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证券公司风控指标体系总体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证券公司风控指标体系总体思路

完善证券公司风控指标体系总体思路

(征求意见稿)

为保持证券公司风控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和风控指标体系近 5 年来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经研究分析,提出完善证券公司风控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现行风控指标体系基本情况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指标体系推出5 年来,在管理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防控各项业务风险,夯实证券公司财务基础,保持证券公司业务规模与资本实力相匹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证券行业总体持续稳健运行,有效应对了证券市场近几年的大幅波动,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FSAP 评估小组对此予以高度认可,认为中国证券公司风控指标体系对证券公司各项风险的监管是适当的、审慎的。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引入“逆周期”调节机制、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基本共识。近年来中国证券公司中介与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外部环境发生了快速、深刻变化,为保持风控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必要关注、跟踪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和实施效果,并予以借鉴,适时调整、不断完善。

经研究分析,近期需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根据市场景气度情况,动态调整风控指标,约束

公司业务规模过度扩张或急剧萎缩;二是针对融资融券等杠杠性业务的不断拓展,须进一步强化杠杠率监控、加强流动性管理;三是针对行业反映部分指标对业务开展的要求过严、过高,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二、完善风控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顺周期”问题。危机发生后,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纷纷提出建立资本充分监管的“逆周期”调节机制。最新的巴塞尔协议增加了“逆周期”资本要求,在固定的8%资本比率基础上,各国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要求银行额外增加0-2.5%资本,以应对信贷急剧扩张等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保护银行体系免受冲击。

我会对证券行业的“顺周期”现象十分重视。综合治理结束后,在财务、风控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初步安排,如要求证券公司充分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充分提取各项准备金,可供分配利润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部分不得用于向股东进行现金分配,要求证券公司审慎分配利润,多留积累,以丰补歉。这些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但总体而言尚未形成机制,没有明确相应的决策程序、量化指标及操作安排。经认真研究,我们初步考虑由以下三部分构成“逆周期”调节机制:一是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建议由自律组织联席会

议(沪深交易所、中登公司、保护基金公司、证券业协会、证金公司)每季召开一次会议,主要根据相关量化指标变化情况,研究分析当前市场景气度情况。如三分之二以上参会专家投票认为市场已经处于过度活跃或持续低迷时,则提出进行“逆周期”调节的建议。监管部门根据自律组织建议,在履行内部程序后,公告调整后的有关风控指标要求。

二是构建测量市场景气度的量化指标。从各国监管经验看,很难用单一量化指标对市场景气度进行测度,一组相对综合、便于监测、可交叉比正确量化指标效果更好。经对历史数据实证统计分析,以下四个层面指标与市场“过冷”、“过热”、“正常”存在较高的对应关系,能够根据这些指标一段期限内(如 3 个月)的变化来判断市场景气度:

1)绝对水平指标。市场换手率、新开账户数量、沪深300指数公司平均市盈率、融资融券规模等;

2)相对水平指标。沪深300 指数市盈率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对比关系,无风险资产收益率能够用同业拆借利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进行测算;

3)趋势指标。市场主要指数移动平均线的变化趋势等;

4)宏观经济指标。GDP 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等。

三是明确动态调整的操作方式。根据市场景气度变化情况,作出“逆周期”调节决定后,动态调整各项业务风险资本准备的

计算比例,向市场释放“逆周期”调整信号。为保持净资本的严肃性、可比性,不调整净资本的扣减比例。在市场过度活跃时,适当提高各项业务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引导公司审慎控制业务规模;在市场持续低迷时,适当降低各项业务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引导行业适度扩大业务规模。

(二)完善净资本的结构和层次

当前,证券公司净资本主要由净资产和次级债务等构成,其中净资产中有部分属于公允价值变动等未实现收益形成的资本。次级债务、未实现收益形成的资本与股本相比,在危机时吸收公司损失能力相对较低。为夯实行业净资本,有必要借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根据资本的性质,将净资本区分为核心净资本和附属净资本两个层次,并明确附属净资本的比例上限。

核心净资本由吸收损失能力较强的普通股资本构成,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不含未实现收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交易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不含未实现收益形成的利润)。基本计算公式为:

核心净资本=净资产-未实现收益形成的权益-长期资产-流动资产按规定比例的扣减额。其测算原理与现行净资本计算规则基本一致,但不包括次级债务形成的净资本。

附属净资本则是核心净资本的补充,将具有一定资本属性的项目,按一定比例计入附属净资本。基本计算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