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结合国内外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成果方面,总结归纳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因素。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限制因素;农村

一、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农业及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延伸,代表着以一种全新的农村及农业发展观。

与普遍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密切相关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世纪中叶出现的西方石油农业以其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土地生产力,将农业发展代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然而,它却付出了环境污染、资源退化和能源消耗过度的高昂代价,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一直在探索可能替代的途径。先后出现了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生物农业(Biological Agriculture)、生物动态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再生农业(Regenerative Agriculture)、超石油农业(Super oil Agriculture)、自然农业(Nature Agriculture)、外部资源低投入持续农业(Low external inpu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等思潮。

80年代后期,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形成雏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吗《登博斯宣言》,提出了“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SARD)这一新概念。这一概念创新的意义在于它首次把农业和农村连为一体。《登博斯宣言》对可持续农业定义为: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的需要。这种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动植物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被社会所接受。(FAO,1991)《登博斯宣言》未对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定义,也未对农村可持续发展予以单独定义。但从其基本内容可以看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是:在合理利用、维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以生产足够的食物和纤维来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农产品的需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从发展的系统观来看,农村可持续发展可以定义为,以追求农村空间系统的整体利用有序化,农村经济职能(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经济财富和生产资料)与公益职能(提供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自然环境)的最优化以及农村社会生态系统协调进化为永恒目标的一种发展。

1.1国外关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延伸,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农业及农村发展观。现代常规农业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问题,促使许多国家探索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美国相继提出了低投入持续农业(LISA)及高校持续农业(HESA),并对农业持续性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Cox et Atkins,1979;Stonehouse,1981;Bezdicek et al.,1984;Wolf,1986;Colley al.,1988;Gliessman,1990)。

由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基础雄厚、资源丰富,主要关心的是生活环境质量、生产成本以及减少农业补贴等问题,因此,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上,突出一下几个侧重点:(1)重视

减少现代农业能耗,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建立节能型农业生产体系(Cox et Atkins,1979;Odum,1983;Pimentel,1984);(2)范畴上,主要限于种植业、农场规模(USDA 1979;Peters,1992);(3)目标以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牺牲经济效益的案例在初期阶段较为多见(USDA,1981),但目前已开始从低投入(LISA)向高效率化(HESA)持续农业方向发展;(4)开始从理论、观念上的争论转向新技术体系的探索(Baties et Taylor,1992),特别重视我国和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引进与应用。但由于西方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如何将东方传统的技术精华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进行整体组装方面重视不够,且多侧重农田耕作方式的研究(Peart,1980;Andrews et al.,1990;Hanson et al.,1990;Bohlke,1992;Feath,1991)。

1.2国内关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跟踪国际可持续发展的动向,并提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纵(时间上的)和横(空间上的)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代际公平和区际公平的完美结合,并且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独立地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新方向——系统学方向。

还有学者侧重于对农村可持续发展中某一部分或要素的研究,如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农村土地、农村工业化合城镇化、农村现代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村区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社会文化发展、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近年来,城镇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推动作用,成为国内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研究农村可持续发展必然涉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几年,理论界和学术界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探讨农村发展已形成一大热点。很多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予以极大的关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当前学术界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如下方面: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构方面的研究、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研究、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的研究、关于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等。

二、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宏观上看有人口及其素质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层面上的三个基本问题

2.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尖锐。快速的人口增长和大规模的人口数量对我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2.1.1人口众多使得人均自然资源占用量进一步减少。人口的快速增长通过粮食、生活燃料、用水、住宅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增大而使自然资源处于超负荷状态。

随着耕地、水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下降,农村粮食生产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鉴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除非发生突破性的科技飞跃,否则达到这种粮食生产水平几乎不可能。

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不仅加大了对已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的压力,而且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数目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增大,制约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可能对城市产生冲击,对农村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2.1.2人口素质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