质传播,并可通过食 物链进入人体
放射性污染现状与挑战
现状
随着核能的发展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 ,放射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或场所,减 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风险。
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等,减 少放射性物质在身体上的附着。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放射性污染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流程和资 源保障等要素。

放射性污染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放射性污染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放射性污染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一、放射性污染的概念和来源放射性污染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污染了环境和人类生活用水、食品等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稳定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源主要包括天然放射源和人为放射源。

天然放射源包括地壳内的放射性元素和宇宙射线,而人为放射源主要是核爆炸和核能源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二、放射性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放射性污染对人们健康的主要影响包括癌症、畸形、遗传损伤、免疫系统紊乱等。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会不断地释放辐射能量,直到全部衰变为其他元素。

这个过程中,放射性核素会辐射人体周围的细胞,并损伤人体的DNA,从而导致癌症、畸形等问题。

三、放射性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放射性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数量的减少。

放射性物质到达生态系统后,会积聚在生物体内,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紊乱。

同时,放射性污染也会破坏物种间平衡,从而导致某些物种数量的减少或灭绝。

四、放射性污染治理的现状及对策放射性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包括实施防护措施、减少放射性废弃物的产生、建立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等。

同时,一些新型的放射性污染治理技术正在研究中,比如超声波技术和物理吸附技术等。

在放射性污染治理方面,一些国际组织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比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

这些组织致力于实现放射性污染监测和管理的标准化,以及推动技术的创新,从而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稳定。

总之,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强烈,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解决方案和提高防护意识。

在未来,我们需要为治理放射性污染而努力,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实验室安全防止实验中的放射性污染

实验室安全防止实验中的放射性污染

实验室安全防止实验中的放射性污染实验室安全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和实验室管理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放射性污染被认为是最为严重和危险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和控制实验室中放射性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一、严格实验室通行管制为了防止实验室中放射性污染的发生,实验室管理者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通行管制制度。

只有获得相关许可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同时应对实验室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时间和范围控制。

此外,实验室内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防护和安全要求。

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放射性实验时,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

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同时,在实验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清洗和更换防护装备,以确保其有效性。

三、保持实验室的安全和清洁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的扩散,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工作。

同时,实验室内应配备专门的存储和处理设施,如密封柜和除尘设备,以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储存和处理。

在实验室内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质量,避免放射性物质在空气中传播。

四、正确处理和处置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对实验室和环境都存在潜在的危害。

因此,实验室管理者应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案。

所有放射性废物应被正确分类、封存和标记,以便于安全储存和最终处理。

实验室管理者还应与相关部门合作,选择合适的处理机构对放射性废物进行规范的处理和处置。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为了增强实验室工作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处理方法、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通过这些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者对实验安全的重视程度,降低放射性污染发生的风险。

六、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实验中的放射性污染,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非常重要。

实验室管理者应和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安全管理规范和流程,并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预防措施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造成遗传突变、引发癌症等等。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措施:1. 了解放射性污染的危害:首先,了解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吸入、摄入和接触皮肤等方式进入人体,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甚至引发癌症等疾病。

2. 知晓放射性污染源:了解放射性污染的源头和常见的放射性物质是预防污染的基础。

这些源头包括核电站事故、核武器试验、医疗设备的辐射、核废料处理不当等。

3.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保护自身免受放射性污染的侵害非常重要。

使用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是在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必不可少的。

此外,远离放射源、避免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和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也是预防措施的一部分。

4. 健康饮食:通过健康的饮食来降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

定期摄入富含抗氧化剂和核酸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对放射性物质的敏感性。

5. 定期监测和测试:定期监测和测试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是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有效手段。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监测,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6. 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理是预防放射性污染的关键环节。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7.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是减少对核能和放射性物质的需求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个人都应积极支持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放射性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放射性污染的风险。

8. 教育宣传:加强公众关于放射性污染的教育宣传也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方面。

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增加对放射性污染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放射性污染和减少危害。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放射性污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预防放射性污染,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别介绍一些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一、加强监测与预警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放射性污染事件,必须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这包括建立良好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提高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小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加强源头管理预防放射性污染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源头管理。

这包括加强核电站、医院、实验室、工厂等放射性物质管理,建立健全的放射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定期检查放射性设备和材料的安全状况。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即使做到了充分的预防和源头管理,放射性污染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制定专项预案和措施,开展演练和实训,加强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配备。

