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参考问题详解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3【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3【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e659e58fafab068dc0215.png)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3【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1分)A:《诗经》B:《山海经》C:《中国民歌》D:《笑林》2、反映阶级对立和社会斗争的现实状况,表现人民大众的觉醒意识和褒贬时政的谚语是()(1分)A:生活谚语B:风土谚语C:农业谚语D:时政谚语3、提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的是()(1分)A:周作人B:袁宏道C:朱自清D:黄遵宪4、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1分)A:马林诺夫斯基B:泰勒C:沃·爱德哈德D:维柯5、为今天的人们传授《江格尔》部数最多的卓有贡献的新疆籍江格尔奇是()(1分)A:勒俄B:玛玛依C:朱乃D:玛纳斯6、清代大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1分)A:“天籁”B:“不吐不快的时候的产物”C:“情真”D:“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7、神话至今仍然在一些民族、地区作为口头文学而存活着,学术界把这些仍然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1分)A:“口头神话”B:“活态神话”C:“口头文本”D:“活态文本”8、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他们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做()(1分)A:脚本B:话本C:剧本D:传奇9、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1分)A:夸父追日B:后羿射日C:女娲用黄土造人D:共工怒触不周山10、张三丰的传说属于()(1分)A: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B:文人的传说C:神医的传说D:宗教人物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民间谜语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2分)A:谐音法B:妙悟法C:象征法D:蝉联法E:拟人法12、民间故事的类别有()(2分)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传说D:民间笑话E:民间寓言13、我国流传的魔法故事中比较典型的形象有()(2分)A:老虎妈子B:龙公主C:蛤蟆儿子D:蛇郎E:猴精14、民间叙事长诗的特征有()(2分)A:人民群众集体创作B:口头流传C: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D:第一人称叙事E:注重人物刻画15、迁徙史诗的主要特征有()(2分)A:以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B:以迁徙辗转的路线、沿途的迁居地为空间线索C:以迁徙原因、迁徙活动、迁徙结果为叙述内容D:以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E: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挪亚方舟”神话属于惩恶扬善式的洪水再生神话.(2分) A:正确B:错误17、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2分)A:正确B:错误18、民间小戏属于代言体.(2分)A:正确B:错误19、“AT分类法”的提出者是马林诺夫斯基.(2分)A:正确B:错误20、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生活故事约占一半.(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民间传说(4分)22、史事传说(4分)23、英雄史诗(4分)24、《故事海》(4分)25、民间说唱(4分)26、民间故事传承人具有哪些特征?(5分)27、民间笑话的特征有哪些?(5分)28、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规则有哪些?(5分)29、简述箭垛式人物形象及其具有的特征.(5分)30、简述口头程式理论,分析其理论内容及影响.(10分)3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民间传说的价值.(10分)3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作家文学融入民间文学作品的方式及其意义.(10分)1701-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文学答案:D解析: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笑林》.2、【考点】时政谚语答案:D解析:时政谚语是反映阶级对立和社会斗争的现实状况,表现人民大众的觉醒意识和褒贬时政的谚语.3、【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答案:A解析:提出谜语“体物人微,情思奇巧“的是周作人.4、【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D解析:18世纪,维柯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5、【考点】第二节史诗文本和史诗演唱答案:C解析:朱乃是一位为今天的人们传授《江格尔》部数最多的卓有贡献的江格尔奇,曾多次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文化厅、文联等部门的表彰.6、【考点】情意真切,袒露心声答案:A解析:清代大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天籁”7、【考点】第一节神话的界定与分类答案:B解析:神话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和文学体裁,兴盛于各个民族的远古时代,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长久流传、演变,至今仍然在一些民族、一些地区中作为口头文学而存活着.学术界把这些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8、【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答案:B解析: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说话“.他们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9、【考点】人类起源神话答案:C解析: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女娲用黄土造人.10、【考点】人物传说答案:D解析:张三丰的传说属于人物传说中宗教人物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答案:ADE解析:民间谜语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法、蝉联法和谐音法.12、【主考点】幻想故事【副考点1】生活故事【副考点2】民间笑话答案:ABDE解析:民间故事的类别有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13、【考点】幻想故事答案:ABCDE解析:魔法故事也叫变形故事,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愿望的故事.典型的形象有老虎妈子,猴精,画中女、田螺姑娘、龙公主、狐狸媳妇,蛇郎,蛤蟆儿子,枣核儿.14、【考点】第一节民间长诗界说答案:ABCE解析: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15、【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ABC解析:迁徙史诗的主要特征有: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徙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徙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徙业绩的壮阔画卷.以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迁徙史诗而言,其主要特征是以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以迁徙辗转的路线、沿途的迁居地为空间线索,以迁徙原因、迁徙活动、迁徙结果为叙述内容.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答案:选项A.多数的洪水再生神话属于惩恶扬善式的,正如“挪亚方舟”神话一样.17、【考点】第一节民间长诗界说答案:选项A.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18、【考点】民间小戏的概念与特征答案:选项A.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19、【考点】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答案:选项B.“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20、【考点】幻想故事答案:选项B.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民间传说的界定答案: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22、【考点】史事传说答案:史事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侧重点在于记事.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23、【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1)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2)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24、【考点】和《佛本生故事》答案:(1)是写于11世纪的印度最著名的三部故事集之一,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2)《故事海》采用印度传统的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结构,以世俗故事为主,充分反映了印度商业发达时代的商人和市民意识.25、【考点】民间说唱的界定和分类答案:(1)是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演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2)也称“曲艺”,和“民间曲艺”.26、【考点】传承特征答案:(1)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2)讲述活动有较大的影响.(3)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4)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5)有自己的传承线路.27、【考点】民间笑话答案:(1)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2)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3)画龙点睛地凸显民众的智慧和才干.(4)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5)篇幅短小.28、【主考点】明确任务,有的放矢【副考点1】抓住机会,创造环境【副考点2】尊重讲唱者,融洽感情答案:(1)明确任务,有的放矢.(2)抓住机会,创造环境.(3)尊重讲唱者,融洽感情.(4)运用现代设备,确保科学记录.29、【考点】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2)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30、【考点】关于口头程式理论答案:(1)口头程式理论是帕里一洛德提出的.(2)口头程式理论以史诗为对象,细致讨论了口头传唱史诗的规律,认为口头程式对于史诗创作和传承具有突出价值.(3)在口头史诗中,学习通过口头——听觉来完成,作品在口头现场创编中完成,并通过口头—听觉渠道即时完成传播,这几个方面是彼此交融的,构成了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面.(4)从这个意义上说.歌手同时是表演者、创作者和诗人,是一身而兼数职的,由此还形成了高度程式化的艺术传统.(5)口头程式奠定了口头传统的基础,影响了以理查德·鲍曼为代表的表演理论.31、【考点】第三节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答案:(1)民间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客观实在物为中心构建的民间传说,寄寓着民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是他们历史观点、历史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人们常将民间传说称为“口传的历史”.(2)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作为民众生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不仅以特有的方式保存民众的历史,而且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具有实用功能.(3)民间传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4)结合作品分析.32、【考点】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答案:(1)在民间文学的发展中,或为生动地描绘人物,或为活跃叙事,或为铺张叙事、结构情节,作家文学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融入民间文学作品或其艺术手法.(2)直接嵌入,作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直接纳入作家的叙事之中.在叙事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特征或形成文体的某种特色,作家往往会有意识地插入民间文学的整个作品或某个片段.如《红楼梦》.(3)题材利用:解构与结构.如鲁迅的作品《故事新编》就利用了民间文学的神话题材,既有解构又有重新结构.(4)原型的借用与再造:小说的人物与叙事模式.民间文学作为古老的叙事传统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和人物类型,熟悉民间文学的作家们在营造叙事结构.