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阶段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研究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1b19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8.png)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行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评价研究,通过对现有评价体系的分析,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标准和体系,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uild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nduct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mbining i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t proposes evaluation standardsand system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that are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本文将回顾国内外关于世界一流大学评价的相关研究,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优点与不足,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双一流大学介绍
![双一流大学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9c7a52bf7ec4afe04a1df6f.png)
1、什么是双一流? (1)2、双一流的提出目的是什么? (1)3、双一流的具体实施步骤? (1)4、“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2)5、985平台 (4)6、111计划(从国外引进海外学术大师) (4)7、2011计划(主要任务是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5)8、“985/211”相比普通高校的优势 (5)9、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学的入围情况 (6)10、“双一流”与“985”、“211”的区别 (6)11、该如何理性对待大学“标签”? (8)双一流1、什么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2、“双一流”的提出目的是什么?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两个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双一流”的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备注: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4、“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东北大学:是一所老牌重点大学,但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滑、人才外流严重,教科研水平也受到相当影响,除东北、华北外的招生情况也很不乐观。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https://img.taocdn.com/s3/m/ddb724d8fab069dc502201fe.png)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澎湃新闻注意到,名单公布后,多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陆续出台。
在目前已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高校中,北大明确“‘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华东师大、山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校则皆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为时间节点,划分出“三步走”的阶段性目标。
另外,已有不少高校划出了要重点建设的学科。
例如,四川大学提出将重点建设12个一流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化学与绿色化工、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等,涵盖了文、理、工、医四大类。
浙江大学则提出将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
浙大方面表示将制定“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结合学校中层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的制定,探索将中层班子考核及干部个人业绩考核与“双一流”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新模式。
郑州大学: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作为此次三所跻身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211高校之一,郑州大学的“一流大学发展战略”早在9月21日当天就已公布。
记者21日从郑州大学了解到,郑州大学将实施“三步走” 一流大学发展战略:到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并形成整体发展布局,完成一流学科布局与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到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为快速发展冲刺阶段。
“三步走”具体怎么走?2017年~2020年是总体布局阶段: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形成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架构。
实现学科重点突破,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
完成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形成治理体系与现代大学文化。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逻辑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1926e3a7a8956bec0875e3c0.png)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逻辑作者:李鹏虎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年第4期摘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先选取一批国际公认的一流大学,对其研究、归纳、总结、对比,在借鉴其办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寻找规律,立足本国,守正创新,在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良性互动中,‘办’成形神兼备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应该先对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过于精确的界定,依据世界大学排名设计出各种硬性的指标体系,以规定性的指令进行盲目建设。
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应坚守文化本位,重点关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和改革,以及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逻辑;一流学科;高等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015年年底,我国推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然而就理论层面而言,究竟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应当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似乎还没有研究透彻。
鉴于此,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逻辑进行探讨。
一、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典型认识对于学术研究来讲,究竟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数学者都期望能够给出一个合乎规范且得到学界认可的界定。
然而,当下的一个显著矛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是清晰的,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却是模糊的。
正如阿特巴赫曾经所说过的:“每个国家都想拥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没有人知道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指的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拥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1]在一些研究当中,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仍然呈现出模糊化、概念化以及多元化等基本态势。
国内知名大学办学理念
![国内知名大学办学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74d62166a45177232e60a209.png)
