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课程设计
地下防排烟课程设计
地下防排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下防排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地下空间防排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地下空间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法;•了解地下空间防排烟技术的最新发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下空间防排烟问题;•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CAD等,进行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模拟;•能够撰写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安全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下空间防排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地下空间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法;3.地下空间防排烟技术的最新发展。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地下空间防排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周:地下空间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法;第三周:地下空间防排烟技术的最新发展;第四周:课程总结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防排烟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方法;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地下空间防排烟教材;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视频等;4.实验设备:防排烟系统实验装置。
以上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防排烟通风课程设计
防排烟通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排烟通风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防排烟通风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了解防排烟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熟悉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要求。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判断并解决常见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防排烟通风系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防排烟通风系统进行施工和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防排烟通风系统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排烟通风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防排烟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要求;4.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及常见问题解决;5.防排烟通风系统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防排烟通风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防排烟通风系统的应用;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对防排烟通风系统设备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防排烟通风》教材;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案例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表现等,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3.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评的20%;4.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占总评的30%。
建筑防排烟工程课程设计
建筑防排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建筑防排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建筑防排烟系统的主要构成、设计原则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建筑防排烟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防排烟工程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出符合规范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方案。
3. 学生能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建筑防排烟工程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2.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创新的专业素养。
3. 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建筑安全防护工程的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建筑防排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防排烟工程概述- 了解建筑防排烟工程的概念、作用及发展历程。
- 掌握建筑防排烟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建筑防烟分区与排烟系统设计- 学习建筑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
- 掌握排烟系统的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3. 防排烟系统设备与部件- 认识防排烟系统的主要设备、部件及其功能。
- 学习防排烟设备的选择、安装及维护方法。
4.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掌握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流程。
- 学习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
5. 建筑防排烟系统施工与验收- 了解建筑防排烟系统施工的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
地下通风防排烟课程设计
地下通风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通风防排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防排烟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建筑通风防排烟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能。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安全工程的重视,增强安全意识。
2. 激发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通风防排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安全工程领域的一门应用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通风防排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但对安全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通风原理:涵盖地下空间特点、通风需求分析、通风方式及其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空间通风概述内容列举:地下空间特点、通风方式、通风需求计算。
2. 防排烟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防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关键设备。
教材章节:第二章 防排烟系统及其设备内容列举:防排烟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关键设备功能。
3.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与标准:解读相关规范、标准,分析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与标准内容列举:国内外防排烟设计规范、标准对比、应用案例分析。
4.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教授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法内容列举:设计流程、设计方法、注意事项。
酒店防排烟课程设计
酒店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酒店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在建筑安全中的作用;2. 学生能够掌握酒店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标准;3. 学生能够了解酒店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紧急处理程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酒店建筑中防排烟系统的合理布局和设计要点;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检查和维护酒店防排烟系统设备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够结合案例分析,提出改进酒店防排烟系统安全性能的合理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酒店防排烟系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相互协作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建筑安全领域的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安全工程学科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结合酒店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在防排烟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防排烟系统知识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防排烟系统基础知识:- 烟气的特性及危害- 防排烟系统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 酒店防排烟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系统工作原理及运行流程3. 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与标准:- 酒店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原则- 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4. 防排烟系统设备及其操作:- 常用防排烟设备类型及功能- 设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5. 酒店防排烟系统维护与管理:- 系统检查与维护周期- 常见故障排除方法6. 火灾应急处理与防排烟系统应用:- 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应急中的作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防排烟系统基础知识第二课时:酒店防排烟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第三课时: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与标准第四课时:防排烟系统设备及其操作第五课时:酒店防排烟系统维护与管理第六课时:火灾应急处理与防排烟系统应用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防排烟系统的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办公楼防排烟课程设计
