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工作设计书(高精度磁测和激电测深)

合集下载

磁法勘探设计书范例

磁法勘探设计书范例

XX省XX市XX铁矿外围地面磁异常查证设计书(二号宋体、粗体居中)XX省地球物理勘查院(三号仿宋体、粗体居中)2006年4月(小三号仿宋体、居中)XX省XX市XX铁矿外围地面磁异常查证设计书(二号仿宋体、居中)编写单位:XX省地球物理勘查院项目负责人:XX编写人:XX总经理:XX总工程师:XX提交单位:XX省地球物理勘查院(仿宋体、四号)XX年XX月(仿宋体、四号)目录(宋体小四号、目录为自动生成)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工作目的任务 (1)第二节工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第二章工区选择依据及以往工作程度 (3)第一节工区的选择和拟解决主要的地质矿产 (3)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3)第三章地质背景及地球物理特征 (5)第一节地质背景 (5)第二节地球物理特征 (6)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工作部署 (10)第一节测地工作 (10)第二节磁测工作 (10)第三节钻探 (12)第四节本次工作选区的具体情况及工作部署 (13)第五章资料整理、处理及推断解释 (17)第六章实物工作量 (18)第七章预期成果 (19)第八章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19)第一节组织管理 (19)第二节人员安排 (19)第九章经费预算 (20)第一节工区地形等级 (20)第二节预算编制依据 (20)第三节采用的费用标准计算方法 (21)第十章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 (24)附图 (24)第一章前言(小三号宋体、加粗)第一节工作目的任务(四号宋体、加粗)此次矿产工作是为适应当前国家建设对铁矿资源的迫切需求,必须加快矿区外围的勘探步伐,以增加矿区储量。

我院因以上原因组织有关专家对司家营矿区及外围未经勘探的地磁异常及航磁异常进行了深入研究,筛选出6处具有找矿前景较好的磁异常优先进行查证,以扩大本区铁矿资源勘探储量,为国家建设提供充足的铁矿资源储备。

本项目设计进行1:1万的地面面精测量及1:2000的精测剖面。

预期工作任务的时间为2006.4—2008.6 。

高精度磁测野外工作方案

高精度磁测野外工作方案

高精度磁测野外工作方案一、测地工作(一)小于1:1万之中小比例尺测地工作1.测网敷设可用GPS 定位仪进行施测。

测量用GPS 必须在已知点上进行坐标高程校正。

2.点、线号可利用直角坐标X 、Y 进行编排。

东西向测线,Y 坐标值为分子,X 坐标值为分母;南北向测线则相反。

编排方法为:X 、Y 坐标值以10米为单位(即坐标值除10),取坐标值之后5位数字组成点、线号。

非东西向或南北向测线点、线号编排:最小点线号可用3位数字表示,按东大西小或北大南小顺序增加;应避免加线加点后出现负的点线号或带小数点之点线号。

3.野外观测时,先将测线点的设计坐标输入GPS ,按导航方式进行逐点测量确定实际点位,并作好明显的标志和坐标、高程的记录。

4.质量检查质量检查采用重复观测法,检查率应大于总工作量的3%,检查点应分布均匀,且具有代表性。

检查结果按下式计算点位中误差:D m =或 D m =±式中:D ∆; x 0、y 0—原始观测(或设计)的坐标值;x '、y '—检查观测之坐标值。

检查结果按下式计算高程中误差:h m =或h m =式中:i i H H H '∆=-; i H —原始观测之高程值;i H '—检查观测之高程值。

5.质量检查结果所统计的点位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应满足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二)大于等于1:1万比例尺测地工作1.测网敷设用仪器①经纬仪、电磁测距仪等。

②GPS 卫星定位仪。

如Mobile Mapper THALES GPS 系统可满足1:1万比例尺测网敷设精度要求;适时差分GPS (RTK )系统可满足大于1:1万比例尺测网敷设精度要求。

2.全仪器法全仪器法敷设测网时,仪器的校验、基线、测线的观测、联测等的方法及技术要求应按《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6.2.1款及附录A 执行。

3.GPS定位测量①最好使用适时差分GPS(RTK)进行测网敷设。

②GPS(RTK)按仪器操作手册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物探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卓凤吉

物探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卓凤吉
地形切割剧烈、河网发育地区; 覆盖层厚度大、电阻率又低,形成低电阻屏蔽干 扰; 覆盖层电阻率高,无法供电。
第十五页,共87页。
工作装置 应用目的
1、中间梯度: 普查、多条线观测,效率高
特点:受低阻屏蔽较小; 穿透深度大; 地形影响小。
2、联合剖面: 寻找陡产状的地质体 确定目标体的顶端位置
分辨率高、效率低 3、对称四极测深: 研究地层垂向变化,确定界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目的是提取岩性、构造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包括反演(包 括正演拟合)等方法。保存数据处理后的文件,其文件格式为网格化 文件(GRD)。 5、图件编制
基本图件有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平面图。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平 面图上颜色。剖面平面图正值区用红色,最好用渐变颜色。等值 线平面图正值区等值线之间用红色(浅红 — 深红),即深红 — 浅红对应大正 — 小正。处理图件种类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来确定 ,处理图件按照等值线平面图的方法上颜色.图件格式一律为 MAPGIS的点、线、区文件。 6、报告编写 报告包括工作方法技术、方法试验、各项精度、图件编制、数据处 理、电性特征、异常编号、异常综合分析等内容。异常属性按照数 据库要求执行。
报告包括工作方法技术、方法试验、各项精度、图件编制、数据处 理、磁性特征、异常编号、异常综合分析等内容。异常属性按照数 据库要求执行。
第二页,共87页。
二、激发极化法测量
1、工作设计
按照工作任务和目的编写设计,包括方法技术、各项精度、原 始资料、图件编制、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内容。方法技术部 分应包括方法试验内容,其中包括装置类型、供电极距、接收 极距、供电周期、延迟时间、积分时间、频率选择、观测次数 、观测精度等内容。
6、物探工作情况如实反映在项目工作年、季、月报。

