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摘要】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传统特色。

本文通过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研究发现,现代化对土家族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特色逐渐消失。

土家族饮食文化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

在我们指出土家族饮食文化正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来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趋势以及保护策略,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传承土家族特有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传统特色、现代化、影响、保护、传承、发展趋势、变化趋势、保护策略、研究成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等地。

土家族传统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传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土家族饮食文化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传统土家族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包含了丰富的食材选择、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外部文化的不断渗入,土家族饮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趋势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必要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因素分析、现代化对其影响、保护与传承策略的探讨,可以为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深入研究,探讨其传统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分析现代化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作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家族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演变过程,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土家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保护和传承土家族饮食文化的策略和建议,促进土家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土家族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历史、习俗和生活方式。

土家族美食调查报告小学生

土家族美食调查报告小学生

土家族美食调查报告小学生一、调查背景我们小组的调查目标是了解土家族的美食文化。

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和重庆地区。

土家族的美食一直以来都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深入了解土家族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特色。

二、调查方法我们小组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包括参观土家族餐馆、采访土家族的居民以及收集相关资料。

我们共进行了一周的时间来收集信息。

三、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总结了土家族美食的几个特点。

1. 味道独特土家族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味道而闻名。

他们的菜肴偏重于重口味,使用大量的辣椒、花椒等香料,给人一种火辣辛香的感觉。

此外,土家族人喜欢使用各种野山菜和草药调味,增加了菜品的口感和风味。

2. 营养丰富土家族的饮食多以杂粮、五谷和野菜为主。

他们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常常搭配不同的食材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土家族人善于利用当地资源,制作出各种富有营养的食物,比如糍粑、肉蓉、腊肉等。

3. 独特的制作工艺土家族的美食制作工艺独特,注重火候和调料的使用。

他们常常采用蒸、煮、炸等烹饪方法,旨在保持食材各自的原汁原味。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会根据菜品的需求配以适量的调料,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4. 节日食俗土家族的节日食俗也是其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在土家族的新年,他们会用糯米做成团子,象征团圆;在土家族的婚礼上,他们会做出独特的婚宴菜肴,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这些传统的食俗使得土家族的美食更加丰富多样。

四、调查感悟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土家族美食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土家族人的饮食文化与他们的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密不可分,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土家族的美食文化,传承下去。

五、参考资料1. 李林蔚,2015,《土家美食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

2. 陈红叶,2019,《中国民族饮食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3. 重庆市土家族食俗文化考察报告,2018。

土家族民俗文化实践报告(2篇)

土家族民俗文化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土家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贵州省等地。

土家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土家族民俗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土家族民俗文化实践活动,现将实践情况汇报如下。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土家族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民俗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我们决定开展此次土家族民俗文化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参观土家族村落我们首先参观了土家族村落,了解了土家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

土家族村落依山傍水,房屋多为吊脚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我们还参观了土家族的民居,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点。

2. 参观土家族博物馆在土家族博物馆,我们了解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

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土家族的文物、工艺品、服饰等,让我们对土家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参观土家族传统手工艺作坊我们参观了土家族传统手工艺作坊,学习了土家族的传统工艺,如织锦、木雕、银饰等。

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感受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4. 参与土家族传统节日庆典我们参与了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庆典——六月六,这是土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庆典活动中,我们观看了土家族的舞蹈、歌曲、武术等表演,感受到了土家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5. 采访土家族长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我们采访了土家族的长者。

长者们向我们讲述了土家族的起源、发展、传统习俗等,让我们对土家族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土家族民俗文化的认识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对土家族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

2. 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土家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

3. 传承了民族文化通过参与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庆典、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我们为传承土家族民俗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土家族少数民族实践报告(2篇)

土家族少数民族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土家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我国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等地区。

为了深入了解土家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我们组织了一次土家族少数民族实践考察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土家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土家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家族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土家族文化,我们决定开展此次实践考察活动。

三、实践内容1. 考察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 实践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16日3. 实践人员:8名大学生4. 实践内容:(1)参观土家族文化博物馆,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2)参观土家族传统村落,体验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3)与土家族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4)参加土家族传统节日,如土家族“摆手节”等;(5)学习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如织锦、银饰制作等。

四、实践过程1. 参观土家族文化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们了解了土家族的起源、历史、文化、风俗等。

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土家族文物,如土家族银饰、织锦、铜鼓等,让我们对土家族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参观土家族传统村落我们参观了吉首市团结村、凤凰古城等地,感受到了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

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红墙黛瓦,具有浓郁的土家族风情。

我们还参观了村民的住房、厨房、卧室等,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3. 与土家族村民交流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土家族人热情好客、勤劳朴实。

他们传承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如打猎、捕鱼、农耕等。

我们还了解到土家族人崇尚自然,尊重祖先,讲究礼仪。

4. 参加土家族传统节日我们参加了土家族“摆手节”,这是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节日里,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吉祥。