塑造主人公时往往在不自觉中运用这些“原型”.如《三国演义》.(5)结合作品分析.。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推荐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fb25eb0dc850ad02de8041c9.png)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011-08-01 14:17:37)分类:学习资料汇编标签:文化一、单选题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A、农民起义传说B、起义英雄传说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B )、A、阿兰•邓迪斯B、威廉•汤姆斯C、马林诺夫斯基D、斯密斯•汤普森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B )A、10多万行B、50万行以上C、20余万行D、30万行以上4、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D、其它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A、精神民俗B、社会民俗C、物质民俗D、语言民俗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A )、A、唐代B、先秦时期C、魏晋时期D、明代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D )、A、世情书B、袍打书C、神魔书D、短打书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A、岔断型幽默B、情感释放型幽默C、干涉型幽默D、含蓄型幽默10、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A、法术歌B、情歌C、节令歌D、礼俗歌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B )A、《钟九闹漕》B、《嘎达梅林》C、《召树屯》D、《十五从军行》13、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 A )的演变过程、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B )、A、《山海经》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C、晋代干宝《搜神记》D、晋代陶潜《搜神后记》二、多选题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B、C、E)等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C、主人公方面,有神灵,仙女,妖怪,有法力非凡的人物,还有人兽一体的人物如蛇郎,怪孩子等D、虽然有虚构或夸张,但是没有用超现实的幻想营造神奇的形象和离奇的情节E、事物往往有神奇的,超自然的属性,如各种神奇的宝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的动物等2、歇后语是一种幽默效果强烈的语言形式,从总体上看,歇后语的幽默效果构成的方式有(A,B,C,D,E)A、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所讲的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而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然后其目的语新奇巧妙,出人意外,造成岔断型幽默B、许多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形成情感释放型幽默C、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D、谐音歇后语因为比喻意歇后语多了一层谐音关系,也就是多了一层双关结构,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E、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3、后世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传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又同(A,B,D)故事结合、A、两兄弟型B、难婿型C、怪孩子型D、毛衣女型E、蛇郎型4、关于传说与神话的联系,正确的说法有(A,C,D)、A、神话的内容是超现实的,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B、二者的情节整体上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C、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D、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E、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相同的属性,都以神格为中心5、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类型有(B,C,D)等、A、大众耳熟能详而缺点很少的英雄人物,崇高形象B、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C、大众耳熟能详但缺点明显的文学作品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D、常遭人嘲笑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E、德高望重的长辈与领导6、对天地开辟神话的文化意蕴可以分析为(A,C)、A、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B、对洪水灾害起因的解释,是原始初民崇拜自然力的反映C、主要情节表现了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讴歌人创造世界的伟大"D、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E、结婚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是后世人们出于道德规范对兄妹婚做的解释7、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B,C,E)等、A、越剧B、云南花灯戏C、湖南花鼓戏D、豫剧E、道情戏8、民间文学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所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其科学价值有(C,D,E)、A、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B、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C、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口头语言的真实体现,故民间文学作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D、民间文学记载着民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E、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个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9、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A,D,E)、A、类型化B、传奇性C、虚构性D、贴近生活E、泛指性10、山歌的特征有(A,B,E)、A、歌词可即兴创作,根据现场情况和感受现编现唱B、音乐节奏较为自由,句式,章法等也可灵活调整,便于感情的抒发和群体的社交C、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D、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E、以独唱形式为多,也有一些对唱的形式11、关于史诗的基本特点,正确的理解有(A,D)、A、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所以近代以来产生的歌唱历史内容或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长诗即使内容上符合史诗的特点,因产生时间不对,也不能看作史诗B、史诗具有风格崇高,叙述庄严的特点,但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这些史诗就不再具有庄严性C、史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逐渐增强,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内容,这时的史诗也可以看作历史传说D、早期的史诗,就是用诗的形式表述的神话和历史传说E、一些早期的创世史诗,与神话的内容基本相同,所以被看作史诗是不恰当的12、关于地方风物传说的含义,正确的说法有(A,B,C,E)、A、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B、这类传说关于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的解释不是科学知识C、有些地方风物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D、这类传说常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科学的解释,因而有较强的可信性E、这类传说在旅游业有很强的实用价值1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神话的论述,解释了神话的本质:“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可以理解为(A,B,D)、A、神话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B、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这就形成神话的艺术构思C、原始人类借助神话就可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D、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他们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E、神话的内容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14、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B,C)、A、《罗兰之歌》B、《罗摩衍那》C、《摩珂婆罗多》D、《格萨尔》E、《贝尔武夫》15、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的形成原因有(B,C,D)、A、现代社会民众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媒体也越来越丰富和先进B、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的动作自然而然地进行C、在传统社会,信息传播媒体相比于今天很单调和贫乏D、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这样他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接触书本,也不能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其创作E、民众认为口头创作比书面作品更为生动形象三、名词解释1、劳动歌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多用于体力负荷很重或者动作重复单调的劳动,而且多为集体劳动,如打夯号子,装卸号子,行船号子等、2、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3、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含义为:要忠实于现场的全部讲唱,包括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必须现场做好记录,可用录音,摄影,录像等手段,并会使用相关设备、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4、白蛇传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白蛇化身的女子与许仙相爱的传说、其基本情节为:(1)白蛇成仙,带青蛇来到人间;(2)白娘子与许仙邂逅相恋成婚;(3)白娘子被法海施计而现原形,吓死许仙,盗仙草救夫;(4)许仙被禁金山寺,白娘子一斗法海,水漫金山;(5)二斗法海,白娘子被困雷锋塔; (6)三斗法海,小青毁掉雷锋塔,救出白娘子、关于该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为明编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是一个妖精迷害人并被镇压的故事,其中已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明代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有了完整的故事和细节,但仍然是"妖精缠人"的故事,不过白娘子已经人格化、到清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白娘子已由蛇妖转变为蛇仙,成为民众理想中的妇女形象、到近现代,该传说突出了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5、牛郎织女传说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该传说的基本情节为:(1)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裳,牛郎织女相恋成婚;(2)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3)王母划出银河,牛织隔河相望,雀桥相会、牛郎,织女本是星名,先秦时期二者只是神话中的形象,没有爱情关系、已有文献表明,该传说在东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其时牛郎,织女已有明确的爱情关系,而且有天河相隔,喜鹊搭桥,七夕相会的情节、后来传说又同"两兄弟型""毛衣女型""难婿型"故事结合、6、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其故事内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它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7、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上古时期的节令歌大都在祭祀仪式上唱诵,是巫术与宗教活动的组成部份,也就是法术歌的一种、后来人们在节庆活动中仍然有巫术与祭祀活动,但许多活动法术色彩已很淡,已经演变为节日里举行的一般习俗行为或文艺活动,此时念诵歌诀只是习俗行为的一种,歌诀已不再被当作