原创:物探工作设计(各种方法)

原创:物探工作设计(各种方法)

目录一、序言 (1)二、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1)三、设计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2)1.瞬变电磁法(TEM) (2)2.频谱激电法(SIP) (3)3.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3)4. 高精度磁测剖面(梯度测量) (4)5. 大功率激电测深剖面 (4)6. 大功率激电联合剖面 (5)四、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5)1.测地工作 (5)2.瞬变电磁剖面 (5)(1)工作装置、发送回线边长和时窗范围的选择 (6)(2)实验工作 (6)(3)野外测量工作 (6)(4)电参数测定 (7)(5)质量检查 (7)(6)资料整理及图件绘制 (8)3.频谱激电剖面 (8)(1)场源、装置 (8)(2)野外工作 (9)(3)质量评价 (9)(4)资料整理及图件绘制 (9)4.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剖面 (10)(1)场源布设 (10)(2)观测装置 (10)(3)仪器准备及测试 (11)(4)数据采集 (11)(5)工作质量评价 (11)(6)资料整理及图件绘制 (11)5.精测磁剖面 (12)(1)仪器噪声测定 (12)(2)一致性测定 (12)(3)基点选择及日变站的建立 (12)(4)日变观测 (12)(5)野外测量 (12)(6)磁参数测定 (13)(7)质量检查 (13)(8)野外资料整理 (13)(9)图件编制 (13)6.大功率激电测深剖面 (14)(1)仪器性能检查 (14)(2)装置类型选择 (14)(3)仪器参数的选择 (14)(4)极距的选择 (15)(5)供电电流 (15)(6)测量要求 (15)(7)电参数测定 (16)(8)质量检查 (17)(9)资料整理及图件绘制 (17)7.大功率激电联合剖面 (18)(1)仪器性能检查 (18)(2)装置类型选择 (18)(3)仪器参数的选择 (18)(4)极距的选择 (18)(5)供电电流 (18)(6)测量要求 (18)(7)电参数测定 (18)(8)质量检查 (18)(9)资料整理及图件绘制 (18)四、野外工作时间安排 (19)五、提交初步成果及时间 (19)六、经费预算 (19)1.编制依据 (19)2.经费预算 (19)一、序言通过进行多种物探工作方法的试验工作,探查赛汉敖包铅锌多金属矿46号勘探线地质构造的类型、分布状态,详细了解地下矿体和矿化蚀变体的空间位置,验证不同物探工作方法对寻找该矿区内矿体的实用性。

物探电法磁法剖面技术说明

物探电法磁法剖面技术说明

物探激电中梯测量技术说明根据地质或化探成果确定的成矿有利部位开展电法测量工作。

根据本区地形、地质特点及工作目的,本次电法工作采用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测量参数为视极化率ηs和视电阻率ρs,对于具有找矿意义的激电异常,选择综合剖面或激电测深工作。

激电剖面测量也采用大功率短导线中梯装置,激电测深采用对称四极装置测量,主要用于有意义的物探异常和重要矿点的检查评价。

要求工作细致,完整地测量出剖面的异常形态,并能突出异常,以便深入研究。

因此其装置大小和技术参数不一定与面积观测相同。

要求在检查的异常(或矿点)中心,首先进行激电测深工作(沿剖面拉线),根据测深结果,确定最佳供电极距。

为突出异常应加长供电周期。

1、激电中梯测量技术要求及指标(1)技术要求激电测量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地矿行业《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0070-93)》之有关技术标准进行。

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采用大功率短导线中梯装置,AB极距≥2000米、MN=40~80米,观测段AB2/3,供电系统采用发电机输出220V~240V交流电,经整流变压后输出,供电常数为:供电周期32S,延迟时间200mS,取样宽度40mS,叠加次数为1~2。

接收激电仪,接收正反向二次场信号直读ηs及V1,控制站观测每次工作的供电电流I,室内计算各物理点视电阻率ρs。

测网布设:测线方向应尽量与化探异常或矿化蚀变带走向垂直(或大于60°)。

工作中应尽量采取措施,改善接地条件.例如,采用铁电极作为供电电极,提前2-4小时,浇上含洗衣粉的盐水,以保证接触良好。

加大供电电流,以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观测中对一次电位小于5mv 的测点要求重复观测,两次观测结果相对误差应小于10%,对畸变点、异常点也应重复观测。

每个排列观测开始之前应进行漏电检查,要求导线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大于2M Ω/km 。