办公楼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办公楼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防排烟系统在不同类型的办公楼中的应用和区别。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办公楼建筑特点,设计合理的防排烟系统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防排烟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3. 学生能够运用防排烟系统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建筑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从事建筑相关行业的职业理想。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建筑类学科,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防排烟系统的了解相对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防排烟系统原理及重要性- 防排烟系统定义与作用- 烟气扩散原理及危害- 防排烟系统分类及工作原理2. 防排烟系统关键组成部分- 烟雾报警探测器- 防排烟风机及风管- 烟道及排烟口- 控制系统及操作原理3. 防排烟系统在不同类型办公楼中的应用- 高层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 超高层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 不同类型建筑防排烟系统比较4. 防排烟系统设计及实践操作- 设计原则与要求- 系统方案设计- 设备选型与安装- 系统调试与验收5. 防排烟系统维护与管理- 维护与管理要求- 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定期检查与保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防排烟系统原理及重要性第二周:防排烟系统关键组成部分第三周:不同类型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与应用第四周:防排烟系统设计及实践操作第五周:防排烟系统维护与管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防排烟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
某医院防排烟课程设计
某医院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防排烟系统在医院建筑中的重要性,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学生能够了解医院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防排烟设施及其工作原理,包括排烟风机、防烟防火阀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医院建筑的特点,提出合理的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医院防排烟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防排烟系统的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防排烟系统在保障医院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主动参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讨论。
3. 学生能够关注防排烟技术的发展,树立持续学习的意识,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医院建筑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防排烟系统原理及重要性- 医院建筑特点与防排烟需求- 防排烟系统基本原理- 防排烟系统在医院安全中的作用2. 防排烟系统设计与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与规范- 相关术语和概念解析- 医院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实例分析3. 防排烟设施类型及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防烟防火阀等设施的功能与结构- 不同类型防排烟设施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设施选型与安装要求4. 防排烟系统模拟与优化- 常用防排烟系统模拟软件介绍- 防排烟系统模拟与优化方法- 实际案例分析及操作演示5. 防排烟系统故障排查与维护- 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故障排查方法与步骤- 防排烟系统维护与保养要点6. 实践活动与团队合作- 设计医院防排烟系统方案- 模拟软件操作与实践- 团队合作与讨论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宿舍楼防排烟课程设计
宿舍楼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宿舍楼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规范要求,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3. 学生了解火灾烟气的特性和危害,认识到防排烟在火灾防控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宿舍楼防排烟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独立设计简单的宿舍楼防排烟系统方案,包括设备选型、布局和施工要求。
3. 学生具备使用防排烟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养成遵守防排烟规定的好习惯。
2. 学生能认识到防排烟系统在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宿舍楼防排烟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消防安全意识,为创建安全、舒适的宿舍环境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火灾烟气的产生、特性和危害。
- 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及分类。
- 防排烟系统设计原则、规范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
- 宿舍楼防排烟系统的常见类型及优缺点分析。
2. 实践操作:- 防排烟设备的选用、安装和操作方法。
- 宿舍楼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的制作,包括设备布局、管道走向等。
- 简单故障排查和处理方法。
3. 教学案例:- 分析典型火灾案例,了解防排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 引导学生结合宿舍楼实际情况,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分为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教学案例三个部分。
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掌握防排烟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防排烟系统课程设计
防排烟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理解其在建筑安全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规范和安装要求,掌握相关术语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防排烟设施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防排烟系统知识进行简单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防排烟系统故障和提出改进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防排烟系统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安全防护设施的重视和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
2. 激发学生关注防排烟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防排烟系统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防排烟系统基础知识:包括防排烟系统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防排烟系统概述- 内容: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及其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2.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与要求:学习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规范和安装要求。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与要求- 内容: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相关规定、安装要求及验收标准。
3. 防排烟设施原理与选型:学习各种防排烟设施的原理、性能、选型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防排烟设施原理与选型- 内容:风机、风管、防火阀、排烟口等防排烟设施的原理、性能、选型及应用。
地铁防排烟课程设计
