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地层油层分析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https://img.taocdn.com/s3/m/9aa5c97daf45b307e971972f.png)
第四系含淡水,所以电阻基 值比较高,底部为一砂砾层, 电阻呈高峰状,常伴用第二比 例曲线。第四系沉积前虽有剥 蚀现象,与下部地层是一个不 整合接触,但构造形态已经形 成,所以厚度不受构造影响, 一般为40-60米。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高的电 阻尖峰处,对应的自然电位曲 线负异常较大。
2.明水组
1)明二段
讨论内容: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二.油田构造特征 三.地层、油层划分 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五.分层标志描述 六.小结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识, 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 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 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 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
明二底界定在由上而下第 二个正旋回结束时出现的第一 个电阻高峰上,且与自然电位 的较大负异常相对应。
2)明一段
岩性由灰绿色块状泥岩、泥 页岩、粉砂岩、砂岩、砂砾岩 组成两个正旋回。黑色泥页中 含有零星介形虫,灰绿色泥岩 当中含小型螺蚌化石,受剥蚀 影响,构造中部厚度为零,东 西两翼厚度在0-120米左右。
电阻曲线起伏较小, 自然电位平直。
底界定在萨零组上砂岩 结束处的最低点。
②萨零组
萨零组共分8个小层,厚 度在30~40米之间。上砂岩 3个小层,下砂岩5个小层。
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 泥岩、泥岩间互沉积的含油 砂岩,生物化石丰富,有大量的介形虫、叶肢介,层理
发育。
上部曲线呈锯齿状,下部 曲线起伏较大,萨零组下砂岩 似火焰状高峰,自然电位曲线 有负异常。
峰可作为局部对比的标志。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后一 个正旋回,钙质形成的电阻 高尖下,泥岩低值处,对应 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是一明显 基值,基值上下有负异常出
大庆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化研究
![大庆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82a2d949649b6648d74715.png)
大庆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化研究石工10-2班宋倩兰 2010021205一,大庆油田勘探资源简介大庆油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砂岩型油田。
南北长138公里,东西长73公里,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田组成。
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
油层分布(从上至下): 1、黑帝庙 2、萨尔图 3、葡萄花4、高台子 5、扶余 6、杨大城子。
二,大庆油田储层特点简介1,构造特征:据葡萄花油层一组顶面构造图可知,大庆长垣是有七个背斜构造组成的背斜构造带,各局部构造之间有鞍部分隔。
自北而南七个构造是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
整个长垣构造带成近北北东方向延伸,南北长约145km,东西宽6~30km,具有北窄南宽的特点。
2,油气水性质:原油:相对密度中等,粘度较高,凝固点较高,含蜡量较高,含硫量低,含胶量中等。
天然气:相对密度较高,乙烷以上的重烃组分含量较高,丙烷含量较高,氮气含量较低,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含量低,甲烷含量较低,此外还有微量氦气。
地层水:属于中—低矿化度的碳酸氢钠型水,pH在7~9之间。
三,大庆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表面性质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表面性质的变化与原油中极性物质的含量及储层岩石中粘土矿物含量、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油层岩石表面性质是控制油水微观分布的主要因素。
国内外有关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岩石表面性质变化因素除与含水饱和度变化、岩石中粘土矿物、组成有关外,还取决于原油中极性物质含量变化。
国内有关学者认为在原始水饱和度小于35% 时, 储层岩石表面性质偏亲油,水饱和度大于35% 时,表现为亲水。
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亲水程度也增加。
润湿性变化的原因是注入水长期的冲刷和浸泡。
大庆油田是采取早期内部切割注水方式开采的,由于注入水中含有微量的生物元素、细菌和溶解氧,储层中原油难于逃脱介质的氧化,而使原油烃类中环烷酸、碳基、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发生变化。
大庆油田N地区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
![大庆油田N地区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9c8b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6.png)
通过研究分析 N 地区存在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岩
特征等综合分析,
认为该区存在4种易成藏的地质模式。
性—构造油藏等多种油藏类型,其中以岩性—构造油
藏类型最发育,主要有岩性—断鼻油藏、岩性—断层油
气藏两种类型;构造油藏类型以断块油气藏和断鼻油
参考文献:
[1]
气藏为主,局部见断背斜油藏类型;岩性油藏,低部位
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5716(2021)03-0074-04
