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产物
土地资源广西土地总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九位。

山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69.7%,平原和台地占27%,水域面积占3.3%。

耕地面积442.54万公顷(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人均耕地0.09公顷。

矿产资源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8%;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有12种居全国第一位。

在45种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矿藏中,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5种。

水力资源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2013年全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2086.36亿立方米。

地表河流总长3.4万千米,常年径流量约2083.36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蕴藏量2133万千瓦,可开发1751万千瓦。

境内河流分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桂南独流入海水系、百都河水系等四大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

珠江水系在广西的流域面积20.24万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的85.2%,其干流西江在广西境内总长1239千米,其中红水河段658千米,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

海洋资源广西南临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溺谷多且面积广阔,天然港湾众多,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沿海滩涂面积约10万公顷,沿海滩涂有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5654平方千米。

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生长有已知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

动植物资源广西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929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3.3%。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种149种,约占全国的44.5%;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4种,占26.8%。

发现野生植物288科1717属8354种,数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三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珍贵植物主要有金花茶、银杉、桫椤、擎天树等。

旅游资源广西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主要精品景区有:以桂林市为中心的大桂林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南宁商务会展绿都文化旅游区,以北海银滩为主的滨海旅游区,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德天跨国瀑布旅游区,桂东宗教名胜历史文化旅游区,贺州山水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区,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壮瑶苗侗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来宾、金秀“三圣”旅游区,以凭祥、靖西为重点的南国边关风情旅游区。

截至2013年,广西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96个,14个地级市均有分布。

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和宁明花山;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有北海银滩。

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有南宁青秀山、隆安龙虎山、金秀大瑶山、灵川青狮潭、资源八角寨—资江、容县都峤山、防城港江山半岛等31处。

土特产品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利于作物生长。

除稻谷、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花生、油茶籽等油料作物,甘蔗、黄红麻等大宗经济作物外,还有众多的著名地方特产。

地方名优蔬菜品种有荔浦芋、玉林大蒜、横县大头菜、博白雍菜、扶绥黑皮冬瓜、田林八渡笋、覃塘莲藕、长洲慈姑等。

药用植物有田七、肉桂、罗汉果、绞股蓝、血竭、安息香等。

著名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有荔枝、龙眼、木瓜、凤梨、香蕉、杧果、沙田柚、柑、橙、波罗蜜等。

优良禽畜品种有三黄鸡、香猪、都安山羊、德保矮马、右江鹅等。

林产品有松脂、桐油、紫胶等。

海产品有珍珠、对虾及红鳍笛鲷等名贵鱼类。

气候水文
气候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气团的交替影响,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大风、雷暴、冰雹、低温冷(冻)害气象灾害较为常见。

2013年广西春季偏暖,夏、秋、冬季气温正常,年平均气温21.1℃,比常年偏高0.4℃;春、秋季降水偏多,夏季正常,冬季偏少,平均年降水量1694.8毫米,较常年偏多1成;春、夏季日照偏多,秋、冬季日照偏少,平均年日照时数1539.1小时,较常年偏多20小时。

年内出现低温雨雪霜(冰)冻、局地强对流、暴雨、台风、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

其中,3月出现近十年来最频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灾情为21世纪以来同期最重;5月强降水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洪灾;有8个台风和1个热带低压影响广西,为1974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气候对农业、林业、交通、旅游业、盐业的影响属一般年景,对生态环境、水资源、水电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属偏好年景。

各地年平均气温17.5~23.5℃。

桂林市大部及隆林、靖西、德保、乐业、凤山、南丹、罗城、三江、融安、金秀等地气温在20.0℃以下,最低的金秀为17.5℃,最高的涠洲岛为23.5℃。

春季全自治区平均气温22.2℃,比常年同期偏高1.3℃,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

各地年平均降水量841.2~3387.5毫米。

百色、河池以及崇左大部,三江、柳城、忻城、隆安、武鸣等地降水在1500毫米以下,其余地区在1500毫米以上,最少的田林仅为841.2毫米,最多的防城港市为3387.5毫米。