1. 清华大学: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的办学思路,清华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即:第一个九年
(1994——2002年),调整结构,奠定基础,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的过渡;第二个九年(2003——2011年),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三个九年(2012——2020年),全面提高,协调共进,努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了他的办学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正是这种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使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群星璀璨。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清华大学传培育“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
2. 北京大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蔡元培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对北京大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聘请各种不同政治倾向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自由探讨,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校园学术氛围,为北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直
国际一流大学的定义
![国际一流大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7aa3fbff121dd36a32d828a.png)
国际一流大学的简单定性 大学是一个教育结构,研究结构,同时也是服务机构,其理念经历了上述三个过 程。作为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一个教育结构,研究结构和服务结构,所以,世界一 流大学是为国家或世界输送一流学生和人才,提供一流科技方法,提供一流技术 决策方案,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三大要素。 世界一流大学在硬实力方面,硬件上要有大楼(space),软件上要有一流的学 者(scholars),也就是大师;而在软实力方面应有独特的大学精神(spirit)。 其认为大师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学术泰斗,比如诺贝尔奖或其他领域的最 高奖获得者,这类人国内还很少;第二类是学术领袖,包括世界上的学会、协会, 以及各学科领域最主要的领导者,这类人我国有一些,但是不太多;第三类是学 术权威,也就是各学科领域内论文与成果被高引用的学者;第四类是学术精英, 他们是各个学科领域在各年龄段的佼佼者。对大师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从学者、 有影响学者、学术带头人到学术大师的成长阶段。大楼主要指校园和学科的硬件 环境。校园规划与建设要和自然环境和人文理念相融合。大学精神包含几个方面: 一是应该有全校认可的、全社会熟知的办学理念。二是学校要有一定的学科包容 度和学科融合的育人环境。三是要有校友对学校的稳定支持。校友都很怀念学校 并且不断地支持学校发展,这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四是大学要对全世界具有影响, 要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公益性的教育辐射。国外很多大学都在向大学集团 的方向发展,现在跨国界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精神主要包括人文理念 (人文价值优于自然界的动力发展,人权事宜优于技术发展与探索,公众福利优 于个体利益,安全性/可靠性优于其功能性/赢利性)、教育理念(教育公平与教育 事业的动力发展,教育价值优于个体的科研探索)、科学精神(学术自治,好奇 心驱动、事业心驱动、利益心驱动,严惩学术不端行为)、管理理念(学术权力 与行政权力的均衡,Tenure System,矩阵式院系/平台框架)等等。
“双一流”建设承载着国家理想
![“双一流”建设承载着国家理想](https://img.taocdn.com/s3/m/915dba651711cc7931b71662.png)
“双一流”建设牵动人心。
自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各大学学科调整、各省市建设方案等均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直到今年初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出台。
为什么举国关注?因为它既助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关乎“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内高水平大学发展的走向,国家理想、区域发展、大学利益交织到了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双一流”的最终目标指向是高等教育强国,我们既需要面向科学前沿和人才高地,也需要呵护高校和学科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政策上还要兼顾继承性和示范性,通过分工协作和合理用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
重点建设工作从路径选择、国际挑战走向理想情怀的历史回顾总体方案开宗明义,指明“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因此,“两个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体现着国家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一直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方向。
但仔细分析起来,起因又不太一样,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重点高校建设:立足国内的现实路径选择。
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因而对有限的资源一向十分珍惜。
这种思想在高等学校层次结构上的体现,就是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
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大致经历过建国初的“抓住重点,带动全局”办学方针的提出、1954~1963年全国重点高校的形成、1978~1981年全国重点高校的恢复和确立、1984-1985年部分高校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84、1986和2000年在55所高等学校建立研究生院和1994年正式启动“211工程”建设。
对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2eb797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5.png)
对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摘要:我国对一流大学的建设探索经历了从“世界一流大学”到“双一流”建设。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逐渐从模仿西方阶段过渡到自主探索阶段,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一流标准与一流大学、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区域特色与中国特色这几对关系的梳理上,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中国特色一、引言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需要。
当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入到自主探索阶段,扎根本土、发展特色亟需构建自身的标准与话语体系。
一流大学不只是量化的概念,它不仅拥有与时俱进的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而且能够构扎根在自身生长的区域,在大学行政权力辅助下,专注于学术活动,也对接于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
二、一流大学的研究进程及其内涵我国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1999年扩招,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比较多地关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背景及意义、可能性的分析,理论创新及实践研究相对较少;2000年以后,则聚焦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特征、标准以及建设路径上来,以期实现跨越式的转变和突破,整体上处于对国外一流大学建设经验的效仿阶段,共性研究较多;2015年“双一流”政策出台以来,相关研究突飞猛进,特别是对于具有一流学科、本科教学、要素关系及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成果更为显著。
这段时期在借鉴和吸收国外一流大学成功经验的同时,人们意识到外部显性特点及外生逻辑并非双一流建设的本质,立足国情的内在特质培育才是关键。
一流大学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不同,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一流大学的内涵有所侧重,但基本涉及一流学科,一流科研、一流教师、一流教学、一流生源、一流设施,一流管理等内部的要求,以及国际声誉、师资力量、人文环境、学科平衡、资金支持等外部的力量。
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9a595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3.png)