N 地区是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潜力区块,扶余油
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分析构造、断裂、储层、油源、测
层是该区主要目的层段,以往勘探和开发的研究结果
井解释、试油成果等资料,确定 N 地区整体及局部油水
表明,扶余目的层段具有油气水分布复杂、油藏类型多
5.27
3
4
构造单元
区块名
N35
肇源鼻状西翼
油源条件
近油源
7
肇源鼻状
N180-246
Hale Waihona Puke Z180-2466.29
近油源
8
模范屯鼻状
N212
Z212-1
12.37
近油源
9
肇源鼻状东翼
N243
Z241
8.7
一般
10
裕民构造东
N79
Z79
5.72
一般
11
肇源鼻状东翼
N243
Z266-366
0.13
一般
12
扶余Ⅱ号构造
圈闭均较发育。研究表明,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主要生
东向,受河道微相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呈明显北东走向
油层的大量排烃期为明水组末期,而区内构造形成均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异常地层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异常地层压力分布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433416866fb84ae45c8d3d.png)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异常地层压力分布规律研究王建东, 翟湘筠,孙淑兰(中国地质大学 能源系)摘要: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对钻井作业和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层内、平面和层间三大矛盾是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在纵向上高压层、欠压层和正常压力层相间存在构成典型的多压力层系剖面,在平面上形成异常欠压区和异常高压区,根据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和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10种类型的异常高压区。
关 键 词:注水开发;地层压力;异常压力;非均质性1 前 言大庆油田是早期注水开发的大型陆相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1]。
由于油层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均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从而在纵向上形成了正常压力层和异常压力层并存的情况;在平面上形成了正常压力区与异常压力区交错分布的复杂情况。
因此,在油田注水开发后的钻井作业中,研究油气层的压力特别是油气层的异常压力分布,以及预测和控制油气层压力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安全快速钻进,而且还是优选各种钻井参数、制定钻井施工方案的基础。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准确的压力预测和油气层压力分布特征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认识和发现新的油气层,而且对了解地下油气层能量,控制油气层的压力变化,合理地利用油气层、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纵向变化规律油田在原始状态下,各油层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油层压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当油田注水开发以后,油层压力由静止状态变成了相对运动状态。
由于层间、平面和层内三大矛盾的存在及相互作用,地层压力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油层或其局部形成长期注大于采的情况时,致使地层压力有很大的提高,从而形成高压层,甚至是异常高压层;而当油层或其局部形成长期采大于注的情况,地层压力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从而形成欠压层,甚至是异常欠压层;而对于注采平衡或接近平衡的油层,地层压力变化不大,则为正常压力层。
大庆油田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的地质解释
![大庆油田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的地质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cc20e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f.png)
大庆油田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的地质解释大庆油田是中国著名的油气田之一,这里的油气藏是由多个地质层组成的。
在地质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对于储层渗透率的分布概型特征的解释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储层的储油能力和开采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在大庆油田的地质勘探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大部分储层均属于岩性储层,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灰岩组成,并且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储层的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在解释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储层的组成和结构。
根据实际勘探和开采的情况,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储层通常为多层次、多储层的组合,不同储层之间常常存在明显的储区分界,储层之间的联系也相对较弱。