同时,还需要加强应急响应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

四、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是预防放射性污染的重要保障。

因此,必须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放射性污染的认识和理解,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支持和配合相关机构和部门的监测、预警、应急和源头管理工作。

总之,预防放射性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放射性污染对我们生存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

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

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一、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概述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它指的是放射性材料在环境中的扩散和沉积,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放射性物质定义为具有放射性核素的物质,它们不稳定的原子核会放射出高能电子、光子或粒子等,从而污染环境和影响健康。

放射性物质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如核工业、医疗辐射、核武器试验等。

二、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影响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放射性物质进入自然环境后会渗透到土壤、水、植物等中,由于它们的半衰期较长,会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也会进入人类身体内部,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癌症、脆弱骨病、贫血、生殖问题等。

三、防治措施研究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相关措施:1. 设立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储存设施针对核工业、医疗辐射等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应建立专门的储存和处理设施,确保放射性物质不会进入自然环境。

储存设施应具备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及监测和管理制度。

2. 采取核安全措施核安全是核能利用过程中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一系列措施,该措施包括核设施的遴选、设计、批准、建设、运行、监督和管理。

采取这些措施能够保障核实验和核能工业的安全,从而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自然环境的可能性。

3. 开展开发利用替代技术为了减少放射性污染,替代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要。

以新能源技术为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它们不需要核燃料,因此减少了核能的使用,从而减少了放射性物质的产生。

4. 定期监控核设施周边环境对核设施周边环境的定期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排放、泄漏等情况,从而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落实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环境安全。

5. 加强社会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科学普及和环保宣传,提高公众对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危害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人类活动造成的放射性物质进入自然环境中的情况。

放射性污染:问题和应对措施

放射性污染:问题和应对措施

放射性污染:问题和应对措施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放射性物质的程度超过正常水平,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由于核事故、核武器测试、核工业以及医疗应用等原因,放射性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放射性污染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放射性污染的影响:a.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i. 高剂量的辐射能导致急性放射病,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破裂和内脏损害等严重后果。

ii. 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可能导致慢性疾病,如白血病、甲状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

iii. 放射性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内脏器官产生危害。

b.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i. 放射性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ii. 放射性物质会在水、土壤和大气中积累,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造成损害。

2. 放射性污染的应对措施:a. 核安全管理:i. 改进核电站和核工业设施的设计和运营标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ii. 推动国际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提升核能安全水平。

b. 辐射事故应急准备:i. 建立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救援、疏散人群、避免污染扩散等措施。

ii. 加强辐射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辐射污染的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c. 放射性废物管理:i. 发展和推广高效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储存技术,避免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ii. 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d.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i. 加强公众对放射性污染和辐射风险的认知,提供准确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ii. 增加公众参与,鼓励其对放射性污染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科学决策和社会共治。

3. 一些成功的案例:a.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清理污染区域、修复生态系统以及提高核安全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 北欧国家在核电站建设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成功应对了潜在的放射性污染风险。

放射性防护-核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放射性防护-核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放射性防护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

防止放射性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基本措施是:缩短接触时间,增大距离、屏蔽、遥控、机械化操作及个人防护等,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减少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对从事放射性作业或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

1.控制辐射源法一方面降低辐射源自身的辐射强度,另一方面采用封闭型辐射源。

使用封闭型辐射源时,建筑物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1)地点选择一个较强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n×1013Bq量级的60Co相当的源,一般必须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建筑物内。

中等强度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1013Bq以上的60Co相当的源,可设在建筑物一端的底层或地下室。

但都应尽量避免建在人口稠密地区或居民的生活区,这样可以减少正常情况下和事故时受到照射的各类人员的总剂量即集体剂量(man·Sv)。

(2)屏蔽一个放射性工作场所的设计,除了要保证工作人员自身所受剂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以外,还必须保证相邻地区人员所受的剂量也不超过相应的规定。