我们感受到了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土家美食研究报告

土家美食研究报告

土家美食研究报告土家美食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做法而闻名。

本报告旨在探索土家美食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2. 土家美食的特点土家美食以独特的味道、丰富的口感和精巧的做工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土家美食特点:2.1 辣味浓重土家族喜欢吃辣,辣味是土家美食的特色之一。

常用的调料包括辣椒、花椒、姜蒜等,烹调过程中加入丰富的辣椒和调味品,使得土家菜肴味道鲜辣浓香。

2.2 多样化的食材土家美食所使用的食材十分多样化,包括猪肉、鸡肉、鱼类、蔬菜等。

湖区的土家族还崇尚食用藕、莲藕、甲鱼等水产,在食材的选择上非常讲究新鲜和品质。

2.3 独特的烹饪方法土家美食以烧烤、煎、炸、蒸等烹饪方法为主,均烧、炖、卤等技法也得到广泛应用。

采用不同烹饪方法可以使食材的独特风味充分展现,给人美味可口的感觉。

3. 土家美食的历史背景土家美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土家族的祖先曾经是南方得到很高赞誉的武将,因此在许多历史记录中可以发现土家菜的名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家美食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风味,并逐渐被流传和发扬光大。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土家美食一直在不断发展。

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业条件的影响,土家族人民通过独特的烹饪方法和调味技巧,将本地丰富的食材与各种调料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独特口味的菜肴。

4. 土家美食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土家美食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更是土家族的文化代表之一。

土家族人民通过饮食方式和烹饪技巧,体现了自己对食物和生活的独特理解,也传承了世代相传的家庭传统。

土家美食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促进社区凝聚力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人们在一起分享土家美食的时候,不仅仅是享受美食,更是共同记忆和情感的交流。

土家族的祖先留下的独特口味和烹饪技巧,也成为了家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象征。

5. 结论通过对土家美食的研究,我们对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

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表现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进行研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一、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土家族的食物以粮食为主,主要种植稻米、玉米、小麦等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土家族人民擅长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在土家族饮食文化中,酸辣是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酸辣菜肴,如土家酸汤鱼、酸辣土鸡等,这些酸辣的食物不仅能够调节口味,还可以驱寒暖身。

土家族还有一种特色的食品——苦菜,据说吃了苦菜可以防止感冒。

土家族还有一种独特的酒文化,酿酒是土家族人的传统手艺,土家族酒是土家族人民的家常酒,是祭祖、招待客人的必备饮品。

土家族还有一种称为腊排的传统食品,腊排是用猪肉腌制而成,口感鲜美,风味独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开始更加注重营养搭配和口味的多样性,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文化交流也是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文化元素不断交流融合。

土家族人民开始接触到外来的饮食文化,吸收了一些外来的烹饪技巧和食材,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土家族人民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食材和调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各地各族的饮食文化,这些都为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对土家族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

土家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土家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土家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和贵州等地。

土家族民族文化是土家族人民的宝贵财富,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建筑艺术、服饰风格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以下是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调研报告。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人民崇尚和平、勤劳、团结和友爱,在村落中形成了一种互助互爱的社会习俗。

例如,他们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日子里举办集市,集中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人们相互赠送礼物,互相祝福,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

此外,土家族人民还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行为,他们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将一切可用之物变废为宝。

这种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在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是土家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

土家族人民居住在以竹木为骨架和草坯为墙体的房屋里,这种房屋结构既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又具有独特的风格。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主要以木材和石料为建筑材料,房屋屋顶多为深色瓦片,墙体多为白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不仅注重舒适度,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庭的重视。

土家族的服饰风格是土家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方面。

土家族人民喜欢穿着彩色的衣服,女性常常是亮丽多彩的风格,男性则以深色为主。

土家族的服饰上经常绣有吉祥图案和寓意深远的纹章,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幸福和繁荣的向往。

在节日和重大场合,土家族人民还穿上传统的盛装,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对土家族文化的自豪感。

总之,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支。

土家族人民通过代代相传,保持和发扬了土家族民族文化,使其独特性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家族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土家特色美食研究报告

土家特色美食研究报告

土家特色美食研究报告1士司时期的土家族饮食土司则是中国封建统治时期设在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支持少数民族首长、头人而建立的对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统治的机构。

土司阶层和士民阶层是土家族古代的两个主要阶层,他们的饮食文化活动具有各自阶层性特征。

土司阶层通过贡赋食物保持与中央朝廷向上的联系,通过馈赠食物维系与周边土司及汉族人间的横向交往,以及通过控制食物完成对官僚系统和土民的向下治理。

而土民阶层具有生食遇风和共食群居的特点,因此土家族古代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家庭种养和渔猎采集,食材种类较多,饮食结构复杂。

土司管理时期,由于汉族与土家族物质文化的交流,大量汉族地区农作物品种如水稻、玉米.燕麦、黄豆小米.绿豆、艺麻等被引进到土家族地区,除此之外,牛耕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2改士归流之后的新发展清雍正五年(1727) ,清政府对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开始进行改土归流,到乾隆元年(1736) ,这一工作基本结束。

