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20篇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所不欲勿施人作文第1篇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人。
”这是一句世人皆知,浅显易懂的名言。
意思是自我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对这句话我是百分百的同意,可是己之所欲就能够滥施人了吗?当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别人的事情都要研究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有人说,普希金说了,“走自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所以自我是最重要的,只要自我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对自我有利即可。
我想,这种思想未免有点太自私了,对自我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上司接纳了员工的意见,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自我听了朋友的劝告,能够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弯路。
任何情景都是如此,你研究到了别人,别人也想到了你。
何必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呢?这样的人随后只能是众叛亲离,沽名钓誉!
当初,楚王想攻打宋国,鲁班的云梯都给他造好了,可最终为什么没有打成?这要感激两个人。
一是出使楚国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
楚王当初是用心研究过墨子的话的,否则他也不会放弃这次攻宋的机会。
可见,楚王是一个己所不欲,亦不施人的人。
假若楚王当时不管墨子,现将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双方损失惨重,对楚王也是不利的。
还有两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鹊和他的病人蔡桓公。
前者是因为高超的医术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个以他而来的成语“讳疾忌医”在民间流名百世。
蔡桓
公为什么会死?原因就是他自我想着自我没病,而不让医术高明的扁鹊来给她治疗,最终病入骨髓,一命呜呼了。
过分的独断主义带了乐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把命都丢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人”。
吾云“己之所欲,听人,关人,人亦思尔乎!”
己所不欲勿施人作文第2篇
己所不欲,勿施人!大教育家孔子曾教育我们一一己所不欲,勿施人。
他、它出自《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自我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啊。
自我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这句话在阶级矛盾尖锐激烈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
今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是能够做到的。
这还能促进团结,使社会安定。
“己所不欲,勿施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有些故事正表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人的道理。
春秋孙叔敖,幼时在路边看到一条两头蛇,据说看到这种蛇的人必死无疑。
他想要死就死我一个吧,不要再叫别人看见遭殃。
是,他斩杀了这条蛇,埋入了山丘。
还有个故事东晋大臣庾亮,他骑的马里有一匹很凶,有人让他卖掉。
庾亮说“我卖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因为这匹马对自我不安全,就能够嫁祸他人吗?”
这两人都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人!的精神。
这句话在阶级矛盾尖锐激烈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
今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是能够做到的。
这还能促进团结,使社会安定。
中华民族的先哲圣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阐述过类似的思想。
今日认真地的思想吧。
己所不欲勿施人作文第3篇
“己所不欲,勿施人”,这是一种典型的换位思维方式。
其意思就是用自我的心推及别人,将心比心,自我不情愿的、不理解的事情,就不能推给他人,让他人去理解,自我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我,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这就要求我们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要学会多体谅他人,这是做人和处世的基本原则,作为青少年,我们也应当坚持这一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人”,才能和谐相处
其实,人难免有自私思想,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
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不受欢迎。
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
人的一辈子都处与他人的交往之中,如果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完全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就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
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理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梁亭的瓜田长势简直不能相比。
楚亭的人觉得没有面子,有一天,乘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
凉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扭断好了。
宋就说,这样做当然很能解气,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还要翻过去扯断别人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
你们听我的话,从今日起,每一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更好,并且,你们这样做,必须不能让他们明白。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是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我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后发现每一天早上瓜地都被人浇过了,并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赶到十分惭愧和佩服,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
楚王听说这件事后,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给梁王,既以示自责,也用来表示酬谢。
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由此可见,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样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甚至能够化敌为友。
世间万物是相通的,国与国
之间的关系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己所不欲,勿施人”,才能受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利益分割问题,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多替别人研究,学会替别人着想,长期这样就会构成习惯,养成美德,受人尊重。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人”的崇高典范。
大禹理解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
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我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必须能比禹做得更好。
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过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
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完全是基两种不一样的思想,白圭只为自我着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