特别是上下左右前后均有人工作或居住时,必须满足相应的辐射安全标准。

这就是说,在计算各方向所需的屏蔽厚度时,首先要确定屏蔽以后各方向的容许照射量率,这个容许的照射量率就是对在这个方向邻近地区工作和生活人员的防护标准。

但是,有时这个标准,还要根据很多因素,例如相邻场所的使用情况及人员存在因子等综合考虑确定。

有时天顶方向虽然无人居住或工作,但是强的γ射线束和中子辐射束穿过天顶后在空气中也会散射到地面上,造成此地面上辐射剂量超过相应标准。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题目: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绪论环境中的各种放射性污染都能影响人类健康,环境放射性污染对人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

介绍了放射性物质的概念与分类,重点介绍了各种影响人类生活的放射性污染和防治措施。

和环境中的其他污染不同,它不易察觉,但容易在人体中积累,人们要关注放射性污染,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保护自身的健康。

所谓的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随着核能、核素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放射性废物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已对环境和人类构成严重威胁。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目前,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并在不断得到完善。

一、放射性物质的概念与分类1.1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人的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放射性。

1.2 放射性物质的分类1.2.1 天然放射性物质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着微量的放射性物质。

天然放射性核素分为两大类:一类由宇宙射线的粒子与大气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如14C(碳)、3H(氩)等;另一类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核素及其衰变产物,如238U(铀)、40K(钾)、87Rb(铷)等。

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所有组织中。

目前已经确定并已做出鉴定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已超过40 种。

一般认为,天然放射性本底(radioactive background)基本上不会影响人体和动物的健康。

1.2.2 人为放射性物质人为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核试验、核爆炸的沉降物,核工业放射性核素废物的排放,和平利用原子能和同位素试验装置的排放,以及意外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环境放射性污染物通过牧草、饲草和饮水等途径进入家禽体内,并蓄积于组织器官中。

半衰期较长的90Sr和137Cs,以及半衰期较短的89Sr、131I、140Ba 对家禽的污染在食物链中均有重要意义。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当人体受到超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或大量放射性物质侵入肌体内部后,可引起一系列的病变,造成一种特殊的疾病,在医学上称为放射病。

这种疾病能使人遭受暂时的或永久性的损害,严重的可能造成死亡。

一般来说,只有发生了意外事故,才有可能遭受大剂量的放射物照射;或者经常在超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环境里工作,才有可能发生放射性疾病。

为防止放射病的产生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防护措施。

在做放射性工作的时候要及时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工作人员要穿上合适的防护服,同时挂上警示标识防止其他人员误入。

例如在现场进行射线探伤的时候要拉好禁区,挂好警示标识,禁止任何人进入工作区域。

2)严格控制辐射剂量。

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和接触、操作放射源的过程中,应随时检测辐射剂量,建立个人接受辐射剂量卡,保证工作人员在允许的辐射剂量下工作。

5)加强宣贯教育。

对从事放射性作业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有关的电离辐射危害的卫生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 2 页共 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3 页共3 页。

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影响与对策

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影响与对策

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各种经济建设的逐渐加强,我国的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各种放射性的污染对我们的健康会带来很大影响。

环境放射性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会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

因此近年来环境放射性污染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

本文对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危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方式,旨在不断加强人体健康的保护。

标签:环境放射性污染;危害;防治引言:放射性污染源指的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排放的各种放射性的污染源对环境以及人体造成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核能的利用逐漸增多,放射性的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逐渐增多,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构成了比较严重的威胁。

当前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放射性污染源的处理,对于放射性污染源的控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当前对于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各种防治措施在不断地完善。

放射性污染源对人体会带来严重的损坏,因此在加强各种能源的利用时,应该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放的控制。

一、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对于放射性污染源而言,人们是熟悉也是陌生的,放射性危害一般会与原子弹、核能等概念进行联系,当前世界上的各种核武器以及核试验变得越来越少,人类生活的环境中的放射性危害相对较小,但是随着近年来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加强,放射性污染又变得严重。

(一)放射性污染源对食品会造成污染,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如果一直存在,而且量逐渐加大,最终会逐渐进入到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中,最终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和影响。

放射性污染物对动物性食品的影响是当前我国放射性污染源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危害的影响范围比较广,被人摄入的几率比较大,而且放射性元素能够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对人体带来很严重的影响。

消除这种影响一般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二)贫铀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当前世界中,核污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核污染的危害很大,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很多遭受过核辐射的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增加很多。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放射性污染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污染问题,一旦发生,会对人类健康与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源头控制、技术手段和公众参与等角度,探讨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源头控制是预防放射性污染的基本手段之一。