汉族的移民为土家族地区的农业带来了先进的犁耕方式和耕作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家族传统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随之推广的,是先进的灌溉技术,此时土家族地区已广泛使用水车、筒车.蜈蚣車、冲筒等提水、引水工具并修筑塘堰,开渠引水,开发良田。

同时,外地的产作物,特别是玉米、番著、马铃曹传入武陵地区,并且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成为了土家族人生产生活的必要作物,这改变了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并且开辟了今日土家族特色饮食的形成。

玉米在山区有着重要作用,施南府山区民众“山居以为正粮”。

清代在恩施地区形成了玉米的集中产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恩施地区多山地,且在清代“改土归流”前并没有过多开发,相比较于北部各省区长期以来以粟麦等旱作物为主,恩施山地更容易接受并推广新的作物。

另外玉米的耐旱且适应山地的特性使得玉米的产”量优势在山区发挥的更加明显,也更容易在短期内满多余人口带来的粮食问题。

此外,湖北约于十九世纪初开始有马铃著种植。

最初,马铃著的种植是多集中在高寒山区的。

土家风俗总结报告范文(3篇)

土家风俗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一、引言土家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世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地区,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

土家族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传统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也为世界民族文化的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本文旨在总结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以期为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提供参考。

二、土家族概况1. 民族起源与分布土家族起源于古代巴人,后逐渐与汉族、苗族等民族融合,形成今天独特的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

2. 语言与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人通用汉语。

目前,只有少数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3. 宗教信仰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他们崇拜自然,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崇拜动植物,如牛、羊、狗等;崇拜图腾,如鹰、白虎等。

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

三、土家族风俗习惯1. 服饰土家族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男子通常包头巾,穿对襟短衫收腰裤,白布裹围脚穿草鞋。

女子则盘发,穿短裙绣花鞋。

女装上衣矮领右衽,领上镶嵌三条花边,胸前钩花,袖口和衣襟上饰以小条花边。

已婚妇女袖口较大,便于哺乳。

2. 饮食土家族饮食以酸辣为主,尤喜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制成合渣。

其他特色食物还有粑粑、腊肉、油茶、合菜、团馓等。

土家族喜欢饮酒,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

土家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村寨中,房屋多为吊脚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 节日与习俗(1)摆手节: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土家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2)赶仗:土家族的一种狩猎活动,通常在集体劳动中举行。

人们围山打猎,收获颇丰。

(3)哭嫁:土家族女子出嫁时,要跳花鼓子哭嫁。

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亲人的依依不舍。

(4)丧葬:土家族丧葬习俗独特。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湖北、四川、湖南、重庆等地。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重点研究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探讨其中的原因及影响。

一、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传统的饮食习惯中,土家族主食以米饭为主,是以水稻为主食材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在烹饪方式上,注重火候掌握,酸辣味道浓重。

传统的土家族餐桌上,经常会出现腌制的酸菜、辣椒等食材,这些都是土家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特点。

土家族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米豆腐、萝卜糕等,这些食物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也是土家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家族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米饭正在逐渐被面食所代替,尤其是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土家族人开始接受面食的方式。

而在蔬菜、肉类方面,传统的酸菜、辣椒逐渐被新的蔬菜和肉类所替代,口味也逐渐变得清淡。

在烹饪方式方面,传统的煮、炒、蒸等方式也开始受到西式烹饪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土家族开始接受烤、炸等新的烹饪方式。

最重要的是,在生活方式方面,传统的用餐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土家族选择外出就餐,而不是在家中用餐,这也间接影响了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是促使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家族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的饮食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餐饮业要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

外部文化的渗透也是导致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交流,外部文化开始渗透到土家族的生活中,其中包括饮食文化,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土家族的饮食习惯。

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之一。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等地。

土家族的
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食
材选择、烹饪技艺、餐饮方式等方面探讨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

1. 食材选择方面
在传统的土家族饮食文化中,主要的食材是农产品和野生动物。

其中,以山泉水、鱼类、蘑菇、藕、米饭等为主要食材,这些食材多数是当地土特产或者是自给自足的物品。

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如今,土家族的
饮食文化中逐渐出现了西式快餐、进口食材等元素,也有不少土家族人开始从事商业养殖,食用的也逐渐变成了生产出来的商业品种。

2. 烹饪技艺方面
在传统的土家族饮食文化中,烹饪技艺以煮、蒸、炖、炒为主,不少菜品都以重口味、重油煎炸为主。

而近年来,土家族烹饪技艺也在不断发展,不少餐饮从业者也在不断创新
和改良传统的烹饪技艺,增加了一些清淡健康的元素。

3. 餐饮方式方面
传统的土家族餐食多以家庭为主,寿宴、婚礼、节日等场合才会有全族人的聚餐。


现在,土家族的餐饮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可以在家里享受美食,也可以在餐厅、酒店、咖啡厅等场合品尝到土家族的美食。