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者:邓卫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22年第12期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我有幸作为湖南代表团的代表,目睹了大会的盛况,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
与过去党代会报告将科技、教育、人才分别安排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不同,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三大战略”摆放在一起,在第五部分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
对于报告这一重大创新,我的领会是:这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位一体”内在逻辑的辩证把握;是对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人才中心、科学中心转移相生相伴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是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时代背景下,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集中赋能;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科技和人才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0月29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努力培养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
擦亮新时代底色,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思政群建设,打造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品牌,开展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
突出经世致用的特色,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健全课程、实践、平台、竞赛“四维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强化领军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批历史与文明、艺术与审美等文史哲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领军气质;强化专业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培养学生的领军素质。
稳步扩大在湘招生规模,为三湘学子提供更多接受优质教育机会。
着力增强服务湖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原始创新水平。
实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和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等应用基础领域,组织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着力实现“从0到1”原始创新和关键领域自主创新。
世界一流大学基本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9fd6bdc33d4b14e85246881.png)
世界一流大学及其基本特征综述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国家教育和高校战略的重要参考,本文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学建设的战略为例,就国内外大学分类和办学定位,一流大学的界定进行探讨。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基本特征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以中央政府的名义郑重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这一著名讲话被称为“科教兴国的动员令”。
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指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然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核心目标,指引着中国高等教育奋力前行。
一、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江泽民同志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定论不一,主要是指在本国文化教育实力浑厚、拥有极大的世界声誉和排名在世界前列的大学。
(一)一流大学的历史沿革有人把把世界著名大学的传承线索简要图示如下:巴黎大学(1150)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1209)哈佛大学(1636)耶鲁大学(1701)柏林大学(1810)霍普金斯大学等(1876)世界著名大学的传承线索图巴黎大学系由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以研究神学著称。
1198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
1215年正式称大学,1231 年罗马教皇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
该校分文、法、医、神学四科,后来发展为西欧各大学“典范”,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
英国大学出现比法国巴黎大学约晚20年。
1167 年,英王亨利二世和法国不和,下令招回在巴黎大学的全部学者。
多重维度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多重维度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7c96294f78a6529647d53d4.png)
多重维度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骆荣[1](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需要我们从多重维度去解读和建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求我们将一流的大学理念还原到大学制度中去,而且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大学传统的办学特色进行坚守,保持大学的学术自由,在大学行政权力的有力保障下,建成具有通识意义下的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关键词:多重维度;大学理念;学术自由;行政权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获取、加工、创造高深知识从而增强在全球化高等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
”虽然目前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关于其一些通识性的评价标准却早已存在。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求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理解其内涵,不要拘泥于通识性的量化评价标准。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拥有与时俱进的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而且能够构扎根在自身生长得区域,在大学行政权力辅助下,专注于学术活动。
1大学理念要还原到大学制度中去“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组织的本质属性及其运转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是一种思想或理论体系,是指人们在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大学的性状、职能、使命与目的、以及上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大学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大学理念之于大学有两种作用:一是用来表征和宣传大学何为、大学为何的组织品性;二是用于引领大学,影响大学制度”[1]。
目前,“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愿景基本上也只关注增加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建立最先进的实验室、建造更多的大楼、引进更多的学术大师。
以及获得额外的经费投入等”[2],这都只是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存在的表象特征,这些特征是可以被量化的,仅作为一种象征性、参考性的指标存在。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的、核心的、能够对大学起到绝对内在支配作用的还是贯穿大学始终的制度化的大学理念。
现在国内研究型大学过于追求实现国内外各种一流大学排行榜排名所依据的量化指标,显现出强烈的“唯一流指标论”的办学倾向,忽视了世界一流大学所以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真所在。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4699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9.png)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一、顶层设计1.确立愿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个问题得先想清楚。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等学府。
2.制定规划:有了愿景,就是制定详细的规划。
这个规划要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
