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应用题练习及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的应用题

第一阶梯

[例1]如图,AD∥BC,AC⊥BC,若AD=3,DC=5,且∠B=30°,求AB 的长。

解:∵∠DAC=90° 由勾股定理,有 CD 2=AD 2+AC 2 ∵AD=3,DC=5 ∴AC=4 ∵∠B=30° ∴AB=2AC ∴AB=8

[例2]如图,△ABC 中,∠B=90°,D 是BC 上一点,且AD=DC ,若tg ∠DAC=41

,

求tg ∠BAD 。

探索:已知tg∠DAC 是否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不在怎么办?要求∠BAD 的正切值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点拨:由于已知中的tg ∠DAC 不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需要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即可地D 点作AC 的垂线。

又要求∠BAD 的正切值应已知Rt△BAD 的三边长,或两条直角边AB 、BD 的长,根据已知可知没有提 供边长的条件,所以要充分利用已知中的tg∠DAC 的条件。由于AD=DC ,即∠C=∠DAC,这时也可 把正切值直接移到Rt△ABC 中。 解答:过D 点作DE⊥AC 于E ,

41DAC =

∠tg 且

AE DE DAC =

∠tg

设DE=k ,则AE=4k

∵AD=DC,

∴∠DAC=∠C,AE=EC ∴AC=8k

41

==

BC AB tgC

设AB=m ,BC=4m 由勾股定理,有

AB 2+BC 2=AC 2

k m 1717

8=

k BC 1717

32=

由勾股定理,有

CD 2=DE 2+EC 2

k CD 17=∴

k BD 1717

15=

由正切定理,有

.

815

=∠∴=

∠BAD tg AB DB

BAD tg

[例3]如图,四边形ABCD 中,∠D=90°,AD=3,DC=4,AB=13,BC=12,求sinB 。

探索:已知条件提供的图形是什么形?其中∠D=90°,AD=3,DC=4,可提供什么知识?求sinB 应放在什么图形中。 点拨:因已知是四边形所以不能求解,由于有∠D=90°,AD=3,DC=4,这样可求AC=5,又因有AB=13,BC=12,

所以可证△ABC 是Rt△,因此可求sinB 。

解:连结AC ∵∠D=90° 由勾股定理,有

AC 2=CD 2+CD 2

∵AD=3,CD=4,

∴AC=5

∵AB=13,BC=12

∴132=122+52

∴∠ACB=90° 由正弦定义,有

135

sin sin =

∴=

B AB A

C B

第二阶梯

[例1]如图,在河的对岸有水塔AB ,今在C 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前进20米后到D 处,又测得A 的

仰角为45°,求塔高AB 。

探索:在河对岸的塔能否直接测得它的高度?为什么在C 、D 两处测得仰角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用CD 的长?

点拨:要直接隔岸测得塔高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直接过河去测量,这时只能考虑如何利用两个仰角及CD 长,由于塔身与地面垂直,且C 、D 、B 三点共线这时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且有∠ACB=30°,∠ADB=45°,这时就可以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了。 解:根据仰角的定义,有 ∠ACB=30°,∠ADB=45°

又AB⊥CB 于B 。 ∴∠DAB=45°

DB=AB

设AB=x

由正切定义,有

20)13(,20)13(.

=-∴=-=∴=∠=∠x CD x CD CB

AB

ACB tg DB AB ADB tg 及

解得)13(10+=x 即塔高)13(10+=AB

答:塔高AB 为)13(10+米。

第三阶梯

[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A ,底边为a ,求它的周长及面积。

探索:在现在的已知条件下能否求得周长与面积?如果不能求解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时底边为a ,

能否确定腰长及各个内角呢?首先能否确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怎么办? 点拨:由于没有相应的图形,所以应先确定图形,若是等腰三角形,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是斜三角形,

再根据条件先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再求相应的量。

设已知△ABC 中,AB=AC ,BC=a (如图) 解:过A 点作:AD⊥BC 竽D 点,设∠BAD=α ∵AB=AC

∴BD=CD=α

=∠=∠CAD BAD a

,2

根据正弦定义,有

αα

αsin 2.

sin 2sin 2sin a

AC a

a

AB AB

BD BAD =

===

∠同理即

∴AB+AC+BC=a+αsin a

由余切定义,有

DB AD BAD ctg =

∴AD=αctg a

⋅2

AD BC S ABC ⋅=

∆21

∴αctg a S ABC

⋅=∆42

注意:也可设∠BAC=α,则∠BAD=2α。

[例2]有一块矩形纸片ABCD ,若把它对折,B 点落在AD 上F 处,如果DC=6cm ,且∠DFC=2θ,∠ECB=θ,

求折痕CE 长。

探索:根据已知条件图形对折,B 点落在F 点的含义是什么?它会有怎样的结论?这时又可以形成什么

图形关系?另知DC 的长能否求折痕呢?又根据条件我们还可以确定什么?这时又可形成怎样的问

题?

点拨:由于F 点的形成是因对折B 点而形成的,因此可有△EBC≌△FEC,同时又可有△AEF∽△CDF。

根据已知条件∠DFC=2θ及∠ECB=θ,这时就可以形成与角有关的图形。进而可求CE 的长。 解:根据已知条件,有 △EBC≌△FEC

∴EB=EF ,BC=FC ,∠ECB=∠ECF

∵∠CFD=2θ,且∠ECB=θ ∴∠ECF=θ 由余弦定义,有

CF CD ADC =

∠cos

∵∠ADC=90°-2θ

∴θ2sin CD CF =

由余弦定义,有

CE CF FCE =∠∴cos

θθcos 2sin 6

=

∴CE

[例3]如图6-5-5,某船向正东方向航行,在A 处望见灯塔C 在东北方向,前进到B 处望见灯塔C 在北偏西30°,

又航行了半小时,望见灯塔C 恰在西北方向,若船速为每小时20海里,求A 、D 两点间的距离,(结果不取近似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