地铁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铁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地铁防排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3. 帮助学生了解地铁火灾发生时的防排烟应对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防排烟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地铁防排烟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地铁防排烟设施进行自保和救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地铁防排烟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公共安全,关爱生命,具有社会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志向。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安全知识教育课程,结合地铁运行安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地铁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安全意识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内容应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注重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铁防排烟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公共安全做出贡献。
1. 地铁防排烟系统原理:介绍地铁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烟气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
- 教材章节:《地铁安全》第三章第二节“地铁火灾与防排烟”2. 防排烟系统主要组成部分:讲解防排烟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如排烟风机、防烟分区、疏散指示等。
- 教材章节:《地铁安全》第三章第三节“地铁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 防排烟系统在地铁火灾中的应用:分析地铁火灾发生时,防排烟系统的作用和应对措施。
- 教材章节:《地铁安全》第三章第四节“地铁火灾应急处理与防排烟措施”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铁防排烟系统的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地铁安全》第三章实践操作“地铁防排烟系统模拟操作”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地铁火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防排烟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作用。
防排烟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防排烟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防排烟系统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及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防排烟系统方案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防排烟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规范、标准,并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责任感。
2.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建筑设备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专业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防排烟系统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建筑设备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防排烟系统概述- 防排烟系统的作用与重要性- 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分类2. 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要求- 烟气流动规律与控制原理- 防排烟系统设计性能要求3.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与标准- 国内外防排烟设计规范概述- 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及要求4.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确定系统形式与设备选型- 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防排烟系统施工图设计5. 防排烟系统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 住宅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公共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工业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6. 防排烟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实例解析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分析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7. 防排烟系统设计实践- 模拟防排烟系统设计项目- 学生分组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防排烟系统概述、工作原理与性能要求第3-4周: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与标准第5-6周: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第7-8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及实例分析第9-10周:防排烟系统设计实践与总结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防排烟系统设计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基础知识、设计规范、实际应用等方面,确保学生全面掌握防排烟系统设计知识。
购物中心防排烟课程设计
购物中心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购物中心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的组成、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防排烟系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防排烟知识分析购物中心火灾案例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购物中心防排烟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防排烟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和检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高度重视,增强防火防灾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对我国防排烟法规和标准的认同感,提高法制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防排烟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但防排烟知识相对薄弱,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动手操作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物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防排烟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1. 防排烟系统原理:讲解购物中心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火灾烟气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参照教材第二章内容。
2. 防排烟系统组成:介绍防排烟系统的组成,包括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防烟分区等,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
3. 防排烟系统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防排烟系统,如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和混合排烟等,以教材第四章为参考。
4. 防排烟设备工作原理:详细讲解防排烟设备的工作原理,如排烟风机、防烟阀等,参照教材第五章内容。
5. 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阐述我国防排烟系统设计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结合教材第六章内容。
6. 火灾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购物中心火灾案例,总结防排烟系统在火灾中的重要作用,以教材第七章为例。
防排烟课程设计论文
防排烟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防排烟的相关知识,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火灾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掌握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了解我国防排烟相关的法律法规。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防排烟系统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够进行简单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和施工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防排烟系统在消防安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防排烟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2.防排烟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4.我国防排烟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防排烟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火灾案例,使学生了解防排烟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防排烟系统设备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将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如下: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防排烟系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和设备。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防排烟系统的工作过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多层建筑防排烟课程设计