二、人才培养1.课程体系: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有一流的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家,同时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确保教师队伍的活力。
3.学生选拔:选拔优秀的学生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
我们要改革招生制度,提高选拔标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我们的行列。
三、科学研究1.项目资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离不开强大的科研实力。
我们要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
3.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要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社会服务1.产学研结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与企业、政府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社会责任:高校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地。
2.经费投入:确保经费投入,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建设效果。
注意事项一:避免目标过于宏大导致实际操作难度增加解决办法:咱们得实事求是,目标虽然要远大,但也要脚踏实地。
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一步步来实现。
比如,先从提升几个关键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开始,逐步扩展到全校范围。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将分三步走教育部解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总体方案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将分三步走教育部解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8eba9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e.png)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表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将分三步走国务院日前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政策措施、出台背景、贯彻细则和详细规定等接受了本报记者旳采访。
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旳背景是什么?答: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旳历史时期,为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关键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旳重大战略决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针对高等教育不一样发展阶段旳不一样规定,先后实行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高校旳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带动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旳整体水平,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迅速发展。
实践证明,“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旳重点建设道路,充足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旳优越性,迅速缩小了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之间旳差距,为深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下了很好旳基础。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旳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旳战略布局,五中全会深刻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旳关键位置,深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高等教育实行内涵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旳规定。
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旳战略目旳是什么?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关键,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加紧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旳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旳战略目旳,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明显提高;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旳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高校新任务--双一流建设优秀PPT
![高校新任务--双一流建设优秀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0edba9bcd126fff6050b09.png)
我省世界一流、国 内一流大学数量位 居全国前列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3
建设目标
一流学科建设 “三步走”
2020年
6个以上进入ESI全球前 1‰;20个左右进入前 200位;70个以上进入 前1%;排名第一的学科 数占全国10%、60个左 右进入前5、120个左右
进入前T1 I3U0C%
2017 党委宣传部主题党日活动
高校新任务 ——”双一流”建设
汇报人:
TIUC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0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建设目标
T1 IUC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1
政策导向
2015.10.24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
2017.01.24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 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 2017〕2号
2016.12.28 《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 施意见》鄂政发〔2016〕75号
2TIUC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
建设目标
一流大学建设 “三步走”
2030年
本世纪 中叶
2020年
10所以上全国 百强; 至少5所国家 层面世界一流
T13IUC
至少2所世界一 流;
至少10所国内 一流;
T6 IUC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加强党对高校 领导
改 完善内部治理 结构
革 实现关键环节
突破
任
构建社会参与
机制 务
推进国际交流 合作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6
高校新任务:”双一流”建设
落实支持
政策 实行综合奖
中央民族大学校史题库
![中央民族大学校史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2ddf6c689eb172ded63b7fd.png)
中央民族大学校史题库发展历程篇1、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党和国家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高校中央民族学院。
2、1993年我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3、中央民族大学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阶段(1950—1951)第二阶段:规范建设阶段(1952—1965)第三阶段: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第四阶段:全面发展时期(1977—1999)第五阶段:跨越式发展时期(2000—)4、在1941年9月,我们党在革命圣地延安创立了延安民族学院,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
5、1950年6月20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任命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兰夫同志(蒙古族)、刘格平同志(回族)、为中央民族学院正、副院长。
6、1952年,学校设立了研究部、语文系和政治系,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收了学校第一届本科生,开始了规范化办学。
7、自成立到1966年,学校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刘少奇、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陈云、陈毅、彭真等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20次亲切接见学校的师生代表,4次来学校视察及参加活动。
