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常用中医方剂
感冒全身疼经方治疗方案

一、引言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多样,其中全身疼痛是比较常见的表现之一。
全身疼痛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与感冒引起的肌肉紧张、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经方治疗方案,旨在为广大感冒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二、中医理论分析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感冒全身疼痛是由外邪侵袭所致,外邪主要包括风、寒、湿、热等。
外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从而出现全身疼痛等症状。
2. 治则治法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的原则是祛邪扶正,调和营卫。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2)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3)祛湿止痛:适用于湿邪引起的全身疼痛。
(4)调和营卫: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三、经方治疗方案1. 方剂组成感冒全身疼经方: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2. 方剂功效(1)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止痛。
(2)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
(3)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4)生姜:温中止呕,发表散寒。
(5)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营卫。
3. 用法用量(1)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煎药时,将药材浸泡30分钟,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3)服药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适应症(1)风寒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2)风热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3)湿邪引起的全身疼痛。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过度劳累等。
2. 如感冒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 对本方药物过敏者禁用。
五、疗效评价经临床观察,感冒全身疼经方治疗感冒全身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患者服用后,全身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感冒症状得到缓解。
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总结感冒全身疼痛是常见症状,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方剂歌诀

中医常用方剂歌诀中医常用方剂歌诀一、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三、哮证发发作期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君)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缓解期1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屏)2睥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六君)3肾虚: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匮)四、喘证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肺+屏)2肾虚:补肾纳气(1)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参蛤)(2)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七+脉)五、肺痈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志)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归脾)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桂龙)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苓)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天王)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煎+桂龙) 七、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府)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疏肝)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白半+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白桂+逆)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脉+荣)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天王+炙)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参附+右)八、不寐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胆)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归脾)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六+交)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志+酸)九、癫狂(一)癫证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逍+顺) 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养心+越)(二)狂证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铁)2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二阴+琥)十、痫证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痫)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涤) 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通血)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六君+归脾)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左+天王)十一、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D香苏散合良附丸(香苏+良)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D保和丸(保和)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D柴胡疏肝散(疏肝)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D清中汤(清中)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D失笑散合丹参饮(笑+丹)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D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煎+药草)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D黄芪建中汤(芪中)十二、呕吐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D藿香正气散(霍)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D保和丸(保和)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小夏+苓)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D四七汤(四七)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D香砂六君子汤(香六)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D理中汤(理)7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D麦门冬汤(麦)十三、腹痛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D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良+正天)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D大承气汤(大承)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D枳实导滞丸(导滞)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D柴胡疏肝散(疏肝)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D少腹逐瘀汤(少)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D小建中汤(小中)十四、泄泻1寒湿内盛:散寒化湿D藿香正气散(霍)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D葛根芩连汤(根连)3食滞肠胃:消食导滞D保和丸(保和)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D痛泻要方(要)5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D参苓白术散(参苓)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D四神丸(四神)十五、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D芍药汤(芍)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D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翁+芍)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D不换金正气散(不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D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胶+车)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D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桃+人)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D连理汤(连)十六、便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麻子)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温脾+硫)4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润)(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增)(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济)十七、胁痛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疏肝)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龙胆)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府)或(复)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一)十八、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蒿)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陈苓+露)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大柴)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千角)(二)阴黄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陈附)十九、积聚(一)聚证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逍) 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二)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疏肝+笑) 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隔+六)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八+化)二十、鼓胀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疏肝+胃) 2水湿困脾: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实)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满分+蒿)4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营)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理苓+济生) 6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六+一)二十一、头痛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茶)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芎芷)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活湿)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四)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7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大补)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痛血)二十二、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归脾)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左){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桂枝葛根汤的功能主治

桂枝葛根汤的功能主治1. 概述桂枝葛根汤是一种古代中医药方剂,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桂枝葛根汤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该药方对身体的作用和适应症。
2. 功能主治桂枝葛根汤主要作用于体表解表、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下面列举了桂枝葛根汤的功能主治:•缓解感冒症状:桂枝葛根汤具有温通、解表的特性,能够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
•缓解头痛:桂枝葛根汤中的桂枝、葛根等成分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对于由风寒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清热解毒:桂枝葛根汤中的黄芩、桂枝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舒缓肌肉酸痛:桂枝葛根汤中的芍药、川芎等成分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能够缓解肌肉酸痛的不适感。
3. 适应症桂枝葛根汤适用于以下症状的人群:•感冒发热:对于由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热症状,如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桂枝葛根汤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风寒感冒:针对风寒感冒所引起的症状,如恶寒、头痛、四肢酸痛、无汗等,桂枝葛根汤可以起到温通祛风的作用。
•咽喉肿痛:如果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可能是由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引起的,桂枝葛根汤可以发挥其清热解毒的作用。
•肌肉酸痛:如果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导致肌肉酸痛,或因劳累过度引起的肌肉疼痛,可以考虑使用桂枝葛根汤来舒缓疼痛症状。
4. 注意事项虽然桂枝葛根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但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禁用:由于桂枝葛根汤具有活血的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禁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肾功能受损者慎用:桂枝葛根汤中的柴胡、桂枝等成分具有刺激肾脏的作用,因此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个体过敏者慎用:使用桂枝葛根汤前,应先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儿童用量减少: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应适量减少桂枝葛根汤的用量。
5. 结论桂枝葛根汤作为一种古代中医药方剂,具有温通、解表、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的缓解。
感冒中医门诊病例