多层建筑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多层建筑防排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2. 学习并理解防烟分区、防烟设施及其工作原理;3. 了解我国相关防排烟设计规范及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多层建筑火灾烟气的特点及危害;2. 学会使用防排烟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多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防排烟方案,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安全及公共安全的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激发学生对消防工程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行业动态。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消防工程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多层建筑防排烟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兴趣,为我国消防工程领域输送合格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多层建筑火灾烟气特性及危害- 火灾烟气的成分、特性- 烟气在建筑内的传播规律- 烟气对人员疏散和救援的影响2. 防烟分区与防烟设施- 防烟分区的设置原则- 防烟设施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防烟设施的适用场合与安装要求3. 防排烟系统设计- 防排烟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防排烟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防排烟系统设计软件的应用4. 防排烟系统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火灾事故原因- 学习成功案例的防排烟设计方法- 从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设计能力5. 防排烟系统维护与管理- 防排烟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防排烟系统故障的排查与处理- 防排烟系统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软件操作等环节,使学生全面掌握多层建筑防排烟知识。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酒店防排烟系统课程设计
酒店防排烟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酒店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酒店防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酒店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酒店建筑中防排烟系统的需求。
2. 学生能设计出符合规范的简单酒店防排烟系统方案。
3.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酒店防排烟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酒店防排烟系统工作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公共安全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与安全类课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对酒店防排烟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建筑知识,对实际工程案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酒店防排烟系统原理:讲解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作用,使学生理解其在酒店建筑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教材第3章“建筑防排烟系统原理”,包括防排烟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
2. 酒店防排烟系统设计:介绍酒店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内容:教材第4章“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重点讲解酒店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等。
3. 酒店防排烟系统组成与功能:分析防排烟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使学生了解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5章“建筑防排烟系统组成与设备”,包括风机、风管、防火阀、排烟口等设备的作用和选型。
4. 酒店防排烟系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酒店防排烟系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教学内容:选取教材第6章“建筑防排烟系统工程案例”中的酒店案例进行分析,包括系统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
防排烟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防排烟课程设计论文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防排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分析火灾时烟雾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机制,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火灾时烟雾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机制。
2.解释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分析不同类型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4.评估防排烟系统在火灾中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在面对火灾时能够采取正确的防排烟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排烟的基本知识、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不同类型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火灾时烟雾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机制。
2.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包括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防烟系统等。
4.防排烟系统在火灾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防排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防排烟系统在火灾中的作用和效果。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年级的防排烟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与防排烟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一些实验设备,如烟雾发生器、防排烟系统模型等,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防排烟系统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防排烟酒店课程设计
防排烟酒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防排烟的基本概念,理解防排烟系统在酒店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了解防排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酒店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酒店建筑中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酒店防排烟系统方案的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调整。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酒店防排烟系统安全性的重视,树立安全意识。
2. 激发学生对防排烟系统设计工作的兴趣,提高职业认同感。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认识到防排烟系统在公共安全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实践课程,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防排烟系统基本概念:包括防烟、排烟的定义,防排烟系统的功能及其在酒店建筑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介绍防排烟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风机、风口、管道等,及其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与标准:讲解酒店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及注意事项。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与标准4. 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分析酒店建筑中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要点,如系统布局、设备选型、风速控制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5. 防排烟系统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酒店建筑防排烟系统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地下室防排烟课程设计