因此,在考虑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时,我们应该将不同储层的渗透率分别进行分析。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储层岩石学特征。
在大庆油田中,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一般较高,而泥岩和灰岩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
此外,由于储层的成因和历史演化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储层之间的岩石学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解释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时,需要对不同储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我们需要考虑储层的地貌和构造特征。
在大庆油田中,地貌因素对于储层的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一个颗粒度较大的沉积环境下,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可能相对较高;而在构造变形比较频繁的地区,则可能存在多个构造复合影响下的储层,其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储层的成藏和演化过程。
在大庆油田中,储层的成藏和演化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例如,由于古近系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四期四次入侵”,使得大庆油田的储层演化经历了多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地区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解释储层渗透率分布概型特征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成藏和演化过程对于储层的影响。
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
![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676d3d31126edb6f1a107b.png)
学号:**********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学生孟健指导教师何葵教授年级 2007级专业资源勘察工程系别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学生孟健指导教师何葵教授年级2007级专业资源勘察工程系别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3月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孟健摘要: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史的了解,为更好的理解地质地质构造对油气的聚集、分布规律的影响,从而得到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油气产生。
研究该地区地质构造发展史,在构造发育过程中的,其控制了烃源岩及储层裂缝等成藏要素的发育程度,从而影响油气运聚和油水分布规律。
通过该油气资源的腹部状况,提出该地区的主导构造类型并对与其相识的构造类型判断其油气存储情况。
关键词:构造成因;油气形成;理论研究;大庆一、区域地质概况(一)在地质构造上,大庆位于松辽盆地的中央拗陷区。
盆地周围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千山、努鲁儿虎山环抱。
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后期,形成了松嫩大湖。
在中生代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湖水中和湖的周围繁衍了大量生物、介形虫和鱼类。
这些中生代生物的繁衍和死亡,积累了大量的生油物质。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新生代的第四纪,松嫩大湖因地势抬升和松花江、嫩江两大水系带来大量泥沙的淤积而消失。
盆地内的地史沉积物厚达 6 000米,地表的现代沉积物1 400米。
大量有机物质在这样厚的沉积层下,由于高温、高压和封闭缺氧等条件生成了丰富的石油。
经过以后的大地构造运动,发生褶皱和断裂,又逐渐形成了石油聚储的条件。
大庆油田某地块层序地层的类型
![大庆油田某地块层序地层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3e914c380eb6294dc886c0e.png)
大庆油 田某地块 层序地层 的类型
纪 立辉 安 宁 綦 汉 光 (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 海洋 采油厂 山东 东营
2 5 7 2 3 7 )
【 摘 要】 大庆 油田是我 国重要的油 气生产基地之一 , 然而多年 的勘探开发 , 大庆 油田已进入油 气田 勘探 与开发的 中 后期 阶段 , 目前正 面临 着储 采失衡 、 资源接替 不足的严峻局面 . 而大庆油 区扶余油层具有较大的勘探 开发潜 力, 是石油开采的主战场。 因此, 对扶余 油层 开展精细的 高 分辨率层序 地层 学及 沉积相研 究. 总结 油气富集规律 , 对油气勘探 开发具有 重要 的指 导作用和借鉴价值。本论文将以沉积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 层学理论为指导. 综合应 用地震 资料 、 钻/ 测井资料 、 岩心 资料对 大庆 南部扶余油层进行 系统深入的层 序地层研 究。 【 关键词】 层序 地层 学; 扶余 油层; 沉积微相
3 . 发展方 向 0 . 前 言 综观层序地层 学的发 展历程 . 层序地层 学研 究已发展到宏观与微 层序地层学分 析以地表三维露头 钻井岩心 测井和高分辨 率地 震发射剖面为主要研 究对象 . 其 中以钻井岩心 和测井 剖面资料为最重 观结合 . 定性与定量同行 , 纵向与横 向交叉 并进 。 从而不断促生 了一个