咒语、8、自然崇拜指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该种信仰认为某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生命,意志和神奇的能力,因而将自然事物本身如太阳,大地,石头等作为崇拜的对象,祈求它们的保佑和关照、它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9、山东快书山东快书源于鲁西南一带,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上主要讲述英雄武松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侠义,武艺过人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山东快书也有其它题材,但以说武松为主,故原名"说武老二的"(因武松行二)或"说大个子的"(因武松个子大),也叫"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建国后,评书家高元钧在上海用山东语音演唱,录制快书,定名为"山东快书",后沿用至今、10、山川名胜传说是解释特定地方的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由来,命名与特征的传说、这类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看起来是在解说山水名胜的形成和特征,实际上表现的是当地人们对家乡景物的喜爱,和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愿望、这种传说使自然风光平添了人文情趣,因而更富于魅力、11、爬山歌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爬山调”或“山曲”、它一首只有两行,有时可以将许多首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诗篇,表达更为丰富的意思、12、谐音歇后语是歇后语里较特殊的一类,就是后一部分在意思上能解释前一部分,同时利用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作者的真意、13、《江格尔》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14、采茶戏主要流传于江西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15、类型类型是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1910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type”)、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6、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Aarne)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17、童话童话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1)贴近生活、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与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2)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表述时间时,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3)类型化、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简述传说的主要价值、传说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1)娱乐价值、一方面民众在勤苦劳作之后,可以通过传说的生动离奇的情节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充实,另一方面,民众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困苦和压抑之中,那些传奇性情节实现了他们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2)教育价值、传说往往寄寓着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理想等,在传播中以"可信"的讲述方式和传奇性的情节对一代代的民众起着观念培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当然也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具负面影响、(3)文化资料价值、传说承载着民众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史,包含着民众的生活习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4)文艺借鉴价值、一方面传说的素材被借用到民歌,史诗等体裁中,对民间文学的其它文体而言有借鉴价值、3、民歌的功能有哪些民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抒情娱乐功能、民众可借助民歌抒发,渲泄自己的感情,使平日常处于劳苦,忧虑的内心得到补偿和平衡、(二)教化规范功能、有些民歌传达着民众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教诲性的儿歌,对孩子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三)实用功能、许多民歌有着更为直接的实用功能、劳动歌可以指挥,协调,鼓舞劳作;祝酒歌是一些地方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有些地方的情歌是恋爱求偶的工具;有些民歌还被用在政治斗争中起舆论宣传作用、(四)文化资料价值、民歌记载着民众的生活与观念,从中可以见到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有些资料是文字记载中见不到的、4、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1)表述紧凑,叙事精炼、快板书的讲述是随着快板击打的节奏吟诵的,节奏较快,语速匀称,不能有较大的停顿,因而快板书的表述显然比有唱腔的鼓词,曲词等节奏快,也比散说体的评书紧凑,在同样长的表演时间里,快板书所传达的内容含量要大得多、快板书艺人一般口齿特别伶俐,舌如利剑,话似连珠,语言明快酣畅,造成快板书表述的"快"、相应地,快板书的叙事也很精炼、每句话的意思都是相对完足的,一个意思不多作演绎、但叙事精炼的同时快板书也有较多的细节描写、(2)情节紧张,冲突激烈、快板书的主要魅力除了其语言的明快动听以外,就在于其情节的生动精彩、它所讲的故事都有一个完整,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起承转合的几个阶段,高潮过后迅即煞尾,显示出快板书干净利落的特点、(3)张弛有致,庄谐并出、快板书讲故事比其它文体更注重紧张的情节,但也不能自始至终都紧绷着,也要有较轻松的内容和节奏来调节,所以优秀的艺人编创和表演快板书都讲究急速与舒缓相搭配,使张弛有致,说到紧张时如同疾风骤雨,说到舒缓处仿佛流水潺潺、5、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6、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以人物形象作为逗引素材的歇后语占有很大比例、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因为这种人物形象不因表意鲜明,而且适于作为大众话题,能够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名人,包括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歇后语中经常出现文学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和传统评书等,其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人物在歇后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另一类是无名无姓的类型化人物,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他们是最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人物类型、7、简述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仪式是民众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举行的具有法术,通神,转折,过渡等功能的程序化的隆重活动、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定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1)法术歌,是在巫术或祭神仪式上唱诵的被民众认为具有超自然魔力的歌诀、(2)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3)礼俗歌,是在婚礼,祝寿,待客,送葬等隆重场合唱诵的表示祝福,礼节等意义的歌谣、8、分析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广东自考 2023年10月11342《民间文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广东自考 2023年10月11342《民间文学概论》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1c4c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b.png)
2023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1134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券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额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A.惊人的记忆力B.独特的传承风格C.固定的传承渊源D.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2.体现了神话对生活场景再现的人类起源神话是A.露珠生人B.葫芦生人C.盘古身上的虫子变人D.女娲造人3.“仙话”在民间文学体裁中属于A.史诗B.民间故事C.神话D.民间传说4.由两个演员表演,用对话形式进行的相声是A.单口B.对口C.群活D.群口5.“十月里百样花严霜杀死,孟姜女送寒衣哭倒长城。
”属于A.四句头B.五句子C.爬山调D.十字调6.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A.专项调查B.专题调查C.专访调查D.随机调查7.《理水》取材于神话A.女娲补天B.水漫金山C.嫦娥奔月D.大禹治水8.“不嫁就是不嫁,九十九个不嫁。
”喊出这一坚强不屈反抗性声音的女性是A.黄黛琛B.尕豆妹C.阿诗玛D.娥并9.汉代文学的精华是A.汉代民歌B.神话C.寓言D.史记10.阿尔衮琴神话的主神米恰勃是A.神鸟B.神马C.神兔D.神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纂的,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是A.《国际民宿学书目》B.《民间故事的类型》C.《民间故事形态学》D.《民间文学母题索引》E.《文化模式》12.民间文学的变异的外在因素包括A.历史的发展B.时代的变革C.自然环境的差异D.社会环境的差异E.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13.目前,国内外研究者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做出科学分类的主要角度有A.观念B.题材C.角色D.民族E.母题14.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节,我国各民族著名的歌圩有A.广西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B.瑶族的“盘王节”C.仫佬族的“走坡”D.京族的“唱哼节”E.彝族的“跳弓节”15.在中国,40多个民族流传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洪水后再繁殖人类的神话,其中有A.青蛙骑手的故事B.求好运型故事C.雷公报仇型故事D.传错话型故事E.寻天女型故事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2【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2【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e6b1a998fcc22bdd10de9.png)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1分)A:马林诺夫斯基B:维柯C:汤姆斯D:丁乃通2、我们今天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1分)A:芬兰的《卡勒瓦拉》B:法国的《罗兰之歌》C:古希腊的《伊利亚特》D: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3、壮族的抒情长诗《嘹歌》产生于()(1分)A:神话B:民歌C:传说D:歌圩4、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1分)A:《诗经》B:《山海经》C:《中国民歌》D:《笑林》5、民间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往往是()(1分)A:情景烘托,声情并茂B:以歌传言,以歌育子C:铺陈夸张,情感宣泄D:追求娱乐,形式多样6、上下两节对称,结尾上双字尾与三字尾相间,形成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表达形式的民间歌谣是()(1分)A:洮岷花儿B:信天游C:河湟花儿D:爬山调7、最早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词的是()(1分)A:阿尔奈B:阿尔伯特·贝茨·洛德C:汤姆斯D:理查德·鲍曼8、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1分)A:女娲黄土造人B:夸父追日C:创世纪D:后羿射日9、中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共有()(1分) A:189位B:166位C:146位D:119位10、狄仁杰的传说属于()(1分)A: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B:文人的传说C:清官的传说D:宗教人物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在()(2分)A:是文学的源头之一B: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C: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启示D: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E: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2、比较研究对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2分)A: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B:更好地揭示相关文化事象的不同特点C:有利于开展跨国、跨民族、跨学科的研究D: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E:找出不同国家民族间民间文学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13、民间说唱的特点有()(2分)A:叙述性强B:通过第一人称的身份讲故事C:叙述体的口头文学D:演唱简便、灵活E:作品短小精悍,演员少14、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有()(2分)A:纳西族的《创世纪》B:彝族的《梅葛》C: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D:壮族的《布洛陀》E:苗族的《苗族古歌》15、目前为止,花鼓戏的代表曲目有()(2分)A: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B:湖北花鼓戏《卖棉纱》C: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D:陕西花鼓戏《送樱桃》E:皖南花鼓戏《绣荷包》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的是《故事海》.