8、在全国院系调整中,有哪些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调入我校?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华西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民委参事院。
9、1993年11月,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9年1月,我校通过了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从而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10、2001年6月14日,在学校建校5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学校,对学校50年的办学成就给与了充分肯定,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
11、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学校成为以上三家共同建设的大学。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全面开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新征程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全面开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新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6fec4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1.png)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开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新征程作者:宋广林唐兴芳贾俊刚郭凯锋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3期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部署,按照“面向国家战略、突出优势特色、作出一流贡献”的总要求,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牢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的崇高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深化七部局院省共建机制,高质量推进内涵式建设发展,实现了科教、产教、区校的深度融合,各项事业发展迈向新高度,在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发展中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绘就新时代学校发展使命蓝图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全面绘就新时代发展使命蓝图,明确“三步走”发展路线图,按照2025年、2034年、2050年三个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确立了“12345”发展思路,即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顶天”“立地”两个努力方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切实履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乡村振兴四大学科使命;积极创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标杆、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以及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
这一思路深刻回答了“强国建设、西农何为”的时代命题,使学校改革发展的路径更加明晰、驱动发展的合力更加凝聚、实现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f0e1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0.png)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各国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求不断增加。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象征和发展动力。
本文将提出一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方案,包括建设目标、核心策略和具体举措。
1. 建设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 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和影响力; - 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 -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
2. 核心策略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核心策略: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
我们将引进国内外顶尖的教授和研究人员,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研究环境,激励他们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2.2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是提高大学综合实力的关键。
我们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学科和传统学科,并且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优秀学者和科研团队加盟。
2.3 推进国际化发展打破国界限制,积极主动地与国际教育界和科研界合作,推动国际化办学。
我们将吸引国际学生和教授来校交流、讲学和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
2.4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是大学一流发展的动力。
我们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2.5 优化管理体制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强化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和自主权。
设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
3. 具体举措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优秀教师引进计划,引进一批海内外知名教授;•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经费,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加入教学团队;•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项目,提高教师的学术影响力。
北大原校长: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北大原校长: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8cb9c2f1770bf78a652954a2.png)
流 大学是拿钱 堆 出来 的 。 。许 智宏认 为 .大学最
据悉 ,中国建设 ” 世界一流大学 的提法 .源于 19 年5 关键 的 ,是应该 培养更 多优 秀学者 .培养更 多优 秀学生 ,一 8 9
的体 现 月4 日北京 大学百年校庆典 礼 ;这 同时也是 9 5 2 8 5 程 名称 所 大学何年何绿 色是 力 量一流并不重 要 。 如 果大学的土壤 月成为世界
这首 《 静夜 思》沉浸着李 白的恩 乡之 痛 ,但 李白的故 乡在何方呢?往 事越 千年 ,
今天 ,9) 江油、湖北安 陆、甘 肃天水、 吉尔吉斯斯坦的托 克马克 市,纷纷 自称是 李 1 l 白的故 乡,点燃 了李白故里争夺 战。 李白故里争夺 战的导火 索是 湖北安陆的一则城 市宣传片。20 年8 0 9 月中旬,湖北安
很 许 智 宏 表 示 . 虽 然 莫 斯 科 大 学 的 校 长 还 有 季 羡 林 教 授 都 法 和 国 外 一 流大 学 比 。中 国 在这 方 面 和 世 界 一流 大 学 相 差 “
讲 ,北大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但他还不这样认 为
远 很 远 ” 。
一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些 功利
的 由来 。据报道 .以当年财政 收入测算 , 9 5 8 工程 如 果完 变得非常肥 沃绿 色是生命 的象 征, 中国出现 。 ,总有一天诺贝尔奖会在 回
绿 草如 茵 ,绿 树 成荫 ,
因 我 为 们
因 为 春 天是 绿 色 的 世界 ,
春 才 目
天
疋
●_ —
陆在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套投放城 市宣传 片,内容是 “ 李白故里,银杏之 乡,湖北安陆欢迎您。”
8 1 月2 日,江油市委 宣传部致 函中央电视 台、湖北省安陆市委 宣传部 ,认 为江油 才是李 白的故里,安 陆涉嫌 “ 权” ,要 求该 宣传片停播 。 侵
211985大学是什么意思双一流
![211985大学是什么意思双一流](https://img.taocdn.com/s3/m/59ebe3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b.png)
211985大学是什么意思双一流211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985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985高校都是211高校,而211不一定是985。
双一流大学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是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扩展资料双一流(Double First-rate)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
