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进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学解
累被摈黜而牢骚满腹,一吐为快
韩愈自视颇高,却屡遭贬黜, 十年之间,三任博士,仕途坎坷, 几起几落,长期郁积于胸中的不 进学解 平之鸣,到这时便借《进学解》 一文倾吐了出来。在这篇文章中, 融进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切 身感受,反映了一个比较正直的 封建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篇题《进学解》决定了本文的 层次结构。
4、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 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比较衡量各人的短处和长处,只求其职位适合他们的才能, 这是宰相的方略啊。 5.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 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 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至于商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 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 就是所谓的质问工匠不用小木桩做厅堂的大柱子,诋毁医 师用菖蒲延年益寿,而想进用自己的猪苓啊。 6、 “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 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实是反话,作者要表达的真 正意思是自己怀才不遇,指责执政者的不明、不公。
语句理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里的四个“于” 字都表示原因,是“由于 ”的意思。 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为 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以治一种经书而出名的人没有不被起用的 3.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 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 倒。 找出那渺茫不清失传已久的儒家道统的余绪,独自一人 四处搜求而远远地把它继承下来。
先生训解
先生说:“咦!你走过来听我说:粗木料做房 梁,细木料当椽子,壁柱、斗拱、梁上短柱、门枢、 门橛、门闩、门两旁的木头,各得其所,用它们把房 子建成,这可是工匠的技术呀。地榆、朱砂、天麻、 龙芝、车前草、马屁菌、破朽的鼓皮,兼收并蓄,一 无遗漏,预备着日后派上用场,这可是医师的好习惯 呢。既明察又公平地选拔人才,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 都能一起量材录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 则可叫做杰出,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 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当宰相的本事了。
知足者常乐?还是无怨无悔吧!
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 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 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还要计算财产的有无、 官阶的高低,忘记了自己的才能到底有多少, 还要来指摘别人的毛病,这就真好比是去责问 工匠为什么不拿小木桩来做厅堂的大柱子,或 非议医师为什么用有轻身明目效用的昌蒲而不 用有排泻作用的猪苓去使人延年了!”
韩愈
李桂奎 制作
走 近 韩 愈
(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 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任官吏部 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 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曾经称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 之溺”。 韩愈早年不得志,20岁赴长安考进 士,三试不第,25岁中进士,29岁才被 宣武节度使董晋徵为官,后历国子祭酒、 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累 官到吏部侍郎。期间曾几度被贬,先后 被贬到阳山、潮州等。
第一段为论——假借国子先生的教诲引出全篇的议 论。 第二段为驳——假借太学生的嘲笑反驳先生的议论。 第三段为解——以先生自嘲的口吻对学生的驳难进 行辩解。 三个段落,第一段是为下文师生辩论张本,进 学的道理给学生反驳树起了一个靶子;第二段是尽 力推倒进学正意,借学生之口发泄牢骚不平;第三 段则是对第二段的引伸和深化,曲折含蓄地表达了 题旨。
以孟、荀先贤作比
想当初,孟子喜欢辩论,孔子之道才得以发 扬光大,可他的车迹遍于天下,却最终在周游 列国的途中度过一生。荀卿信守正道,其博大 的学说才得以弘扬,可是却为了躲避谗言逃到 楚国,最终被废了官职,死在兰陵。这两个了 不起的学者啊,说出话来就可当作经典,一抬 脚的行动,都可成为别人效法的准则,出类拔 萃,真能达到圣人的地步。他们在世上的遭遇 又是怎样的呢?
进学解
2【参考答案】
汉代辞赋常用主客问答形式,《进学解》的师生 相互驳难的格局,显然直接渊源于辞赋。但作者是 “以怨怼无聊之词托之人,自咎自责之词托之己” (《古文观止》评语),即采用了反话正说的手法。 如第二段把自命不凡、怨恨牢骚的意思借学生之口尽 情宣泄,第三段又自谦才德浅薄,无功受禄,唯有乐 天知命,随遇而安,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亦庄亦谐, 都是暗寓讥讽之意的。文章中看不出作者愤怒的呼喊, 悲哀的倾诉,但不平与牢骚却被曲折地传达了出来。 这样写,在表达上既委婉曲折、含而不露,又没有指 斥当朝、自矜自夸的嫌疑,显得十分得体。
作敢为,长大以后,通晓礼义,行为得体。先生对
于做人,可以说是很成熟的了吧。
第二部分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到
“而反教人为”,针对先生结论中的“无
患有司之不明”、“无患有司之不公”进 行反驳,以先生自己的不幸遭遇,得出了 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前后两个部分,先 扬后抑,两相对照,使读者自己由言外得
出与第一段针锋相对的结论:业不患不能
抵制排除那些异端邪说,驱除排斥 佛家和道家的学说,补充完善儒学理论 上的缺陷与不足,阐发光大其深奥隐微 的意义,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 学说,还要特别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 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向东 海排去,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 救回来。先生对于儒家学说,可以说是 立了功劳的吧。
出什么政绩。你的运气就像与你有仇似的,早晚总
要碰得一败涂地的。冬天天气暖和,你的孩子还要
叫冷;年岁本来富饶,你的妻子还要喊饿。头发也
光了,牙齿也缺了,你就是死了,又于事何补呢? 你不想一想这些,还要来教训人,这是为什么呢?”