在核能领域,核电站是最容易引起放射性污染的场所之一。

为了遏制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应该完善安全标准,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核电站的设计应考虑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等,以减少事故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加强隐患回应机制,一旦事故发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技术手段也是预防放射性污染的一个关键领域。

科技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

例如,在放射性污染处理方面,多项技术手段已经证明对缓解放射性污染有重要作用。

例如,核污染处理车辆、装置可以对污染源现场进行清理处理,协助工程师尽快、彻底地清理污染物,减少二次污染。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来净化环境,例如通过植物吸收或利用微生物分解放射性污染物质等各种创新措施,有力促进环境净化,并有效降低了放射性污染发生的风险。

除了源头控制和技术手段外,公众参与也是预防放射性污染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放射性污染的认识和理解,相关部门可以开展专业的宣传活动,发起环保公益项目,吸引公众关注于此,激励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

在突发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也应落实好信息公开制度,提早向公众透露事故后续问题的处理情况,安排住所、医疗、食品等方面问题,尽量降低公众的恐慌心理,提高公众对整个问题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有效控制需要多种手段的协同作用。

政府、企业、公众,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定位和作用,需要紧密合作,通力合作,才能在未来降低放射性污染的风险和危害,造福人民。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放射性污染及防治2011-02-26 17:49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天然射线的辐射,有的来自宇宙射线,有的存在于土壤中、岩石中、水中和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

这些称为本地辐射,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发展的,它们对人类不构成危害。

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核技术的发展,随着放射性物质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性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核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核试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辐射能被牺牲体吸收以后,会导致生物细胞的损伤。

这种损伤既有瞬间发生的,也有长期的损伤。

人体对放射性辐射最敏感的组织是骨髓、淋巴系统以及肠道内壁。

大剂量辐射造成的伤害可使人发生急性伤害。

核爆炸或核反应堆发生意外事故,其产生的辐射可使人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引起死亡。

放射性核物质排入环境后,由于大气扩散和水流输送不断在自然界迁移,可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动物、植物受到污染后,放射性物质在生物体中富集,其体内的浓度可达到周围环境的10万倍。

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空气、食品、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受到伤害。

这种伤害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内部,而且持续的时间长。

一般放射性物质在人体的持续作用的时间按6个半衰期时间计算长达50年左右。

此外,放射性污染看不见,摸不到,早期很难察觉。

人一旦受到污染,无法隔离。

即使受到小计量的辐射污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放射性污染的长期后果是可诱发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

3.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主要应着重于预防,控制污染源。

一旦发生,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核工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将安全运行放在首位,杜绝核物质泄漏事故。

核工业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要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无害标准后排放。

对放射性强的废物要放置在封闭的专门场所,并禁止人进入。

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也不容忽视。

居室中的一种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氡气。

高剂量的氡可导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疾病,氡已经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辞肺癌的因素。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与防护措施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衰变特性并能够释放出辐射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一、放射性物质的危害1. 伤害人体细胞: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离子化辐射会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人体内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特别是高剂量辐射可以导致基因突变、遗传损伤甚至癌症。

2. 辐射中毒:暴露于高剂量辐射下或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会引起辐射中毒。

这种中毒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等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

3. 生态影响:某些大剂量或长期暴露于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遭受辐射后可能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整个生态平衡。

二、防护措施1. 工业防护:在工业环境中,应采取正确的装备和措施来保护工人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这包括通过使用密封隔离设备、低估计造成的风险并设立警示标志来减少工作场所内的辐射暴露。

2. 医学防护:医务人员是放射性物质最常见暴露对象之一。

为了有效保护他们的安全,必须依据类型和剂量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铅涂层服装、眼镜和手套等。

3. 公众防护:公众接触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医学检查和治疗以及核事故等突发事件。

为了减少公众对辐射而带来的危害,应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大众对辐射安全知识和风险意识的认识。

4. 环境监测: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从源头上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排放和扩散。

监测网络可以及时检测和报告辐射水平,帮助当局采取相应行动以保护人们和环境的健康。

5. 应急准备:在核事故等突发事件中,应提前制定严密的应急计划,并加强相关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