地下室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室防排烟的基本原理,掌握防排烟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防排烟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类型建筑地下室防排烟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了解地下室火灾烟气的特点及危害,掌握防排烟系统在火灾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地下室防排烟设计案例的能力,能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下室防排烟工程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地下室防排烟系统模拟计算,评估系统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地下室防排烟系统在建筑安全中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建筑安全领域的发展,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的建筑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结合地下室防排烟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本科二年级,具有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对防排烟工程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地下室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室防排烟系统原理- 火灾烟气特性及其危害- 防排烟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防排烟系统在地下室火灾中的作用2. 地下室防排烟设计规范与标准- 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介绍- 不同类型地下室防排烟设计要求- 设计案例分析3.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法与计算- 系统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单防排烟系统模拟计算方法- 性能评估与优化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解析- 设计方案讨论与优化- 实践操作演示及练习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包括地下室防排烟系统原理、设计规范与标准、设计方法与计算以及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防烟排烟课程设计
防烟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防烟排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掌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要求。
3. 学生了解防烟排烟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检测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建筑物的防烟排烟需求,并提出合理的防烟排烟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防烟排烟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检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防烟排烟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防烟排烟在保障生命安全、保护财产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培养对防烟排烟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公共安全,积极参与社会消防安全宣传和实践活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结合建筑学、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等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实践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防烟排烟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1. 防烟排烟基础知识:- 防烟排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防烟排烟的目的和重要性- 建筑物火灾烟气的特性及危害2.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防烟分区与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 防烟排烟设备的选择与安装3. 防烟排烟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防烟排烟设备的操作方法- 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测- 故障排除及应急处理措施4. 防烟排烟设计与实践:- 建筑物防烟排烟需求分析-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防烟排烟系统施工图识读5. 案例分析与讨论:- 火灾案例中防烟排烟的应用- 防烟排烟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作用- 防烟排烟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优化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防烟排烟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防排烟课程设计书
防排烟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排烟的相关知识,包括防排烟的原理、设备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识别常见的防排烟系统,理解其工作原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使用和维护技能。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认识到防排烟系统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排烟系统的原理、类型、构造及其应用。
具体包括: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不同类型的防排烟系统(如自然通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等)的适用场合和特点;防排烟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如: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防排烟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防排烟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防排烟系统设计与应用》及相关参考书籍;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实验设备,如防排烟系统模型、检测仪器等。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作业则包括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等,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考试则主要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将保持公正、客观,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时间将安排在学生的正常作息时间内,避免影响他们的休息和其它课程的学习。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七、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前室的送风口应每层设置一个。每个送风口的有效面积, 应按系统总风量除以火灾时的开启门的数量,并按风口风速 ≤7m/s确定,火灾时门开启数量,20层次下为两个;20层次以上 为三个(火灾层及上、下层)。 前室宜设置常闭型加压送风口,才容易保证前室的正压值, 常闭型加压风口应设置手动和在消防控制室遥控的自动开启装置 ,并与加压送风机的启动装置联锁,前室与走道之间应设限压装 置,手动开启装置宜设在距地面0.8-1.5m处。 (6)设有带自垂百叶的送风口时,加压送风系统可不设单向装 置。 (7)加压送风系统的管道上不应装设防火阀。
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 合用前室,应保持正压。且楼梯间的压力应等于或略高于前室, 如图7-16所示。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防烟楼梯间与消防 电梯间合用前室,应进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案分析及选择,结 合建筑设计选择防烟效果好的布置方式。
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及火灾时的一般处置方法
1、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在进行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 用相应的防爆型通风设备;当送风机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 内且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其空 气不应循环使用。 (2)通风、空调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 过五层,当排风管道设有防止回流设施且各层设有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时,其进风和排风管道可不受此限制。垂直风管应设在 管井内。
4 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速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因不是常开,对噪声影响可不予考虑, 故允许比一般通风的风速稍大些。对于金属风道,风速不大于 20m/s,一般控制在14m/s左右;对于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 金属材料风道,风速不大于15m/s,一般建筑风道风速控制在 12m/s左右。 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nF (1 b) L 3600 a
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 υ——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 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 b——漏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20层以下建筑物取2,20层及以上时取3。
2、火灾时通风空调系统的一般处置方法