主诉:恶寒,头疼,流涕,咳嗽现病史:体温37.5度,恶寒重,头痛,身痛,时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证方药:荆防败毒散组方:荆芥5g,防风5g,柴胡:4g,前胡4g,枳壳3g,羌活4g,独活4g,茯苓4g,甘草2g,川芎4g。
X3剂加减:若表寒重,头身痛,憎寒发热,无汗,配以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
病例2主诉:身热较著,微恶风,咳嗽,痰黏或黄,咽痛现病史:37.2度,身热,微恶风,咳嗽,痰粘黄,咽喉肿痛,流黄浊涕,舌苔薄白微黄,舍边尖红,脉浮数。
中医诊断:风热犯表证(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名:银翘散加减组方:金银花8g,连翘8g,荆芥6g,薄荷5g,牛蒡子6g,竹叶6g,甘草3g,豆豉6g,桔梗6g,芦根8g,黄栀子6g X3剂贴敷方:金银花0.5g,连翘0.5g,黄芩0.5g,湿贴大椎穴,膻中穴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12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每天更换1次主诉:胸闷,头昏胀痛,腹胀等症状已有2天现病史:患者胸闷,头昏胀痛,腹胀,便溏,2天前自行到药店买药无效,现在我所查体,体温正常,身热,微恶风,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胀痛,咳嗽痰粘,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溏,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中医诊断:感冒,暑湿伤表证治法:清署祛湿解表方名:新加香薷饮加减组方:香薷8g,金银花10g,连翘10g,厚朴8g,扁豆花10g,荷叶10g,芦根12g X3剂贴敷方:藿香0.5g,佩兰0.5g,黄芩0.5g 湿贴大椎穴,神阙穴 8h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30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日更换1次随访:8月11日复诊,症状已消失,次方已服完,无需加服巩固病例4主诉:感冒数日,气短乏力,恶寒现病史:恶寒较甚,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中医诊断: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剂:参苏饮加减组方:党参10g,甘草6g,茯苓10g,紫苏叶10g,荆芥8g,防风8g,前胡10g,半夏8g,陈皮8g,枳壳8g,加生姜1片,大枣1枚 X3剂贴敷方:党参0.5g,紫苏0.5g,半夏0.5g,湿贴膻中穴,神阙穴 3天病例5主诉:身热,表风,口干,心烦,已输液3天现病史:患者感冒已有3-4天,现来我所就诊,查体:体温正常,但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组方:玉竹9g,甘草:3g 大枣:2枚,淡豆豉:12g,薄荷:6g,葱白:6g,桔梗:6g,白薇:4g医嘱:日一剂,水煎服至200ml,分早晚温服。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摘要】小柴胡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具有治疗感冒的显著疗效。
本文从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感冒的病因病机以及小柴胡汤对感冒的疗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小柴胡汤主要由哪些药材组成,如何制备,主要药效成分是什么,以及对感冒症状的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文章还列举了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案例。
结论部分指出小柴胡汤作为治疗感冒的有效方法,探讨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以及未来在感冒治疗中的发展前景。
小柴胡汤在中医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对于治疗感冒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关键词】小柴胡汤、感冒、中医、药方、制备方法、药效成分、临床应用、治疗作用、应用案例、有效方法、临床实践、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方剂。
它最早见于《伤寒论》,被誉为“伤寒汤”的组成成员之一,是六经验风证的代表方剂之一。
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被誉为“千古名方”。
在中医理论中,小柴胡汤被归类为卫气营血之剂,具有疏解肝气、升清阳、解毒和和解表里的作用。
小柴胡汤不仅在治疗感冒方面有显著疗效,还在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副作用小而备受中医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在当今医疗领域,小柴胡汤作为重要的中药方剂之一,其地位不可替代。
通过对小柴胡汤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发挥其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1.2 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外感风寒、痰湿郁闭、气滞化火等。
外感风寒是最常见的感冒病因,主要表现为身体受凉后,风寒侵袭而引起的症状。
痰湿郁闭则是指体内湿气过重,湿邪阻滞而导致感冒发作,表现为喉咙痒、咳嗽、咳痰等症状。
气滞化火则是指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气火不升反降,导致感冒症状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苦、咽干等症状。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症状。
它是由小柴胡、甘草、生姜、大枣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临床上,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及其症状,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药理作用、临床运用等方面对其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小柴胡汤的组成包括小柴胡、甘草、生姜、大枣、黄芩和桔梗。
这些药物都是中药常用的解表、清热、化痰、理气的药物,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初期感冒、发热、头痛、恶寒、口苦、口干、咽痒等症状。
1. 小柴胡小柴胡为豆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茎,具有解表、疏肝解郁、和胃化痰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小柴胡的作用是协调各种药物的作用,清热解毒、解表除邪。
3. 生姜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生姜的作用是辅助小柴胡的解表作用,促进汗出解表。
4. 大枣大枣为毛茛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大枣的作用是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之性。
5. 黄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黄芩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泻火除烦。
6. 桔梗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茎叶,具有宣肺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桔梗的作用是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二、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小柴胡汤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通过以下药理作用发挥其治疗感冒的效果:2. 清热解毒小柴胡汤中的黄芩、甘草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热凉血、解毒抗炎,有助于消除体内热毒。
3. 和中理气小柴胡汤中的甘草、大枣等药物具有和中理气的作用,能够调和脏腑、顺气止痛,有助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4. 化痰止咳小柴胡汤中的桔梗等药物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清热利喉、化痰止咳,有助于改善感冒的症状。
三、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主要包括药物剂型、用药方法、疗程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内科 证方记忆口诀