要的研究基础 通过各种资料的精 细层序划分 和对 比技术 , 将钻井或 露头 以及地震剖面中的一 维或二维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层 关系的信息 , 从而建 立区域 、油 田乃 至区块 或油藏级规模存 储的等时地层 对 比格 架. 大大提高储 层 、 各层级 油层分布 的预测 和评价精度 。时间表明 , 高 分辨率层序 地层学 的原理 和方 法是进行 含油气盆地 中地层 成因解释 和油砂层对 比的一种有效的心方法 . 它不仅实 现了高时间精度的等时 地层对 比. 而且将原来的组合对 比结果从感性认识 阶段上升到理性认 识阶段 . 研究方法更科 学 , 结 果更 可靠 。 信息业更为丰 富。 又一个 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概括起来 . 当前和今后 的研究方 向可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f 1 谪 分 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不仅适合于海相地层 . 更重要 的是 它 特别适用于我 国陆相地层 . 因而必将 成为我国今后陆相地层研究 的长 期方 向。 f 2 ) 从我 国陆相碎 屑岩地层 . 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的需 要看 . 陆相 层序地层学 . 碳酸盐岩层序 地层学研究也仍将 是我 国今 后 的方 向 。 ( 3 ) 成岩层序地层 学 . 胶结物层序地层学在微观上开展层序地层研 究. 提 高了层序地层学 的研 究精度 . 方便 对更小尺度 的沉积体进行 圈 定描述 。因而 , 这种微观尺度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对于精细研究储 层 具有更大价值 f 4 1 层序地层 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与智能识别大大提高 了层序地层 学 的定量 化研究 水平 . 并赋 予它全新 的地层 学概念 . 因而必 是今后层 序 地层学发展 的一个重要方 向 f 5 ) 在层 序地层学 与数学地 质 , 应用 地球化学 。 古生 物学 , 古地 磁 学. 岩相 岩石学等 的交叉结 合点上 . 期 望产生相应 的层序地层学研 究 方 向。 总之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由于其科学 性 、 预测性 、 定量性和 实践 性等特点 , 将成为层序地层学未来发展的分支 , 必将成为盆地分 析 、 矿 产资源勘探 、 开发与预测的一种强有力的科 学工具
大庆油田简介
![大庆油田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277b223cfc789eb172dc885.png)
•
•
有关资料
• •
二十世纪是石油世纪,二十世纪的战争中大多数人的血都是为石 油流淌的。这些话早已不新鲜了。当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近几年, 世界各国即使是普通的人也已经真正地意识到了石油沉甸甸的分量。 • 为了帮助思考,不妨再引用两组数字: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原 油净进口国,进口量为930万吨,对外依存度仅为6%;12年以后的 2004年,国内生产原油1.7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5.7%。在这12 年间,国内石油年产量增长不足250万吨,而石油消费年增长却在 1000万吨以上。 • 根据有关研究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4.5亿吨 以上,国内可能产出1.8到2亿吨原油,预计缺口2.52.7亿吨。 尽管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石 油剩余可采储量24.3亿吨,居世界第11位,但人均只有1.89吨,相 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5吨)的7.6%。 这些枯燥的数字意味着, 早已被我们甩进了太平洋的“缺油大国”的帽子,我们不得不重新戴 上。
铁人精神
• 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 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 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 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 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 值和永恒的生命力。社会学家艾君认为,“铁人”的本质 尽管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但他体现着一种精神,也就 是我们传诵的“铁人精神”。他认为,“铁人精神”是一 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 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 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https://img.taocdn.com/s3/m/e643b56c5022aaea988f0fa6.png)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二.油田构造特征 三.地层、油层划分 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五.分层标志描述 六.小结
.
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识, 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 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 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 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
.
12
上部含油组合是由嫩四段和嫩三段地层组成, 油层是黑地庙.嫩四段地层就是黑一组油层 “H1”、嫩三段地层就是黑二组油层“H2”。
中部含油组合是由嫩一段、姚二+三段、姚 一段、青二+三段地层组成。
嫩一段地层包括:萨零组和萨一组油层,嫩 一底就是萨二组顶界。
姚二+三段地层包括:萨二组和萨三组油层, 姚二+三段底就是萨三组底界。
这两个不整合接触面。
.
7
.
8
背斜: 背斜就是核部由老的岩层组成,新岩层对称
重复出现在老岩层的两侧,横剖面上的形态是 向上弯曲。 不整合接触:
上下岩层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有缺失, 新老岩层的产状是不平行,其表现为上下两套 岩层被一个侵蚀面所隔开,这个侵蚀面称为不 整合面。 断层:
