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困惑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困惑与对策

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成绩优秀并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其特征是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影响学习;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思考,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校内校外屡犯错误,作业书写极不认真,校内作业要在老师的及时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课外作业从不主动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整体平均水平,各项能力几乎谈不上,成了拖后腿的问题学生,为此课任老师和班主任伤透脑筋,为他们付出几倍于别人的心血。结合现状,思考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们交流。

一、孩子的客观现象. 现在的小学生,在集体中行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别人看到自己的行为,爱挑剔别人的毛病,自命不凡,缺乏进入集体的能力,缺少实际工作能力,想象力丰富,爱吹牛,智力虽高但学习成绩并不好等特点。这些消极因素对于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利的,由于家长的过度关心造成了孩子对父母对家庭对环境的过度依赖,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没有独立性的实验机会,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去获得每一项新的经验,依赖父母的保护去抵御危险,靠父母的暗示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孩子最终失去了“自我”,而实际上,过多的保护束缚了少年儿童的活动自由,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行为不规范,难以承受严格的训练,听不进家长有益的劝告,也不听老师的教导。

二、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 现在的家庭大人围着小孩转,必然使小孩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隔代溺爱,使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子女的正常教育也难以进行,更重要的是农村老人普遍缺乏文化知识,谈不上具有科学育人的观念,即使是年轻的父母,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更新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大多家长都抱怨自己没有文化,不能指导自己子女的学习,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也管不住,比如孩子回家以后书包一扔到外面游玩,甚至连吃晚饭都要家人到外面去找,其表现是野性十足,有的学生一进家门就看电视,喊也喊不住,这些实际状况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所导致。

三、父母外出打工普遍.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目前农村中不少年轻的父母出门打工挣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管,有的父母尚且能早出晚归,对孩子还能起到一点督促的作用,而更多的父母都是长期在外,对孩子的管理是鞭长莫及,最多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孩子的习惯表现和学习状况,而越是习惯不好的学生越是

不说实话,明明是考试不及格,他也说成良好甚至优秀,一骗而过,对家中老人是一哄二蒙,明明是作业没完成,竟也说早已做完,有时还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即使有的勉强做完,其书写也极不认真,而且正确率很低,到了第二天,老师检查后发现未做或做错的又要重来,这就形成了一个“头天作业次日补,作业马虎错误多”的恶性循环,如此往复,在习惯和成绩两方面都“债台高筑”,给课任老师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面对客观现实,针对困难与问题,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培养习惯入手,端正态度,规范行为,注重德行,树立信心,引导学生积极进取。

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孩子自上幼儿班开始就步入校园,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毫无疑问,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无论是习惯养成还是文化学业,而学校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老师更是直接的责任人,老师的教育与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帮助和影响作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特别是习惯不好的学生转变观念,改变行为,学会做人,提高成绩,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收到显著效果。

1、培养集体观念学会合作。作为个体的孩子来到学校成为学生,就好象一只小羊融入羊群,在大家庭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这是任何其他教育形式所起不到的作用,学生参与集体,大家的长处融合在一起,能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意无意中学会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对于改善自身行为,养好习惯,克服自己的种种弊病,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爱心感化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个性日渐成为教学过程中落实的新理念,面对表现不好的学困生,老师应该更多地给予关心呵护,体贴入微,而不是歧视,丢弃不管。2005学年初,我任教四年级语文,第一天我就发现一位叫吴轩的学生,其面貌特征活脱脱一个少年“济公”,头发竖在头上像刺猬身上的刺,脸上黑漆漆的像正在上班的锅炉工,衣冠不整说不上是旧还是破,一双小手像是刚从垃圾堆里抽回来的一样脏兮兮,走起路来脚上的鞋像是要掉下来,看着这副摸样,我很诧异,文明时代的今天,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他一定是没有了父亲或没有了母亲,无人照料,心里对他的数学期初成绩32.5分也就不难理解了,经过了解,他的妈妈常年有病而且不识字,父亲成天在外忙得团团转根本照顾不了他,再不就是逮着打一顿。晚上我就打电话到他家,要求家长把吴轩整理干净,包括衣服和身体,他妈妈向我诉苦,不是不给他整理,而是他自己不讲卫生,怎么跟他讲他也改不掉,第二天我找他谈心,向他提出要求:一是从头到脚要讲卫生,保持干净,二是不许到垃圾堆里找东西,老师天天检查。见我态度坚决他只好转变态度,与我配合,每天以干净整洁的形象出现在同学们面前,过了几天我还买了一双手套给他,以次为起点,开始了对他的习惯培养和学习辅导。

3、诚心帮助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了老师对学生的帮助是真诚和无私的。比如说郑冯科,他没有学习用具,甚至连草稿纸也没有,不是家长不给他买,而是他自己用不到两天就坏了没用了,我在短时间内给他配齐了学习用品,教他好好使用,好好保管,但是他做不到,一页纸歪歪扭扭写不到几个字就没了,更多的是需要订正错误,一学期下来我硬是给他一个人准备了8本草稿纸,他终于懂得打好草稿的重要性了。有一次检查他的数学练习册,竟发现他一直没做,所以没有批改,我就把他带到我家里,他做一点我给他改一点,不对的重来,同时打电话通知家长,告知情况,晚上就在我家吃晚饭,他竟吃了一大碗,说自己在家从来没吃过这么多,第二天他到学校告诉同学们说,“还是到王老师家做作业好,下次还要去”。我真是哭笑不得,但我也觉察到,他的行为习惯是能够转变的,好的学习习惯是能够养成的,只是要坚持再坚持。

4、耐心辅导一个人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坏习惯也是长期积累而成,要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用极大的耐心指导着余星繁一样的同学,首先是教给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应该去做的,其实也就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上的内容,关键是明白是非;其次是跟踪督促,这比讲多少遍还重要,因为这些同学确实没有毅力坚持下去,比如:课堂作业的问题,由于上课不专心听讲,没心思思考教学内容,再加上基础薄弱,旧的知识点不会,他们的作业很难及时准确地完成,如果我不清点数量,是很难发现和其他的一些同学经常把课堂作业本放在书包里带回家,有时一连几天都不交,这就要求我每天在放学之前要核对本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问题的中心立即就转到辅导旧的知识点,融入新知,帮助他们完成作业,达到要求。

5、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并非力量大,而是功夫深,目标专一,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坚持下来,奇迹就会出现。比如:全班像吴轩一样的学生就有好几个,每人的特点不尽相同,稍有疏忽他们就会溜之大吉而不管学习成绩是怎样的落后,我只好提出统一要求:每天放学要经过我的同意才能离校。留下少部分人把作业错误重新订正,把练习册的遗漏补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再讲一遍,不会做的习题再解释一番,为此,我每天要延长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回家。天道酬勤,现在,全班同学都能够及时完成课内作业并且认真规范吴轩等同学的课外作业也基本上按时做完,到上学期期末全乡统一检测时,全班不及格的学生由原来的6名减少到2名,吴轩同学终于从32.5分上升到65分,全班整体水平由原来的第八上升到第三位。事实胜于雄辩,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习惯在于坚持培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协调。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

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把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