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毛概第四章

合集下载

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版)

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版)

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误: 2、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 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 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 指标。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会后,全国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 化运动。同时,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 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 运动推向了高潮。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 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直到1960年 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 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 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 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 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 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 张。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 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 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 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 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 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 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 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 场历史性悲剧。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 业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国民经济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 农轻重为序。 2、两条腿走路: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 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大型工业和中小
1.《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 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深刻论述了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逻辑结构: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有关思想内容,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类矛盾及其应对的不同方针,了解党的早期领导人强调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认识到党在初期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帮助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处理方式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在标志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代表作《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既肯定了积极因素的存在,为调动积极因素奠定基础,又为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明确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并将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看作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中国建立以后,面对着国内处的一些复杂局面与种种困难、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2015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第四章变动解析

2015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第四章变动解析

2015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第四章变动解析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中毛中特的变动最受广大考研学子瞩目,不仅因为毛中特板块在考研政治中所占分值最高,也因为这一板块在今年的大纲中完全不是按照以往的套路“出牌”。

虽然广大考生很容易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了新的考试大纲,很多老师也预测到了这一重点内容,但对于新大纲中的毛中特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广大考研学子充满了惊讶,就连老师也感觉到是意料之外。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原本属于史纲的内容,和原来的毛中特的第五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一丝关联。

单独作为一章来考察,足以体现对这一章的重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这一章节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主要理论成果的肯定,疏通前后三十年的延续节点,找寻当前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渊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保证和物质基础。

广大考生在面对这一新增章节的时候,在日后复习的过程中要把握的重点依然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两篇文章《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而关于本章提及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则稍作了解即可,不做熟记内容。

温馨提示广大考生,在今年考研时间提前的情况下,时间对每一个考生来说都非常迫切。

对新增章节新增考点不要慌张,明确背后的逻辑,了解重点,便能笑看考研风云。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概第四章重点内容

毛概第四章重点内容

毛概第四章重点内容一、工农业生产对广大农民的影响在毛泽东同志的农村革命经验中,工农联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第四章中详细阐述了工农联盟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广大农民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指出,工业和农业之间是密切相互依赖的关系。

工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原材料,而农业需要依靠工业的支持来提高生产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活条件。

因此,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工业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这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工业化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毛泽东同志也强调了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他提到了城乡差别的问题,即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和生活水平差异。

毛泽东同志强调要解决工农差别问题,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组织的重要性在第四章中,毛泽东同志还着重介绍了土地改革和农民组织的重要性。

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步。

通过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

这种改革不仅使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还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统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同志还强调了农民组织的重要性。

农民组织是农民争取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农会和合作社的建立,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了土地问题和生产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农民组织还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然而,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了农民组织存在的问题。

他认为,一些农会和合作社存在官僚主义的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集体经济与农村发展在第四章中,毛泽东同志还着重强调了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农村发展的问题。

毛概(2015修订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案

毛概(2015修订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揭开了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序幕。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2、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成就:一五期间的五年中,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近6000项。

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大发展;新建成的宝成、鹰厦、集二等铁路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长江上架起了武汉长江大桥,连结了中南地区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铺到了“世界屋脊”。

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

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是必要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必要的:①“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全面展开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援助,周恩来率团访苏。