阴雨天和地面潮湿地段也应对MN 线路进行漏电检查。

供电导线绝缘电阻应大于30M Ω;供电电极采用铁电极。

高精度磁测工作设计及设计书编写要求

高精度磁测工作设计及设计书编写要求

高精度磁测工作设计及设计书编写要求一、测区、比例尺、测网的确定(一)根据下达的磁测工作具体任务,合理确定测区工作范围1.测区范围必须保证探测成果轮廓完整,周围要有一定面积的正常场背景;探测对象或异常应位于测区中央。

2.测区范围应尽可能包括少量已知区,即地质情况清楚、过去已做过工作并经验证的地段;与过去工作过的工区衔接时,必须有一定的重叠测线,并尽量包括过去的基点或基线点。

3.为便于数据处理,测区应尽量规整,避免参差不齐。

(二)比例尺1.在区域地质调查阶段,磁测工作比例尺一般应与地质调查工作比例尺相同。

2.在普查阶段,磁测工作比例尺应和地质普查工作比例尺相当或大一倍。

3.在详细阶段,磁测工作比例尺要大于1:5000,必要时可采用微磁测量技术。

(三)测网1.区域调查和普查,测网选择以能从信噪比很低的数据中发现有意义的最小异常为原则。

测线距应不大于成图比例尺上1cm的长度,并保证最小有意义地质体上有一条测线通过;点距应保证测线上至少有3个连续测点能在既定工作精度上反映异常;当地质体有明显走向时,可采用长方形测网;在观测过程中,尚可根据对异常的认识适当修改测网,使其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如加密点线距或放稀点线距。

2.在详查工作中,测网必须保证观测结果能清晰地反映异常细节,以满足数据处理和推断解释的需要。

3.常用比例尺的线、点距可参照表1选择,线距允许变动20%。

比例尺与测网关系对应表表14.当情况特殊采用“非规则网”进行工作时,其测点密度也可参照表1中相应比例尺“正方形测网”规定的密度,但测点分布要大致均匀。

二、磁测参量的选择磁测参量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目标物的磁化特征和形状,结合仪器设备能力,合理选择磁测参量。

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有利发现异常、对解释推断有独特作用的磁参量,而在设备条件许可与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要进行多参量磁测,以查明场源的更多特征。

三、磁测总精度及误差分配(一)磁测工作精度应根据任务要求,工区地质情况,由目标物引起的磁异常的可能强度和其它特征以及干扰水平和特征等因素合理确定。

高精度磁法和激电在寻找金矿中的综合应用

高精度磁法和激电在寻找金矿中的综合应用
【 要】 摘 在广 西某矿 区开展物探 工作, 首先简要的 阐述 了该地 区的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 , 地球 物理概况 , 然后运 用高精度磁 测、 大功率激 电两种物探 方法对矿 区进行普 查扫 面 , 最后用激 电测 深对扫面后存在异常 的重 点靶 区进 行详查 , 明确该矿 区 内化探 Au异常 区可能存在 的深 部隐伏矿体 , 下一步的钻探等勘查提供技术支持。 为 【 关键词 】 电中梯 ; 激 测深 ; 区; 靶 隐伏矿体
向 的 岭 脚 ~ 屋 断 层 通 过 , 西 侧 有 北 东 走 向 的 罗 朱 北
屋 一 竹 坑 断 层 通 过 , 内 岩 浆 活 动 强 烈 , 类 多 丹 区 岩
样, 且分 布广 泛 。侵入 于志 留系和 下泥盆统 中, 岩 性 为 花 岗 闪 长 斑 岩 岩 体 、 云 母 花 岗 岩 。 区 内 岩脉 黑 发育 , 有花 岗闪长斑岩脉 、 斜长花 岗岩 、 石英脉 , 本 区 位 于 云 开 隆起 的 西 南 段 , 内 构 造 运 动 强 烈 , 区 岩 浆活 动频 繁 , 岩类多 样 , 褶皱 断裂发 育 , 质作用 变 强 烈 。 矿 地 质 条 件 有 利 . 矿 区 内发 现 了 多 个 金 成 在 矿化点 , 示在该区有找到富金矿体的潜力。 显
磁 法 勘 探 是 发 展 最 早 、应 用 最 广 的物 探 方 法 之 一 。 它 是 通 过 观 测 和 分 析 岩 矿 石 的磁 性 差 异 及 磁 场 特 征 ,进 而 研 究 地 质 构 造 及 其 分 布形 态 和 寻
找矿产 。 激 发 极 化 法 是 以 不 同岩 、 矿 石 激 电效 应 的 差 异 为物 质基 础 , 向地 下 供 以稳 定 电 流 的 情 况 下 , 在 通 过 观 测 与 研 究 大 地 激 电效 应 ,来 探 查 地 下 地 质 情 况 , 金 属 矿 勘 探 方 面效 果 突 出 。 在

地球物理勘查激电设计

地球物理勘查激电设计

1、激电测深工作技术方法及精度要求 (1)、目的通过激电测深剖面测量工作,揭示矿体、矿化体的空间位置,为布置钻探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位置、产状、埋深、厚度及构造等)依据,进一步指导地质找矿。

(2)、工作布置测点布设原则沿勘探线进行,垂直矿体开展。

其布设方法如下:根据工作目的与任务要求,本次工作投入激电测深点100个,结合各工作的地球物理特征、矿体形态、产状、规模,选择具有代表性剖面,以控制矿体深部的延深变化情况,指导钻孔布设。