断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了 破裂,并沿破碎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
姚一段地层包括:萨葡夹层和葡一组油层, 姚一段底就是葡一组底界。
.
13
青二+三段地层包括:葡二组、高一组、高
二组、高三组、高四组油层,青二+三段底就
是高四组底界。
中部含油组合的油层就是萨尔图、葡萄花、
高台子。
①萨尔图油层是由萨零组“S0”、萨一组 “S1”、萨二组“ S2”、萨三组“S3”、萨 葡夹层“SP”组成。萨零组有8个小层,萨一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储层沉积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9618a395a8102d276a22f14.png)
2 研 究 思 路
二类 油层储层 的研究 以高 分辨率 层序 地层 学 、 河流 精细沉 积学 理论 为依 据 , 立单期 河 流短期层 序 的 建
复合河 道砂 体高分 辨率 层序 地层 格架 , 实现 成 因单 砂 体 时 间单 元 精 细对 比.利用 密 井 网对 单期 河 流 短期
层序进 行精 细沉 积微 相研究 _ , 单井 微相 精 细识别 的 基础 上 , 重点 取 心井 确 定 的单 元 亚相 为 控 制 , 3在 ] 以 运 用各井 沉积 时 间单元 对 比结 果 、 测井 曲线 特 征 、 井微 相 模 式 , 测 确定 各 开 发井 同一 单元 的测井 微 相l .根 4 ]
据 二类 油层 特有 的沉 积环境 , 合考 虑物 源方 向 、 系特 征 、 相类 型 、 综 水 微 规模 及 其 与邻 井 微 相共 生 关 系 , 对 成 因单 砂体 进行精 细 刻划 , 重点 进行 单一河 道 划分 .以废弃河 道 为重要 标 志 , 考层位 高 低变 化及 河 道边 参
据 , 照 “ 回对 比 、 级控 制 、 同相 带 区别 对 待 ” 顾 “ 原 保 单 ” 按 旋 分 不 兼 遵 的原 则 , 用 井 井 对 比 、 面 井 网 对 比 、 因 移 界 对 比 采 平 成 方 法 , 建单 期 河 流 短 期 层 序 的 高 分 辨 率 层 序 地 层 格 架 , 别 2 亚 相 和 1 搭 识 种 1种 微 相 , 细 刻 划 萨 Ⅱ、 Ⅲ组 2 精 萨 8个 沉 积 单 元 单 砂体 , 立 4种 类 型 河 道 砂 沉 积 模 式 .研 究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 立 储 层 平 面 及 垂 向储 层 非 均 质 模 式 , 次 为 复 合 河 道一 建 建 级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a9d07c4c2e3f5727a5e962e3.png)
图 5 小层内垂向上的非均质模式图 Fig.5 Model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表 2 PⅠ1-PⅠ4 小层夹层频数表 Table 2 Interbeds frequenc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from PⅠ1toPⅠ4
化的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考虑利用 BP 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
研究表明,渗透率可以视为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
的函数,即 K = f (φ,Vsh,Md,Swi)。由于 K 值变化较大,取其对数形式,即 lg K = f (φ,Vsh,Md,
平行层理和斜层理的存在一方面有利于注入剂均衡地进入油层内进行驱动提高驱油效率一方面降低储层的渗透率这是因为层理面上富集炭屑和碳质薄层对垂向渗透率影响更大小层内韵律性特征储层中渗透率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韵律性有简单正韵律复杂正韵律均质韵律反韵律和复合式韵律图4由于层内渗透率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层内水淹及驱油效率差异性很大因此剩余油多分布在渗透率较低的部位尤其是正韵律中上部的低渗区
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文章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 PⅠ2 小层层内非均质
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
经对葡萄花油层组 PⅠ1—PⅠ4 系统研究(PⅠ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Ⅰ1 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
Swi =21.742-2.7526Srr Md =0.1682-0.0035Srr。 AC — 声波时差; Srr — 微电极幅度差。
(3)
大庆油田分层动用状况监测分析
![大庆油田分层动用状况监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5db752336c1eb91a375d3b.png)
大庆油田分层动用状况监测分析
陈超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第四采 油厂第一油矿北四队
【 摘 娶】 开发好油田必须立足于对油田的正确 认识 , 特别是对于非均 电阻率差值 、 径 向电阻率变化与岩 性参 数关系, 水淹 层测 井曲线 变化特
质严重的多 层砂岩油藏, 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动用状况、 油水运动与分布 征 等先定性 判别细分 层段 的水淹程度 ; 然后再按 井点可动水饱和 度, 求 是 很 复杂 的 。因此 , 要正确认 识, 必 须 不 断进 行 注 水 动 态监 测 。 通 过 对各 出采出程 度。 个开发阶段 资料的综合 分析研 究, 掌握和认识 油田开发的具体特点,变化 四 分层 动用 状况 的综 合 判 断及分 析
代性 , 因此 , 在水淹 层测井监测中占有 更重要 的地 位。
裸 眼井油层水 淹状况 的监测 , 主要 指新 钻调 整井 油层水淹状 况 的 测井 解释 ,即通过 测井 信息 对油 层水淹 状况 进行分级 定量 解释 , 评 价 剩余油的 分布。这是 因为在 注水开发过程 中, 随 着注入 水的推 进和油井 含水 率的提 高, 油 层的物性 参数也在 不断变化 , 不 同的含 水期 , 油层参
趋势, 游 侠调 整 合 理 开 发, 才 能取 得 较 好 的开 发 效果 。