(2分)A:正确B:错误17、被称为中国神话学的第一篇文章是1903年蒋观云发表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 (2分)A:正确B:错误18、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2分)A:正确B:错误19、一般而言,谚语不可以单独成句使用.(2分)A:正确B:错误20、民间传说中提及的事物往往是虚构的.(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AT分类法”(4分)22、相声(4分)23、民间谚语(4分)24、“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4分)25、箭垛式人物形象(4分)26、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5分)27、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28、民间文学研究评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5分)29、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上的特征有哪些?(5分)30、为什么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其实践意义是什么?(10分)31、什么是表演情境?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什么?(10分)32、阐述文化人类学对民间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与价值.(10分)1607-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B解析: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维柯.2、【考点】巴比伦史诗答案:D解析: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古老的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的汇集.3、【考点】生活抒情长诗答案:D解析:壮族的抒情长诗《嘹歌》长达一万六千多行,从头至尾采用男女一问一答的形式.嘹歌产生于歌圩.4、【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答案:D解析: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笑林》5、【考点】教育与人格提升功能答案:B解析:民间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往往是以歌传言,以歌育子6、【考点】花儿答案:C解析:上下两节对称,结尾上双字尾与三字尾相间,形成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表达形式的民间歌谣是河湟花儿7、【考点】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答案:C解析:英国学者汤姆斯最早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词.8、【考点】人类起源神话答案:A解析: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女娲黄土造人 ,故选A.9、【考点】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答案:B解析:中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共有166位.10、【考点】人物传说答案:C解析:我国的人物传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帝王将相的传说.二是民族英雄的传说.三是清官的传说.四是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五是近代革命领袖的传说.六是文人的传说.七是工匠的传说.八是神医的传说.九是宗教人物的传说.狄仁杰的传说属于清官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考点】文学审美价值答案:ABCE解析: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在: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 而且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启示, 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2、【考点】比较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答案:ABCDE解析:比较研究能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他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13、【考点】民间说唱的特点答案:ACDE解析:特点(1)叙述性强,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民间说唱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2)轻便性,演唱简便、灵活. 表现在说唱的作品短小精悍,演员少.(3)通俗性,语言朴素易懂.14、【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答案:ABCDE解析: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有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壮族的《布洛陀》、苗族的《苗族古歌》,故选ABCDE.15、【考点】民间小戏的系统答案:ABC解析:花鼓戏系统.代表性剧目有湖南《刘海砍樵》,湖北《卖棉纱》、《绣荷包》,皖南《凤阳花鼓》.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和《佛本生故事》答案:选项A.《故事海》、《五卷书》和《佛本生故事》是印度最著名的三部故事集.《故事海》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17、【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选项A.1903年,清末留日学生蒋观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成为中国第一篇神话学论文.18、【考点】幻想故事答案:选项A.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19、【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选项B.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所以可以单独成句使用.20、【考点】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答案:选项B.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于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答案:(1)“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2)阿尔奈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的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洁文字写出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原则进行分类编排,后人称为“AT分类法”.22、【考点】相声的定义和源流答案:相声是一种以说为主,讲究“说、学、逗、唱”的具有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以其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而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23、【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24、【考点】第二节史诗文本和史诗演唱答案:(1)美国史学家约翰·迈尔斯·弗里和芬兰民俗学者劳里·航柯等将史诗文本的来源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口头文本、来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和以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2)“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是指某一社区中那些跟口头传统有密切关联的书面文本,它们通过文字被固定下来,而文本以外的语境要素则无从考察.25、【考点】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2)民间传说塑造人物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26、【考点】民间说唱的源流答案:(1)先秦时期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是民间说唱的最早萌芽.(2)唐代,说唱艺术正式形成,“变文”是民间说唱的直系祖先.(3)说唱艺术到宋代进入繁荣期,在“勾栏”和“瓦舍”等场所说唱艺术十分活跃.(4)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说唱以其短小灵活、深刻有趣等特色吸引广大观众.(5)新时期后,我国曲艺团体走出国门,民间说唱开始走向世界.27、【主考点】缘事而发的原生性【副考点1】天籁之音的率真性【副考点2】多元交融的复合性答案:(1)缘事而发的原生性.(2)天籁之音的率真性.(3)多元交融的复合性.28、【主考点】材料的搜集和参考书的利用【副考点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副考点2】培养优良学风答案:(1)要从古今中外文献中细心搜集材料,广泛利用各种类型的工具书与参考书.(2)占用相关材料后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中引申出科学结论.(3)培养优良学风.29、【主考点】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副考点1】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副考点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答案:(1)歌颂反抗斗争,指写爱情悲剧.(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3)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30、【考点】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答案:(1)民间文学必须使用国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决定的.(2)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民间资料,使民间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建立在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上.(3)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使参与者感受到鲜活的民间文学形态,了解相关的各种社会背景,进一步提高对民间文学的审美鉴赏力.(4)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使参与者采录到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抢教某些濒临失传的宝贵的民间文学遗产,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5)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进一步深化或扩展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民间文学知识,增强对民间文学的实际感受力,为今后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1、【考点】表演情境答案:(1)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由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2)这种理想的表演情境即所谓的“自然语境”,不为非惯常因素所干扰.(3)表演情境既具有即时性,也具有惯常性.(4)即时性表明传承人的每一次表演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表演事件,是人际互动的特殊的、艺术的交流方式.(5)惯常性表明在一个社区文化体系的表演语境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表演体系.32、【考点】文化人类学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答案:(1)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它试图根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分支,分别研究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2)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传入我国,并影响了我国用现代人文科学方法研究神话、民俗的一代学人,如茅盾.