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着偏见的陈旧思想观念并没有完全消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的阻碍。
本文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概括,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非公制经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23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6.50非公有制经济一般是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及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本文所指的非公有制经济仅指个体和私营经济。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事实也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不但没有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强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要进一步打破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使非公有制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发展。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既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题中之义。
在现实生活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日益突出地表现出来。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部分省市更是高达60%以上。
在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中私营经济交纳的税收,由“1989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771.5亿元,年均增长59.1%:个体经济交纳的税收,由1982年的11.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84.2亿元,年均增长21.5%。
2008年我国个体和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为7862.36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3.6%。
”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要实现城镇化和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国有企业由于自身正处于战略性调整时期。
吸收劳动力数量有限,而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创造的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中分离出来的人员。
据统计,到2010年3月,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15234.78万人。
目前,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所吸纳的就业已占
全部新增就业的90%。
可见,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也是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从工业化角度来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都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障碍性因素
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在实际生活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
这些障碍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认识障碍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三纯”。
对非公有制经济抱着排斥的态度、不允许存在和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大多数民众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
对非公有制认识存在的某些偏见与误解并没有消除。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政策法律制度阻碍
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从宏观整体来说,已比较明确。
2003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基本经济制度”,《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物权法》等政策和法律的实施。
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平台和制度环境。
但是,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某些具体制度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这种制度缺陷是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完善的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
我国法律虽然将“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写入法律条文中,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有待于落实。
伴随国内一些学者“国进民退”的呼声越来越高。
存在着非公制企业主大量资产转移国外等问题。
二是市场准入门槛高。
《意见》中第一条就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此条款的出台只能说是理论上的出台,政策往往难以真正落实,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非国民待遇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在注册、取得经营许可、投资立项、兼并收购等具体活动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着“看不见,挡得到”的“玻璃门”界限,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是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不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
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引导机制、中小信用征评机制、中小企业科技服务机制、企业人才培育与流动机制等公共服务系统尚不健全。
四是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
资金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银行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由于现有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和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体系、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非常狭窄,融资难问题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自身因素阻碍
一是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现实生活中非公有制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体制一直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大特点,占我国7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
有人认为,家族式管理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应当向现代管理转变。
笔者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的企业规模不能要求同一的管理模式。
对于规模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要改变其家族式管理体制。
但在这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公司制进程比较缓慢,即使有的企业在名称上改为股份制企业,但是内部体制管理还属于传统的家族管理。
产权单一。
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
这是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差。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的问题。
“世界工厂”四个字体现出我国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是缺少自主品牌,自主研发投入较少,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科技含量低。
市场竞争力弱。
在我国,即使是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也只占销售收入的0.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这一比例只有0.56%,远低于发达国家5%的平均水平。
三是用人机制不完善。
“人才稀缺”是我国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这并不是说我国缺少人才或没有人才。
目前,我国企业就业人员流动性大,部分地方企业甚至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是用人机制的问题。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非公有制企业的惯用方法,造成人才流动频繁,影响企业发展的后果。
四是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凡是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长期发展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有些企业已肯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知识的缺乏等原因无法将文化建设做到系统、规范、全面,使企业缺乏文化的凝聚力。
达不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效果。
五是存在着违法经营状况。
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着偷税漏税行为、侵害员工合法权益事情时有发生,如:劳动时间长、劳动环境恶劣、劳动报酬低而且拖欠工资严重、不给员工交纳社会保障费用等,这说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淡薄。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要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还在于转变思想认识。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全民形成共识,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营造一个全社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加大政策法律制度实施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首先,在法律制度上,要进一步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使其财产和正当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维护: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
其次,在政策制度上,要放宽市场准人,在投融资、税收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权利,实现平等公民待遇。
第三。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注册、投资等各个环节的审批限制,实现行政审批的法制化、公开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第四,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监督,对其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必须加以治理,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深化金融制度改革,解决融资困难问题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发展民营小型金融(下转117页)(上接114页)机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加快推进非公企业资信等级的评定工作,为非公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同时。
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为非公有制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创造条件。
(三)加强企业体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非公有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要想向更高层次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创新产权制度。
适应社会化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将企业体制从家族式逐渐转向现代企业制度。
做到权责明晰,科学管理。
对不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
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关爱员工,自觉维护劳动用工制度,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参加社会保险。
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五)加大企业品牌建设,增强人才培养力度
非公有制企业要加强自主品牌的建立,走技术创新道路。
企业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国家可以对企业研
发投入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鼓励企业的积极性。
非公有制企业要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引进紧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保证他们的贡献和收入相适应。
留住人才。
总之,根据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空间,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活力,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张敏.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2008,(07).
②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税收月度报告[R].2008,(1-121).
③中国工商时报[N].2010-6-18.
④王屺.是什么禁锢了中国的创新动力[J].中国改革,2006,(10).
参考文献:
[1]钟瑜.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
[2]刘迎秋、赵三英、余慧倩.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红旗文稿,2010,(16).
[3]赵丹洁.积极贯彻“新36条”,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中小企业,2010,(07).
[4]孙朝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与理论完善[J].生产力研究,2010,(07).
[5]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李明章.非公有制经济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