全自治区平均年降水量1694.8毫米,与常年相比偏多1成,春季、秋季降水量分别偏多2成和近4成,冬季偏少2成,夏季正常。

各地年日照时数1213.0~2135.2小时。

桂北大部、百色市南部山区及龙州、东兴和浦北在1500小时以下,其余地区在1500小时以上,最少的那坡仅为1213小时,最多的合浦为2135.2小时。

全自治区平均年日照时数1540.4小时,与常年相比偏多21.3小时,冬季偏少96.9小时,秋季偏少33.5小时,春季和夏季分别偏多34.1和26.8小时。

水文广西河流以雨水补给类型为主,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6条。

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径流深与径流量在地域分布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之势。

河川径流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桂东北河流汛期在3~8月,桂西南河流汛期在5~10月,桂中诸河汛期在4~9月)。

2013年广西降雨集中在4~9月,平均年降雨量1583毫米,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4%,为平水年景。

汛期,广西出现较大降雨13次。

8月中旬,受11号台风“尤特”影响,大部分地区持续强降水,多数河流出现明显涨水过程。

其中,南流江等16条河流的25个断面发生超警戒洪水,超过警戒水位最高达到6.12米。

年内暴雨引发洪水主要发生在中小河流,共有57条河流127站次出现超警戒洪水,其中北流河发生重现期约20年一遇的大洪水,南流江上游、贝江、明江、北仑河发生重现期约10年一遇的中洪水,蒙江、贺江发生略超5年一遇的中洪水,其余江河均为5年一遇以下常遇洪水。

大江大河洪水量级总体不大,郁江、红水河、左江、右江、西江等江河干流无超警戒水位洪水,西江梧州站年来水量175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1%。

环境
2013年广西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14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5.8%;主要河流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5.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良好;城市区域、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良好。

大气环境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二级标准,达标天数占全年的95.8%,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其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2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24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值为0.062毫克/立方米,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

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臭氧、细颗粒物(PM2.5)6项评价指标均未达到二级标准。

南宁、桂林市的PM2.5年均值分别为57微克/立方米和66微克/立方米,未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二级标准;臭氧、一氧化碳评价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

设区城市降水酸度pH年均值为5.5,酸雨频率17.9%,酸雨污染整体好转。

其中,降水酸度pH年均值最低的崇左市为4.92,最高的南宁市和玉林市达到6.09。

水环境全自治区39条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流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

在所监测的72个断面中,69个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水质达标率95.8%,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年平均水质达到优良等级的河流有:珠江水系的红水河、刁江、黔江、浔江、西江、黄华河、杨梅河、北流江、都柳江、融江、洛清江、龙江、大环江、柳江、漓江、桂江、难滩河、归春河、黑水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左江、剥隘河、右江、邕江、郁江、贺江,长江水系的湘江、资江,独流入海水系的北仑河、南流江、武利江、钦江、防城河、茅岭江、大风江。

珠江水系下雷河的弄欣断面、洛清江的渔村断面和独流入海水系九洲江的文车桥断面年均水质未达三类标准,呈轻度污染。

大王滩水库等20座水库水质均呈富营养状态,除西津水库为轻度外,其他均为中营养状态。

20座水库中的15座水质达到三类标准,5座为四类和五类,主要为总磷超标。

452个地下水监测点监测指标显示,地下水质量以优良、良好级别为主,水质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设区城市40个在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39个达标,达标率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其中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比例达到81.8%,劣四类海水水质比例9.1%。

88.6%的海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达标率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声环境在14个设区城市中,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等级的城市有8个,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等级的有13个,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全年昼间达标率95.7%,夜间达标率71.6%。

南宁、柳州、桂林、北海4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95%,夜间达标率67%。

辐射环境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陆地环境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扣除宇宙射线的响应值)在31.3~235.9nGy/h之间,与上年值相比无明显变化,处于正常水平范围。

空气中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分别处在0.02~0.08mBq/m3和0.27~1.12mBq/m3之间,大气沉降物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处在0.23~0.29mBq/m3?天和0.66~0.85mBq/m3?天之间,均为环境正常水平。

在境内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断面的水体中,铀、钍、镭—226、钾—40、总α、总β、锶—90、铯—137放射性核素浓度均处于环境正常水平。

