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拨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经费的绩效拨款
1
由于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未来高等学校的经费 来源中,国家财政拨款仍然是主要部分。所以,探讨 如何通过拨款制度改革促进高等学校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是十分重要的。
财政性经费占比
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 成人高等学校
2004
44.73 45.54 31.32
2005
42.46 42.77 35.03
8

北京大学官风华、魏新在对成本结构重新调整的基础上,分 析了影响每一成本组成部分的因素,利用14所高等学校的数 据,建立了初步的拨款公式。该研究的特点是,拨款数额既 考虑了学生数,又考虑了生师比、教师的职称结构、各科类 学生数的构成和学校建筑面积等因素,并在回归分析的基础 上,确定了回归系数,建立了多元一次方程形式的拨款公式。 应当承认它比“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法有了很大改进。但 是,这种方法仍然有其较明显的缺陷,(1)教师的职称结 构作为影响拨款数额的重要因素,高级职称比例越高,则公 式拨款数额越大。但问题是,由于各院校对教师职称的评定 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高级职称比例作为影响拨款数额的重 要因素,将导致学校人为的降低职称评定标准,以提高高级 职称比例。(2)由于按照拨款公式计算的某系统各高等学 校的拨款总额与实际的财政负担能力不符,需要设定一调整 系数R,进一步分析,作者已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某一学校 财政拨款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不超过调整系数,才能从 公式拨款中受益,这就鼓励高等学校通过努力创收等途径, 降低财政拨款所占的比重。从政策导向看,这对减少高等学 校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它并不能促使高等 学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容易出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9 的马太效应现象。


我国学者对改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拨款方式进行了积 极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认为:高等学校经费拨款,应 采用多重目标合理组合的拨款标准。包括公平目标、效 率目标、效益目标和政策目标。将四种目标合理组合为 量化的、客观的、可操作的拨款公式,并且定期调整, 其中根据公平目标形成标准拨款基金,根据效率目标、 效益目标和政策目标形成浮动基金。但这仅是一种设想, 如何形成拨款公式还需探讨。
2006
42.60 42.86 36.12
2007
43.81 43.98 38.87
2008
47.45 47.59 43.14
2009
48.66 48.75 45.64
2
一、我国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沿革和研究述评
建国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拨款方式主要经历了 “基数+增长”、“综合定额+专项补助”和“基本支出 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三个阶段。 1985年以前,“基数+增长” 政府拨款以上年度拨款为依据,考虑当年教育发展需要 和社会环境适当增加。 定员定额是该拨款方式的基础,即高校的规模和所需要 的人员编制、房屋、设备需要、行政业务费用基本决定 了拨款的基数规模。一般,当年的拨款额较前一年度会 有固定比例增加。

西方国家一直很重视拨款方式对高等学校的导向作用,近年来 受到较多重视的是公式拨款和绩效拨款。 公式拨款是建立在对学校成本行为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模 式。政府部门和负责拨款的机构,如拨款委员会或基金委员会, 在对学校的各种成本行为进行分析后,确定出一组能够反映学校 成本行为的拨款公式来,在征得各校同意后,按照由公式算出的 拨款额向学校拨款。该模式的优点是较好地体现了经费拨款的公 平、透明与效率原则,在美英等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绩效拨款是一种以产出为基础的拨款模式,它强调了绩效指标对 拨款数额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许多州开始逐步确立 以绩效为基础的拨款机制。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教学与学生指标:学校聘用教师和录取学生的政策、生师比、学 生完成课程的比率、学生获得学位的平均年限、学生就业状况; ②科研指标:教师与研究人员比率、科研经费获得额、科研成果; ③财务及资源管理指标:生均支出、经费来源结构、校园生活质量、 行政人员与支持人员比率等。 绩效拨款模式就是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后确定拨款数额。实行这种 拨款模式的困难主要在于绩效的测量以及绩效与拨款额关系的确 定。 7
3

评价:与计划经济下的财政管理制度贴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各学校基数不一,生均支出差别较大,经费 分配上“苦乐不均”现象比较普遍。在这种拨款制度下,学 校获得拨款数额与其事业计划之间的关系不密切。招生数的 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拨款增加,反之,拨款增加也不必然意 味着事业规模的扩大。因此在当时人才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 下,学校扩大招生的积极性反而不高。显然,“基数加发展” 拨款方式,虽然保证了国家对学校财政的高度控制权,但由 于这种制度缺乏对学校的效率刺激,缺乏对社会人才需求市 场的反应能力,再加上预算分配过程本身缺乏量化、公正、 透明。因而它不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有效制度,必然要被 新的拨款制度所代替。

魏新教授在其著作中,对上述拨款公式进行了改进和完
善,增加了学生教辅人员比和学生行政人员比等鼓励高 等学校提高效益的政策参数,并且在设定调整系数时, 增加了过渡期,以便更好地考虑学校的现状或历史状况, 避免导致一些学校拨款数额的剧烈变动。但对前面存在 的两个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侯瑞山、杨树林提出了“基本拨款+专项基金”的拨款 方式。该方式在对拨款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在职工工资 要素中引入了反映效率的指标如生师比、学生与教辅人 员比、学生与行政人员比、学生与后勤人员比等。但对 教职工年工资支出和综合维持费、科研及学术支持费、 专项基金中如何确定有关系数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建立有利于学校提高效率、体现公平的拨款制度还 有待于深入探讨。 10