(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民间口头文学研究中古有重要地位,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神话和故事,并将西方文化人类学融会贯通,开始呈现出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特色.(4)文化人类学的各种学派有关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原理,虽然有许多歧异,但从人类文化发展演进的广阔视野来考察民间文学,从中探求具有普同性的人类文化、民族文化要素,并尊重不同文化形态的价值,这些方面却是一致的.(5)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坚持“田野调查”方法,特别适合于民间文学研究,也使得文化人类学和民间文艺学成为有着密切联系的相邻学科.。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4【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4【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4e9a0afab069dc51220115.png)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4【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最早把“神话”作为学术术语使用的学者是()(1分)A:马林诺夫斯基B:列维·斯特劳斯C:维柯D:列维·布留尔2、汉乐府诗《焦仲卿妻》属于()(1分)A:民间抒情长诗B:民间传说C:民间叙事长诗D:民间歌谣3、说唱艺术正式形成于()(1分)A:汉代B:魏晋C:唐代D:宋代4、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提出“情景语境”概念的是()(1分)A:马林诺夫斯基B:泰勒C:沃·爱德哈德D:阿尔奈5、19世纪编写而成的作为芬兰人民的生活风尚画卷的芬兰史诗是()(1分)A:《罗兰之歌》B:《卡勒瓦拉》C:《故事海》D:《五卷书》6、以一定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进展以及某些动态中的生活内容或自然现象作谜底的谜语是()(1分)A:字谜B:事谜C:动作谜D:物谜7、演唱《玛纳斯》史诗的民间口头艺人通常被称为()(1分)A:江格尔奇B:玛纳依C:格萨尔奇D:玛纳斯奇8、从体裁上看,民间寓言的发展基础是()(1分)A:动物故事书B:人物故事C:神话传说D:植物故事9、叙述与部落、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是()(1分)A:迁徒史诗B:英雄史诗C:创世史诗D:文化史诗10、民间传说的内容一般是()(1分)A:固定的B:随意的C:不固定的D:相对固定的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从学科性质上看,民间文艺学的特征有()(2分)A:没有固定的研究对象B:与民俗学关系密切C:既有交叉性又有独立性D: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E: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等人文学科关系密切12、史事传说和人物传说的区别在于()(2分)A:史事传说重在记事,人物传说重在记人B:史事传说中的人物一般是普通百姓C:史事传说关心历史事件全过程D:人物传说中的人物一般是著名人物E:史事传说往往从不同角度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13、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表现在()(2分)A: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B: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C: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D: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E: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14、民间谜语的特点有()(2分)A:有完整的故事情节B: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C:词句质朴清浅D:常对谜底作比喻描写E:常用拟人法、蝉联法、谐音法等表现手法15、民间文学的口头性表现在()(2分)A: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B:在口头传统中将作品延续下来C:形成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D:以叙述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E: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经常变化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明代冯梦龙总结山歌特点在于“天籁”.(2分)A:正确B:错误17、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2分) A:正确B:错误18、蒙古族的《嘎达梅林》是著名的民间抒情长诗.(2分) A:正确B:错误19、民间小戏是从民间歌舞和民间传说发展而来的.(2分) A:正确B:错误20、民间文学是叙述体的口头文学.(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评书、评话(4分)22、民间故事传承人(4分)23、神话(4分)24、《吉尔伽美什》(4分)25、歌谣(4分)26、简述什么是民间文学的语境.(5分)27、筒述民间文学的写定要注意的问题.(5分)28、简述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和特征.(5分)29、简述民间小戏的剧目一般包括的内容.(5分)30、民间故事在传承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10分)31、中国史诗的特征有哪些?(10分)3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民间歌谣在抒情叙事方面的特征和表现.(10分)1707-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第一节神话的界定与分类答案:C解析:最早把“神话”作为学术术语使用的学者是维柯.2、【考点】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历程答案:C解析:汉乐府诗《焦仲卿妻》属于民间叙事长诗3、【考点】民间说唱的源流答案:C解析:到了唐代,说唱艺术正式形成.4、【考点】第一节什么是语境答案:A解析: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提出“情景语境”概念的是马林诺夫斯基5、【考点】芬兰史诗《卡勒瓦拉》答案:B解析:19世纪编写而成的作为芬兰人民的生活风尚画卷的芬兰史诗是《卡勒瓦拉》.6、【考点】事谜答案:B解析:以一定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进展以及某些动态中的生活内容或自然现象作谜底的谜语是事谜7、【考点】《玛纳斯》答案:D解析:演唱《玛纳斯》史诗的民间口头艺人通常被称为玛纳斯奇8、【考点】民间寓言答案:A解析: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英雄史诗是叙述与部落、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10、【考点】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答案:D解析: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于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因此民间传说的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考点】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答案:BCDE解析: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民间文艺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关系密切.12、【主考点】史事传说【副考点】人物传说答案:ABD解析:史事传说和人物传说的区别在于史事传说重在记事,人物传说重在记人;史事传说中的人物一般是普通百姓,人物传说中的人物是著名人物.史事传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断,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故而C错,而E不是二者区别.故选ABD.13、【考点】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答案:ACE解析:1、在保持民间文学生态平衡的意义上,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首先,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影响的第一个特征在于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2)其次,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3)再次,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14、【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答案:BCDE解析:1、从结构形式上看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是出谜者所说的谜语,是一种比喻体,是隐语.2、从语言特色上看谜语的词句质朴清浅,比喻贴切形象,最突出的特色是对谜底作比喻描写.15、【考点】口头性的含义及表现答案:ABC解析:民间文学的口头性表现在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情意真切,袒露心声答案:选项B.明代冯梦龙总结山歌特点在于“情真”.17、【考点】时间答案:选项A.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18、【考点】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答案:选项B.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反映了以嘎达梅林为首的蒙古族人民反抗军阀张作霖勾结日本侵略者侵吞内蒙地区的斗争经历.长诗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主人公嘎达梅林是真实的人物,是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19、【考点】民间小戏的形成答案:选项B.民间小戏的形成一是从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其中以歌为主的民间小戏来源于民歌二是从民间说唱发展而来,把民间说唱的叙述体转为代言体,用角色扮演剧中人物,代替剧中人物说话,戏剧因素不断增加,成为新的表演艺术.如东北的“二人转”、山东的“吕剧”、江苏的“锡剧”等.20、【考点】民间文学是口头文学形式答案:选项A.文字出现以前,不存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严格区别,只有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口头文学形式,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称谓的具有原始意义的“民间文学”.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说故事类答案:(1)是说故事类的民间说唱形式,是采用散文叙述形式的作品.(2)主要有北方的评书,南方的评话、评词.22、【考点】传承特征答案:(1)是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讲述活动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且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有自己传承路线的民间故事讲述者.(2)研究者一般称他们为“故事家”,地方民众称他们为“故事篓子”、“瞎话匠”、“讲古儿王”等等.23、【考点】第一节神话的界定与分类答案: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现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24、【考点】巴比伦史诗答案:(1)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古老的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的汇集,共有3000多行,用楔形文字分别记述在12块泥板上.(2)热情讴歌了古代理想英雄人物,须扬了古代英雄为民建功立业、造福人类的崇高思想.25、【考点】歌谣的界定答案:(1)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2)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组成.26、【考点】第一节什么是语境答案:(1)“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话语、语句或语词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2)就其具体表演事件来看,时间、空间、传承人、受众、表演情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不同因素构成了民间文学表演的语境.27、【考点】科学写定的方法答案:(1)原始完整的讲唱记录稿是写定的基础和前提,对原始记录稿中部分不便于阅读的口语进行必要疏通.(2)对语言有残缺或个别词语不太合适的进行补充或修订,对方言、俗语、专门用语等加以注释,删节记录稿中不必要的啰嗦重复语言;修正语法错误等.(3)不能增加实质性内容,不能有重要改动,更好地体现原作.28、【考点】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包袱答案:(1)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是包袱.(2)组成过程是系、解、结、抖.(3)从构成的艺术手段看分两类,一是从情节构思和人物思想性格出发,与内容有直接关系的,称为“肉里噱”;另一类是借助语气趣味和修辞手段构成诸如谐音打岔、自相矛盾、答非所问、强词夺理等,与内容无关联的,叫做“外插花”.29、【考点】民间小戏的剧目答案:(1)反映平凡有趣的日常劳动和家庭生活,代表性剧目有《打猪草》、《打酸枣》、《夫妻看灯》等.