专家认为,启动实施的“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自2016年起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并分三个阶段制定了时间表,其中将“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节点定于本世纪中叶。
这预示着,未来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由此有了新的.蓝图。
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双一流和985、211的区别:1.985、211侧重对大学的评定,“双一流”侧重对学科的评定无论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学(含国防科技大学)还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学,都是基于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评价。
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是先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37所),再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阶段
如果从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庆典上宣布启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985”计划)算起,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顶尖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已奋斗了15年。
这些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顶尖大学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回顾15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在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上,我们也曾有过几个阶段认识。
第一个阶段是研究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又是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人们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特别是量化的标准更难以界定清楚。
实际上,一所大学究竟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学,更多地体现为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心中的一个模糊性评价,尽管这种主观性评价是建立在一系列客观性事实基础上的。
既然标准难以界定,那就进入到第二阶段:先不纠缠标准问题,就按照目前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的样子,从眼前的工作开始干起,边干边学。
首先,几乎所有的人一致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钱。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大学,每年的办学经费高达几十亿美元。
相比之下,北大、清华每年从中央财政获得的拨款只有一亿多元人民币,维持运转尚显困难,遑论建设和发展了。
幸运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在本世纪初期的飞速发展,办学经费是最早得到解决的问题。
但有了一点钱后,大家发现,光有钱是办不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正如暴发户不等于贵族一样。
中国大学如果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俱乐部,手里必须要有一点“硬通货”。
这些“硬通货”是什么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科建设。
起初,我们对学科建设的理解是狭隘的,认为学科建设等同于学术论文(尤其是国际期刊的论文)的发表数量。
在这一办学思想指引下,几乎中国每一所大学都陷入了类似于“GDP崇拜”的“SCI崇拜”中。
通过改变教师聘用、晋升和待遇标准等一系列措施,依靠高强度的“人海战术”,中国迅速成为学术论文发表的大国,一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然而,当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原本以为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尊重。
原来,对于学术成就的评价,不仅要看论文发表的数量,更重要的在于质量,也就是论文的重要程度和引用频次。
论文虽然被发表了,但不能给同行以启发,别人当然不会引用,这远非资源投入和行政命令能够解决的问题。
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国内一些大学已经不再重视论文的发表数量,而是鼓励教授潜心研究更具影响力的重要问题。
与学科建设并行的是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比较公认的另一个抓手。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办法是内部培养,但速度太慢,还容易导致近亲繁殖。
因此,大学普遍采用第二个办法:外部引进。
然而引进谈何容易。
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竞争极为激烈,每所大学都在以各种优厚条件吸引最好的教授,吸引人才不仅仅要依靠金钱的力量,还有环境和氛围等一系列因素。
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不让自己的人才被别人挖走。
这是更加困难的挑战了。
近年来,在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中,我们发现,除了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外,他们普遍对本科人才培养极为重视。
坦率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走了不少弯路。
起初,大家被“研究型大学”吸引。
的确,几乎所有世界一流大学全是研究型大学,拥有强大的研究生院,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
我们由此导出一个逻辑: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强大的研究生院=研究生数量多于本科生数量。
在这一办学思想指引下,近十年来,中国各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呈几何规模增长。
然而,研究生数量的激增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进步,反而因为资源紧张、空间有限而引发了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教授并没有足够精力指导如此规模的研究生,导致学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准出现双重下降。
在第二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学极其清晰的科研导向和研究生导向,导致大学的本科生教育普遍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
特别是本科生教学,呈现出下滑速度加快的趋势。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简单。
大学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发展方向、影响大学内部人的行动因素,全部集中到了那些可以为大学带来短期显著效应的项目上,而这些和本科生教学统统没有直接关系。
尽管一些大学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但总体来说,中国大学对本科生教学依然并不重视。
这也许会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损害。
重视本科生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文件上,必须有切切实实的投入。
我认为,中国大学之所以不重视本科生教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本科生教学的投入没有立竿见影的显示度。
在大学行政化倾向严重的中国,这一因素可能显得更加突出;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在本科生教学上还不太会投入。
钱也许有,但不敢花,因为无法监控花钱之后的结果。
除了不敢花之外,我们还不太会花钱。
科研经费可以用来购买设备(这本身可能就是一个误区),但教学经费除了给教师发放授课津贴,还能怎么花呢?按照现行资金管理体制的规定,可以用于劳务的人头费比例极低。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本科生教学投入量可能是难以想象的。
走过了15年的道路,现在也许我们开始进入到第三阶段:回归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培养全球领袖人才。
我们应当能够认识到,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问题上,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捷径可走,只能去做应该做而且必须要做的事情。
沿着这条路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埋头走下去,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已经忘记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当我们偶尔抬头擦擦汗的时候,可能会突然发现,我们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真希望那一天能够早一些到来。
(作者:秦春华,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