(3)、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 仪器校验: 一致性测定:野外生产使用多台接收机时,对投入生产的接收机要进行一致性测定。

测定结果小于设计总精度的2/3,满足规范要求,才可以同时参加生产。

使用同一台模拟器分别对各台接收机进行读数精度检查,模拟输出U ∆为3-1000mv ,a η为2%、5%、20%。

其中一次电位误差要求小于2%,极化率误差要求小于0.1个读数单位。

读数误差应满足仪器自身精度要求。

供电导线、测量导线绝缘状况:在开工生产前对导线的绝缘状况,用浸水法做检查。

工作时,当AB 供电线敷设完毕后,用摇表检查其对地绝缘状况,确认不漏电后(接地电阻大于2兆欧姆)方进行供电测量。

对不极化电极的极差与内阻,在一个工区开工前、结束后分别做检查,要符合规范。

工作参数:供电系统采用蓄电池组,供电电压根据野外实际情况确定。

采用温纳装置长导线测量方式,直读视极化率(a η)、一次场(1V ∆)和视电阻率(a ρ),最大AB/2为 1500米,供电时间不低于4秒,供电极距见表5-4。

表5-4 极距序列表野外质量检查及精度要求: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工作的视极化率总精度以均方相对误差或均方误差来衡量,视电阻率以均方误差来衡量,测量精度为B级。

质量检查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3-5%,系统检查观测,质量检查以“一同三不同”为原则,即同点位、不同操作员、不同仪器、不同时间进行。

当不能对质量作出肯定的评价时,应增加检查工作量,当增至总工作量的20%,而质量仍不符合要求时,则相应范围内的原始观测资料应做废品处理。

物探工作之磁法工作方法

物探工作之磁法工作方法

物探技磁法测量技术方法这里介绍目前磁法测量工作中应用比较多地仪器和使用方法;该仪器目前处于较先进行列野外生产用加拿大产GSM-19T型质子磁力仪,仪器的分辨率为0.1nT。

野外观测参数为地磁总场T。

工作前对用于生产的磁力仪进行了仪器噪声水平试验、探头一致性试验、主机一致性试验、磁力仪一致性试验、基点联测等工作。

2.1、磁力仪性能试验开工前,野外现场选择一处磁场平稳且不受人文干扰影响的地段,将仪器的探头置于此区,并使探头间距保持在20m以上,然后使这些仪器同时进行日变测量,连续观测100次以上,计算出每台仪器的噪声均方根值S,要求噪声水平小于2nT的技术指标。

2 野外观测方法与技术(1)日变观测日变站的建立(总基点):根据以往的地磁成果在野外驻地附近选择一处背景场为总基点,要求5米范围内总场梯度变化不超过2nT,总基点远离帐篷等干扰源,并在探头周围设置了防护围栏,以防人畜干扰。

T0值的确定:日变仪器在基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日变观测,选择其间(2小时)最平静时间段的磁场平均值作为T0值。

野外日变观测:选择同类仪器中性能最好的仪器作日变观测,设置仪器为自动循环模式,读数时间间隔为20秒。

每日开工前所有生产仪器要校对时间,达到秒级同步。

一个工作日内日变观测应始于早基之前,终于晚基之后。

仪器要防止雨淋、曝晒,安排专人看管。

(2)基、测点观测野外观测时,操作员要“去磁”进行无磁操作。

探头高度保持1.5m以上,观测时探头要求保持水平,探头方向尽可能置于南北方向。

野外观测时,对突变点、可疑点等进行重复观测,需要时在异常地段适当加密测点。

每个闭合观测单元必须始于校正点,终于校正点,长剖面观测如果一天内不能结束,应设有2~3个连接点,当在校正点上的前后两次读数经日变改正后的差值超过两倍观测均方误差时,则全闭合观测单元工作量报废,并查明仪器不正常的原因。

观测时如遇事故(如仪器受震),仪器性能可能发生突然变化时,应立即回到震前测过的几个点(点位正确)上作重复观测,必要时应回到校正点上作重复观测,以检查仪器性能,当确定仪器性能正常后方可继续观测。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第三节物探工作一、工作内容和工作量1、测地工作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和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

2、激电中梯扫面扫面面积:3.5km2,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

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

测线测点布置见图:3、大功率激电测深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

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采用标本测定法和露头小四极测定法。

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的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的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

尽量保证异常部位的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三、仪器设备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和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和测线端点布设。

其性能参数如下:A、信号跟踪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的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BDS:B1、B2GPS:L1C/A、L2E、L2C、L5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和L2PGALILEO:升级预留SBAS:WAAS,MSAS,ENGOS通道数:220模块技术:天宝MaxwellTM高级自定义测量GNSS技术,极低噪声的GNSS 载波相位测量,1赫兹带宽内的精度〈1mm,成熟的天宝低仰角跟踪技术B、精度和可靠性RTK定位精度:平面:±(8+1×10-6D)mm高程:±(20+1×10-6D)mm静态、快速静态精度:平面:±(2.5+1×10-6D)mm高程:±(5+1×10-6D)mm初始化时间:典型10秒初始化可靠性:>99.9%C、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内存:1G固态内存,8G可插式储存卡。