中医内科方剂口诀: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寒温有奇功。
加入荆防免生姜,温毒发斑肿痛松,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主上焦疾,竹叶薄荷荆牛豉,甘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起此方医。
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香薷扁豆姜制朴,祛暑解表化湿浊。
新加香薷增银翘,兼清湿热功效足。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甘葛木香桔梗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枣草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
止嗽散用蒸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菀百部蒸为君,感冒久咳此方先。
咽痒蒡蜕痛蓝射,苓半桑白治痰粘,表证重者苏防姜,蒌贝知母咳无痰。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甚阳明入母膏。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桑杏汤用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翘荷甘桔焦栀豆,清宣凉润燥能医。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三子养亲痰火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素实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医。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甘草玉粉合成方,秋燥耗精伤肺胃,苔光干咳最堪尝三、哮病: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风寒感冒用药处方

风寒感冒用药处方什么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风寒感冒病因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辨证施治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需要发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加盖厚被、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
1.传统方剂: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总的治疗原则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2.治风寒感冒便方(1)组方薄荷、大蒜、生姜各等份。
用法:将各药共捣烂如膏,取适量敷于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1天换药1次。
敷药后可吃热粥,经助药力,得微汗出则佳。
(2)组方葱白3根,白酒、小米适量。
用法: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取汗。
(3)组方葱头3个。
用法:葱头煎汤,临睡时热水烫脚,再趁热服葱头汤。
服后盖被,汗出则佳。
3.风寒感冒食疗(1)姜丝萝卜汤①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
②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③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④用法每日1次,热服。
(2)葱豉汤①配方葱白2根,豆豉10克。
②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③功效解表散寒。
④用法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3)香菜葱白汤①配方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②制法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③功效发表散寒。
④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
(4)姜糖饮①配方生姜10克,红糖15克。
②制法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③功效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④用法每日1次,趁热顿服。
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5)苍耳鸡蛋①配方鸡蛋1个,苍耳子6克。
中药如何防治感冒

中药如何防治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更容易发生。
虽然感冒通常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它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中药在防治感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药如何防治感冒。
一、中医对感冒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感冒被称为“伤风”或“外感病”,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感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等邪气所致。
中医认为,感冒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的盛衰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感冒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多种类型。
二、中药防治感冒的原理中药防治感冒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扶正祛邪中药可以扶助人体的正气,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同时,中药还可以祛除侵入人体的邪气,如疏风散寒、清热解表、化湿解暑等,从而达到防治感冒的目的。
2、调理脏腑中医认为,感冒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脏腑的功能,如调理肺气、健脾和胃、补肾益精等,使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正常,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
3、清热解毒部分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感冒症状。
三、常用的防治感冒的中药1、防风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等症状。
2、紫苏紫苏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等。
3、金银花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有较好的疗效。
4、连翘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与金银花配伍使用,增强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5、薄荷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
6、藿香藿香化湿解暑、和中止呕,适用于暑湿感冒、呕吐泄泻等。
7、黄芪黄芪补气固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8、白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四、中药防治感冒的方剂1、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表虚证。
伤寒论中治疗风热感冒的方剂

伤寒论中治疗风热感冒的方剂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中医经典的治疗方案。
在伤寒论中,对于风热感冒的治疗方剂有着详细的描述和论述。
本文将介绍伤寒论中治疗风热感冒的方剂及其配伍应用。
一、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是伤寒论中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经典方剂。
该方剂由葛根、黄芩和连翘组成,三者合用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邪的作用。
具体配方为:葛根6克,黄芩6克,连翘6克。
二、桑菊饮桑菊饮是伤寒论中常用的治疗风热感冒的方剂之一。
该方剂由桑叶、菊花和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邪的功效。
具体配方为:桑叶10克,菊花10克,甘草3克。
三、银翘散银翘散是伤寒论中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经典方剂之一。
该方剂由金银花、连翘和荆芥组成,三者合用可清热解毒、解表散邪。
具体配方为: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荆芥6克。
四、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中常用的治疗风热感冒的方剂之一。
该方剂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具有宣肺、祛痰、解表的作用。
具体配方为:麻黄3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甘草3克。
五、银石散银石散是伤寒论中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常用方剂之一。
该方剂由银花、石膏和桑叶组成,有清热解毒、宣肺散寒的作用。
具体配方为:银花10克,石膏30克,桑叶10克。
六、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方剂之一。
该方剂由半夏、黄连和生姜组成,可清热燥湿、降逆宽中。
具体配方为:半夏10克,黄连10克,生姜10克。
总结:伤寒论中的治疗风热感冒的方剂包括葛根芩连汤、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银石散和半夏泻心汤等。
这些方剂都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邪的作用,可有效缓解风热感冒的症状。
但是,在应用这些方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配和施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方剂治疗风热感冒时,尤其需要重视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控制,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患者在服用方剂期间应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适当休息,增加摄入水分。
儿童感冒的中医药预防方剂介绍