要确保有足够药物、防护设备和庇护所等供给,以便迅速响应和避免更大范围内的辐射泄漏。

6. 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处理和储存放射性废物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伤害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确定支持结构、进行安全处置并使用适当的隔离设施。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_石晓亮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_石晓亮
和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相比, 放射性污染 有以下 特点[3] :
( 1) 一旦产生和扩散到 环境中, 就 不断 对周围 发出 放射 线, 永不停止。只是遵循各种放射性核同位素内在固 定速率 不断减少其活性, 其半衰期即活度减少到一半所需的 时间从 几 min 到几千年不等。
( 2) 自然条件的阳光、温度 无法改 变放 射性核 同位 素的 放射性活度, 人们也无法用任何化学或物理手段使放 射性核 同位素失去放射性。
# 6#
工业安全与环保 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4 年第 30 卷第 1 期 January 2004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石晓亮 钱公望
(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摘 要 环境中的各种放射性污染都能影响人类健康。介绍了放 射性污染性质、来 源和特点, 重点介 绍了各种 影响人 类生活的放射性污染。和环境中的其他污染不同, 它不易察觉, 但容易在 人体中积累, 人们 要关注放射性 污染, 对它 有一个 科学的认识, 才能保护自身的健康。
对于放射线的危害, 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常人的印 象 里, 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联系在 一起的, 随 着全世界和平利用核 能呼声 的高涨, 核武 器的 禁止使 用, 核 试验已大大减少, 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线危害。然而近 年 来, 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 、科研等 各 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大[ 4] 。 3. 1 产生危害的原理、途径及程度
18
9 魏龙, 徐茜. 环保 时代 的国际 贸易前 景与策 略. 武汉 工业 大学 学
报, 1999, 5: 84~ 87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照剂量远低于国家限值。
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 放了两颗原子弹,使几十万人死亡, 大批幸存者也饱受放射性病的折磨
医疗放射性
医疗检查和诊 断过程中,患者 身体都要受到一 定剂地应用放射性物质,除了 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单位外,金属冶炼、自 动控制、生物工程、计量等研究部门、几 乎都有涉及放射性方面的课题和试验。在 这些研究工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损伤有急性损伤和慢性损 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 量的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的全身 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 有脱毛、感染等症状。当剂量更 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 伤。在极高的剂量照射下,发生 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中枢神经症状主要有无力、怠倦、无 欲、虚脱、昏睡等,严重时全身肌肉 震颤而引起癫痫样痉挛。细胞分裂旺 盛的小肠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很高, 如果受到照射,上皮细胞分裂受到抑 制,很快会引起淋巴组织破坏。
皮肤或粘膜侵入
皮肤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波动范围较 大,一般在1%~1.2%左右,经由皮肤侵入 的放射性污染物,能随血液直接输送到全 身。由伤口进入发热放射性物质吸收率较 高。
土壤放射性污染来源
土壤目前最主要的放射性污染土壤就是来自大气层核 试而验在产燃生煤的里放面射可性能尘会埃有。的核放泄射漏性和核实素验一爆般炸都都是可通能过造 成空大气面的积沉的降土物壤进污入染到,河而流且和还土会壤导的致沉土积壤物具里有。长有久些残 存医的疗放中射不性当核处素理。的而放核射试性验废和物核就工会业让在土进壤行造中成排污放染的; 废有渣些、化废肥气原和料废里水也,有它放同射样性也核是素对,土施壤用被化放肥射让性放污射染 的性原元因素。随除之了进含入铀农矿田物环作境为中核去燃,料而的自原然材界料里,某的些磷矿矿砂 中石、也地有热镭水、、钍天和然铀气等、一泥些炭天、然石的油放和射煤性的元铀素也,具生有产较 高磷的肥含的量时,候而就且会应把用磷、和冶铀炼带和进开磷采肥的之过中程。之中也会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射 线的现象, 放射性 A粒 子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在 空气中射程只有几 cm, B 粒子是 高速运动 的负 电子, 在空 气 中射程可 达几 m, 但 A、B 粒 子不能 穿透人 的皮肤; 而 C 粒 子 是一种光子, 能量高的可穿透数 m 厚 的水泥 混凝土 墙, 它 轻 而易举地射入人体内部, 作用于人体组织中原子, 产生电离