高精度磁测工作手册

高精度磁测工作手册

高精度磁测工作手册(讨论稿)为了提高各项目高精度磁测的工作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93)的精神和要求,地调所特编制此野外工作手册。

本工作手册共分为七部分。

一、磁力仪性能测定为确保野外数据采集的质量,在每一个测区正式开工前与工作结束后,均应对磁力仪的性能进行测定。

测定内容及方法如下:1.磁力仪噪声水平测定①.当有3台或3台以上的磁力仪同时工作时,要选择一处磁场平稳而又不受人为干扰场影响的地方,将这些仪器探头置于此地,并使探头间距离保持20米以上,以免探头磁化时互相影响,而后使这些仪器同时作日变测量。

观测时要达到秒一级同步。

取100个观测值按下式计算每台仪器的噪声均方根值S 。

S =1)(12-∆-∆∑=-n X X n i i i式中: i X ∆—第i 时的观测值i X 与起始观测值0X 的差值;-∆i X —这些仪器同一时间观测差值i X ∆的平均值;n —总观测点数。

②.当仪器为两台时,用单台仪器在上述磁场平稳区作日变连续观测100余次,读数间隔20秒,按5点滑动取其平均值,)(51~2112++--++++=i i i i i i X X X X X X 。

而后按下式计算仪器的噪声均方根值S 。

S =1)~(12--∑-n X X n i i i式中: i X —第i 时的观测值;i X ~—第i 时的滑动平均值;n —总观测数。

要求:当设计总精度为5nT 时,S ≤2.0nT ,当设计总精度为2nT 时,S ≤0.5nT 。

2.磁力仪的一致性测定对投入生产的所有磁力仪要进行一致性测定。

方法如下:①.选择浅层干扰小且无人为干扰场影响的地段,要求沿测线观测点不小于50个,测线要穿过有磁异常地段。

②.将投入生产的所有磁力仪(选一台作日变观测)在这些点上进行往返观测。

③.所有仪器的往返观测值都要进行日变改正。

按下式计算各台仪器的一致性误差(S ):S 一致性=)(12n m V n i i-∑=式中:i V —某仪器第i 测点观测值与所有仪器在该点观测值的平均值之差; m —总观测次数;n —测点数。

物探设计书

物探设计书

目录1、前言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来源 (1)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1)1.2 目标任务 (1)1.3工作区概况 (1)2、以往物探工作程度 (2)2.1区域物探 (2)2.2矿区物探工作程度 (2)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 (2)3、地质矿产及地球物理特征 (2)3.1工作区地质概况 (2)3.1.1矿区地质特征 (2)3.1.2地层及岩性 (2)3.1.3构造 (3)3.1.4岩浆岩 (3)3.1.5围岩蚀变 (3)3.1.6矿体地质特征 (3)3.2地球物理特征 (3)4 工作部署 (4)4.1工作部署原则 (4)4.1.1测线设计原则 (4)4.1.2网度布设 (5)4.2工作方法技术 (6)4.2.1激电中梯测量 (6)4.2.2激电测深 (9)4.2.3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 (13)4.3仪器设备技术指标 (15)4.3.1 SQ-3C型双频激电仪技术参数: (15)4.3.2 GDP-32Ⅱ型多功能电法仪技术参数: (16)4.4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 (18)4.4.1激电中梯数据处理 (18)4.4.2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数据处理 (18)4.4.3资料解释 (19)4.5综合研究 (19)5 实物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20)5.1工作量 (20)5.2质量评价 (20)5.2.1测网布设 (20)5.2.2激电中梯扫面工作 (21)5.2.3 激电测深 (23)5.2.4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 (23)5.3质量保证措施、技术要求 (24)5.3.1质量保证措施 (24)6 年度工作安排及计划进度 (26)6.1工作时间安排 (26)6.2 2011年度详细工作进度 (26)7 组织管理和项目组人员构成 (26)7.1组织管理 (27)7.2项目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27)8 预期提交成果 (27)9 经费预算 (28)9.1 经费预算 (28)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1:100001、前言1.1项目概况1.1.1项目来源(略)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2014年内蒙古物探设计

2014年内蒙古物探设计

2014年内蒙古物探设计第章物探部分1.固定点源激电测深1.1.工作方法拟定测量深度500米,点距40米。

本次设计提供两种装臵,装臵设计如图1-1。

第一种装臵AMN,MNB,各个电极等间距排列,第一层电极间距为一倍测点间距,第二层电极间距为二倍测点间距……第二十五层电极间距为二十五倍测点间距。

第二种装臵MN间距固定为N倍测点间距,N的选取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第一层AM、NB间距为一倍测点间距,第二层AM、NB间距为二倍测点间距……第二十五层AM、NB间距为二十五倍测点间距,根据MN选取不同,测深层位>25层,。

图1-1以上是三极激电测深的两种装臵,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固定点源测深的方法来进行野外工作如图1-2。

固定点源A不动,MN根据装臵要求向两边移动,从而得到两条测深曲线,多个固定点源便能完成一条剖面的测量工作。

以上两种装臵各有优缺点,怎么选取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试验选取。

图1-2执行标准: 《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93)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0070-93)。

1.2.仪器性能检查①不极化电极不极化电极内阻要求小于2KΩ。

每组不极化电极间的电位差要求小于2mV。

②导线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根据用途、电极距大小、供电电流强度和工区自然条件选择,一般选择内阻小、轻便、强度高的导线。