此外,也出现了以快餐为主的土家族餐饮方式。

总的来说,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土家族人对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依然是很重视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发扬这种文化,推广这种美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土家族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土家族饮食文化-罗胜

土家族饮食文化-罗胜

土家族十大名吃欣赏
土家蒸肉
土家柏杨豆干
葛仙米
土家腊肉
渣广椒
莼菜
油茶汤
茶文化是鄂西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主要 组成部分。鄂西土家族地区盛产茶叶,而 且加工制作技术精细,历史悠久,成为土 家族地区向中央王朝朝贡的驰名方物,又 是土家族民间馈赠交际的上等礼品。茶叶 是鄂西土家族地区的家常饮料,成为生活 的必需品,又有独特的饮用法。饮茶,不 仅是土家族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一种 礼仪.
如今,在鄂西土家族地区,社日吃社饭的风俗依然盛行不衰。 一到社日,从城市到乡村,数万个家庭、数十万人吃社饭,形成 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奇观。目前,鄂西土家族人的社饭制作和销 售也逐渐走向市场化。市场上,可以购买到已经做好的“社菜”, 使社饭的制作更加方便快捷。对于不方便在家做社饭的人或外来 人员,还可以到超市购买现成的社饭或到餐馆吃社饭餐。
(4)
“大锅烩菜”
将所有的菜都倒在锅里煮好,撒上辣椒,花椒,葱花,姜末等佐料, 然 后家人各盛上碗,围着火炕吃饭。
(5)“鸡蛋茶” 用油炸花生米,核桃仁、黄豆、米泡、包谷泡等,打上三四个鸡蛋, 放入 煮开的油茶内,味道鲜美,具山村风味。 (6)“炒米” 先将糯米用甑蒸熟,取出晒干后,再用砂炒成米泡。食时,将炒米 放在碗内 ,用开水冲泡加糖,便可饮食。 (7)“糖果” 将炒米用熬化的饴糖团好,置于木木框内铺平,其上撒些花生米, 核桃仁和 芝麻切成块片。以前“糖果”是土家祭祀用的“供果”。 (8)“团撒” 先将糯米蒸熟后,置于一圆形的模具内,摊开晒干,便成为熟糯米 团饼,再将其油炸,香脆可口,可贮藏在坛内,以备自家吃或待客, 或作馈赠品。
土家族特色名吃
封闭山区的地理环境还造就了鄂西土家族粗放纯朴的饮食风俗, 而这种饮食风俗又恰是浓郁的原生态特色和丰富的古老文化因子的 具体体现。 鄂西土家族先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形成了土家族的众多饮食特 色菜肴。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摘要】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传统特点。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土家族饮食文化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从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特点、现代社会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影响、土家族饮食习惯变化原因、土家族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土家族饮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通过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变迁。

展望了未来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为保护和传承土家族饮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传统、现代社会、影响、习惯、原因、传承、创新、现状分析、趋势展望、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的背景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土家族饮食文化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受到现代化社会的影响,也与土家族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背景包括多方面因素,如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人口流动等。

在过去,土家族主要以农耕为生,饮食习惯较为简单,以米饭、蔬菜、猪肉为主要食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家族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更加多样化,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川菜、湘菜等。

与此城市化带来的生活节奏加快,也使得土家族的饮食方式趋向便捷化,如快餐文化的兴起,方便食品的普及等。

研究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土家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1.2 研究意义土家族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变迁,土家族饮食文化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研究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土家族文化的内涵,保护和传承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丰富的饮食文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家族饮食文化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挑战。

研究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土家族饮食文化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信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土家族饮食文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部影响和冲击,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规律和原因,对于有效保护和传承土家族饮食文化,促进土家族文化独特性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土家族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家族饮食文化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变化。

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更可以探讨现代社会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影响及其原因,为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土家族饮食文化概述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土家族饮食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土家族饮食文化以米饭为主食,喜欢用花椒、辣椒等调味料,口味偏辣。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酸、辣、鲜的食物,以烤鱼、酸菜鱼、辣子鸡等为特色菜肴,萝卜牛肉、腊肉、腊猪肉也是他们的传统美食。

土家族饮食文化还注重家庭聚餐,餐桌上寓意美好的食物和家人团聚的意义。

土家族人民对食物品质和烹饪技艺有着严格的要求,传统的烹饪方法和餐饮礼仪也被传承至今。

土家族饮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是土家族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文化符号。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

土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饮食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土家族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将从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传统特色、变化原因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传统特色土家族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土家族饮食文化中,酸辣味道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土家族的饮食以辣味为主,而且善于酿造酸菜,如土家族的腊鱼、辣子鸭等都是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代表。

土家族还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菜肴,如土家酸汤鱼、辣子鸡、腊肉炖酸菜等,这些菜肴口味浓郁,极具土家族风味。