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②工业化起步阶段,需要集中力量打基础③我们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有必要向别人学习不满意: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①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②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③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④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3、直接的导火线: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第四章 2015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2015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1/2/1
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
15
结语
谢谢大家!
10
习题
一、填空题
1、营销策划人员应具备( )、创新能力、市 场调研能力、( )、洞察能力、整合能力和
( )。
2、( )是人脑对现实世界能动的、概括的、 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分为两种类型:常规思维和 ( )。
3、营销策划思维具有(
)、发散性、
( )、逆向性、( )等几个特点。
4、( )创造法又分为仿生法和( )法。
14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杨勇主编.营销策划学(第一版)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4.
2、王学东主编.营销策划——方法与实务[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周培玉编著.商务策划管理教程[M]北京:中 国经济出版社,2008.
2、秦宗槐主编.营销策划[M]合肥:安徽人民出 版社,2008.
2021/2/1
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
5
二、营销策划思维方法 1、移植法 2、重点法 3、组合法 4、分解法 5、实证法 6、回避法 7、伏笔法
2021/2/1
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
6
第三节 营销策划创意 一、创意理论与规律 (一)创意理论 1、元素组合理论 2、变通理论 3、魔岛理论 4、天才理论 5、迁移理论 (二)创意规律 1、择优规律 2、相似规律 3、综合规律 4、对应规律
余明阳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品牌传播研究所的所长(华中 科技大学,2000),也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品牌战略研究 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2005)。余明阳教授的学术观 点与课题指导曾被几百家媒体报道,被媒体誉为“中国 品牌博士第一人”和“中国公关少帅”。

(完整word版)毛概第四章一节讲义

(完整word版)毛概第四章一节讲义

复习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不过当时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模式的,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完善,它存在很多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已经意识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

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

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

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

毛概2015版-复习资料全

毛概2015版-复习资料全

毛概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10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发展1.党的一大到四大先后提出了最终的奋斗目标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②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要求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基本途径)①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与关系(不同:历史任务不同)①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③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思想5.王稼祥是我党正式提出“思想”科学概念第一人6.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革命和战争7.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8.思想被(少奇)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革命时期我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9.思想形成标志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决议》只讲到革命未提到建设,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加入建设)11.思想的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2.党的十七大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理论的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1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源泉,“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保障和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7.《反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毛概第四章主要内容总结

毛概第四章主要内容总结

毛概第四章主要内容总结引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以下简称《毛概》)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及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教育部组织专门编写的政治课教材。

本文总结了《毛概》第四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成为统治者,并且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通过国家统一控制和管理。

公有制的建立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经济命脉。

2.劳动人民的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他们以集体的形式参与经济和政治事务的管理。

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并享受劳动成果的权益。

3.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民主专政是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它民主制度的建立,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选举权的行使,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

4.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目的是根据劳动者的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促进激励和主动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发展规律,毛泽东将之总结为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性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是由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一个过程。

其中包含了许多矛盾和斗争,需要经过矛盾的对抗和斗争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3.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毛概2015第四章

毛概2015第四章

3、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不依靠苏联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独立自主
——不排斥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建立独立完整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独立,保障政治独立
4、关于经济建设方面 ——1954年6月在陈云编制“一五计划”时最先提出国 民经济发展要讲求综合平衡的问题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讲话中,明确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作为《2000年专栏》的开篇,我将从 中国写起。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拥有多 种风情、喧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国家。21 世纪未来的很大一部分将在这里编制。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 德斯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
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与路线、
方针、政策不相适应,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需知:
我们现在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 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 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情。当 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 提出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大 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 下去,但是他们都为后来的探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

毛概课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课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精品课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概述
改造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
任务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和方法
1
准备阶段
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2
过渡阶段
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法权的消亡。
3
基本完成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阶级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需要正确处理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土地革命
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解放 了农民阶级,加强了农村经济 和社会稳定。
农村集体化
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提高 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历史意义
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和经验。
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 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核心地位和集中统 一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设的中心。
3 科学技术创新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1 彻底改变社会性质
从剥削制度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3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2 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铺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 础。
4 引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激发了全球社会主义 运动。
矛盾与斗争

2015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015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015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毛概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毛概课程时,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完成习题,我们可以巩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更好地准备考试。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2015年毛概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 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一种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方法。

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2.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3.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事物不断发展。

4. 什么是唯心辩证法?唯心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根本,通过意识的矛盾斗争和统一,事物不断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1. 什么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减去劳动者所得工资后剩下的价值。