(2)反映爱情婚姻生活,歌颂纯真自由的爱情,反对封建礼教束缚,代表性剧目有东北二人转《王二姐思夫》、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等.(3)真实揭露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反映广大民众朴素的阶级意识和斗争智慧,如《打面缸》等.30、【考点】传承特征答案:(1)在故事传承的时间与场所方面,传承活动是民间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时间与场所.(2)在故事传承线路方面,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3)家族传承多是由长辈传述给子女或晚辈,带有祖承、家传的性质;社会传承指家族传承之外的故事传承活动,包括地缘传承、业缘传承等,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范围内的故事传承活动.(4)具有民间故事传承人(5)民间故事传承人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讲述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有自己的传承线路.31、【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1)中国史诗按传承地域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基本上以口头方式流传,口头流传的活形态是中国史诗的一大特征.(2)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史诗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史内容.(3)中国史诗汇集了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格言、谜语,乃至歌舞、音乐、表演等民间口头艺术的精华,具有多学科的综合价值和社会文化教育功能.(4)中国各民族史诗类型多种多样,北方民族以英雄史诗见长,南方民族的史诗多为中、小型的创世古歌和迁徒史诗.(5)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影响深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32、【主考点】情意真切,袒露心声【副考点1】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副考点2】四句头答案:(1)情真意切,袒露心声.思想感情真切自然,感人肺腑,散发出震撼人心的感染力.(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形式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动人景象.有四句头、五句子、十字调、信天游、爬山调、花、藏族的“鲁”和“谐”以及壮族的“欢”等多种格调.(3)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富于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4)结合作品分析.。
2023年自考用民间文学概论作业
![2023年自考用民间文学概论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786c92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1.png)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作业答案1.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现代民间笑话概述。
答:中牟县现代旳民间笑话重要有如下几类:一、教育意义类,此类笑话占民间笑话旳大多数,流传范围也比较广。
例如有教育小孩子说话要注意逻辑旳:有一种人请客,邀请了四个客人,可是时间到了,尚有一种没有来,于是主人焦急旳说:“该来旳怎么还不来?”有一种客人一听,立即生气旳说:“那么我是不该来旳喽!”于是转身走了。
主人一着急,接着顺嘴就说:“唉!不该走旳又走了!”有一种客人于是生气旳说:“不用说我才是该走旳了?”于是走了。
剩余旳一种好心旳劝他:“我懂得你不是故意旳,不过你说话得注意不能太伤人啊。
”于是主人委屈旳说:“我又不是说旳他们俩。
”第三个客人终于生气了,心想,本来是说旳我啊,于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就走了。
二、第二类是某些流传于酒桌上旳“黄段子”,此类笑话大多数都流传于常常出没于饭店旳领导和老板中间,是一种经典旳男性文学,文学性和思想性价值都不高,例如什么“双枪猎人”啦,什么“烤地瓜旳故事”啦,流传范围也比较窄基本上不出县区范围。
三、第三类是“典故型”笑话,也就是某个人在某种特殊旳场所下说了句可笑旳话成了笑话。
流传范围很小,甚至于不出村子。
例如我家邻居旳小孩子被人问:“长大了想干什么啊?”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什么啊?”答:“结扎!”于是这个小孩子长大了,大家仍然开玩笑旳问他:“长大了干什么啊?”2、河南省中牟县民间歌谣歌概述。
答:在中牟民间歌谣旳重要形式有:①劳动歌:1)呼喊号令式旳劳动歌2)描述抒情式旳劳动歌3)传播劳动知识旳歌②典礼歌:1)诀术歌2)节令歌3)礼俗歌4)祀典歌③时政歌:1)揭发性和挖苦性旳时政歌2)歌颂性旳时政歌④生活歌:1)农民生活歌2)工人生活歌3)妇女生活歌⑤情歌:(1)旧情歌1)体现男女青年互相爱慕和追求旳歌2)揭发封建婚姻制度导致旳爱情悲剧旳歌(2)新情歌⑥儿歌1)游戏儿歌2)教导儿歌3)绕口令3、河南省中牟县民间神话概述。
2018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11342试题及答案
![2018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11342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a0e93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9.png)
2018年1月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2005年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A、诗歌节B、民族文化节C、文学遗产日D、文化遗产日2、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是A、对比B、包袱C、夸张D、拟人3、下列属于在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的是A、藏族的《格萨尔》B、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C、蒙古族的《江格尔》D、纳西族的《创世纪》4、近年发现的湖北武当山吕家河“民歌村”里传唱的有关明末李自成和白莲教起义的歌谣属于A、仪式歌B、生活歌C、历史传说歌D、劳动歌5、在我国湖南、贵州、广西交界地区杂居的苗、壮、瑶、布依、土家、毛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洪水神话类型是A、寻天女型B、青蛙骑手型C、雷公报仇型D、求好运型6、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演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是A、民间说唱B、民间传说C、民间小戏D、民间歌谣7、20世纪30年代,把19世纪以来的民族志学方法纳人古典诗学领域,并创立口传史诗的诗学的人是A、阿尔奈B、理查德·鲍曼C、汤姆斯D、米尔曼·帕里8、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并形成带有明显教训寓意的口头故事是A、民间谜语B、民间寓言C、民间故事D、民间谚语9、民间叙事长诗在结构上的特征是A、叙事性结构B、叙事性与抒情性相结合C、抒情性结构D、以简约叙事为主10、在民间故事分类方法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是A、民族志学法B、类型索引法C、丁氏索引法D、AT分类法二、判断改错题(共5题,合计10分)11、民间文学个体传承人没有固定的传承渊源12、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提出“情景语境”概念的是泰勒13、情歌是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14、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书面语15、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三、多项选择题(共5题,合计10分)16、民间寓言的特征有A、带有明显教训寓意B、富有哲理C、短小精悍D、民众集体创作E、多在人物故事基础上发展而来17、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融整合表现为A、一源分流的亲缘民族中保存着一些共同的民间文学传统B、在汉语和汉族民间文学起到某种“标准化”作用C、少数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不断被发现并迅速得到全国的认同D、各民族文学审间差异不断扩大E、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学精神的区别日益明显18、民间文学变异性形成的原因有A、历史的发展B、时代的变革C、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D、个人传承的变化E、变异性由集体性、口头性特征所带来19、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体现为A、作为宇宙起源的神话B、作为人类起源的神话C、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D、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E、作为文化文明的神话20、评书、评话的文化内涵体现在A、深刻而生动地反映社会万象B、歌颂真善美,体现传统美德C、体现说书人的思想倾向性D、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E、见微知著,发人深省四、名词解析题(共5题,合计20分)21、《江格尔》22、动植物传说23、《卡勒瓦拉》24、民间笑话25、花灯戏五、简答题(共4题,合计20分)26、简述广西壮族民歌的特征27、简述“五四”时期歌谣学运动的主要成果28、简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的途径29、简述创世史诗的主要特征六、论述题(共3题,合计30分)30、试述民间小戏的形成及其系统31、试述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及其方法论价值。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9f267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7.png)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民间文学同时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①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基于其口头相传的特点。
②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体现于其众多异文之中,没有异文和变异性,也就没有传承性,民间故事的传承正是藉由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变异而得以实现的。
③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相对于传承性而言的。
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
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民族中的故事存在着相似性和亲缘性,对其变异性的研究才有意义。
2.民间文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p28-35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正如钟敬文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A.区别B.联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题材和思想内容上: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
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作品深受楚地民歌、神话的影响;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体裁上②表现手法上比如民间惯用的赋、比、兴、双关等修辞技巧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所借鉴,讲故事、说书等民间文艺的叙述技巧为小说家所借鉴等等。
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汉魏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③语言运用上民间口头语汇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
民众口语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在长期的语言表述活动中,提炼、积累了很多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或高超的艺术性的词语、说法。
如:吉祥语、俗词、俗短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等3.民间文学的范围从体裁上分为三类:①民间散文类:神话,传说,民间故事②民间韵文类: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③民间说唱: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第二章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定义:p65(广义和狭义)2.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p67①特点:a.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往往是模糊的b.贴近生活c.类化性②分类:at分类法除此之外,四大分类:童话(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写实故事、寓言、笑话3.童话 p73①概念:p73②分类:魔法故事和动物故事,以魔法故事为主4.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a.天鹅处女型故事b.田螺姑娘型故事c.灰姑娘型故事d.狗耕田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e.蛇郎型故事f.画中人型故事g.问活佛型故事h.狼外婆型故事i.怪孩子型故事 j.神奇宝物型故事5.童话的艺术特征a.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b.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6.民间生活故事 p79①定义:p79②特征: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7.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a.巧媳妇故事b.长工与地主故事c.婚姻爱情故事d.交友故事e.呆女婿故事f.怕老婆故事g.机智人物故事8.民间笑话和寓言p84A:笑话①定义:p84②特征:一是在内容和表达上巧妙满足搞笑或幽默的原理、技法;二是情节单纯简短,绝不拖沓;三是常用夸张手法突出可笑之处。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562d7c0029bd64793e2c67.png)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民间文学概论》2011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简答题1(简析《哭嫁歌》的思想内容。