土家族饮食文化中还有许多传统的饮食习俗,如土家族传统婚礼上的“养门酒”、“迎亲餐”等。

这些饮食习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传统,代表了土家族人民的待客之道和热情好客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还有许多节日饮食习俗,如过年时吃腊肉炖酸菜,端午节时吃粽子等,这些都是土家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发展、传统习俗的淡化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消费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土家族人民的饮食方式和口味也受到了影响,传统的酸辣味道逐渐受到了挑战,一些西式、甜味、清淡口味的食品也逐渐被引入到土家族饮食文化中,如汉堡包、披萨等。

传统习俗的淡化也是土家族饮食文化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饮食习俗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地区,土家族人民的饮食习俗和传统饮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一些传统节日饮食习俗逐渐淡化,导致土家族饮食文化传统的减弱。

文化交流也是土家族饮食文化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土家族人民接触外部文化的机会增多,一些外来的饮食文化也开始渗入土家族饮食文化中,从而影响和改变了土家族的饮食口味和饮食习俗。

土家风情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土家风情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土家风情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土家族的风情文化,包括其特色民俗、传统饮食、服饰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以深入了解土家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深入土家族聚居的地区,参观了传统土家民居、土家族音乐舞蹈表演等,以感受并了解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

2. 采访调查:我们与土家族长者、文化专家、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听取他们的故事、见解和意见。

3. 文献资料查阅: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了解土家族的历史、起源、文化遗产等。

三、调查结果1. 特色民俗土家族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活动。

其中包括赶山会、摆手舞、踩高跷等,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富有娱乐性,更是土家人向着幸福生活发展的象征。

2. 传统饮食土家族的传统饮食以农产品为主,注重用新鲜食材制作美味佳肴。

口味多样,包括酸辣口味、香辣口味等。

土家人还喜欢烤肉、吃腌笃鲜、喝土家米酒等。

3. 服饰习俗土家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绣有精美的花纹。

土家女性在重要场合会佩戴银饰,如银锁子、银项链等,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4. 宗教信仰土家族的主要宗教信仰为土地崇拜、拜神、拜祖先等。

土家人相信自然界的神灵具有保护人类的力量,因此会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

四、调查心得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土家族的风情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与土家族长者和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待自己的文化底蕴充满自豪和热爱,让我们深受感动。

然而,我们也发现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困境。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土家族的年轻一代逐渐远离传统文化,导致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逐渐衰落。

对此,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土家族特色文化的扶持力度,通过设立相关文化活动、培训班等方式,鼓励土家族年轻人更加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同时,我们也呼吁媒体和旅游业界加大对土家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了解、感受土家族的风情。

这样不仅能促进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深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就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传统土家族饮食文化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在传统土家族饮食文化中,米饭是主食,而火锅、腌菜、腊肉等传统美食也是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家族人民喜欢用花椒、辣椒等调料,烹饪出麻辣可口的菜肴。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的土家族人民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技艺。

二、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土家族饮食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导致土家族人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很多人不再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传统的烹饪和美食。

快餐、外卖等现代化饮食方式逐渐成为土家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随着交通的便利和物流的发达,外来的食材和烹饪方式也进入了土家族人民的餐桌。

传统的土家族美食虽然美味可口,但因为工艺繁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土家族人民在保留传统美食的也开始尝试各种外来的美食和烹饪方式,使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

三、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原因。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使得土家族人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消费能力。

他们可以选择更为方便快捷的就餐方式,也可以享受更多种类的美食。

传统的土家族饮食文化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人们更愿意尝试新的食物和烹饪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土家族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外来文化的机会。

外来的食材、调料和烹饪方式也在逐渐融入到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中。

人们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美食,也开始创新和改良传统的烹饪方式,使土家族饮食文化更加多样化和富有活力。

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对土家族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而闻名,这种饮食文化不仅体现在饮食方式上,更融入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土家族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传统特色、变化原因以及未来走向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传统特色土家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土家族饮食以酸辣为主,辅以香辣和鲜辣,这种调味方式在土家族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土家族人民十分讲究饮食的色、香、味俱佳,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山珍海味,如竹笋、野菜、豆制品等,烹饪出各具特色的美食。

土家族饮食偏重肉类,尤其是猪肉、鱼肉和牛肉,这与土家族传统的狩猎和捕鱼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土家族人民的餐桌礼仪也十分丰富多彩,例如饭后的酒宴、赞歌、舞蹈等形式。

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饮食观念的改变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家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土家族人民的饮食习惯。

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土家族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不少外来的饮食文化也进入了土家族的餐桌,使得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饮食观念的改变也是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家族人民开始追求更加轻便、健康的饮食方式,这使得一些传统的土家族饮食方式逐渐被淘汰。

在未来,土家族饮食文化将会继续朝着多样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家族地区的餐饮业将会更加多样化,土家族美食文化也将融合更多的地方风味,形成更加独特的饮食文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也将提高,土家族人民将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和健康价值,这也将促进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健康化发展。