儿童感冒的中医药预防方剂介绍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的时候。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有许多预防感冒的方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药预防感冒方剂及其药理作用。
一、葱姜茶葱姜茶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药预防感冒方剂。
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将葱、姜切碎,加入开水冲泡即可。
葱姜具有辛温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寒湿邪气,从而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二、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医药预防感冒方剂。
它由桂枝、茯苓、甘草等多种中药组成,有温阳散寒、祛寒除湿的功效。
桂枝茯苓丸通常以丸剂的形式服用,方便快捷,适合儿童服用。
三、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是一种提取自板蓝根草本植物的中药颗粒,被广泛应用于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预防感冒的发生。
儿童服用板蓝根颗粒时,可以用温水冲服或者加入到饮料中。
四、香菇花蛤汤香菇花蛤汤是一种爽口美味的中医药预防感冒方剂。
香菇和花蛤都是常见的海鲜和蔬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将香菇和花蛤煮成汤,每周食用一到两次,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
五、黄芩煎剂黄芩煎剂是一种中医药预防感冒方剂,由黄芩、薄荷、苦参等草本植物组成。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预防感冒。
黄芩煎剂通常以煎剂的形式服用,每日一次,每次服用10毫升。
总结儿童感冒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有着丰富的预防感冒的方剂。
本文介绍了葱姜茶、桂枝茯苓丸、板蓝根颗粒、香菇花蛤汤和黄芩煎剂等常用的中医药预防感冒方剂。
这些方剂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儿童的日常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的发生。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机体引起的,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症状。
针对感冒,中医常采用以下诊疗方案: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感冒的中药方剂有葛根汤、麻黄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发汗解表、祛风解表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寒邪,缓解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症状,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哮喘、支气管炎、感冒等疾病。
中医认为咳嗽多是由于风寒或痰热等因素引起的,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咳嗽的中药方剂有川贝清肺汤、板蓝根颗粒等,这些方剂具有祛痰、平喘、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2.推拿治疗: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按摩胸部,调节呼吸道肌肉的张力,改善气道通畅度,减轻咳嗽。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类常见病,常见症状包括胃胀、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主要是脾胃失调引起的,诊疗方案有: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
2.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食物,如姜汤、八宝粥等,有助于促进消化。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常见于情绪紧张、压力过大等情况下。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心神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有安神补心汤、天麻钩藤饮等,这些方剂具有安神、养血、调理心脏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睡前调理: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兴奋,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按摩、泡脚等,有助于调整心身状态,促进入睡。
五、湿疹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多由湿热、风邪、虚火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等。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剂有龙胆泻肝汤、阿魏酸降脂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湿疹症状。
常用感冒中药方剂

常用感冒中药方剂季节的交替很容易让人感冒,我们在生活当中常用的感冒中药方剂有哪些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常用感冒中药方剂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常用感冒中药方剂感冒清热冲剂【处方】荆芥穗200g,薄荷60g,防风100g,柴胡100g,紫苏叶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芦根160g。
【制法】上取荆芥穗、薄荷、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8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次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38(50~6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3份,糊精1份及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即得,每袋12g。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每次1g,开水冲服,1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感冒发散汤【别名】发散汤【处方】防风1钱,紫苏1钱2分,干葛1钱4分,前胡1钱,桔梗1钱,苍术8分,羌活8分,陈皮3分,川芎3分,白芷3分,香附1钱,赤芍6分,细辛2分,甘草2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风寒感冒无汗。
【用法用量】发散汤(《仙拈集》卷一)。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感冒清【处方】山芝麻、板兰根、鬼针草、岗梅根、大青叶、穿心莲、盐酸吗啉胍、扑热息痛、扑尔敏等。
【制法】上各研为细粉,混匀,制粒或装胶囊。
【功能主治】抗流感病毒。
主流行性感冒,发热,恶寒,咽痛,鼻塞,舌偏红,苔薄白,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每次3-4片(胶囊1-2粒),口服,1日3次。
小儿酌减。
【摘录】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感冒了吃什么好?萝卜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感冒及缓解感冒时痰多等症状可能有一定作用。
推荐一种做法:把萝卜切碎,榨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拌匀后冲入温开水做成饮料喝。
蜂蜜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服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
常见病验方选编