2(简述民间小戏的主要艺术特色。
3(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
附:参考答案1.简析《哭嫁歌》的思想内容。
解答:哭嫁歌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新娘以向各种亲人告别和骂媒人为题进行哭诉,一部分是以婚仪中的具体项目为题哭诉。
各地哭嫁歌的组成部份的数量多少不一,完整的土家族的哭嫁歌由二十多个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几节是"哭爹娘""哭哥嫂""骂媒人"等。
在"哭爹娘"一节中,出嫁女将自己与弟兄在家中的地位作了对比,埋怨爹娘重男轻女,最后又将她丢出门。
《骂媒人》一节中,出嫁女将媒人说成是"懒""馋""骗"的丑角,并咒他"瞎眼睛""烂嘴角""千牛万马踩不断的桥,媒人过时就断了"等。
哭嫁歌的中心内容是哭别,形式上是向亲属邻友等告别,实际上也是向自己的童年与姑娘的幸福时代告别,这种告别自然要表达她对男权文化和父系婚姻制度的憎恶与反抗。
哭嫁歌生动而深切地反映出男权中心制度对女性的压抑和父系家长制度对媳妇的奴役,表现了妇女的痛苦、不平与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和爱情美满的渴望。
2. 简述民间小戏的主要艺术特色。
解答: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
小戏不仅情节富于喜剧性,而且人物的语言也有很多幽默逗趣、插科打诨之处,唱腔曲调也大都喜气洋洋。
(2)情节集中,结构单纯。
由于篇幅所限,小戏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展现一个包含着生动有趣故事的生活片段,并在短小的片断中浓缩进丰富的生活文化内涵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感悟。
(3)人物形象简约而鲜明。
小戏出场的人物一般为二三个人,人物在生动的故事和细节中大都能展现出某种鲜明的个性或性格特点。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9e4526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8.png)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文学的特性?A.口头性B.传承性C.变异性和民俗性D.书面性答案:D.书面性。
解释: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和民俗性,但并不是书面性的。
2、“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传说,它属于哪一类别的民间文学?A.神话B.传说C.民间故事D.民间歌谣答案:C.民间故事。
解释: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体裁,它以叙述人物及其命运为主要内容,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3、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歌谣的功能?A.娱乐功能B.教育功能C.讽刺功能D.记载历史功能答案:D.记载历史功能。
解释:虽然民间歌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教育和讽刺,而不是记载历史。
二、简答题1、简述民间文学的定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它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多种形式,它不仅是人们娱乐、教育的方式,还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2、分析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变异性。
答案: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它依靠人们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由于传承人的不同和历史变迁,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这种传承性和变异性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3、举例说明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
答案:民间文学和民俗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讲述一些有关春节由来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与春节这个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在一些婚礼仪式中,人们也会讲述一些有关婚礼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与婚礼这个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说民间文学和民俗是相互依存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文学的定义?A.民间文学是由民间口头传统传承下来的。
B.民间文学是由普通民众创作的。
C.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文学。
D.民间文学是由专业作家创作的。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d13dc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9.png)
民间文化概论单项选择1.(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2.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戏)系统。
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
”属于(仪式歌)。
4.(孟姜女)是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5.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6.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7.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Folklore)。
9.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10.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箭垛人物形象)。
11.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12.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13.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14.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15.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挪亚)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16.“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云南)。
17.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18.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神话)。
19.“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儿歌)。
自考《民间文学概论》资料
![自考《民间文学概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1dd7c39ec3d5bbfd0a7418.png)
《民间文学概论》资料1.第1题( B ),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B.傩戏C.采茶戏D.道情戏2.第2题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 C )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3.第21题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 A )。
A.第三人称叙述体B.第一人称叙述体C.第二人称叙述体?D.自传体4.第22题盘古神话是一个( A )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5.第23题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 C )。
A.典型人物形象B.平面人物形象C.箭垛人物形象D.历史人物形象6.第24题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 D )。
A.女娲B.伏羲C.黄帝D.神农7.第29题“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D )。
A.西藏B.新疆C.四川D.云南8.第30题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 D )。
A.《楚辞》B.《庄子》C.《尚书》D.《山海经》9.第32题《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D )。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10.第33题“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 C )。
A.仪式歌B.生活歌C.儿歌D.劳动歌11.第34题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A )。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12.第35题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 A )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B.《勒俄》C.《伊利亚特》D.《俄索折怒王》13.第41题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 B )。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8712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5.png)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文学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题1分,共20分)1. 文学的特定对象就是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具备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整体。
2.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 泽东在年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结合的创作思想,就是对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理论归纳。
4. 艺术构思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5. 文学的审美教育促进作用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 灵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周恩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对灵感产生过程作了科学的概括。
7. 情节就是故事情节文学作品内容的形成因素之一,其共同组成通常包含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局四个部分。
8. 散文就其表现形式,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9. 意象做为诗歌艺术形象理论范畴的一个概念,意即______________,象指______________。
10. 文学做为特定的意识形态,就是对社会生活______________的充分反映。
二、选择题(1�D5题为单项选择,6�D10题为双项选择;单项选择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双项选择选出两个正确答案,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 在故事情节文学作品的题材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 A. 素材 B. 情节 C. 人物 D. 环境2. 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 抽象思维 B. 创造思维 C. 形象思维 D. 情感思维3. 明确提出“杂取种种人,制备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就是() A. 曹雪芹 B. 鲁迅 C. 郭沫若 D. 茅盾4. 文学欣赏过程中,欣赏主体多种心理机能里最活跃的因素是() A. 想象 B. 思维 C. 情感 D. 理智5.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课堂教学的观点,文艺源于() A. 劳动 B. 游戏 C. 润饰 D. 宗教6. 属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是()() A. 象征主义 B. 田园诗歌 C. 古典主义 D. 荒诞派戏剧7. 我国古代按照语言特点,将文学分成两类()() A. 骈文 B. 韵文 C. 散文 D. 传记8. 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别重视()() A. 现象真实 B. 细节真实 C. 本质真实 D. 情感真实9. 文学的倾向性受限于作家的()() A. 创作目的 B. 审美理想 C. 表现手法 D. 语言运用10. 诗歌按其内容性质来分有两类,即()() A. 叙事诗 B. 散文诗 C. 戏剧诗 D. 抒情诗三、判断题(对的踢“√”,错的踢“×”。
