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功能磁共振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内1H,由于 基本没有热运动的影响,所以均呈短T1信 号。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o 外来射频脉冲停止后,由M0产生的横向磁 化矢量由XY平面逐渐回复到Z轴
o 同时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出能量 o 发出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受 o 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
磁共振检查技术
平扫(T1WI、T2WI、PDWI) 增强(T1WI) 动态增强(Dynamic MR)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脂肪抑制成像(STIR) 水抑制成像(FLAIR) 水成像(MRCP、MRU、MRM) 灌注成像(Perfusion) 弥散成像(Diffusion) 功能成像(function MR)
MRI涉及讨论的主要为宏观磁化矢量的变化规律
MRI 的物理基础
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自旋的同时, 还以一定的角度围绕外加磁场方向 进行旋转运动,这种运动称为进动。
沿B0旋进着的质子类似于在重力作 用下的陀螺。
进动频率亦称角频率(ω0),取决于 外加磁场强度(B0)和原子核的旋磁比 (γ): 0 = 0
只有Larmor频率的磁动波与B0作用垂直时,被激 励的高能态质子方能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即 T1弛豫;
各种频率、任意方向的磁动波均可使质子群的旋 进频率及方位发生改变,即T2弛豫。
T1、T2弛豫过程同时进行
MRI的物理基础
弛豫与生物组织理化因素的关系
人体体温环境下,纯水分子热运动覆 盖的频率段最宽,多超出MRI质子共振频率 的范围。如果水变成冰或者有物质(蛋白 质)溶解在内使其粘度升高,则热运动减 低,处于Larmor频率的磁动波较多,能更 多地激发被激励的质子,使T1缩短。
其方法就是在常规的任意MRI序列上施 加对弥散敏感的梯度脉冲来获得
A
B
正常组织间隙 随机运动的水分子---低信号
组织内影响水分子弥散的因素
► 细胞内外的体积变化 ►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

► 细胞外间隙形态的改变
细胞毒性水肿的组织 运动受限的水分子---高信号
肿瘤组织细胞比例增高—高信号
DWI评估弥散的参数
磁共振成像原理及临 床应用
湖南省肿瘤医院放诊科 向往
MRI 的物理基础
绝大多数原子核都具有围 绕自身轴线做旋转运动的 特性,称之为自旋特性。
质子自旋就相当于正电荷 在环形线路中流动→即环 形电流→产生磁场,即核 磁。
若原子核含有的质子数为 偶数,则其自旋产生的磁 场相互抵消,为非磁性。 反之,若为奇数,则具有 磁性。
水分子扩散能力越强。
磁共振扩张张量成像 DTI
DWI成像只在X、Y、Z轴三个方向上施 加敏感梯度 ,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不 同组织在三维空间内的弥散情况,组织各 向异性程度往往被低估 。
DTI则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 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的特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TI
均质介质中水分子的运动是无 序随机运动,即向各个方向运 动的几率是相同,即具有各向 同性(isotropy)
通过两个以上不同弥散敏感梯度值( b值)的弥 散加权象,可计算出弥散敏感梯度方向上水分子的表 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ADC=In(S低/S高)/(b高-b低)
&
=
b=0
b=1000
ADC
► ADC反映了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的能力,指水分
子单位时间内扩散运动的范围,其值越高代表
从宏观上讲,受激励的质子群发生核磁共振时,质子宏观 磁化矢量M不再与原来的主磁场平行,M的方向和值将离开 原来的平衡状态而发生变化,其变化程度取决于所施加射 频脉冲的强度和时间,二者越大,在射频脉冲停止时,M 离开B0越远。
90射频脉冲
MRI的物理基础
核磁弛豫:脉冲停止后,宏观磁化矢量M又自 发恢复到平衡状态。
纵向弛豫:90°脉冲停止后,纵向弛化矢量 要逐渐恢复放到平衡状态,测量时间距终止 时间越长,所测到的磁化矢量信号幅度就越 大,Mz达到其最终平衡状态的63%的时间为T1 值。(通过释放已吸收的能量)
MRI的物理基础
横向弛豫:90°射频脉冲的的另一个作用是使质 子群在同一方位、同步旋进(相位一致),这时 横向磁化矢量Mxy最大。但射频脉冲停止后,质子 群同步旋进很快变成异步,相位失聚合,磁化矢 量相互抵消,Mxy很快由大变小至为0,称之为去 相位。Mxy衰减到原来值37%的时间为T2值。(通 过相位的改变导致矢量抵消)
上述方程式称为拉莫尔方程,其角 频率又称为拉莫尔频率。
旋磁比(γ)是原子核的固有特性, 仅与原子核的种类有关。
MRI的物理基础
能量从一个客体或系统传送至另一个,而接受者以供应者 相同的频率振动。这种能量传送只有在驱动者能量频率与 被激励系统的振荡频率相一致时才能发生。
在MR成像中,被激励者为组织中的1H团,激励者为射频脉 冲。在B0中,以Larmor频率施加射频脉冲,被激励质子从 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出现核磁共振。
PDWI
T2WI SE序列
3D - MRA 后交通支动脉瘤
3D-CEMRA的时间分辨率(胸腹部)
FLAIR 抑水序列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3D-重T2WI (水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MR图像:组织T1、T2驰豫时间、H1的 密度、分子弥散运动
DWI图像:利用扩散敏感梯度脉冲 将水分子弥散效应扩大,来研究不同 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差异
MRI的物理基础
生物组织中含有1H、13C、19F、23Na、31P 等元素,有磁性的元素有百余种。
在现今,研究和使用的最多的是1H。
1H是磁化最高的原子核,可以得到较强的信 号(即SNR高);
1H占活体组织中原子数的2/3,数量丰富。
MRI时,均指的是1H原子核。
无外加磁场时,各个 质子以任意方向自旋,因而 单位体积内生物组织的宏观 磁矩M=0,若将生物组织置于 一个强大的外加磁场(B0) 中,则质子磁矩发生变化, 较多的质子磁矩与B0方向相 同,较少与之相反。因此, 出现与B0方向一致的净宏观 磁矩M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