第三段为解——以先生自嘲的口吻对学生 的驳难进行辩解。
作者先以“匠氏之工”和“医师之良”两个比喻 引出正面意思:“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 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说明执政者是量才录用,以此作为自我解嘲的前提, 再引述孟子“卒老于行”和荀子“废死兰陵”的遭遇 为例证,作为自我解嘲的陪衬。下面,与学生反驳的 两部分内容相应,一则从“学”、“言”、“文”、 “行”四方面自责,再则以“月费俸钱……兹非其幸 欤”云云来自慰。表面上自慰自责,为执政者极力开 脱,实质是进一步指责了执政者的不明、不公。
第二段为驳——假借太学生的嘲笑反驳先 生的议论。
学生反驳的内容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 之文”到“可谓成矣”,针对先生 结论中的“业患不能精”、“行患 不能成”进行反驳,从先生的 “业”、“儒”、“文”、“为人” 四个方面,说明先生已经做到了业 精行成。
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 生是在欺骗我们吧。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 有些年了。先生口里就没有停止过吟诵六经之 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记事的 一定给它提出主要内容来,立论的一定勾划出 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不 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 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 是够勤奋了吧。
韩愈之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 “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 孟”。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提出“不平则 鸣”、“陈言务去”等文 学主张,代表名篇作有 《原道》、《师说》、 《进学解》、《杂说》等。 作品现存有《韩昌黎文 集》。
《进学解》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 (813),当时韩愈担任国子博士之 职。据《旧唐书· 韩愈传》记载,此 年“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 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了 解韩愈“累被摈黜”的经历,有利于 理解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 们的菁华,写起文章来,一屋子堆得满满的。上取
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的博大无垠啊,周诰文、
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春秋》是多么 的谨严,《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易经》奇异
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又华美。下及《庄子》、
《离骚》、太史公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 如的著述,它们虽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这一点却 都是一样的。先生对于文章,可以说是造诣精深博 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先生少年就知道好学,敢
三个段落,迂回 曲折
层次内容及 关系
第一段是为下文师生辩论张本,进 学的道理给第二段学生的反驳树起了一 个靶子; 第二段是尽力推倒“进学”正意, 借学生之口发泄牢骚不平; 第三段则是对第二段的引伸和深化, 曲折含蓄地表达了题旨。
迂回曲折的章法——发牢骚的技巧
作者把牢骚不平之语借弟子之口说出,而自己却心平 气和地自慰自责。 汉代辞赋常用主客问答形式,《进学解》的师生相互 驳难的格局,显然直接渊源于辞赋。但作者是“以怨怼无 聊之词托之人,自咎自责之词托之己”(《古文观止》评 语),即采用了反话正说的手法。如第二段把自命不凡、 怨恨牢骚的意思借学生之口尽情宣泄,第三段又自谦才德 浅薄,无功受禄,唯有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师生之间一 问一答,亦庄亦谐,都是暗寓讥讽之意的。文章中看不出 作者愤怒的呼喊,悲哀的倾诉,但不平与牢骚却被曲折地 传达了出来。这样写,在表达上既委婉曲折、含而不露, 又没有指斥当朝、自矜自夸的嫌疑,显得十分得体。
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 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 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 大流就会毁掉。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 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 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 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仔细 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 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 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 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 就!”
古时太学
第一段为论——假借国子先生的教诲引出全篇 的议论。
先生对学生教诲的话,有三层意 思。第一层,阐明进学的道理:“业 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二层,陈明形势,指出前途:“方 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 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 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 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第三 层,提出希望:“诸生业患不能精, 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 有司之不公。”这最后一层意思,其 实就是第一段的结论。
课堂讨论
1.韩愈《进学解》一文哪些地方谈到了学 习问题?这些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2.韩愈《进学解》为什么把牢骚不平之语 借弟子之口说出,而自己却心平气和地自 慰自责?说说这样构思的好处。 3、如何理解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1.参考答案
文中既正面提出了两种对立的学习态度:“业 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又涉及到学 习方法问题:而在“口不绝吟”、“手不停披”、 “烧膏油以继晷,常矻矻以穷年”这些词句中, 又反映出了作者平时学习的刻苦勤奋。至于“提 要”、“钩玄”与“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也 很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精读和泛读的关系。这些 都是作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今天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颇有启迪。
再说自己的待遇
今天,先生我学习虽然勤奋,却没有什么系 统;话虽然说得多,却抓不住要害之处;文章虽 然奇特,却不能起点实用;道行虽然修习了,在 一般人中却都显现不出来。就这样,还每年每月 花着国家的钱,吃着国家的饭,孩子不懂种田, 妻子也织不来布。骑马行路时,奴仆跟在后面。 自己不费力就可安然地坐下吃饭。行事呢,老是 按着世俗常规去做,学问呢,不过是沿袭窃取些 古书上的道理。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 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
精,却患有司之不明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行不患不能成,却
患有司之不公!
这样写,对比鲜明,大大增强了文章的 艺术感染力。
可是呢,在官场上不被人信用,私交上也不被
帮助。你就同狼一样,往前走会踩住自己的颔肉, 往后退又要绊着自己的尾巴,进退两难,动不动就 招来责怪。当了一段时间的御史,又被贬逐到边, 远的南方。当了三年的博士,懒懒散散,也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