《民间文学概论》汇总
![《民间文学概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bf877a7daef5ef7ba0d3c3a.png)
民间文学概论一、单选题1.(B),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B.傩戏C.采茶戏D.道情戏2.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C)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3.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A)。
A.第三人称叙述体B.第一人称叙述体C.第二人称叙述体?D.自传体4. 盘古神话是一个(A)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C)。
A.典型人物形象B.平面人物形象C.箭垛人物形象D.历史人物形象6. 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D)。
A.女娲B.伏羲C.黄帝D.神农7. “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D)。
A.西藏B.新C.四川D.云南8.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D)。
A.《楚辞》B.《庄子》C.《尚书》D.《山海经》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D)。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10.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C)。
A.仪式歌B.生活歌C.儿歌D.劳动歌11.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A)。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12. 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A)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B.《勒俄》C.《伊利亚特》D.《俄索折怒王》13. 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B)。
A.专项调查B.专题调查C.专访调查D.随机调查14. 水浒故事在(D)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ALiterature B.AnthropologyC.HistoryD.Folklore2、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3、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A.女娲神话B.盘古神话C.洪水神话D.射日神话4、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行创作。
A.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民间语言D.方言6、()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
A.柁子B.扣子C.梁子D.悬念7、()属于生活故事。
A.灰姑娘B.巧媳妇C.蛇郎D.狗耕田故事8、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有()。
A.皮影戏B.秧歌戏C.花灯戏D.采茶戏9、水浒故事在()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A.明末清初B.唐初C.魏晋南北朝D.宋末元初10、在()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A.故事B.神话C.传说D.史诗1、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具有()的基本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A.迁徙史诗B.创世史诗C.英雄史诗D.战争史诗2、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属于()系统。
A.道情戏B.道具戏C.花灯戏D.采茶戏3、“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体现的是民间文艺的()的审美特征。
A.文本形态的多元性B.天籁之音的率真性C.缘事而发的原生性D.多元交融的复合性4、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A.先秦B.两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5、《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6、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
A.低沉的语调B.高而平静的语调C.强音、假嗓D.最后几个音加快7、()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A.民间故事B.神话C.史诗D.民间谚语8、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所决定的。
A.展演性B.传统性C.创造性D.即时性9、“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A.西藏B.新疆C.四川D.云南10、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神话故事B.动物故事C.魔法故事D.生活故事2、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民间文学B.通俗文学C.话本小说D.评话4、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A.鬼话B.仙话C.神话D.道教故事7、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
A.梁启超B.鲁迅C.黄遵宪D.章炳麟8、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4、在《圣经·创世纪》中,()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A.亚当和夏娃B.俄狄普斯和海伦C.大禹和西王母D.女娲和盘古8、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
A.女娲B.伏羲C.黄帝D.神农10、“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
A.《蛇郎》B.《灰姑娘》C.《一千零一夜》D.《田螺姑娘》1、希伯来人《圣经》中的洪水方舟的故事是出自于()。
A.埃及神话B.希腊神话C.巴比伦神话D.北欧神话3、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
A.专项调查B.专题调查C.专访调查D.随机调查7、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
A.《楚辞》B.《庄子》C.《尚书》D.《山海经》9、()主要回答了一个文化中的特定民俗形式如何与别的形式相关联的问题。
A.社会基础B.情境性语境C.风俗制度语境D.交流系统语境6、机智人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广。
A.徐文长B.陈梦吉C.庞振坤D.杜老幺7、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8、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A.惊人的记忆力B.独特的传承风格C.民间文学文学作品的活仓库D.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10、“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
”属于()。
A.时政歌B.情歌C.生活歌D.仪式歌4、鲁迅十分推崇民间文艺,称儿时看过的社戏,是“自己一生中所见到的最好的戏”,()是“最心爱的宝书”。
A.《笑林》B.《山海经》C.《庄子》D.《三国演义》8、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传的世界末日来临的神话,导致世界末日的一般都是()。
A.湮灭世界的大洪水B.熊熊燃烧的大火C.地震D.火山爆发多项选择题2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言小说粗具规模,分为(BE),合称为笔记小说。
A.笑话专集B.志怪小说C.民间传说D.短篇小说E.轶事小说11、属于口头史诗的有(BCD)。
A.《创世纪》B.《格萨尔》C.《江格尔》D.《玛纳斯》E.《六祖史诗》13、相声的结构一般由(ABCE)构成。
A.垫话B.瓢把儿C.正活D.包袱E.收底14、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ABCDE)。
A.讲瞎话B.讲经C.摆龙门阵D.说白话E.讲古16、就具体的表演事件来看,表演的语境是由(BCDE)等不同因素共同构成。
A.表演内容B.表演情景C.时间和空间D.社会结构E.传承人和受众18、表演情景具有的特点有:(AE)。
A.即时性B.不变性C.社会性D.民族性E.惯常性12、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是(ABC)。
A.格萨尔王B.玛纳斯C.江格尔D.梅葛E.嘎达梅林16、民间杂剧其种类繁多,主要有(ABDE)。
A.歌舞戏B.影戏C.南戏D.木偶戏E.滑稽戏11、中国的四大传说是( BCDE)。
A.阿诗玛B.孟姜女C.梁山伯与祝英台D.白蛇传E.牛郎织女12、被称作荷马史诗的有(CD)。
A.《罗摩衍那》B.《吉尔伽美什》C.《伊利亚特》D.《奥德赛》E.《罗兰之歌》13、鲁迅说,(ABCE),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绞死它。
A.歌B.诗C.词D.画E.曲14、“自下而上”的历史学研究取向中所说的“下”,指的就是(ABDE)。
A.民间文化B.基层社会C.文人D.普通民众E.日常生活15、民间小戏中的“二小”指的是(BC)。
A.小生B.小旦C.小净D.小末E.小丑16、民间故事在反映生活的本质时,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因而其内容具有广泛的( AC )。
A.概括性B.写实性C.象征性D.虚幻性E.时代性17、中国火的发明神话有多种,分别归功于(BDE )。
A.女娲B.神农C.伏羲D.黄帝E.燧人氏18、属于笑话的喜剧结构方式有(ABCDE)。
A.归谬法B.学样法C.巧计法D.对照法E.误会法19、以“偷听话”为核心母题编织的(BD)故事,只是设置了一个动物精灵向山神报告人间秘密的神奇环境,让两位主角偶然闯人,由其自身作为造成大快人心的善恶报应,构思更为巧妙。
A.渔夫与水鬼B.两兄弟C.观棋遇仙D.两老友E.孩子和山妖20、能充任传说核的有(ABCDE)。
A.历史人物B.历史事件C.地方估计D.风俗习惯E.动植物的情状和形态11、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ABCDE)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A.宗教祭祀B.巫术操作C.文学叙事D.音乐E.舞蹈表演12、属于生活谚语的有(ACD)。
A.烧火要空心,为人要真心B.穷人的汗,富人的饭C.酒多人癫,书多人贤D.树大分丫,儿大分家E.月亮打伞,晒破石板13、属于花鼓戏的剧目有(ADE)。
A.《刘海砍樵》B.《刘三姐挑水》C.《采茶歌》D.《绣荷包》E.《凤阳花鼓》14、关于农业种子的来历,中国各民族流传的神话中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ABC)。
A.神赐说B.窃取说C.尸体化生说D.洪水灾难说E.大禹发明说15、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节,我国各民族中著名的歌墟有(ABCE)。
A.广西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B.瑶族的“盘王节”C.仫佬族的“走坡”D.春节E.彝族的“跳弓节”16、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各民族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CDE)。
A.从天而降说B.猿猴进化说C.自然变化说D.神灵创造E.神灵生育说17、中国的“三大史诗”为(ACD)。
A.藏族的《格萨尔》B.纳西族的《创世纪》C.蒙古族的《江格尔》D.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E.彝族的《六祖史诗》18、属于长江流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ABCE)。
A.吴歌B.梁祝传说C.白蛇传传说D.孟姜女传说E.江南丝竹19、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BDE)的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做出科学分类。
A.观念B.题材C.角色D.民族E.母题20、田野作业的而忠实记录的注意事项有:(ACDE)A.尽可能记录全部活动B.使用规范得体的书面语记录C.完整记录语气语调D.要同步记录演唱过程E.详细记录相关资料13、民间谜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BCE)。
A.排比法B.拟人法C.蝉联法D.描写法E.谐音法14、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ACDE)。
A.全面普查B.随机调查C.专题调查D专项调查E.专访调查16、属于幻想故事的有(ABD)。
A.《田螺姑娘》B.《十兄弟对敌》C.《傻子娶媳妇》D.《狼外婆》E.《长工约》20、在汉乐府民歌中,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有:(ABCDE)。
A.《上邪》B.《上山采蘼芜》C.《陌上桑》D.《有所思》E.《白头吟》13、歌谣按照格调分(ABCE)等。
A.四句头B.五句子C.信天游D.渔歌E.爬山歌15、与民间故事、神话相比较,民间传说具有(ABCD)等特征。
A.可信性的内容B.传奇性的情节C.箭垛式的人物D.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E.诗化的意境17、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可以分为(ABC)等种类。
A.单口B.对口C.群活D.群口E.垫话18、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BCD)等著作的作者吸取了民间艺人讲唱故事的成果,对民间艺人的话本加以提炼、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