常见病验方选编常见病验方选编引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用药安全等优点。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验方,以供临床参考。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麻黄汤麻黄汤是治疗感冒最常用的方剂之一,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组成。
此方剂能够祛风解表,宣肺散寒,适用于感冒初起时出现发热、头身骨节酸疼等症。
2. 桑菊饮桑菊饮是由桑叶和菊花组成的方剂,能够清肺解毒,凉血降火。
适用于感冒后期或者因风寒引起的咳嗽、喉痛等症状。
二、咳嗽咳嗽是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分为干咳和湿咳。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杏仁膏杏仁膏是由杏仁、百合、麦冬等组成,能够润肺止咳,适用于干性咳嗽。
2. 橘红丸橘红丸是由桔梗、半夏、生姜等组成,能够化痰止咳,适用于湿性咳嗽。
三、便秘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是由芒硝、大黄等组成,能够通大肠气道,适用于便秘程度较重者。
2. 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由甘草、枳壳等组成,能够滋润肠道,适用于便秘程度较轻者。
四、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不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精神紧张、环境噪音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丸是由黄连、茯苓等组成,能够镇静安神,适用于精神紧张引起的失眠。
2. 夜光丸夜光丸是由夜光果、枸杞子等组成,能够滋补肝肾,调节睡眠,适用于因体虚引起的失眠。
五、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和疾病因素。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由当归、生姜和羊肉组成,能够温经散寒,适用于寒性痛经。
2. 逍遥散逍遥散是由白芍、茯苓、陈皮等组成,能够调和气血,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
感冒常用中医方剂

感冒常用中醫方劑感冒主治方劑: 葛根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桂枝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麻黃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麻杏甘石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大青龍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小青龍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射干麻黃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小柴胡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大柴胡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白虎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麻黃附子細辛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真武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柴葛解肌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冒主治方劑: 苓桂朮甘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五苓散................. 错误!未定义书签。
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胃苓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葛根芩蓮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小柴胡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医疾病膏方大全

中医疾病膏方大全【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请谨慎参考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附件】请膏方具体说明及使用方法等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请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正文】膏方是中医药治疗常用的一种剂型,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旨在介绍中医疾病膏方大全,详细罗列了常见疾病对应的膏方药方及其使用方法。
请阅读下文详细了解。
一、感冒膏方1.草决明膏【方剂组成】草乌、决明子、石膏、桑白皮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添加蜂蜜搅拌均匀,每次取适量膏状药膏涂抹于喉咙部位,每日2-3次。
2.川贝淡豆腐膏【方剂组成】贝母、川贝、淡豆腐、蜂蜜等。
【使用方法】将贝母和川贝研磨成细粉,混合豆腐、蜂蜜搅拌均匀,每日取适量膏状药膏食用,分2-3次服用。
二、消化系统疾病膏方1.保胃膏【方剂组成】陈皮、香附、良姜、厚朴、甘草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添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每日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次食用。
2.消食减肥膏【方剂组成】神曲、山楂、陈皮、法半夏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每日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次食用。
三、呼吸系统疾病膏方1.百部宁咳膏【方剂组成】太子参、黄芩、桔梗、款决明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与蜂蜜混合,每次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3次服用。
2.解华橘红清肺膏【方剂组成】连翘、罗汉果、胆南星、薏苡仁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每日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次服用。
四、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膏方1.肾气质脑膏【方剂组成】冬虫夏草、何首乌、茯苓、川芎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次取适量膏状药膏,分2次服用。
2.通络舒筋膏【方剂组成】秦艽、红花、柴胡、白芷等。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添加少量的生姜汁调匀,每次取适量膏状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2次。
连花清瘟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连花清瘟颗粒的功效与作用连花清瘟颗粒是中医药领域中非常常用的方剂之一,具有很好的功效与作用。
它是采用复方制剂的方法制成的颗粒药物,主要成分包括连翘、蒲公英、金银花、银花、苦参、大青叶、柴胡等多种草本植物。
连花清瘟颗粒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连花清瘟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连花清瘟颗粒的功效:1. 清热解毒:连花清瘟颗粒中的连翘、金银花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的发热情况。
2. 解表散寒:连花清瘟颗粒中的柴胡可以散寒解表,有助于减轻感冒引起的寒冷症状,如寒战、恶寒等。
3. 祛风止咳:连花清瘟颗粒中的蒲公英和大青叶具有祛风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
4. 解毒镇痛:连花清瘟颗粒中的苦参可以解毒镇痛,有助于减轻感冒引起的身体不适和疼痛。
连花清瘟颗粒的作用:1. 治疗感冒症状:连花清瘟颗粒是治疗感冒非常有效的药物之一,可以缓解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等感冒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预防感冒复发:连花清瘟颗粒不仅可以治疗感冒,同时也具有预防感冒复发的作用。
连花清瘟颗粒中的草本植物具有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感冒病毒。
3. 提高免疫力:连花清瘟颗粒中的成分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身体对抗病毒的能力。
4. 减少并发症: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连花清瘟颗粒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情的恶化。
5. 安全无副作用:连花清瘟颗粒是中医药制剂,纯天然草本成分,安全无副作用。
相比许多西药治疗感冒的方法,连花清瘟颗粒更为温和,不会给人体造成不良反应。
连花清瘟颗粒的用法用量:将连花清瘟颗粒放入杯中,冲入60-12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即可。
每日3次,一次1袋。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也会视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需要提醒的是,连花清瘟颗粒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方剂学的配方组成及功效

