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梳理】
问题导入: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一、运动的发展——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材料五: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
请结合课本54页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材料二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材料三反映了自然灾害严重
材料四反映了理论基础
材料五反映了组织准备
1.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
3.广西自然灾害严重,饥民不断暴动(直接)。
4.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主观)。
①思想准备: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
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教义:a.“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c.打倒“阎罗妖”
②组织准备:
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发展焦土,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他们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推翻清朝的统治,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了解一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二)革命的过程:
1.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1851年
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杨秀清(东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
3.定都天京──同清对峙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 4.北伐、西征──军事上全盛(1853-1856年)
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北伐和西征是并举的。
二、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年)
2、内容:
(1
)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方法: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 和年龄平均分配
(2)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3、目的(宗旨):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4、评价: 材料:
1853年冬天的某日,天京街头出现太平天国的一个告示:《天朝田亩制度》,平民甲、乙、丙在讨论:
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尔等以后都有田耕,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尔等再也不愁饥寒,不愁欺压,尽可以享福了。
甲、乙、丙(异口同声)真的?去看看。
甲:我家有5口人,3男2女,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不论男女,都可以分得一份田地,那我家可以分得5人的田地了。
乙:但是你家老幺没满16岁,按这上面规定,是不能分得一份田地的。
丙:另外这上面还规定,好田和差田要搭配分。你家只能分得一半好田,一半差田。 甲:管他呢,这比以前没有田耕好多了。5个人的田地够我耕种了,以后不但吃穿不愁,还可以把剩余的拿到街上去卖,添置一些家业。
乙:你这种想法是不允许的。你没看清告示上的规定:每户除留足口粮外,其余多的东西都要上交天国的圣库,统一管理。
甲:呦,还有这样的规定?这可不好,我辛辛苦苦多收一点粮食,自己不能处理,却要上交,这不是好了他人吗?罢了,罢了,我还不如省省力气,生产的粮食够吃就可以。
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思多种粮食呀。另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来评价一下《天朝田亩制度》?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空想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
三、运动的失败——天国悲歌
(一)天京变乱(转折点:1856年)
请同学们阅读56页学思之窗,思考:这场内讧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