经大学学报, 2001, 1: 47~ 49
6 宋丽芳. 入世必备的绿色通行证. 标准化杂谈, 2001, 4: 45~ 46
7 刘俊敏.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的对外贸易. 经济论坛, 2001, 6: 10~ 11 8 张伟年. 现代企业与 ISO1400 认证. 商品储运 与养护, 1999, 4: 16~
就人为因素而言, 目前放射线污染主要有 以下来源: 2. 1 核工业
核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 的排放 是造 成环境 放射 性污 染的重要原 因。此外 铀矿开 采过程 中的氡 和氡的 衍生 物以 及放射性粉尘造成对周围大气的污染, 放射性矿井水 造成水 质的污染, 废矿渣和尾矿造成了固体废物的污 染。 2. 2 核试验
对于放射线的危害, 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常人的印 象 里, 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联系在 一起的, 随 着全世界和平利用核 能呼声 的高涨, 核武 器的 禁止使 用, 核 试验已大大减少, 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线危害。然而近 年 来, 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 、科研等 各 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大[ 4] 。 3. 1 产生危害的原理、途径及程度
企业中推行 ISO1400 系列标准 , 要求 企业在生产中抓好环境 管理, 建立合理的环境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减少 环境责任事故和环境污染。
( 5) 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产业政策。我 国要以 对外贸易的 2 个转变为契机, 以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 和优化 为突破口, 建立我国的 绿色产 品生产 体系, 控制污 染环 境的 产品的生产 , 大力发展 有利于 环境的 产品的 生产, 提高 我国 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发展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 值的产 品。积极发展我国的环保技术设备产业, 以求在新兴 的全球 环保技术、设备市场上夺取一席之地。加强海关的监 督检查 和执法力度, 严禁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 , 尤其是危 险、 有毒的废弃物质进入我国境内, 禁止发达国家向我国 转移工 业垃圾。制定相关的引进外资政策, 禁止污染密集型 的产业 向我 国 转 移, 鼓 励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申 请 我 国 及 其 母 国 的 ISO1400 标准, 对外商已投 资的 有污染 的产 业要使 其外 在成 本内在化。
2. 4 核燃料的后处理 核燃料后处理厂是将反应堆废料进行化学处理, 提取钚和
铀再度使用, 但后处理厂排出的废料依然含有大量的放射性核 素, 如锶 90, 钚 239, 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对其废料处理 有 3 种意见: ¹ 深埋于地下 500~ 2 000 km 的盐矿中; º 用火箭 送到太空或其他星球上; » 贮存于南极冰帽中。 2. 5 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应用
( 3) 放射性污染对人类作用有累积性。放射性污 染是通 过发射 A、B、C或中子射线来伤 害人, A、B、C、中 子等辐射 都属 于致电离辐射。经过长期深入研究, 已经探明致电离 辐射对 于人( 生物) 危害的效果 ( 剂 量) 具有明 显的累 积性。尽 管人 或生物体自身有一定对辐射伤害的修复功能, 但极弱。实验 表明, 多次长时间较小剂量的辐照所产生的危害近似 等于一 次辐照该剂量所产生的危害( 后者危害稍大些) 。这样一 来, 极少的放射性核同位素污 染发出 的很少 剂量的 辐照剂 量率 如果长期存在于人身边或人体内, 就可能长期累积对 人体造 成严重危害。
人工放射性同 位素 的 应用 非 常 广泛。 在医 疗 上, 常 用 / 放射治疗0 以杀死癌细胞; 有时也采用各种方式有控制地 注 入人体, 作为临 床上诊断或 治疗的 手段; 工业 上可用 于金 属 探伤; 农业上用于育种、保鲜等。 但如果 使用 不当或 保管 不 善, 也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1] 。 3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法规和国际标准, 根据我国 的具体 情况, 向各 种形式 的绿 色
贸易壁垒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以使我国的对外贸 易
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凤中, 程路连, 沈晓悦等. 中国加入 WTO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黑
龙江环境通报, 2001, 4: 1~ 5 2 张维. WTO 怎样处理相关的 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 报, 2001- 4- 27
18
9 魏龙, 徐茜. 环保 时代 的国际 贸易前 景与策 略. 武汉 工业 大学 学
报, 1999, 5: 84~ 87
( 收稿日期: 2003 04 08)
