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熙《林泉高致》对山水画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郭熙《林泉高致》对山水画的贡献【摘要】郭熙是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画院山水画家,也是继宋初李成、范宽之后北宋最重要的山水画家。郭熙的山水画曾对当时画院内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推动北宋山水画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更是对北宋之后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郭熙《林泉高致》的探析,对郭熙进行了不同侧面角度的分析,理清了历史上这一优秀画家的真实面貌,重点探论郭熙及其《林泉高致集》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三远;四景;林泉高致

【中图分类号】i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25-02

郭熙的生平及绘画特点

郭熙 (1023-约1085)〔北宋〕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熙宁(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年)。

郭熙用笔笔力劲健,多以整笔之法勾勒,水墨明洁,气韵清朗。早年精工细致,后学李成,晚年落笔益壮,作品无论是构图、笔法,都被称为独步一时。他常游名山大川,实地写生他主张绘画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反对“不可居”、“不可游”的虚无缥缈的山水,强调师法自然。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枝多用垂枝法,在他画中和“鹿角树”配合,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向背仰俯全在曲

中取势,无一直笔。其作品有:《早春图》、《春山访友图》、《关山春雪图》等。

1 《林泉高致》的内容

郭熙的山水画理论及其主张,经由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总结了传统绘画的经验。此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前四篇为郭熙艺术论述,阐述了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启发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形象,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和认真的创作态度,并对山水画的构图与结构,细部与整体关系,笔墨与色彩的运用方面作出了精到而具体的论述。《画格拾遗》的内容是记述郭熙的一些画迹;《画记》是介绍郭熙的生平及受宋神宗宠遇即在宫中作画的史实,是研究郭熙生平及其宫廷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资料。其中《山水训》尤为重要,全面地论述了他对山水画创作方面的看法和经验。认为学习传统要“不局于一家”,从各方面吸收“以使我自成一家”,这是他切身实践体会的理论。

2 《林泉高致》解析及对山水画中的影响及贡献

2.1 提出了画家对山水审美关照的心态问题

在《林泉高致》中,郭熙首先提出了画家对山水审美观照的心态问题:“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这里说所的“以林泉之心”有两重涵义。一是抱着平等的亲爱之心。强调进一步设身处地的体验,二是要以林泉之括淡无欲无待的平静之心去体验林泉之“意”。郭熙认为这样以林泉之心去亲近山水,才能得

到审美的满足,才能得到更多的快意。其实,这就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审美态度。

2.2 提出画家对山水要“饱游沃看”

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郭熙常游名山大川,实地写生,勤学苦练,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的新局面。他说:“欲夺其造化,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沃看”。后来石涛将这一观点概括为“搜尽奇峰打草稿”。只有这样才能使千山万壑历历罗列于胸中,画出山川的意态。

2.3 观看山水,还要“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

郭熙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这是《林泉高致》观察山水的一个重要论点。“远望以取其势”是因为“山水大物也”,因此“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式气象”。郭熙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有着深切的体会,故观察山水须远望以取其势的问题自然再次提出。因为这是符合对山水的审美规律的。

郭熙的贡献不仅在重提观看山水还要远望以取其势,还在于它将这个原理延伸到山水的全方位整体景观的审美观照。他提出十分有影响的“山有三远”之说。山之三远者谓高远、深远、平远之势。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对于山水的四季朝暮、阴晴雨雪等环境下的变化,郭熙都经过认真的观察研究,总结出不少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对山水的远望以取其势,用心灵去体验,而不仅仅是用眼睛去把握,这是

他的独到之处。

“近看以取其质”则是郭熙的创见。近观山川之质不仅是要看清楚其物质之质,更重要的是处身山川之中,感受山川景观的意态。这是一种主客观交融的观照方法。

2.4 提出“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观”的观照方法

所谓“山形步步移”就是多种距离的审美观照。“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也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掌握山川之势还须从多种距离去感受,不同距离呈现之势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这是对“远望以取其势”的补充。所谓“山形面面观”就是对山川进行多角度的审美观照。“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掌握山川之意态还要对山川的景观进行多方面的体验,这是对“近看以取其质”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山水画的意境: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秒品。

《林泉高致》中关于山川的审美观照方法以及用林泉之心体验的理论也可以看做中国画透视法的全面概括。中国画之山水画家对山川写生,往往在游览之后,一景接一景,多视点,四时变化也不同,因此画出的山既是此山,又非此山。这是区别于西画焦点透视的画法。是郭熙概括的以林泉之心去体验,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观的方法。郭熙之《林泉高致》则是将此方法予以理论的提升,使之上升为理论形态。对中国画的发展尤其对中国画之山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对郭熙《林泉高致》的评价及地位

郭熙是继宋初李成、范宽之后北宋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他总结了传统绘画的经验,创“高远”、“平远”、“深远”的“三远法”,为我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奠定了基础。中国山水画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艺术境界, 只有通过《林泉高致》中“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绘画方式才能实现 ,进而达到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空间意识。郭熙的“三远”论是他对山水画意境的一种有力概括,从表现“远景”开始,进而构成“远势”,并弛向“远思”。画中“远”的空寂,使人的思绪跟着山水的“远”而无限延伸,渐渐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及哲理性的文献,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林泉高致》是我国画论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门论著。书中全面总结了以往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包含了郭熙的主要绘画思想和经验总结,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理论的最高水平,还运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郭熙创作山水画的经验,对山水审美观照的体验,文辞优美,对后世山水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对四时山水,朝暮景观的描述,对后人必有很大的启迪,对当今的绘画创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4 结语

通过对郭熙的生平,《林泉高致》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贡献及评价,集中介绍了山水画创作对山水观照的方法,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郭熙及其理论著作《林泉高致集》,这我们后代山水画创作有重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