中医方剂学的配方组成及功效中医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研究中药方剂的配方组成、制备方法以及药效等方面。
中医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每种草药都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通过合理的组合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方剂学中常见的配方组成及其功效。
一、四逆汤四逆汤是中医中治疗感冒、寒证等疾病常用的方剂之一。
它由四味中草药组成:附子、干姜、桂枝和甘草。
附子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干姜能驱寒解表,桂枝有温经散寒的功效,甘草主要是调和药性、增加药物的疗效。
二、清热解毒类方剂清热解毒类方剂常用于治疗疾病中的热毒。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有黄连解毒汤、银翘散等。
黄连解毒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功效。
银翘散的主要成分是连翘、银花,它们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作用。
三、调理脾胃类方剂调理脾胃类方剂用于治疗脾胃功能不佳、消化不良等问题。
六君子汤是其中的代表方剂,它由六味草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和生姜。
六味草药各有不同的功效,如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茯苓利水、甘草调和药性等,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进食欲。
四、补益类方剂补益类方剂主要用于强壮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党参养荣汤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由党参、黄芪、天冬、白术等草药组成。
党参和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天冬和白术有益胃健脾的功效。
五、安神助眠类方剂安神助眠类方剂多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问题。
代表性的方剂包括安神丸和逍遥丸。
安神丸由柴胡、香附、白芍等草药组成,它们能够安抚心神、镇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逍遥、牡丹皮等,它们有舒肝定志的功效,可以减轻焦虑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方剂学中的配方组成及功效与中草药的性能和作用息息相关。
透过合理的配伍、科学的用量可以发挥草药的疗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方剂学的研究和运用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药物选择。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汇总