我国实施的“211工程”拨款和“985工程”拨款是与学校声誉密 切相关的。而声誉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呢?我们可以通过大学排 行榜的指标设臵进行大致分析。美国是开展大学排行榜活动较早 和较完善的国家,他们一般设臵六类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学生 数量、师资力量、生源状况、财力和学生的毕业情况。我国近几 年也开展了大学排行榜活动,从指标设臵看,主要包括学术声誉 (声誉调查)、学术地位(博士点、硕士点和重点学科数)、学 术成果、学生情况、教师资源、物资资源等指标,尽管还不成熟 和稳定但也可以看出基本趋势。从以上情况看,声誉主要取决于 学校当前的实力。按声誉拨款主要起到优先或重点发展一批目前 声誉较高的高等学校,采取的是优先发展战略,这无疑会促进一 部分高等学校的超常规发展,形成一批有影响的高等学校,使之 成为国家高级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但从效率目标看,这种政策性拨款对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有何 种影响呢?政策目标本身就具有多重性,它既包含了公平目标、 效率目标,也包含了效益目标,这些目标在政策拨款时主要取决 于决策者的偏好,应当说“211工程”拨款和“985工程”拨款主 要是考虑的效益目标,对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未重视或不够重视。 从这项政策的实施结果看,“211工程”拨款和“985工程”拨款 既未使获得此项拨款的学校强化提高效率的动机,也没有使未获 14 得此项拨款的学校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某两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大学收入情况表 (千元) 学校名称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总收入
财政拨款 总收入 财政拨款 总收入 财政拨款 总收入 财政拨款
甲大学 97122 169595 248192 374622 287579 507665 354756 779275 乙大学 149074 234917 277635 381225 353636 548826 490970 1010320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讲话中, 首次明确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的一流大学,并全面阐述了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和奋斗目标。他指 出,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 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 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 要力量,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在 这一背景下,国家又开始实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教育 部和有关部门相继决定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 校增加拨款数额。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获得18亿元,复旦大 学获得12亿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 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几所大学也获得了6亿元以上 数额不等的拨款。但与“211工程”相比,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计划的整个决策过程和大学的遴选程序均缺乏透明度。 应当肯定,无论是“211工程”,还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 学计划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加快 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211工程”拨款和建 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拨款,由于数额巨大,它对我国高等教 育拨款制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

“211工程”和“985工程”概述
二、对“211工程”和“985工程”拨款政策的讨 论
1991年12月,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经过充分协商,共 同向国务院有关负责同志报送了《关于落实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 点学科的实施方案的报告》,提出设臵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的“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这意味着“211工程”正式提出。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211工程”极为重视,给予充分肯定。1993年7月, 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 意见》的通知,提出了“211工程” 前期工作的指导方针,对“211工 程”的有关问题,主要包括工程的定义、建设目标、实施办法、立项 程序等做了明确的阐述。后来又经过慎重研究,将《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建设100所重点大学”调整为“重点建设100所 大学”,这是 “211工程”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变化,对统一各 方面认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根据《若干意见》的精神,1993年10月 “211工程”部门预审陆续展开。1995年,国家拨出专项资金实施 “211工程”建设。“九五”期间正式立项建设的高等学校有61所, “211工程” 建设资金总量为106亿元(另有31亿元配套建设经费), 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7.55亿元,部门配套42亿元,地方资金14亿元, 学校自筹资金24亿元。另外已通过预审但未安排在国家立项的部分高 等学校,有关主管部门也已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建设资金。由此可见,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直接投入较大的一次,并且项 11 目评审、立项和实施也是较规范和严谨的。
2002年—至今,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由于国家预算方式变革,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 式由原来的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变为“基本 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解决高 校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需的经费,这部 分经费的拨款模式仍以现行财政拨款模式为主;项 目支出预算主要是解决学校的大型修缮和某些专项 业务活动而发生的支出,可按项目拨款实行项目管 理。 评价:“基本支出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 拨款模式 基本上是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拨款模式的另 一称呼而已,仍具有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的 绝大多数特质与缺陷,实际上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 财政拨款模式仍是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6

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后这两所学校每年均增加专项拨款几 亿元,占财政拨款额和总收入的比例是相当高的,若再加上 “211工程”拨款则更是可观。若按王善迈教授提出的包括公平 目标、效率目标、效益目标和政策目标的多重目标合理组合的拨 款标准分析,在拨款公式中基于政策目标的拨款已经占到很大比 重,这是否会影响了效率目标、公平目标的实现?对提高高等学 13 校的资源利用效率有何影响?
12
2.

言是一种专项资金拨款,但因拨款额大,已占到有关学校整个收 入和支出的较大比例,如北京某“211工程”建设大学1995年生 均经费为6944元,1996年跃升为24956元,1998年达48726元。某 两所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的大学1995—1998年的收入情况 如下表

“211工程”和“985工程”拨款政策分 析 “211工程”和若Biblioteka Baidu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拨款就其性质而
4

1986年,“综合定额+专项补助” 综合定额是根据不同层次、类型和地区高校学生生均经 费的定额标准和在校学生数下达;专项补助是对综合定 额的补充,是政府针对高校特殊发展需要而单独拨付的 财政资金支持。综合定额的制定是以教育投入的成本估 计为基础的。同时,在国家现有财力可能的基础上,考 虑了教育事业对经费的增长要求。在综合定额确定后, 拨款规模取决于在册学生的当量数。在册学生越多,学 校从政府获得的经费就越多。 评价:与“基数+发展”方式相比,更有效的经费分配 方式。它量化性强,透明度高,拨款多少直接与事业任 务挂钩,有效地激发了学校为社会多出人才的积极性。 但这种方式也有自身固有的缺陷,它仅仅以学生数作为 单一的政策参数,忽略了其他参数尤其是反映资源利用 5 效率的参数对学校办学行为的激励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