要求导线内阻小于10Ω/Km,耐压高于发送机的工作电压。

导线的绝缘电阻应每公里大于2MΩ/500V。

对于长度为D(Km)的导线,其绝缘电阻应大于2/D(KΩ)。

1.3.仪器参数的选择①供电周期的选择②延时的选择为减小电磁耦合效应对激电法的干扰,应尽量选择较长的延时,一般选为几百毫秒,当延时大于500ms时,电磁耦合效应对直流激电法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同时,延时太大会降低观测精度。

一般选择200-400ms。

③采样宽度为提高观测精度, 采样宽度应适当大些, ④叠加次数增加叠加次数,可提高观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叠加次数多,生产效率低,所以,选择时应考虑以上因数。

磁法测量设计书

磁法测量设计书

磁法测量设计书授甲方委托,我公司承担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

工作量为30 km2,根据甲方的要求东测区采用1:5000的比例尺,网度为50X20m。

利用以前测过的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本次的高磁测量工作。

其目的是综合评价和寻找有利于找矿的地质体。

具体工作如下:一、操作员在进行野外测量前,必须全身去磁,身体上不能带有任何磁性物品。

二、在施工前要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仪器,进行各种参数的测定、校验。

(仪器主机的一致性、探头的一致性、仪器的探声的一致性和剖面一致性的测定,仪器校正是选在磁场梯度较小的地方。

远离公路高压线。

在施工过程中高度保持一致即离地面1.5米)三、选定日变站日变站应选在平稳的磁场区域内。

先做十字剖面,然后选在半径2米之内,高差不能大于0.5米,而且磁场变化小于2.5nT,附近无磁性干扰,在测区内靠近驻地,工作较方便的地方。

四、在施工中要确保质量为保证施工中的质量,严格按规程所要求的进行施工。

质检工作量为基本观测工作量的3%。

磁法工作精度以均方误差衡量设计精度Ɛ<=5nT。

五、标本测线为了掌握测区内主要岩石的磁性特征,方便资料解释,在野外应对主要岩石进行磁性参数的测定。

用磁化率仪直读岩石磁化率值,测区内主要岩性的磁化率值大于30个。

六、室内整理,每天外业结束后,应立即对仪器的观测的原始数据进行回放,经检查无误后进行存盘,并打印纸介质作永久保存。

对原始数据进行各项改正即:基点改正、日变改正、正常场梯度改正及高度改正。

利用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各项改正后计算的磁异常T,绘制T剖面平面图。

T平面等值线图等有关图件以指导下一步工作。

七、取费标准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调查预算标准进行取费。

根据地图已知。

该测区属于高寒高原地区,其海拔高度4200-4800米。

已超过国家规定的困难类别V级地形地貌的特征,根据国家地质调查局高寒高原地区,地型,海拔高差等特征取费为:磁法剖面测量预计:注:此法剖面测量收费按实际工作量进行收费。

常规物探在内蒙古某银多金属矿勘查找矿中的应用

常规物探在内蒙古某银多金属矿勘查找矿中的应用

常规物探在内蒙古某银多金属矿勘查找矿中的应用在岩石磁性、电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高精度磁测扫面、激电中梯综合剖面及激电测深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银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最终圈定了两个异常。

应用MAGS软件对异常进行延拓、化极等处理并初步反演,对异常做出评价。

后经工程揭露验证,获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

标签:激发极化法激电测深高精度磁测MAGS 经验切线1前言高精度磁测与激发极化法是探测金属矿的有效方法,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为我国找矿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

工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境内,原为一民采铁矿点,本次工作在系统分析物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以高磁面积性工作为主、地物化综合剖面配合的方法,明确了找矿方向,以比较小的投入达到较好的地质效果。

2地质概况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台隆喀喇沁断隆,属黑里河——新城子纬向断裂构造带北侧。

普查区地层除第四系外,无其它地层出露。

普查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北西向脆性断裂构造和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两组。

普查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活动表现为多期性、叠加性;范围广、规模大。

岩性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J2ηγ),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J3ηγ)。

3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岩矿石的物理特征是物探方法的应用前提,也是资料解释的重要依据[1-2]。

侏罗纪(J2ηγ、J3ηγ)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磁性不高,磁化率κ中值低于174×10-6×4π·SI,剩磁Jr中值小于58×10-3A/m,含弱磁性,视极化率与视电阻率不均匀,离散性较大,其中J2ηγ视极化率偏低,平均值为1.6%,为本区的基本背景场。

白垩纪下统(Kγπ)花岗斑岩磁性离散较大,κmax8464×10-6×4π·SI,ηsMAX为3.53%,算术平均值为2.09%,离散程度较大,在本区可产生局部异常。