五味子,六君子,生姜、麝香、肉桂) 生脉饮:生脉麦味与人参
(二)缓解期 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四君子+陈皮、半夏:六君子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7.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二陈汤+熟地、当归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杏苏散 桑杏汤(温燥)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杏苏散(凉燥)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蒌合治胸痹方; 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5.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 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无双; 若益志陈五味子,去芎辛窜养荣良。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天王补心丹 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砂味桔三参, 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冬生地麻仁襄,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力强。 7.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饮 参附汤=参、附+姜、枣 右归饮:右归八味减三泻,杜仲甘草枸杞入。 (八味:金匮肾气丸的八味) 八、不寐 1.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柴胡引经药)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2.痰热扰心证——黄连温胆汤(心悸篇) 3.心脾两虚证——归脾汤(心悸篇)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4.心肾不交证——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萸山药泽苓丹。 交泰丸:黄连、肉桂 5.心胆气虚证——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安神定志丸(心悸篇) 安神定志丸为远志丸减辰砂 远志丸法治怵惕,龙齿辰砂平惊悸; 菖蒲二茯真人参,减砂安神定志易。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第七节 胸痹 1.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枳赤芍熬;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2.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 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常用中醫方劑感冒主治方劑: 葛根湯 (2)感冒主治方劑: 桂枝湯 (3)感冒主治方劑: 麻黃湯 (4)感冒主治方劑: 麻杏甘石湯 (5)感冒主治方劑: 大青龍湯 (5)感冒主治方劑: 小青龍湯 (6)感冒主治方劑: 射干麻黃湯 (8)感冒主治方劑: 小柴胡湯 (8)感冒主治方劑: 大柴胡湯 (9)感冒主治方劑: 白虎湯 (10)感冒主治方劑: 麻黃附子細辛湯 (10)感冒主治方劑: 真武湯 (11)感冒主治方劑: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11)感冒主治方劑: 柴葛解肌湯 (11)感冒主治方劑: 苓桂朮甘湯 (13)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五苓散 (13)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胃苓湯 (14)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葛根芩蓮湯 (14)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小柴胡湯 (14)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半夏瀉心湯 (15)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生薑瀉心湯 (15)腸胃型感冒主治方劑: 藿香正氣散 (15)注释: (16)感冒合併症狀搭配方劑表 (16)漢唐中醫倪醫師的八種中藥感冒藥區分: (17)经方药性分析: (18)(1)方剂药物陪伍: (18)(2) 药性和功效: (19)麻黃九禁 (19)以下方劑整理自:漢唐中醫禽流感與流感.給湖南百姓的一封信.腸胃型流感/皮沙士家家必備十良方/張孟超中醫師製表/理解中醫感冒證治/中國大陸經方家費教授外感十方/皮沙士-輪狀病毒.皮沙士-新流感思路.另外,進階學習者可參考〔正統中醫@台灣〕的精華區中”外感”裡的所收集的寶貴資料。
中医看病是靠辨证施治,读者务必要辩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病属经络,方可做到一剂知,二剂已。
感冒主治方劑: 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白芍 (桂枝汤+葛根, 麻黄)主要症狀特色:項強、頭痛、發熱、喉嚨痛、倪說有無汗均可 (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初起感冒、前額頭痛、後腦痛、脖子肩膀背部痠痛不舒服(引用: 皮沙士家)一直在流汗的時候不用要用葛根湯、平常吃不會發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時則會發汗(引用: 皮沙士家)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黃,或用桂枝湯(引用: 皮沙士家)處方內容是葛根15克麻黃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薑二片炙甘草10克大棗十枚,每付藥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來煮成二碗,成人於每三小時空腹時喝一碗,小孩減半,服用後會得到微汗出來,此方多用於小孩感冒發燒喉嚨痛時,這是因為病人是在發汗時得到的感冒,主要症狀是後項強痛,頭痛又怕風吹,身體肌肉疼痛,喉嚨痛,口渴等等,同時這個處方我們也可以給正在發水痘而發燒的小孩吃,在退燒的同時可以將水痘逼出體外,小孩服用後的第二天會全身起水痘,看似很嚇人,其實病已經好轉,病人燒退,體力也同時會好轉,當病人燒退同時胃口恢復時就可以停藥了(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發燒、頭痛、身疼、無汗、喉痛,頸、後腦、前額痛,下利(引用: 理解中醫)三陽體質脈浮取應手可得(引用: 理解中醫)葛根18g、桂枝10g、麻黃6g、白芍12g、大棗劈三枚、生薑六片(小兒可減至四片)。
患者症狀:發熱(或不發熱)、無汗(自身不無故出汗)、害冷(小兒不會說話者,用手撫摸其背脊,無汗即害冷)。
服此方後,再出汗者,仍是屬於發熱、無汗、害冷。
如開始此證有噁心、嘔吐者,於葛根湯中加半夏12g,即葛根加半夏湯。
說明:此方已變換麻黃的劑量(4-15g),可使教難治癒之感冒,迅速痊癒,以下有麻黃的方劑,與此方相同。
陸淵雷先生稱此方對感冒應用最廣。
(引用: 大陸經方家費教授)感冒主治方劑: 桂枝湯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白芍主要症狀特色:有汗、怕風吹、頭痛、有點發燒、肌肉有些酸痛(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處方內容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薑二片炙甘草10克紅棗十枚,每付藥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來煮成二碗,成人於每三小時空腹時喝一碗,小孩減半,服用後會得到微汗出來,這個處方使用的最多,民眾如果在服用第一碗湯藥後,感冒症狀就好了,就不需要去服用第二碗,服用此湯藥後需要喝一點粥,來幫助藥力達到四肢末梢,如此就可以將感冒病毒清除於體外,病人會迅速恢復過來,使用此方時要注意病人的感冒症狀,當你發現感冒病人有出汗同時全身肌肉痛,不喜歡被風吹到身體,加上一點發燒又沒有胃口時,你就可以按照我說的比例來抓藥服用,在服用過後的第二天中午,如果病人的胃口恢復,就代表病已經完全好了(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發燒、頭痛、身疼、有汗、鼻鳴、乾嘔(引用: 理解中醫)三陽體質脈浮取應手可得(引用: 理解中醫)桂枝10g、白芍12g、甘草5g、大棗劈三枚、生薑六片(小兒稍減)。