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中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相近,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铯—137活度浓度均在达标限值内。

土壤中铀—238、钍—232、镭—226、钾—40、锶—90、铯—137放射性核素含量处于正常范围。

固体废物全自治区产生工业固体废物7676万吨,比上年减少3.6%;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5425万吨,处置1609万吨,贮存641.6万吨,排放0.38万吨,均比上年改善。

产生危险废物100.69万吨,处置91.62万吨,贮存9.07万吨。

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24.8万吨,其中99.9%得到处置。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垃圾462万吨,其中75%得到安全处置。

自然生态全自治区建有自然保护区7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8万平方千米,为自治区总面积的5.8%。

建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2个),总面积3919.5公顷。

森林面积1468.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1.8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人均森林面积0.3公顷(按常住人口计算)。

公益林总面积544.7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34.3%和自治区总面积的23%,全年征用、占用公益林地212公顷,采伐公益林1921公顷。

林业有害生物呈高发多发态势,部分病虫害危害程度偏重。

病虫害发生总面积35.94万公顷,成灾面积3130公顷,成
灾率0.26‰。

地理
位置与面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地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

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

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类。

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海拔400~800米的低山次之,山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9.7%;海拔200~400米的丘陵占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海拔200米以下地貌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地,占26.9%;水面仅占3.4%。

盆地中部被两列弧形山脉分割,外弧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内弧形成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

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两类,河流冲积平原中较大的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面积最大的浔江平原达到630平方千米。

广西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和桂东北,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7.8%,发育类型之多世界少见。

山系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山脉多呈弧形。

山脉盘绕在盆地边缘或交错在盆地内,形成盆地边缘山脉和内部山脉。

盆地边缘山脉从方位上分:桂北有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桂东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山和萌渚岭;桂东南有云开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桂西为岩溶山地;桂西北为云贵高原边缘山地,有金钟山、岑王老山等。

内部山脉有两列,分别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驾桥岭、大瑶山和西北—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大明山,两列大山在会仙镇交会。

盆地边缘山脉中的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是华南第一高峰。

水系河流大多随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中部以及两侧支流的树枝状水系。

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6条,总长3.4万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144米。

河流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

珠江水系是最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85.2%,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833条,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出梧州经广东入南海,在境内流长1239千米。

长江水系分布在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5%,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0条,主干流湘江、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

秦代在湘江(今兴安县境内)筑建的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独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流域面积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0.7%,较大河流有南流江、钦江和北仑河,均注入北部湾。

自云南入广西再出越南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积仅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0.6%。

此外,广西还有喀斯特地下河433条,其中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有248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各自形成地下水系。

海岸和岛屿大陆海岸东起与广东交界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595千米。

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其中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

沿海有岛屿651个,总面积66.9平方千米,岛屿岸线461千米。

最大的涠洲岛面积24.7平方千米。

浅海与滩涂0~20米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千米。

滩涂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软质沙滩约占滩涂面积的90%。

北部湾近海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多在20~50米之间。

历史
据考古发现,今广西地域早在8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

距今10万~2万年前,在今桂西、桂南、桂北地区活动的古人类进入以血缘为纽带的母系社会初期。

约在5万年前,今广西境内古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

约2万~1万年前,广西境内古人学会制造和使用钻孔砾石和磨尖石器。

距今1万~6000年前,境内古人逐步走出岩洞与河谷,向平原和滨海地区发展,今广西地区出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区域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分属桂林郡和象郡。

由于连接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通航,当时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广泛传入,极大地推动了广西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秦末汉初,今广西区域属代行南海尉赵佗割据岭南而建立的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在今广西区域设置苍梧、郁林、合浦3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今广西区域隶属不断更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政权。

隋灭陈后,先后在今广西境内设宁越、永平、合浦、郁林、始安5郡85县。

唐初,今广西大部地域归属岭南道的桂、容、邕三管节制。

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东、西两道,并以邕管经略使为岭南两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成为一级独立政区之始。

唐代,广西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出现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

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今广西地域,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宋初,今广西大部地域属广南路。

至道三年(997),广南路析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大部属广南西路,广西之名源于此。