I 关键 词】油田开发; 监测手 段; 分析
一
油田注 水开发 的实践 表明, 对 油层分层动用状况 的认识 , 特 别是井 间水淹状况 的识别 , 是一个 综合判 断的 问题 , 单 靠某一种识 别方 法, 某 时刻的监测资料 , 往往难于对油 层的水淹状况作出比较准确的 判断,
二、 采 油井产 出剖 面监 测 水 多动用好层, 及其不同动用状况下的层数、 厚度 比例关 系, 反映分层吸 自 喷 井开井数 的9 O %, 每年测试 1 次; 机 采井按层系井网均匀布点, 水状 况。 按开 井数 的5 O %, 每 年用环空找 水仪 测试 1 次, 取得 分层的产 液量 和含 ( 3 ) 分 析采油井的 动用状 况。 通过每 I : 1 采 油井, 不 同时 间所 测采液 水率 。 高含水 的大 排量抽油机 井 ( 2 0 0 2 5 0 m / d ) , 可用环空 两相流大流 剖 面资料 的连续 分析, 确定不 出油 的不动用层, 出油 少或 断续 出油的动 量找 水仪 。 电泵井 检泵 时, 可用地 层测试 器进行模 拟找水 测试 ; 对不 易 用差层, 出油多动用好层 , 及其 不同动用状况下的层数、 厚度比例 关系, 测试 的机 械采 油井 , 还可 在搞清分 层静态参 数和 油水井连 通状况 的基 反映采油井 的分层动用状况 。 础上 , 通过注 水井 吸水剖面计算生 产井采出剖面。 ( 4 ) 分析 油 砂体 的水 淹 状况 。 根据 调 整 井的 水淹 层 测井 解释 资 三. 水淹 层 测井 监测 料, 划分 出水淹 层, 对水 淹层 半定量 划分水 淹等 级。 在 此基础 上, 初步 油层水淹状 况的监测 , 也是掌握 分层动用状况 的重要手段 。 油层水 确定出每个油砂 体不 同相带 部位的水淹状况 。 淹状况的监 测可分两种 类型, 一是裸 眼井的水淹状况 监测 , 二是套管井 ( 5 ) 综合分析 油砂体 的动用状况 。 以吸水 、 产液剖 面、 水淹 层解释 的水淹 状况 监测 。 相 比之下裸 眼井的 油层水淹状 况监 测更具 有不 可替 资料为依据 , 结合单砂 体的形 态和非 均质状况 , 注 采井 网完 善状况 , 应
大庆油田区域储层特征认识
![大庆油田区域储层特征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749c6075f0e7cd18425366d.png)
盆地沉积盖层自侏罗系开始,至中,新生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但是以白垩系,尤其是下白垩统为主,新生界厚度不大。
地表均被第四系所覆盖。
盆地内发现三套含油组合,起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地庙油层,分布在嫩江祖的三四中;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分布在青山口组二三段及姚家组和嫩江祖一段中;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和扬大城子油层,分布在泉头组三四段中,油田集中在中部含油组合内。
盆地沉积盖层被划分为七个一级构造单元,31个二级构造和130多个局部构造,目前所发现的油田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央坳陷区内。
松辽盆地基底分别由大兴安岭华里西晚期褶皱带和吉黑华里西晚期褶皱带汇合而成。
在经历了三叠纪和侏罗纪早期的抬升剥蚀后,在侏罗纪晚期由于以断裂为主的构造运动的作用,在这里产生了众多的断陷、地垒和断阶带。
进入早白垩世松辽盆地沉降作用不断增强,使早期出现的分割性的小断陷扩大沟通,形成统一的松辽盆地大型沉积坳陷,至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由于淤积充填而使盆地沉降速度明显减缓,坳陷渐趋萎缩。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6×104km2,沉积地层厚度5000~6000m,全盆地分为7 个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区、西部斜坡区、东南隆起区、东北隆起区、北部倾没区、西南隆起区、开鲁坳陷区,大庆长垣是松辽盆地北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由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7个背斜构造组成大庆松辽盆地属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划分的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即呈北北东走向的中新生代沉降带中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
盆地内部总的轮廓是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隆起区,西部是平缓斜坡,中间是大面积的拗陷区大庆长垣北部,基岩以上沉积了上侏罗统、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的巨厚地层。
各沉积岩层的层序、岩性及含油状况见图1—3。
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是白垩系地层。
根据岩性、沉积环境和生、储、盖的组合关系可划分四个沉积旋回:即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大庆油田资料八全八准无差错
![大庆油田资料八全八准无差错](https://img.taocdn.com/s3/m/75b2b5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f.png)
大庆油田资料八全八准无差错
摘要:
1.大庆油田概况
2.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和构造特点
3.大庆油田的油层和原油特点
4.大庆油田的生产历史和产量
5.大庆油田的开发技术及其可持续发展
正文:
一、大庆油田概况
大庆油田位于中国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是20 世纪60-80 年代我国最大的油区。
油田构造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
大庆油田是典型的陆相白垩纪砂岩油田,具有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等特点。
二、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和构造特点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处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