传统的土家族饮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有助于激发土家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鄂西土家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鄂西土家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项目报告书团队名称:鄂西土家族文化调研团队项目名称:恩施自治州土家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项目类别:学术类项目负责人:张静指导教师:王朝元目录1.调研背景 (3)1.1恩施州百福司镇的现状 (3)1.2百福司镇的地理位置及资源 (3)2.调研方案 (3)2.1调研目的及意义 (3)2.2调研对象与内容 (3)2.3调研具体过程 (4)3调研结果 (4)3.1调研概况............................................................................................................ . (4)3.2百福司镇的饮食特色 (5)3.2.1特色小吃 (5)3.2.2具有土家风味的菜肴佳品 (5)3.2.3主食类 (6)3.3恩施百福司土家族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6)3.3.1仙佛寺 (6)3.3.2卯洞风景区 (6)3.3.3土家族舍米湖民俗文化村 (7)4.调查结果分析 (7)4.1恩施百福司土家族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7)4.1.1土家族饮食文化可以从多方面吸引游客 (7)4.1.2恩施百福司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7)4.1.3恩施百福司土家族饮食文化,有利于促进恩施的经济效益 (8)5.对策与建议 (8)5.1开展生态果园或果树采摘基地 (8)5.2开发富硒食品的种植产业及副产业链 (8)5.3开辟新型活水养鱼技术 (9)附件一:来凤县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10)1.调研背景1.1恩施州百福司镇的现状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辖两个县级市(恩施、利川)和六个县(巴东、建始、鹤峰、来凤、咸丰、宣恩)。

面积2. 4万平方千米,人口394万,其中土家族约占46%,汉族约占45 %,苗族约占6.5 %。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之一,其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其中以湖北省、重庆市、湖南省为主要聚居地。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家族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进行研究,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1. 原材料的变化土家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主要以农业为主,传统的土家族饮食以米饭、蔬菜、豆类、肉类、野味等为主要食材。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家族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渐被机械化代替,传统的谷物种植逐渐被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所替代,土家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也在逐渐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已经逐渐由传统的人工操作转变为了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种植和养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使得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调味品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家族的人们更加注重健康保健和美食品质,传统的食用方法逐渐被现代调味品替代,比如鸡精、味精等,这种调味品含有的化学成分较多,很难说对健康是100%安全的。

相反,传统的家常调味品如花椒、豆豉等不但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富含有价值的中医草药成分,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人体的保健和康复。

为了使饮食更加健康、美味、方便,很多家庭和酒店在调味上采用了现代化的方式,大量使用含化学成分的调味品,使得传统的土家族饮食文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3. 饮食文化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和多元化,饮食文化的融合日益丰富多彩,土家族饮食文化逐渐受到了其他地区饮食文化的影响。

传统土家族餐桌上早唤醒了香气四溢的蒸煮,现在除了蒸煮之外,还加入了火锅、烤肉、炒菜以及各种小吃等等,使得土家族饮食文化逐渐融入其他地区的饮食文化之中。

在次过程中,土家族饮食文化与其他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多样化的饮食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民族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项目报告书团队名称:鄂西土家族文化调研团队项目名称:恩施自治州土家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项目类别:学术类项目负责人:张静指导教师:王朝元目录1.调研背景 (3)1.1恩施州百福司镇的现状 (3)1.2百福司镇的地理位置及资源 (3)2.调研方案 (3)2.1调研目的及意义 (3)2.2调研对象与内容 (3)2.3调研具体过程 (4)3调研结果 (4)3.1调研概况............................................................................................................ . (4)3.2百福司镇的饮食特色 (5)3.2.1特色小吃 (5)3.2.2具有土家风味的菜肴佳品 (5)3.2.3主食类 (6)3.3恩施百福司土家族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6)3.3.1仙佛寺 (6)3.3.2卯洞风景区 (6)3.3.3土家族舍米湖民俗文化村 (7)4.调查结果分析 (7)4.1恩施百福司土家族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7)4.1.1土家族饮食文化可以从多方面吸引游客 (7)4.1.2恩施百福司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7)4.1.3恩施百福司土家族饮食文化,有利于促进恩施的经济效益 (8)5.对策与建议 (8)5.1开展生态果园或果树采摘基地 (8)5.2开发富硒食品的种植产业及副产业链 (8)5.3开辟新型活水养鱼技术 (9)附件一:来凤县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10)1.调研背景1.1恩施州百福司镇的现状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辖两个县级市(恩施、利川)和六个县(巴东、建始、鹤峰、来凤、咸丰、宣恩)。

面积2. 4万平方千米,人口394万,其中土家族约占46%,汉族约占45 %,苗族约占6.5 %。

来凤县位于鄂西南端,南邻湘西,西接渝东,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为湖北省“西大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多山,东南部多平坝丘陵。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

