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褶积模型: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是当今地震勘探中三大环节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正演、反演和子波处理。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波通常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即:式中:w(t)为系统子波;r(t)为反射系数函数,符号“*”表示褶积运算。

2.分辨率: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强弱的两种表示: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d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时间间隔dt 的倒数为分辨率。垂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3.薄层解释原理:Dt

4.时间振幅解释图版:我们把层间旅行时差Δt与实际地层的时间厚度ΔT的关系曲线以及薄层顶底反射的合成波形的相对振幅ΔA与实际地层的时间厚度ΔT的关系曲线统称为时间-振幅解释图版。

5.协调厚度:在相对振幅ΔA与实际地层时间厚度ΔT的关系曲线上,ΔA最大值所对应的地层厚度称为调谐厚度。协调脉冲。

6.波长延拓:用数学的方法把波场从一个高度换算到另一个高度,习惯上称之为波场延拓。

7.同相轴:各接收点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

8.波的对比:根据反射波的一些特征来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方法:相位对比、波组或波系对比、沿测网的闭合圈对比、研究异常波、剖面间的对比。

9.剖面闭合:相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反射波的t0 时间应相等,是检验波的对比追踪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

10.广义标定:是指利用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岩性、层厚、含流体性质等)和地震属性参数(如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比关系,判别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区域内地震反射信息(如同相轴、地震相、各种属性参数等)的地质含义。11.层位标定:就是把对比解释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意义,如沉积相、岩性、流体性质等,并把这些已知的地质含义向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的延伸过程。

12.断层要素::(1)断层面,断层面的合理确定,最理想的情况是浅、中、深层都有断点控制,这些点的连线就是断面。。(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根据反射层位在断层两盘的升降点来确定升降盘,两盘的垂直深度差就是断层的落差。(3)断面倾角的确定:当测线与断层走向垂直时,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倾角为真倾角,当测线与断层面斜交时,可得断层面的视倾角。

13.砂泥岩压实曲线(岩性指数图版、岩性速度量版):主要从两方面获得,其一是精度比较高的钻井,测井资料,通常用这些资料进行岩性解释的标定;其二为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的速度谱资料。

14.品质因子:地震波能量E在一个波长λ范围内相对变化,

15. 薄层:是指某种岩性的沉积厚度较小,在地震图件上无法区分该沉积地层的顶底反射信

息。类型:1韵律性薄层2递变型薄层

填空:

1三个准则条件:零相位子波;子波相位数,主极值大而明显

2射线偏移、波动方程偏移;有限差分法、kichhoff积分法、F-K域法、有限元法;叠后偏移、叠前偏移;时间空间域法、频率波数域法;时间偏移、深度偏移

3识别有效波:强振幅、波形相似性、同向性、时差变化规律

4构造解释:时间剖面对比、时间剖面地质解释、深度剖面与构造图解释、含油气远景评价、剖面,平面,连井解释

5薄层类型:韵律性薄层、递变型薄层

6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孔隙、溶洞、裂缝。裂缝:构造裂缝、成岩裂缝,沉积-构造裂缝,压溶裂缝,溶蚀裂缝

7火山岩:裂缝、溶蚀孔洞、气孔。地震波速高,密度大,磁化强度大,电阻率高,地震波能量吸收强烈

8“一二三多”:岩石层板块大地构造理论;岩石物性参数、地质模型;正反演、地质地物、定性定量解释;修改模型、调整参数

9分辨率定量表示:(1) 纵向分辨率:Dh≥l/4,可分辨;(2) 横向分辨率:(3) Widess关于分辨率的定量表示:

;为子波的最大振幅

Fn为Nyquest 频率;S(f)为振幅谱;θ(f)为相位谱

10. 垂直剖面包含下列地质信息:①各反射界面的反射时间(深度);②地层厚度;③铅垂面内断层的垂直落差;④铅垂面内反射层的视倾角。与此对比,在水平切片上包含的地质信息有:①反射层的走向(水平切片上同相轴的延伸方向);②反射界面的厚度;③反射界面的倾角;④断层和其它地质界线的交线。

大题:

1.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但是反射波同相轴是与地下的分界面相对应,一个界面的反射特性又与界面两侧的地层、岩性有关。必须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如波阻抗反演技术等)才能把反射波所包含的“界面”的信息转换成为与“层”有关的信息后,才能与地质和钻井资料进行直接地对比。(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的反射子波叠加、复合的结果。而复合子波的形成取决于地下地层结构的稳定性,如薄层厚度、岩性、砂泥岩比等。(5)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这些波的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地质形态。

2.水平叠加剖面问题:1.在界面倾斜情况下,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动校正,水平

叠加。实际上是共中心点叠加而不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这会降低横向分辨率。同时,水平叠加剖面上也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回转波没有归位,在二维地震测线内,侧面波无法归位等问题。2.水平叠加剖面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界面倾斜时,记录点的显示位置总是相对于反射点向界面的下倾方向移动,这是不利于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的。解决途径::(1)通过数学关系,如三个角度或三个深度的相互关系,换算得到地质分界面的正确空间位置;(2)偏移处理,这是把反射和绕射准确归位到其真实位置的反演过程;(3)作空间校正,恢复地质构造的真正形态。3.水平叠加剖面和地质剖面的差别:(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的反射子波叠加、复合的结果。而复合子波的形成取决于地下地层结构的稳定性,如薄层厚度、岩性、砂泥岩比等。(5)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这些波的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地质形态,除非是经过三维偏移处理。

4.分辨率三准则:(1)Rayleigh准则:两子波到达时差Dt≥T/2 可分辨;2)Ricker 准则:两子波到达时间差Dt≥t(子波主极值两侧的两个最大陡度点的间距)可分辨;3)Widess 准则:Dt

5.影响分辨率的因素提高分辨率:1.子波的频率成分:l=V/F;Dh≥l/42.子波的频带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