油田构造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
三、大庆油田的油层和原油特点
大庆油田的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 米~1200 米,中等渗透率。
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以上)等特点。
四、大庆油田的生产历史和产量
大庆油田自1960 年代开始投入开发,至2021 年12 月8 日,已连续20 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86 亿吨。
大庆油田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
五、大庆油田的开发技术及其可持续发展
大庆油田采用先进的三次采油技术,实现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大庆油田各类油层复合体系吸附规律
![大庆油田各类油层复合体系吸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fb3e11fcc17552707220863.png)
大庆油田各类油层复合体系吸附规律摘要:通过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区块各类油层调研、统计,给出了各类油层岩心的矿物组成和孔隙结构特征。
通过单一化学剂、复合体系在各类油砂上的吸附特征实验,比较了各类油层油砂的吸附差异及吸附量大小,给出了各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吸附特征及规律。
该结果为复合驱体系配方优化及矿场试验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吸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化学剂Adsorption behavior of alkali-surfactant-polymer in porous mediaAbstract:The reservoir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pore structure of asp flooding in daqing oil field is given by statistics. Oil adsorption difference is given by adsorption experiments, Further shows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sp flooding.The results provide the basis for formulation optimization and field test design.Key words: Asp flooding;Adsorption;Mineral composition;Pore structure;chemical agents三元复合驱是在二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技术,通过化学剂的协同作用,不但提高了洗油效率且扩大了驱替相的波及体积,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复合驱油过程中化学剂的吸附损耗是影响驱油过程成败的重要性能。
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好坏,不仅与体系自身驱油技术指标有关,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即为体系在地层孔隙、油砂、岩心表面吸附损失。
大庆油田地质参数对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
![大庆油田地质参数对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1999c0c011ca300a7c39015.png)
西部 探矿 工 程
2018年第 10期
大庆 油 田地质参数 对油层 开发效 果 的影 响
王 承 安
(大庆 油 田有 限责任 公 司试 油试 采 分 公 司生产 运 行部 ,黑龙 江 大庆 163412)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 步,社会 生产活动越 来越 复杂,对于资 源的利 用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油 田地质参数与油层 开发效果的研 究也越 来越 多。油层开发是建立在油田地质参数之上的 ,在此基础 之上进行 的油层开发一 系列活动才会有客观的依据 ,也 才会从根本上控制油层开发效果 ,提 高开发 效率。分析 了大庆油田地质参数 ,以它作为例子结合 了大庆油田的历年 实测吸水剖 面资料做 了详细 的研究 ,得 出了相关结论 ,希望可以为相关人 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地质参数 ;开发效果 ;大庆油田;影响 中 图分类 号 :TE122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04—5716(2018)10—0074—03
候 ,在高渗透率的油层 中尽管渗透率越来越高 ,其采收 率 的变 化 并 不 大 ,但 是 仍 然 是 呈 现 逐 渐 递 增 的 趋 势 。 这 样 一 来 在 分 析 合 采 方 式 下 的低 渗 层 的采 收率 ,通 过 表 1中所提供 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采收率其实呈现 的 是 递减 的趋 势 。
在这里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 当油 田的渗透率级差 处于相 同条件下 的时候 ,其 渗透率会对油层 的开发起 到什么样 的效果 。油层 的渗透率都是存 在差别 的 ,当 这些渗透率具有差别 的油层组合而成之后 ,我们 可以 发现其 中低渗透层 的采收程度 。 1.2 关 于 高低渗 透 率油 层组 合 的影 响
2018年第 l0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葡萄花油层是由葡一组“P1”和葡二组 “P2”组成。葡一组有7个小层,葡二组有 10个小层,在两个油层组中,共计17个小层,
地层沉积厚度70米左右。
③高台子油层是由高一组“G1”、高二 组“G2”、高三组“G3”、高四组“G4”组 成。高一组有20个小层,高二组有34个小层, 高三组有23个小层,高四组有18个小层,共
2)在图上以箭头或横线表示油层组界 线,标注符号的位置均在微电极曲线左 侧一厘米处。
3)钻遇断层的井,首先要找到层组界 岩组划 分小段,按照砂岩组内的砂岩组成规 律进行对比。