由于高差的不同,全县又有多种多样小气候,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1.2百福司镇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百福司镇两水交汇,酉水河从东向西环绕集镇,与从北向南的怯道河汇聚于镇南,集镇三面环水,风光秀丽,被称为“水镇”。

这里山高人稀,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气候湿热,物产丰富,其饮食习俗受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地势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酸、辣、麻、腊的特色。

百福司镇拥有100多种特色资源,盛产生姜、藤茶、杨梅、大头菜、魔芋、桐油、白术、金银花、半夏、金钱百花蛇等农特产品和道地药材。

金丝桐油以“全国质量第一”品牌,历来是我省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凤头生姜”芳香脆嫩、富硒汁浓,是独有的食药两用风味产品;富硒藤茶具有降血脂血压、润喉清咽功效,甘甜爽口,回味悠长,是国家认证的保健饮品;松花皮蛋无铅富硒、色鲜味美,深受消费者青睐;杨梅“味比新疆葡萄重,色比岭南荔枝深”,是难得的水果珍品。

这些特产堪称物华天宝,以品质优良而闻名天下。

2.调研方案2.1调研目的及意义①恩施州百福司镇地理环境极好,属于三省交界之地,其物产丰富、风景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

②以恩施州百福司镇为例进行调查,可以分析得到当地农村居民膳食结构及旅游业开发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目的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状况。

③通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了解农村居民生活,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提升自身相关调查研究能力。

对于所有的项目参与者也是一次良好的科学训练机会。

2.2调研对象与内容⑴对象:恩施州百福司镇地处三省交界处,本次调研通过走访各种村落对村民进行走访式调查,同时选取人们较为集中的活动地点进行调研活动。

⑵内容:①学生团体深入湖北省恩施州百福司镇,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分布和各地区的饮食文化。

②团队共同前往该村各小组,走访调查,对村内老人和小孩采用问答方式完成问卷调查,对青中年人则采取发放收回的方式完成调查问卷。

③对每户家庭进行调研后,针对其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我们利用自身积累的营养及健康知识,普及营养常识,并对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引导农村居民正确合理地饮食,以提高健康素养。

④收集整理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统计,得到农村居民的普遍健康问题,并对其膳食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两者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

利用相关统计学指标,得出科学结论,进而提出相应健康问题的防治或预防对策。

2.3调研具体过程3.调研方案3.1调研概况该项调查研究主要目标人群在农村,团队通过走访恩施州百福司镇,选取了当地比较热闹、人口较集中的集市、广场、商铺等进行了调研活动,调研总人数为469人。

我们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农村居民的饮食情况,行为习惯,健康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疾病的发生状况;统计分析农村常见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其膳食结构的相关性,并科学普及正确的膳食结构和平衡膳食理念,以达到改善农村居民饮食行为和健康,力求探索出相关对策,改善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3.2百福司镇的饮食特色恩施州百福司镇人民的菜肴风味特色主要是“酸、辣、腊、香”,俗话说“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儿抓,走路脚软眼也花”。

恩施土家菜肴的“酸辣香”既不同于川菜,也不同于湘菜。

所食之酸不是来自粮食发酵制成的醋,而是来自各家各户自产的各种酸菜、酸鱼、酸肉等。

酸菜是恩施百福司人腌制的大宗菜、常备菜,家家户户都有几个或十多个酸菜坛子,一年四季,餐餐不离酸。

人们常把各种蔬菜制成酸菜,如酸青菜、酸萝卜、酸洋姜、酸豇豆、酸大兜菜等,多用盐水和苞谷糖腌泡,然后置于酸菜坛子里封存数日,成品酸脆辣,极其爽口,堪比朝鲜族泡菜,能增强食欲,可谓开胃食品。

如“来凤凤头姜”“糯米酸辣子”“苞谷酸辣子”(俗称鲜广椒,烹调时用油炸制,光滑红亮,酸辣可口,为民间常备菜)。

主食以玉米、红薯、土豆、荞麦、高粱、小米、杂豆等粗杂粮为主。

《巴东县志》云:“里中以脱粟、大小麦为上食,荞麦、燕麦次之,采蔗根作粉,佐以大豆,则为下食。

当地人虽以粗杂粮为主食,但将杂粮变成细粮,粗食细办,易吃易咽,颇具特色。

如:嫩玉米棒子煮着吃或柴火里烧着吃,香甜可口;粑粑类,苞谷粑粑、米粑粑、洋芋粑粑、苔粑粑等,宣恩、利川白杨坪的“苞谷粑粑”最为特色,建始县长梁一带的“米籽糖、糖苞谷托”颇为人们喜爱;“苞谷饭”又称“蓑衣饭”、“金包银”,黄白相间,晶莹剔透,松软香甜,把晒干的玉米碾碎成粉末,将其与八成熟的大米饭搅拌均匀,再入木颤用大火蒸制;“洋芋饭”,先放少许菜油于热铁锅内,再将土豆平摊于锅底,然后把六成熟的大米置于土豆上,用柴火炯熟,香软可口。