其时,广西经济社会有较大发展,锡、铅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苎麻织品质量上乘,邕州横山寨、永平寨和钦州三大博易场成为当时中国西南
地区的重要集镇,梧州元丰鉴成为江南六大铸钱鉴之一。

然宋代广西境内兵事不断,既有区希范、侬智高、李接反宋,又有熙宁八年(1075)交趾入侵,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元朝,广西属湖广行中书省。

至正二十三年(1363)置广西行省,为广西设省之始。

明洪武年间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成为当时13个布政使司之一。

明代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较有成效的时期,耕地面积明显增加,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以合浦大士阁、容县真武阁为代表的建筑艺术达到较高水平,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

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南明永历政权反清与瞿式耜、李定国抗清,继后有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追从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

随着社会的逐步恢复稳定,广西城镇商业、农业、手工业、教育文化事业等日渐繁荣。

在农业方面,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大量陂、堰、塘、渠的修建和翻筒水车普遍使用,田地大量增加,连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

在文化艺术方面,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逐渐流行。

清中期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民众反清情绪高涨。

鸦片战争爆发后,广西反帝反封建斗争形成高潮。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天地会的反清起义也在各地勃然兴起。

其时,民众和西方教会的冲突日益加深。

1856年,法国借口“西林教案”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面对法国侵略,广西军民奋起抗击,在陆路战场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清末,由于帝国主义强国的经济入侵,广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加速破产,人民日益贫困,社会陷于动荡。

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革命党人先后组织柳州、浔州起义,并宣告广西独立。

但胜利果实被军阀陆荣廷篡夺,形成独据一方的旧桂系军事集团并开始大批屠杀革命党人,破坏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1921年,孙中山发动援桂讨陆战争,瓦解旧桂系,成立由马君武为主席的民主政府,但民主政府的实权被广东军阀陈炯明所控制。

1922年夏,陈炯明命粤军主力撤出广西,马君武去职,广西陷入自治军之乱。

此时,以李宗仁为首的旧桂系中下级军官借助广东革命阵营的力量,乘机形成新桂系集团。

1925年,新桂系逐个击破旧桂系势力,彻底瓦解旧桂系,执掌广西大权。

新桂系发展初时支持国共合作,广西革命运动出现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在梧州首先建立。

四一二政变后,新桂系追随蒋介石开始清党反共,广西的革命和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但随后的蒋桂矛盾又给了广西革命转机。

1929~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等领导发动百色、龙州起义,创建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红军主力北上后,根据地于1932年丧失。

坚持斗争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武装转战右江中下游和滇黔桂边区、中越边境等地区,开辟和恢复游击区,在新桂系统治区域开展隐蔽斗争。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为巩固其统治基础并实现问鼎中央的野心,曾大力开展以军事、政治建设为核心的“四大建设”,以保持其在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军队的战斗力。

暂时的休养生息给广西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代工农业、文化教育事业等有较大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新桂系利用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迅速壮大自己,在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发动两广事变后,形成两广割据局面。

然频繁用兵耗费巨大,造成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于1939年和1944~1945年两次被日军大规模入侵,大部地区沦陷,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地区遭到疯狂掠劫,经济凋敝。

抗战胜利后,新桂系追随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在广西实行“三征”暴政,加强军事统治,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中共广西各级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领导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游击战争扩展到97个县。

1949年11月7日,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广西战役。

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配合下,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2月11日将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

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宁成立。

1951年5月,广西全省匪患消除,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1952年底广西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各地普遍开展土改,社会风貌得到根本改变。

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广西集中力量发展工农业,国民经济快速赶上全国发展步伐。

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省初步建立。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进入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67个县(含12个民族自治县),36个市辖区,722个镇,405个乡(含59个民族乡),120个街道。

首府为南宁市。

自然之最
广西最大的峡谷——大藤峡
广西最高的山峰——猫儿山
广西最大的水系——西江水系
广西水能蕴量最丰富的河流——红水河
广西最大的地下河——都安地苏地下河
广西最曲折的河流——左江
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江平原
广西最大的三角洲——南流江三角洲
广西最大的盆地——玉林盆地
广西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北海涠洲岛和龙胜各族自治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