5)由于设计与实际的误差较大,在设 计断点深度处不要进行硬性对比。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整个大庆长垣为一轴向北东20度的 二级构造带,南北长140公里,短轴方向 南宽北窄,北部的宽度6~12公里,南部 的宽度为12~30公里。
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 自北向南、由西向东为:喇嘛甸、萨尔 图、杏树岗、高台子、太平屯、葡萄花、 傲包塔、宋芳屯、头台、齐家、龙虎泡、 龙南、杏西、模范屯、升平、榆树林, 朝阳沟等油田。
讨论内容: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二.油田构造特征 三.地层、油层划分 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五.分层标志描述 六.小结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识, 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 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 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 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
计95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350米左右。
下部含油组合是由泉四段和泉三段地层组成。 油层是扶榆和杨大城子。泉四段地层就是扶一 组油层,泉三段地层包括扶二组、扶三组、杨 一组、杨二组、杨三组、杨四组油层,泉三段 底就是杨四组的底。
①扶榆油层是由扶一组“F1”、扶二组 “F2”、扶三组“F3”组成。
②杨大城子油层是由杨一组“Y1”、杨二组 “Y2”、杨三组“Y3”、杨四组“Y4”组成。
三.地层、油层划分
1.地层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三个油田,目 前所钻遇地层为第四系、第三系、上白垩系、 下白垩系。上白垩系包括:明水组、四方台组, 下白垩系包括: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 泉头组。第三系地层只有在构造翼部见到,而 萨尔图油田除个别探资井钻达泉头组地层外, 大部分生产井、资料井最深也只钻达青山口组 的中下部。因此,在大庆长垣北部的第三系和 泉头组地层暂不进行划分。下面以萨尔图油田 的地层顺序为例:
大庆油田的油层对比工作是在总结 大层段对比方法的基础上,延伸到研究 单油层的一种可行手段。根据油田中部 含油组合中,萨、葡、高油层地质条件 的反复研究与实践,现已总结出一整套 适合大庆油田“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的通用油层对比方法。
下面根据钻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归 纳了地、油层分层的方法,仅供大家参 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 四 系:“Q”;
明 水 组:明二段“m2”、明一段“m1”; 四方台组:“S”;
嫩 江 组:嫩五段“n5”、嫩四段“n4”、 嫩三段“n3”、嫩二段“n2”、 嫩一段“n1”;
姚 家 组:姚二+三段“Y2+3”、姚一段 “Y1”; 青山口组:青二+三段“Q2+3”、青一段 “Q1”; 泉 头 组:泉四段“q4”、泉三段 “q3”、
上部含油组合是由嫩四段和嫩三段地层组成, 油层是黑地庙.嫩四段地层就是黑一组油层 “H1”、嫩三段地层就是黑二组油层“H2”。
中部含油组合是由嫩一段、姚二+三段、姚 一段、青二+三段地层组成。
嫩一段地层包括:萨零组和萨一组油层,嫩 一底就是萨二组顶界。
姚二+三段地层包括:萨二组和萨三组油层, 姚二+三段底就是萨三组底界。
这两个不整合接触面。
背斜: 背斜就是核部由老的岩层组成,新岩层对称
重复出现在老岩层的两侧,横剖面上的形态是 向上弯曲。 不整合接触:
上下岩层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有缺失, 新老岩层的产状是不平行,其表现为上下两套 岩层被一个侵蚀面所隔开,这个侵蚀面称为不 整合面。 断层:
断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了 破裂,并沿破碎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
二.油田构造特征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是背斜构造 油气藏,背斜形态呈“S”形。喇嘛甸油田向 西北方向偏,到了萨尔图油田向东偏,再到了 杏树岗油田向西南方向偏,所以形成了“S” 形。背斜构造有很多不整合接触,从第四系至 下白垩系底共有四个明显的不整合接触面,其 中在萨尔图中部没有钻到第三系和白垩系底这 两个不整合面,我们常见的是第四系和四方台
四.地、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1.原则
1)根据新钻井在井位图上的位置,选 择该井周围相邻的已完钻井电测图。
2)选择的对比井在对比井段上不能有 断层。
3)如果待钻井有断层时,所选择的对 比图,要在断层上下盘各选一口井。
2.方法
1)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对 比方法。即:标准层控制大段,砂岩组 划分小段,按砂岩组内岩石组成规律对 比小层。
姚一段地层包括:萨葡夹层和葡一组油层, 姚一段底就是葡一组底界。
青二+三段地层包括:葡二组、高一组、高 二组、高三组、高四组油层,青二+三段底就 是高四组底界。
中部含油组合的油层就是萨尔图、葡萄花、 高台子。
①萨尔图油层是由萨零组“S0”、萨一组 “S1”、萨二组“ S2”、萨三组“S3”、萨 葡夹层“SP”组成。萨零组有8个小层,萨一 组有4个小层,萨二组有16个小层,萨三组有 7个小层,萨葡夹层有3个小层。在五个油层 组中,共计38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160米 左右。
6)严格确定断层的断点深度,并标 明对比井号、相对井段、断失层位、 断距大小。
泉二段“q2”、泉一段 “q1”。
2.油层
大庆长垣北部的短轴背斜构造是中~新生 代内陆湖盆沉积的碎屑岩,以白垩系为主, 盆地的含油层系均属下白垩系。整体构造中 有三个大的含油组合,分别是上、中、下部 含油组合。中部含油组合自上而下包括:萨 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这三个油层是 大庆长垣的主要储油层,也是萨中地区主要 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