“合渣”又称“懒豆腐”,是当地饭桌上最常见的特色菜肴,先把黄豆用水泡胀,再用石磨磨成浆汁,然后入锅煮沸,即刻加入切碎的菜叶直至煮沸腾“面饭(苞谷饭)懒豆腐、一吃几大碗”。

3.2.1特色小吃勤劳的百福司人用苞谷泡胀后,再用石磨或机器碾成“苞谷浆”,将“苞谷浆”发酵后,用桐树叶或芭蕉叶包裹蒸熟,制成“苞谷粑粑”,特别是恩施州的宣恩、自杨坪一带的“苞谷粑粑”很有名。

土家人还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制成“米粑粑、洋芋粑粑、苕粑粑”等土家人制作的“糖苞谷托”、“米籽糖”等土家族特有的点心。

恩施州建始长梁一带的“米籽糖、糖苞谷托”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此之外,还有花坪“桃片糕”、宣恩“糍粑”、利川柏杨豆干、齐岳山酸枣、百福司的油茶汤等糕点糖食、风味小吃非常丰富。

恩施土家腊制品也颇具特色,每到冬腊月,他们用烟熏火烤的方式把腌制后的鲜猪肉用香柏树枝熏烤,制成“土腊肉”,用土腊肉煨汤炒菜,精肉色嫣红,味清香,肉嫩滑,肥而不腻,是宴中佳品。

如恩施“思乐”腌制腊肉和宣恩“大派”腊香肠,品种多样,包装精美,携带方便,当属馈赠佳品。

如今,土家族的油茶汤制作更为精细了。

制作时,“先将菜油倒入锅内,烧开后放入茶叶油炸。

然后加水煮沸,加入阴米、粉丝、豆腐干、腊肉粒和炒黄豆、花生米、芝麻、玉米,再加入盐、姜、葱、蒜、辣椒等调料做成”。

这样制作的油茶汤,看起来:红黄黑白,赏心悦目,闻起来:浓香扑鼻,沁人心脾,喝起来:疲乏顿释,神清气爽。

在民间,喝油茶汤己有上千年的历史,尤以来凤、咸丰最为盛行。

常言道:“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不喝油茶汤,心里闷得慌。

”油茶汤己成为土家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饮料和食物,也是土家人款待客人最好的饮食之一,被誉为“土家咖啡”。

3.2.2具有土家风味的菜肴佳品土家人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本地的物产,造就出了许多独其土家风味的菜肴佳品,纯净而味美。

土家人几乎餐餐不离酸菜和辣椒,酸辣香脆,能刺激人的食欲,可以说是极其开胃食品。

因材料不同而制成的各种酸辣食品,具有明显的土家风味,如来凤的“凤头姜”,土家人喜欢的“糯米酸辣子”、“苞谷酸辣子”或称“鮓广椒”,为民间常备菜每到冬腊月,土家族人用烟熏火烤的方式把腌制后的鲜猪肉用柏树枝熏烤,制成“土腊肉”,用熏制好的土腊肉,炒菜炖汤,肥而不腻,味清香,是宴中佳品。

如恩施“思乐”腌制腊肉,品种多样,包装精美,携带方便,同时当属馈赠佳品。

土家人的饮食品种和方式其有不同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并渐演成俗。

逢年过节,土家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的一道菜:血豆腐。

血豆腐是土家族人的传统菜。

土家族人还有吃社饭的习俗,吃社饭的时间在二月初五到三月十五,称为“社日”。

社饭很有地方风味。

食之粘糯适中,酥而爽口,香而不腻。

客人如果碰上这个节日,可以大饱“口福”。

3.2.3主食类人们把玉米晒干碾碎成粉末,将其放入蒸好的米饭中搅拌均匀,再入木甑用大火蒸制,这就是百福司特有的“苞谷饭”或称“蓑衣饭”;在来凤地区还盛行吃“洋芋饭”,是将土豆和米饭混合,用柴火焖熟,其特点在于喷香可口。

百福司人酷爱吃豆制品,合渣是饭桌上最常见的特色佳肴,有“肉沫合渣”、“鸡蛋合渣”、“蟹黄合渣”等。

在炎夏,喝一碗合渣,既解渴,又消暑;还可以将其放置几天,让其变酸—土家人称之为“酸合渣”—进口,就酸得人的神经痒酥酥的,怪舒服的,更解渴,更消暑。

寒冬,可在酸合渣中放土辣椒、猪油、盐、大蒜等调料,架在柴火中猛煮,煮到一定程度,就边煮边吃,比之麻辣豆腐、臭豆腐,又是一番风味。

勤劳、朴质的百福司人民在饮食文化方面,独其匠心、富于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的食谱,为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的开发注入了新的元素,也为土家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3.3恩施百福司土家族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3.3.1仙佛寺仙佛寺核心景区是摩崖石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