矿脉附近的一些蚀变岩由于充填了磁性矿物磁化率κ可达到几万×10-6×4π·SI 具有强磁性,极化率明显高于区内其他岩(矿)石,最高达到9.65%,平均值3.53%,ρs相较本区其他岩性稍小,电性为明显低阻高极化,是本区激电异常的主要异常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序言 (1)二、设计工作量 (1)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1.测地工作 (1)(1)测网布设原则 (1)(2)测网布设 (1)2.高精度磁测 (2)(1)仪器噪声测定 (2)(2)一致性测定 (2)(3)基点选择及日变站的建立 (3)(4)日变观测 (4)(5)野外测量 (4)(6)磁参数测定 (4)(7)质量检查 (5)(8)野外资料整理 (6)(9)图件编制 (7)3.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 (7)(1)仪器性能检查 (8)(2)装置类型选择 (8)(3)仪器参数的选择 (8)(4)极距的选择 (9)(5)供电电流 (9)(6)测量要求 (10)(7)电参数测定 (12)(8)质量检查 (12)(9)资料整理及图件绘制 (13)四、野外工作时间安排 (14)五、提交初步成果及时间 (14)六、经费预算 (14)1.编制依据 (14)2.经费预算 (15)一、序言二、设计工作量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测地工作执行标准:《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1)测网布设原则高精度磁法扫面依据《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93)中对1:2000高精度磁测工作网度的基本要求,结合工区自然地理、交通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在技术规程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采取半自由网的方式进行高精度磁测工作。

测区网度20 10m。

测区内在地形条件无法到达的情况下,操作员根据野外实际对线、点进行局部调整甚至舍弃部分测点。

根据区内地质构造情况和实际工作情况,为使测线能尽可能地切过不同构造单元,同时提高野外生产效率,测线布设为南北向,即坐标方位0°。

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依据《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93)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0070-93)中对1:2000激电测深工作网度的基本要求,结合工区自然地理、交通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在技术规程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采取规则网的方式进行激电测深工作。

测点点距20m。

测线方向应垂直于测区内勘查对象的总体走向布设,必要时也可进行分段控制;应尽量避开不利于施工的地形地物;需要勘查不同埋深的标志层时,可在大极距电测深网中用小极距测深点加密。

(2)测网布设所有测线进行统一编号,依据“右手定则”,以北和东为增加方向。

采用“奇遇”手持GPS结合1:2000地形图布设测网。

工作前对GPS进行了三参数校正。

工作中先把理论坐标输入GPS,利用手持GPS的导航功能,在参照地形图的基础上定点。

到达点位后存储点位坐标及高程,并在实际点位上做出标记(包括拴绑红布条或用红油漆在固定物体上标注线点号),以备检查和保存。

遇明显地形、地物点时应对点位进行校正。

高精度磁测工作点位中误差为±5米(偏线中误差20 m,偏点中误差5 m),高程中误差±5米。

作业中遇陡壁、大河、水库、强干扰区(工厂、居民点)等无法逾越的障碍时做了适当移点或跳点,并在记录本中备注。

激电测深工作中测深点进行精准定位,打下木桩作为标记,跑极点位误差为±5米(偏线中误差20 m ,偏点中误差5 m ),如遇无法逾越的障碍时做了适当移点,并在记录本中备注。

2.高精度磁测执行标准:《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 /T0071-93)。

工作采用加拿大生产的GSM-19T 型质子磁力仪和北京生产的CZM-4型微机质子磁力仪9台。

仪器主要参数:测程20000-100000nT ,读数分辨率0.1nT ,可达精度1 nT 。

满足本次高精度磁测的精度要求。

在野外工作前,按照技术规范,要对仪器进行噪声、可达到的观测精度和一致性测定。

(1)仪器噪声测定测定时使探头之间距离保持在20m 以上,各仪器达到秒级同步,同时进行观测,读数时间间隔10s ,选取100个左右的观测值,用下式计算各仪器的噪声均方根:式中:ix ∆为第i 时的观测值i x 与起始观测值0x的差值;i x ∆为13台仪器同一时间观测差值i x ∆的平均值;n 为总观测次数。

(2)一致性测定用于野外生产的9台仪器在选定的测点上进行往返观测,并在附近设立1个日变站进行日变观测(观测时间间隔为5秒)。

对观测结果经日变改正后,按下式计算总均方误差:ε=式中:ν为某次观测值(包括参与计算平均值的所有数值)与各次观测值平均()112-∆-∆±=∑=n X XS i ii噪数之差;n 为检查点数,i=1,2,3,……,n ;m 为总观测次数,等于各检查点上全部观测次数之和。

(3)基点选择及日变站的建立①总基点的选择参照航磁图及地质资料,初步选择总基点的位置,然后在现场进行具体选择。

总基点选择的原则: a.正常磁场范围内。

b.磁场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变化要较小,即在半径2m 及高差O.5m 范围内磁场变化不超过2nT 。

c.附近无任何磁性干扰物,并远离建筑物和工业设施。

d.所在地点可预见在较长时期不被占用,有利于标志的长期保存。

②分基点及日变站选择 选择原则:a.位于平稳磁场内;b.靠近驻地,使用方便;c.参照对总基点要求执行。

分基点可以兼做日变站。

③仪器校正点选择校正点需使用方便,并建立固定标志。

④基点联测采用二台磁力仪分别位于总基点和分基点上,在日变化较小的时段内同时观测,按下式计算两基点间的增量:()101nii i TT T n=-∆=∑式中:T ∆为磁场增量(nT);1iT 为分基点第i 时观测值;T为总基点第i时观测值;0in为观测取值个数。