辐射[ 2] 。除这 3 种放射线外, 常用的射线还有 X 射线和中子射 线。这些射线各具特定能量, 对物质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间 离能力, 从而使物质或机体发生一些物理、化学、生化变化。放 射性来自于人类的生产活动, 随着放射性物质的大量生产和应 用, 就不可避免地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1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关键词 放射性污染 辐射 危害
The Hazards of the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and the Preventive Methods Shi Xiaoliang Qian Gongwang
( Dept .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outh Chi 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V arious radioact ive cont amination in environment can threat en the human health. In this paper, the natures, sources and charact eristics of radioact ive contamination are presented and part icularly all kinds of radioactive cont amination affecting t he human lives are introduced. D iff ering from ot her cont amination, it is uneasy to be felt while accumulating in the human bodies easily. Consequently peopl e must pay attention to radioact ive cont amination and own scient if ic knowledge about it in order to protect self - health. Keywords radioactive contaminat ion radiation hazard
和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相比, 放射性污染 有以下 特点[3] :
( 1) 一旦产生和扩散到 环境中, 就 不断 对周围 发出 放射 线, 永不停止。只是遵循各种放射性核同位素内在固 定速率 不断减少其活性, 其半衰期即活度减少到一半所需的 时间从 几 min 到几千年不等。
( 2) 自然条件的阳光、温度 无法改 变放 射性核 同位 素的 放射性活度, 人们也无法用任何化学或物理手段使放 射性核 同位素失去放射性。
( 4) 放射性污染既不像 化学污 染多 数有 气味或 颜色, 也 不像噪声振动、热、光等污 染, 公 众可以 直接 感知其 存在; 放 射性污染的 辐射, 哪怕 强到直 接致死 水平, 人类的 感官 对它 都无任何直接感受, 从而采取躲避防范行动, 只能继续受害。 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放射性 污染主要来自 于放射 性物质。 这些物 质可 来自 于天然, 如岩石和土壤中 含有 铀、钍、锕 3 个 放射系, 它 们也 可来自于人为的因素。
( 6) 加强国际合作, 利用国际/ 绿色援助0, 发展我 国绿色 产业。绿色贸易壁垒是在全球倡导环境保护、寻求经 济的可 持续发展的背景中产生的。因此, 在考虑绿色贸易壁 垒的对 策时, 一方面要进一步 加强我 国的环 保意识, 顺应 全球 经济
发展的潮流, 发展我国的绿色产业, 同时, 要根据相关的贸 易
( 3)
3 谭黎华. 论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 施. 河南省 政法管理 干部学院 学
报, 2001, 3: 107~ 113
4 张正民, 李福河. 论环保时代贸 易保护的 新举措. 淄 博学院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1999, 3: 87~ 89
5 杜正清, 王云. 从绿色贸易壁垒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山西 财
1986 年法国科 学家贝克 勒尔首先发 现了某些元 素的原 子核具有天然的放射性, 能自 发地放 出各 种不同 的射 线[1] 。 在科学上, 把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一定动能 的粒子 包括电磁波) , 从而转化为较稳定结构状态的现象称 为放射 性。我们通常所说的 放射性 是指原 子核在 衰变过 程中 放出
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 主要是使机体分子产生电离 和 激发, 破坏生物机体的正 常机能。这 种作 用可 以是直 接的, 即射线直接作用于组 成机体 的蛋白 质、碳 水化 合物、酵素 等
而引起电离和激发, 并使这 些物质 的原子 结构 发生变 化, 引 起人体生命过程的改 变; 也 可以是 间接的, 即 射线与 机体 内 的水分子起作用, 产生强氧 化剂和 强还原 剂, 破坏有 机体 的 正常物质代谢, 引起机体 系列反 应, 造成生 物效 应。由于 水 占人体重量的 70% 左 右, 所 以射 线间 接作 用对 人体 健康 的 影响比直接作用更大。应指出的是, 射线对机体作用是综 合 性的( 直接作用加间接作用) , 在同等条件下, 内辐射( 例如 氡 的吸入) 要比外辐射( 例如 C射线) 危害更大[ 5] 。大气和环 境 中的放射性物质, 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直 接照射、遗 传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部分 放射性 核素进 入生 物循环, 并 经 食物链进入人体。放射 性核素 及其衰 变产物 进入人 体的 途 径如图 1 所示[6] 。 3. 2 来自居室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