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内涵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文化内涵的文献综述
中华武术亦称武艺,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鲜明民族风格,是锻炼身体、预防疾病和自卫的一种体育形式和方法。武术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优秀的民族
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自古以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在现代体育兴盛的现代,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世界五大洲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武术是一枝独秀、放射着中华民族智慧光芒的奇葩。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无论是审美意义上的“形神兼备”,还是健身养生中的“内外兼修”、“形神合一”,或者道德范畴的“崇尚武德”、“重义轻利”等,都体现了中华武术文化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研究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原始人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为了获得食物和保护自己,必须同各种野兽进行殊死的搏斗,在漫长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原始人创造和使用了各种简陋的武器,如石锤、燧石尖嘴凿以及用石器刮削过的棍棒等,去战胜各种凶猛的野兽,狩猎就成为生存和生活必需的生产活动。在狩猎过程中,人们逐步获得使用武器的方法和掌握格斗的实践技能,尽管它是在原始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是非常低级的,但却是武术技术的萌芽。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制,部落之间为争抢劳动果实经常发生战争,使用武力就成为掠夺与反掠夺、侵犯与自卫双方采用的主要手段。手中的武器随着作战的需要不断改进;战场上搏斗、格杀的经验得以总结,对战斗中比较实用和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人们反复模仿、习练和传授;于是,专门用于杀人的兵器开始从原始的生产工具中分离出来,战斗需要的格斗技术也逐渐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通过频繁的战争实践而发展成为独立的技术体系。武术正是在这个重要的转变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因此,可以说武术与战争紧密相连,结伴共生。
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武术的内容、表现形式及社会作用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技术体系。
商周时代,剧烈的军事斗争使武器由简单到复杂、多样,攻防技术也不断发展,攻防技术内容在不断丰富。由于冶铜业的出现,兵器得到改良,使用兵器的方法也不断改进,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武术被列入教育内容,为后来的武术套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图霸,战争频繁,军事训练受到重视,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秦汉时期,武术的军事功能逐步向多功能方向发展,近似套路形式的兵器舞相继出现。唐朝时期,由于始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用武勇人才,推动了民间和官方的练武活动,尚武之风盛行,大大提高了武术的社会地位。然而,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统治者逐渐限制武术活动,使唐代形成的尚武之风日渐衰微。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指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可引申为外在的客观世界和内在主观世界的和谐、统一。古代武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内外兼修”、“德艺双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等独特理论。练武术不仅强调练习时间、场所与大自然一致,而且强调运动中自身的整体和谐。比如一个高水平的习武者在演练时能够做到内外、形神高度和谐,表现出来的以
形传意、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的特色,正是“天人合一”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
在人类历史上,从人与野兽的搏斗,到人类之间展开的拼杀与战争,武术主要的技术、技能就是为之服务的攻防技击技术、技能。因此,可以说攻防技术性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特性。即使武术发展到有了种类繁多的套路运动形式,在它们的动作和练法中,也主要体现攻防格斗的意义。如组成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都有着不同的技击特点和攻防规律。其他许多的功法练习和实用器械的技击方法又都是以培养人们战胜对手、抵御敌人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练习武术讲究身体的内外合一,既要注意动作的外部体现,又要神与形体的配合统一。所谓内是指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智活动和气息运行;外是指手、眼、身等外在的形体运动。武术拳种流派繁多,但都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习方法。“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构成武术的外三合、内三合,强调了武术的整体意识。从武术的强身、健身角度讲,就是要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这是武术特有的风格特点,是其他任何体育项目所不具有的,是民族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武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由于其动作和套路的编排既有搏击的刚勇,又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加之单人练、双人练、多人练和集体演练等多种形式,使武术表演一向为群众所喜爱。这其中除了它的阳刚之气激励人以奋发向上外,还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各拳种又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有的以苍劲挺拔著称,有的以潇洒英武取胜,有的以敏捷活泼见长;有的身手柔韧而舒展,有的状如飞禽走兽,有的醉态可掬、形象生动逼真,可以从形态和精神俩方面给人以美感,从而体现出武术运动独具特色的艺术性。
武术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拳种和器械,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套路的运动量等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可以使不同年龄、体质、性别、职业和爱好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锻炼。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给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条件。因此,在广泛的适应性上,武术运动要比其他体育项目具有更强的优越性。
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如长拳的动作运动幅度大,关节活动灵活,动作复杂多变,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有较高的要求,长期进行锻炼有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同时,长拳的动作大多由大肌肉群来完成,要求肌肉的活动强度大,肺活量也较大,这对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发挥积极作用;太极拳动作缓慢、均匀、圆活、放松,对内要求呼吸自然,神态安逸,以意动全身,以意带力,能收到松静、自然、招式均匀的效果。练习武术对人体内在的精神、情绪、心理和内环境的调节都十分有益。总之,武术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调节和发展。
武术具有攻防技术,通过习武,不仅可以增强劲力,增强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而且通过“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方法和功法训练,可以增强抗击摔打、防身自卫能力,练就克敌制胜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