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加工一产地初加工
2016-12-01 蒲公英
中药材加工一一产地初加工
1、概念
中药材加工是指对中药原材料进行技术性系统处理,按照加工的目的和加工的流程的不同,依次可分为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炮制加工、中药材深加工三个部分。
中药材产地加工为中药材加工的第一阶段,又称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2、目的
因中草药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
除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初加工。
加工后的药材,既能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
另外,在初加工时按照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3、产地初加工的方法
一、根及地下茎类药材
(一)分级
将药材的地下部分采收后,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和商业交流与贸易,如三七、牛膝、白芍等。
(二)净制
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采收后,去除药材中混杂的泥沙、非药用部位、劣质药用部位的处理方法。
净制的目的是纯净药材,保证饮片质量,便于下一步中药材炮制加工。
方法如下:
(1)水洗
药用部分采收后,用水洗净掺杂的泥沙、污物,除去芦头和须根。
芳香性药材一般不可水洗,如薄荷、藿香,亦可不水洗,让其干后泥土自行脱落或待干燥过程中再通过搓、撞除去。
(2)刮皮
药材采收后,对于干后难以去皮的根茎,应趁鲜及时刮去外皮,然后晒干,如山药、桔梗、牡丹皮等。
有的药材需蒸煮才脱皮的,先将根茎洗净后入沸水中蒸煮几分钟,刮去外皮,然后漂净晒干,如天冬、白芍、明党参等。
⑶切
对于质坚不易干燥的粗大根茎,应在采收后即刻洗净除去残茎和毛须,趁鲜切片、切段或切丁晒干,如丹参、大黄、玄参、葛根等。
⑷烫
对一些肉质、含水量大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等,收后宜放入沸水中烫片刻,然后再捞出晒干。
通过沸水烫,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破坏酶的活性,促进水分蒸发,利于干燥,并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温和时间,以烫至半生不熟为好,过熟则软烂,品质差,如天门冬、百部、延胡索等。
⑸蒸
有些药材采收后要进行蒸煮,然后再晒干,如郁金、天麻、玉竹、何首乌等。
⑹熏
对于一些粉质程度较高而需久存保色的药材,为了保护产品的色泽,在干燥前可用硫磺熏蒸,如山药、泽泻、白芷等。
熏硫还可加速干燥,防止霉烂。
简易的硫磺熏蒸,可在室内、熏硫柜或大缸等密闭的容器内进行。
(国家现已禁止硫磺熏制)
根茎类药材除上述的加工方法外,有的还用其传统的加工方法,如浙贝母要将鳞茎表皮擦去,加一些石灰,吸出内部水分,才易干燥。
又如玄参体积大,晒至五六成千时,须堆积几天,使其“发汗”(即“回潮”),促使内部深层水分向体表转移,以利干燥经多次反复堆晒,才能完全干透。
二、皮类药材
一般采收后按规格趁鲜修切成一定大小的块或片,然后直接晒干。
但有些药材采后要立即刮去栓皮再晒干,如黄柏、丹皮等。
还有些药材要经烫处理,如肉桂、厚朴、杜仲等应先放进沸水中稍烫后,取出叠放,让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状、双卷筒状,最后晒干或烘干。
三、全草及叶类药材
全草和叶类药材含挥发油成分较多,采集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
在未完全
干透之前要扎缚成捆,然后再晾至全干,以免在干燥后捆扎易碎,如大青叶、紫苏、薄荷等。
有些可直接晒干,如穿心莲、金钱草等。
但对一些肉质药材,女口垂盆草、马齿苋等,茎叶内含水量较高,宜先用沸水烫后再干燥。
四、花类药材
花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可放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置阳光下直接晒干,也可在低温条件下迅速烘干。
但应保持颜色鲜艳,花朵完整,并注意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厚的香气,如金银花、西红花、旋覆花、红花、茉莉花、玫瑰花等。
但尚有少数花类药材,还需适当蒸后才干燥,如杭白菊等。
五、果实与种子类药材
一般果实采收后可直接晒干,但有的还须烘烤烟熏,如乌梅等;还有些要切成薄片晒干,如酸橙(枳壳)、佛手、木瓜等;另有些是以果皮入药的,要先将果实切开,除去瓣和种子后再晒干,如栝楼(瓜蒌)等。
而对于以种子入药的,可将果实采回晒干后,去掉果皮,取出种子即可,如薏苡、决明等;有的连同果壳一起干燥贮藏,以保持有效成分不致散失,如砂仁等;有的则要打碎果核,取出种仁入药,如杏仁、郁李、酸枣仁等。
4.中药材的干燥
中药材采收回来以后,在初步加工时均要及时进行干燥。
干燥目的是除去药材中所含的水分,减少体积,便于运输和贮藏。
干燥时要根据中药材种类,有效成分的性质,药材的特点,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干燥。
常用的方法有日晒、阴干和烘干三种。
1)晒干法
可将药材薄摊在水泥板或石灰晒场上晒干,也有把药材摊开放在席子上置阳光下曝晒,如有条件搭架子,把席子放在架上则干燥得更快。
晚上将药材堆起或盖好,防雨、露和防风刮走。
经多次摊晒至干燥为止。
日晒法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党参、薏苡等。
2)、阴干法
阴干的方法,通常是将药材放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空气流通,使药材中的水分自然蒸发而达到干燥目的。
此法主要用于花类及芳香性的药材。
3)、烘干法
此法是利用火炕或放在烘房架子上烘烤,使药材干燥,尤适用于阴湿多雨的季节。
烘烤芳香药材和含挥发油的果实、种子等药材,温度要低一些,一般不超过40C。
有些药材,如生地等,则用炕或焙的方法处理。
以上干燥方法,对于不同的中草药可灵活选用,但必须注意干燥温度,只有适宜的干燥温度才能使有效成分不受影响,而又能达到干燥的目的。
特别是采用
烘干法,一定要严格掌握与控制好温度。
一般用50〜60 C干燥,可抑制植物体
内酶的作用,而避免苷与生物碱成分的分解。
除特殊干燥外,一般为了防止花和全草类药材因水分引起的发酵、腐烂、变色或成分因加热而变化较多的,干燥应用40C 以下低温处理为好,其中以20〜30C为宜。
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以30〜65C 为宜;浆果类以70〜90C为宜。
植物体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同,干燥的适温也异,含挥发油类者,宜25〜30C,含苷与生物碱类,宜50〜60C;含维生素类,宜70〜9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