火灾时,为了保证火势和烟气不致蔓延,火灾尽快扑灭, 烟气顺利排走,通风空调系统一般都停止运行。特别是空调 系统停止运行后,才不致使烟气温度过快降低而沉降到工作 区。通风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后,管道上的防火阀自动关闭, 就可以切断火势和烟气调系统实现兼用的可能性 (1)单风道系统 单风道系统即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一般具有换气次数为 6~12次/h(层高2.4m~3m)的空气输送能力。我国目前的排烟量 标准为1m3/(min· m2)。即上述输送的风量为标准排烟量的 1/4~3/5。 从输送风量的能力来看,单风道系统可以承担占空调面积 的1/4~3/5区域的排烟。一般空调干管内风速为6~8m/s,排烟 管道内的风速可以达到空调风道内的风速的2倍以上,只要不超 过20m/s即可。因此,单从风道本身而论,普通空调管道尺寸完 全可以满足排烟量的要求。
5 防烟加压送风的设计注意事项
(1)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其与消防电梯合用的 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所有前 室允许设计一个送风系统。 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其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的送风系统 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 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2)剪刀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两 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3)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4)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一个,地下部 分宜每层设一个。 风口宜采用直垂百叶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当采用常开百叶式 风口时,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以防平时空气 自然对流。设有带自垂百叶的送风口时,加压送风系统可不设止 回装置。
3.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
机械排烟设计应考虑补风的途径 。当补风通路阻力不大于 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 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时,应 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 统,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4.机械排烟系统的布置
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 按防烟分区设置。 每个防烟分区内必须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 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 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 燃物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m。
(7)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 或难燃材料。 (8)凤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风机应与电加热器连锁。 (9)排烟道、排风道、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 (10)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 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为防火分隔。 (11)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相通的孔洞,其空隙处应用不燃材料 填塞密实。
1.防排烟设计程序
在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时,应首先分析建筑物的类型、功能特性和 防火要求,了解清楚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并会同建筑设计专业共同研究 合理的防排烟方案,确定防烟分区。 设计程序可依下列步骤进行: (1)分析建筑方案,了解防火分区 (2)确定防排烟对象场所 (3)研究确定防排烟方式 (4)划分防烟分区,计算防烟区面积 (5)确定补风方式,计算补风量 对于自然排烟方式,需要校核有效排烟孔口面积;对于机械排烟, 还需完成以下步骤: (1)计算排烟量 (2)布置管道、排烟口 (3)选定管道、排烟口尺寸 (4)绘制管道系统布置图 (5)计算管路阻力,选择排烟风机
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量
防烟加压系统送风量有三个部分: (1)对加压空间的送风 通常是依靠通风机通过风道分配给 加压空间中必要的地方。这种空气必须吸自室外,并不应受到 烟气污染。加压送风的空气不需作过滤、消声或加热等处理。 (2)加压空间的漏风 任何建筑空间的围护物,都不可避 免地存在着不严密的漏风途径,如门缝、窗缝等。因此,加压 空间和相邻空间之间的压力差必然会造成从高压侧到低压侧的 渗漏。加压空间与相邻空间之间的严密程度将决定渗漏风量的 大小。 (3)非正压部分的排风 空气由加压空间渗入相邻的非加压 部分后,必须使空气与烟气顺利地流至建筑物外。如没有设置 必要的渗漏出路,则加空间和相邻部分之间将难以建立正常的 压力差。
(8)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金属风道,不应采用砖砌土建风道, 以避免漏风。有条件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风道,内表面应平整 光滑,无突出物或构件。 (9)金属风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风表面光滑的风道 时,风速不应大于15m/s,漏风量应小于10%左右,金属风道应 设在土建管道井内。 (10)加压送风机,应设置在不受建筑物内火灾影响的送风机 房内,机房位置可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和新风入口不 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
2 加压送风量的确定
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是综合考虑维持楼梯间及前室等要 求的正压值、维持门的开启风速不小于0.7m/s以及门缝漏风量 等因素确定的。加压送风量通过计算或按《高规》中给出的值 确定。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通常采用压差法或流速法。
1、压差法 压差法是当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等疏散通道门关闭时,按保 持疏散通道合理的正压值来确定加压送风量,计算式如下:
2. 防烟通风设计
设置楼梯间防烟加压系统的目的在于保持疏散通路安全无 烟,特别是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在设计中给楼梯间(或楼梯 间及其前室)加压送风,使得楼梯间的压力大于或等于前室的 压力,前室的压力又大于走道的压力,并且在着火层的人员打 开通往前室及楼梯间的防火门时,在门洞断面上保持足够大的 气流速度,以便能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前室和楼梯间,保证人 员通往安全通路进行疏散。
当计算值与规范中给出的值不一致时,应取其中较大值。 当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时,风量按2个楼梯间风量计算, 送风口分别设置。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按避难层净面积每m2不小 于30m3/h计算。 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和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3 加压送风口的设置
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每隔2~3层设一个,风口应采用 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当采用后者时,加压风机 的压出管上应设置止回阀。 前室的送风口应每层设置。每个风口的有效面积按1/3系 统总风量确定。当设计为常闭型时,发生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及 相邻层的风口。风口应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并应与加压送 风机的启动装置联锁。每层风口也可选常开百叶式风口,此时 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
图7-16 防烟楼梯间保持正压,走道排烟(机械或自然排)
1 加压送风系统压力的确定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要求具有一定的正压值,以防 止烟气的扩散。在设计中,楼梯间的压力应大于前室或合用前 室的压力,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压力又要大于走道的压力。同时 为了使人员疏散时不致造成开门困难,这些部位的压差值需要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上述各部位的正压值为: (1)防烟楼梯间为40-50Pa; (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 25-30Pa。 在疏散过程中,当着火层前室或楼梯间的防火门打开时,为 了能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前室和楼梯间,在该门洞断面处应该 形成一股与烟气扩散方向相反,且有足够大流速的气流。为保 证防烟效果,门的开启风速不应小于0.7m/s。
1、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可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局部排烟方式 是在每个房间内设置风机直接进行排烟,集中排烟方式是将建 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风道排 出各房间的烟气。
2.机械排烟的排烟量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建筑防烟分区面积进行计算,而 建筑中庭的机械排烟量则按中庭体积进行计算。
对于系统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m的不划分 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机械排烟量应按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 ,且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当系统担负两个或 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应按最大防烟 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仍然 按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 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车库 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