(4)日变观测日变观测采用循环工作方式,采样间隔为5s,自动记录。

探头始终保持同高度和同方向。

日变观测早于早校正点观测,晚于晚校正点观测。

日变站有专人负责看守,禁止任何可移动的磁性干扰物接近日变站。

(5)野外测量①野外工作为总场测量方式,观测参数为地磁总场强度T。

②野外测量采用校正点~观测点~校正点的闭合方式进行。

有时当日不能返回到校正点校正仪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闭合单元工作结束后再终止于校正点校正仪器。

早、晚校正两次读数,读数差经过日变改正后绝对差值小于两倍的设计均方误差,否则,该闭合单元的观测资料按报废处理。

③操作人员在出工前严格去磁,严禁携带任何磁性物品(如钥匙、小刀、皮带环、手机等),对于必须携带的磁性物品和其它有磁性的设备,在进行观测时应远离磁力仪1O米以上。

④野外观测时,按规程尽可能保持探头南北向放置,并使探杆直立和探头高度保持一致。

⑤在观测过程中,操作员随时注意观测值的可信度,当可信度小于95%时,进行重复观测,当两次读数之差不大于1nT时,再进行存储和记录。

⑥当遇到居民点、公路、井场、高压输电线、废弃矿场、铁丝网等干扰时,在记录本的备注栏加以备注。

(6)磁参数测定测区出露的各类岩石均应采集物性标本,每类岩石的标本数均应大于30块,异常和矿化蚀变地段,凡能采到新鲜岩石的地方,均应采集标本,进行参数的测定工作。

标本形状尽量接近正方形,体积大于150cm3。

对标本进行了磁化率和剩磁测定。

具体方法如下:采用质子磁力仪测定方式,仪器型号为GSM-19T,计算公式为:磁化率363456120000511043222n n n n n n r n n n SIT v κπ-⎡++⎤+⎛⎫⎛⎫⎛⎫=⨯⨯-+-+-⨯⨯ ⎪ ⎪ ⎪⎢⎥⎝⎭⎝⎭⎝⎭⎣⎦ 剩磁3351102r r AI m v -=⨯偏角11234tan n n n n φ--=-倾角tan θ-=式中:r 为标本盒中心与探头中心的距离(20cm);v 为标本体积(cm3);T 为当地地磁场值(nT)。

(7)质量检查①磁测工作的精度磁测工作的精度用观测均方误差ε来衡量,观测均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式中:——第i 点经各项改正的原始观测与检查观测之差;n ——检查点数;i =1,2,……n 。

②磁测工作总精度磁测工作的总精度用磁测总误差μ来衡量: μ=± 式中:μ——磁测总误差;n ——磁测工作的各项误差,包括观测误差(含操作及点位误差、仪器噪声均方误差、仪器一致性误差、以及日变改正误差)、基点、正常场、与高程等各项改正误差;i=1,2,3, ┉┉n ;n ni i212∑=±=δεiδ∑=ni i 12δδi ——第i 项误差。

③磁参数测定质量要求磁性参数测定的质量检查率应达到10%以上,检查时对仪器的安置,标本体积测定和装盒等,均需要重新进行。

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的测定质量以平均相对误差为评价标准,计算公式为:η̅=1n ∑(∣T i2−T i1∣T i2+T i1ni=1×100%)式中:T i2与T i1表示第i 点的原始观测与检查观测。

(8)野外资料整理依据规范要求,对磁测资料和日变资料作预处理:去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编辑;对原始观测值进行各项改正,改正的内容是:a .基点改正与正常场改正,最小改正值为0.1nT 。

采用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 模型提供的高斯系数计算,系数项和年变系数采用2010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年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公布的各项系数,以此来计算正常梯度改正系数。

总基点的正常梯度改正值为0,用正常梯度改正系数和各测点的坐标值计算每个测点的梯度改正值()T 正。

总基点以南取正,总基点以北取负。

b .对普通测网观测值作日变改正,最小改正值为0.1nT 。

c .对观测值做高度改正,计算垂向梯度观测值,计算到0.1nT /m 。

利用地磁垂向梯度变化公式确定其改正系数。

3h T T R =式中:T 为总基点磁场值(nT);R 为地球半径,取6371000米;hT 为高度改正系数(nT /m)。

从总基点的高程算起,用高度改正系数和测点的高程值计算每个点的高度改正值()T 高。

高于总基点取正值,低于总基点取负值。

d .按下式计算各测点的T ∆值:T T T T T T∆=+++-正日测基高式中:T测为测点上的观测值(nT);T日为日变改正值(nT);T正为正常梯度改正值(nT);T高为高度改正值(nT);T基为总基点磁场值(nT);∆为测点磁异常值(nT)。

T把经过预处理的磁测资料转存到电脑上并用打印机把数据列表打出。

(9)图件编制磁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图件:①说明工作情况和成果的主要图件,包括:a.交通位置图。

b.实际材料图。

c.磁场剖面平面图。

d.磁场等值线平面图。

e.典型异常综合剖面图。

f.推断成果图(推断平面图及推断剖面图)。

②原始曲线图及其他辅助图件,包括:a.日变曲线图及其他表示仪器性能的原始曲线图。

b.表示观测质量的图件:质量检查对比曲线图及观测误差分布图等。

c.岩石磁性参数统计图件。

d.若进行了磁场梯度测量和微磁测量等工作,则应提交磁梯度和微磁测量的成果图件和各种电算处理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