患者症狀:發熱、害冷(小兒不會說話者,只憑發熱,有汗足夠)、有汗(任何時候,身上總是汗津津的)。
說明:初期感冒的患者,如能按證選方,選得此方者,即可痊癒。
如感冒開始此證即帶喘者,可將桂枝湯中加入杏仁12g、厚朴10g,即桂枝加杏子厚朴湯。
治此證中的咳嗽,亦用此方。
(引用: 大陸經方家費教授)感冒主治方劑: 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主要症狀特色:完全無汗、極度怕冷、發燒、身體疼痛(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處方內容是麻黃5克桂枝10克杏仁5克炙甘草10克,每付藥加入三碗水然後用大火煮成一碗,空腹時服用,這個處方是專門治療一種特殊的感冒,主要症狀是非常怕冷,身體關節疼痛,發燒,沒有汗,這個感冒症狀多發生於冬天寒冷時,但是也有時會發生在夏天,大家只要記住一點,只要出現這個症狀就可以使用它,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有心臟病的記錄,就不可以服用它,其他的都可以服用。
(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發燒、頭痛、身疼、無汗、鼻塞、全身痠痛(引用: 理解中醫)三陽體質脈浮取應手可得(引用: 理解中醫)麻黃6g、桂枝10g、杏仁12g、甘草5g。
患者症狀:發熱、害冷、無汗、全身骨節疼痛,或無骨節疼痛而帶喘者。
說明:初期感冒的患者,如能按證選方,定能痊癒。
此方比葛根湯所治為更重一層的感冒。
如患者骨節酸楚微痛者,可先服葛根湯為宜。
此方用於輕證反而無效。
此即所謂解毒劑並非是退熱劑。
(引用: 大陸經方家費教授)感冒主治方劑: 麻杏甘石湯麻黃、杏仁、炙甘草、石膏主要症狀特色:咳嗽不止、痰出黃粘、胃口尚好(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流黃稠的鼻涕或痰(引用: 皮沙士家)熱性的氣喘、急性肺炎、熱鬱肺葉(胸悶、呼吸急促,唇紅似擦胭脂,量體溫卻不一定發高燒) (引用: 皮沙士家)小青龍湯原則上不與麥門冬湯或麻杏甘石湯一起使用(引用: 皮沙士家)咳嗽、流涕、痰飲、熱證、黃痰膿綠(引用: 理解中醫)三陽體質脈浮取應手可得(引用: 理解中醫)麻黃8g、杏仁10g、石膏18g、甘草5g。
患者症狀:低熱或無熱、不害冷、呼吸困難、咳嗽口渴或帶喘者。
說明:此方所治亦為溫病,感冒而帶喘、咳嗽、呼吸困難者。
即此方可治不害冷帶喘者,與此相對麻黃湯可治害冷帶喘者。
(引用: 大陸經方家費教授)感冒主治方劑: 大青龍湯麻黃、桂枝、炙甘草、杏仁、生薑、大棗、石膏(麻黄汤+生姜,大枣,石膏)主要症狀特色:怕冷、無汗、發燒、咳嗽重、咳出黃痰、身體痛、口渴重、喜喝冷水、沒有胃口(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處方內容是麻黃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生薑二片大棗十枚,每付藥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來煮成二碗,成人於每三小時空腹時喝一碗,小孩減半,服用後會得汗出來,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狀是發燒,咳嗽吐濁痰,病人自覺體外怕冷體內很熱,體表沒有出汗,有身體疼痛現象,口渴又沒有胃口,此時就可以服用這個處方,大青龍湯是我國千年來專門用來治療瘟疫之類的傳染病時所使用的最有效處方,近來發生所謂的禽流感,就是大青龍湯證,民眾一旦發現得到此病而當你們當地的西醫與中醫都宣佈無法治療時,大家就可以使用此方來保命。
(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桂枝10g、麻黃8g、杏仁12g、石膏20g、甘草6g、大棗劈三枚、生薑六片。
患者症狀:在《傷寒論》中共有兩條論及大青龍湯所治病症,一是發熱、害冷、無汗而煩躁者,一是身重、無少陰證者。
以上說法當然都是對的。
在臨床中,此方可治發熱或不發熱、害冷或不害冷或反害熱型的感冒。
用時應先弄清楚前三方沒有之症候,即用此方治療。
說明:前三方即葛根湯、麻黃湯、桂枝湯都與要求條件不符者,方可用此方,而不能把他看成治感冒的全能藥方。
另外,他還可以治癒感冒所帶哮喘症候。
(引用: 大陸經方家費教授)感冒主治方劑: 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炙甘草、乾薑、細辛、半夏、白芍、五味子主要症狀特色:怕冷,無汗,發燒,咳嗽重,出白痰,無渴,身體痛,沒有胃口(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處方內容是麻黃10克白芍10克乾薑5克細辛5克桂枝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每付藥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來煮成二碗,成人於每三小時空腹時喝一碗,小孩減半,服用後會得汗出來,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狀是發燒,咳嗽吐清白痰,病人自覺身體裡面非常冷,體表沒有出汗,也有身體疼痛現象,沒有口渴也沒有胃口,喉嚨中時常覺得癢癢的想咳嗽,有時感覺背後兩肩胛骨之間有一塊如拳大的冷塊區,此時就可以服用這個處方,服用後身體會出汗,之後高燒就會退去,咳嗽就會好轉。
(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不輕易用小青龍湯,流清涕(白稀)----葛根湯加蒼耳散;流濁涕(白黏稠)----葛根湯加辛夷散,不過這一組的缺點是蒼耳散、辛夷散都很難吃,有怪味道;葛根湯加苓桂朮甘湯,有時稍嫌力道不足,但是很好吃(引用: 皮沙士家)小青龍湯來治療流清涕,容易割雞用牛刀,風寒表邪很盛時,急速用五味子收斂,很容易有「康X六百」之類西藥收斂過度的副作用;鼻涕沒了反而胸悶,鼻子難受,更加不舒服;或感冒初起,雖有風寒表證,可是正準備要化熱,一吃小青龍湯下去,乾薑剛好助熱,立刻轉成唇紅涕黃…等熱象,這樣不好,所以我喜歡將他放在第二線使用(引用: 皮沙士家)鼻涕或痰稀白似蛋清、吃冰或吹風就喉嚨不舒服或寒咳(引用: 皮沙士家)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後不管有哪些症狀,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發燒惡寒通通可以痊癒(引用: 皮沙士家)寒性的氣喘、氣喘而有惡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引用: 皮沙士家) 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動不動就打噴嚏、流稀白鼻涕(引用: 皮沙士家)小青龍湯原則上不與麥門冬湯或麻杏甘石湯一起使用(引用: 皮沙士家)咳嗽、流涕、痰飲、寒證、清白痰由咽喉以上分泌(引用: 理解中醫)三陽體質脈浮取應手可得(引用: 理解中醫)感冒主治方劑: 射干麻黃湯射干、麻黃、細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生薑、大棗主要症狀特色:若小青龍湯證但表症(惡寒怕熱頭痛)不明顯->射干麻黃湯(引用: 張孟超中醫師)感冒主治方劑: 小柴胡湯柴胡.黃芩.炙甘草.生薑.半夏.黨參.大棗主要症狀特色:忽冷忽熱、加上嘔心、胸脅苦滿或女性生理期感冒(引用: 漢唐中醫倪海夏)處方內容是柴胡15克半夏15克黃芩15克黨參15克生薑二片大棗十枚炙甘草10克,每付藥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來煮成二碗,成人於早晚餐前空腹時喝一碗,小孩減半,此方主要症狀是病人自覺忽冷忽熱,有嘔心感,同時兩胸肋位感覺有脹滿感,這時就可以服用此方,還有要注意一點,就是女子在月經期中,如果得到任何感冒時,無論妳其他感冒症狀是如何不同,請一律使用此方就可以恢復過來,千萬不要去吃其他處方,如果妳同時有嚴重的痛經問題,妳可以在此方中自行加入茜草15克,白芍25克,而煮法與服用方法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