2.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品,是社会生产的产物。

3. 什么是货币?货币是一种通用等价物,用于商品交换和价值储存的工具。

4. 什么是资本?资本是一种生产资料,是用于生产商品和获取剩余价值的货币或货币价值。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1.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制度,追求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人的全面发展。

2. 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权力的掌握和运用,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3.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商品交换,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和社会的繁荣。

4.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无产阶级革命为实践目标,追求社会主义事业的学说和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谷子跃 过万斤
公 社 会 社 员 带 枪 生 产
三年经济困难(5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 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 目求快求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走俄国人的路
走自己的路 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 更加自觉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俄国人的路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 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 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 斯大林像被推倒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 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 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 民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 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 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 格罗辞职 ,游行者推倒了 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 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 矛盾的思想
波兰事件 匈牙利事件
“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 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 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 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西
苏联

民 波兰

罗马尼亚
波兰事件
背景: ①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 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②苏联开始改革(1956年苏共二十大)
4、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 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 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 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 要正确处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这对于 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在东欧各 国引起强烈反响
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
标语:我们要面包
1956年6月28日,波 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 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 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 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 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 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 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 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 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 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 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 方告平息。
波匈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2、毛泽东从波匈事件发生的原因中,感受到新 一代苏共领导人虽然一方面又在批判斯大林的错 误,另一方面又在继续重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 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与之斗争的信念,坚定了他独 立自主地走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1956年秋冬,在一些农村、工厂、学校出现了 “闹事”的情况。
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 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 势地位。
老百姓抱着导弹却吃不饱饭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 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 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 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 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 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 问题。
3/8/2020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
人 生
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概 述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
重大问题。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了这些
问题,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 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 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 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 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 步凸现。


人民内部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分清是非

敌我矛盾 对抗性矛盾
分清敌我
八大的召开和内容: 时间:1956年9月 地点:北京 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全国人民的主要 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大跃进口号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时间:1958年5月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主义”总路线。 会后大跃进在全国展开。

社 会 发
会 形 态
推 动 社


的 根

形 态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 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对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也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八至十二专 题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退出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第六章 专题七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经验教训
八至十二专 题
<<
走自己的路 ➢“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
1956年,《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 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 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特别确值定得了注一意的个是基,本最方近针苏,联方就面是暴“露努了力他把们在党建内 设社党会外主、义国过内程中国的外一的些一缺切点积和错极误的,因他素们,走直过的接弯的路、, 你还间想接走的?积过极去我因们素就全是部鉴调于动他们起的来经”验,教为训社,少会走主了 一些义弯建路设,服现务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波匈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逐步形成了这一思想的理论 体系。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执政党认 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下一步的中心任务 就是搞经济建设,尽快实现工业化。为此,就需要 调动全社会,特别是知识界的积极因素。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 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 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跃 进 产 量 高!
跃进号角(宣传画)
大 跃 进 时 的 报 纸
湖北幸福社十一 亩亩产3215斤
面对新出现的矛盾,许多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缺 乏准备,工作处置不当,造成矛盾激化。
案 例: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经济建设中冒进倾向的影响未 能完全消除,加上浙江连续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部 分农作物减产情况十分严重,导致一些社会矛盾突出。
1956年秋冬至1957年春,在浙江的农村、工厂、学校都出 现了一些闹事的情况。各级党委没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闹事原因没有作认真分析,而只是采取强硬的高压政策, 既不允许退社,也不允许分社,致使各地的闹事事件越发严 重起来。
“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 发展的辩证规律。”
他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 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



的 初 步 探 索
色 社 会 主 义
第 一 部 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 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目录页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 的一项崭新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 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
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
列宁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 还会存在的观点。
但对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运动规律没有 系统阐述。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践中,长期不 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 盾,在实践中造成了 严重后果。
大跃进的表现:
01
浮夸风
02
瞎指挥
03 04
高指标 不尊重科学
05
脱离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