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和弹力在力的性质上的比较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上)(2020新版)(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前言:《李老师物理教学讲义》由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线教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人教版教学大纲(最新版)和教材,精心编撰的教学讲义。
本讲义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附有大量经典例题和习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或解析。
本讲义主要供广大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之用,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未经本教研室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重力和弹力1.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性质:例题1-1.(2019·南充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在飞行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用力,而乙对甲没用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例题1-2.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乒乓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A.人 B.球拍C.乒乓球 D.无法确定答案:B(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3.1-4,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1-3.下图甲、乙中物体A的重力均为10 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例题1-4.(2019 -温州模拟)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图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5)力的分类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力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力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力知识点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4、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_

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_(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弹力摩擦力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弹力摩擦力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弹力与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中所受到的两种重要力之一,它们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弹力是指物体在形变后所具有的恢复形状的力,而摩擦力则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弹力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通过对弹力的定义与特点、摩擦力的概念与类型的介绍,以及弹力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将探讨它们在物体运动中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未来对弹力与摩擦力关系的研究方向,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引言部分,将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正文部分则主要包括弹力的定义与特点、摩擦力的概念与类型以及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三个小节。
其中,将详细介绍弹力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机制,摩擦力的概念、类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应用与意义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三个小节。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所述的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读者能够清晰了解本文的内容架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探讨弹力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力的作用机制。
2. 分析弹力与摩擦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为读者提供更清晰的物理学知识。
3. 探讨弹力与摩擦力的相互作用对于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和停止的影响,为读者提供更实用的物理学应用知识。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进而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物理学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矢量,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重力是地球对一切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表达式:G=mg,其中G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9.8m/s²)。
三、弹力弹力是弹性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力的表达式:F=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f=μFN,其中Ff为滑动摩擦力,μ为滑动摩擦系数,FN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0≤Ff≤μsFN,其中μs为静摩擦系数。
五、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惯性系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六、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七、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产生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八、平衡力平衡力:几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九、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把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十、常见问题类型重力、弹力、摩擦力、合力、牛顿三大定律、平衡力、受力分析等。
十一、解题技巧抓住关键:明确研究对象、分析题型、明确求解目标。
画图分析:用示意图表示物体所受的力和运动情况。
巧用公式: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进行解答。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解答。
十二、拓展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洛伦兹力十三、总结相互作用力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202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37张PPT)

考向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典例7】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沿水平方向的力F1=20 N和F2= 11 N,物体A保持静止。现保持F2不变,当F1减小到17 N时,物体受到的 摩擦力大小是( )A.6 N B.9 N C.28 N D.31 N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答案 B
【典例2】 如图所示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一款尖底瓶,该瓶装水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下面有关瓶(包括瓶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B.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的重心一定越高C.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D.瓶的重心一定在两条绳子连线的交点上
解析 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的一个分力,A项错误;瓶本身的重心不变的,随着装入瓶中的水的增加,瓶的重心位置可能先降低然后再逐渐升高,B项错误;根据重心的定义,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两绳的交点是确定的,但瓶的重心是变化的,D项错误。
答案 C
1.弹力。(1)定义:发生_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_______;②接触处发生_________。(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
考点2 弹力
弹性形变
接触
弹性形变
相反
2.弹力方向的判断。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第二章
相互作用——力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会计算弹力大小,理解并掌握胡克定律。3.掌握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与典例【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知识点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知识点三弹力1.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2.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2)表达式:F=kx.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国际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知识点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1.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名称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项目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两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压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压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大小0<F f≤F fm F f=μF N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2.动摩擦因数(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的比值.μ=F fF N.(2)决定因素: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考点分类深度解析】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典例1】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答案】D【解析】若小球与小车一起匀速运动,则细绳对小球无拉力;若小球与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α,则轻弹簧对小球无弹力,D正确.【变式1】完全相同且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置于带有挡板C的固定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恰好静止.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拉A,直到B 刚要离开挡板C,则此过程中物块A的位移大小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mgk B.mg sin θk C.2mgk D.2mg sin θk【答案】D【解析】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 恰好静止,根据平衡条件,有:mg sin θ=F f ,其中F f =μF N =μmg cos θ,联立解得:μ=tan θ.B 刚要离开挡板C 时,弹簧拉力等于物块B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之和,即kx =mg sin θ+F f ,解得:x =2mg sin θk . 考点二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典例2】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三种性质力知识讲解

三种性质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一、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竖直向下,不指向地心,不垂直地面向下4、力的作用点: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相互接触的物体由于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形变而产生的力。
2、大小:F=kx(胡克定律)3、方向: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1)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或被压得物体。
(2):沿着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且同一条绳子内各处的弹力相等(3)杆产生的弹力方向比较复杂,可以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也可不沿杆,与杆成一定的夹角。
4、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
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法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
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
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弹力。
例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解析】图a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
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
总之,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
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弹力。
例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解析】水平面ON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
例3: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
力的分类及特点

力的分类及特点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等。
在物理学中,力有很多种分类,每一种力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力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按性质分类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常见的接触力有弹力、摩擦力和粘附力等。
(1)弹力:当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时,物体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常见的弹力有拉伸弹力和压缩弹力。
(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其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和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3)粘附力:物体表面与另一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两个物体粘在一起的力叫做粘附力。
粘附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性质和接触面积有关。
2.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的力。
常见的非接触力有重力、电磁力和引力等。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有关。
(2)电磁力:电磁力是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电磁力有库仑力和磁力两种,库仑力是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磁力是电流或磁体之间的作用力。
(3)引力:引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质量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二、按效果分类1.按效果力可以分为保守力和非保守力。
(1)保守力:保守力是指在力作用的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动能和势能)不会发生损失的力。
例如重力、电磁力和弹性力等都是保守力。
(2)非保守力:非保守力是指在力作用的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可能会发生损失的力。
例如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都是非保守力。
2.按效果力还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
(1)内力: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例如弹簧内部的弹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都是内力。
专题18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解析版)

专题18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解析版)专题18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解析版)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发生运动或变形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分别是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本文将对这三种力进行解析,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弹力弹力是物体在变形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当物体发生形状改变或变形时,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其恢复原来的形态。
这种恢复形态的力即为弹力。
弹力有一些重要特点。
首先,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呈正比。
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其次,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当物体被压缩时,弹力的方向指向外部;当物体被拉伸时,弹力的方向指向内部。
最后,弹力是一种恢复力,即当外力消失后,它会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态。
弹力的应用广泛。
在弹簧中,弹力是使弹簧产生回弹力的基础。
在地震中,测震仪的原理也是利用了弹性体受到地面震动时的弹力。
此外,弹力的研究和应用还延伸到工程领域,如弹簧减震器等。
二、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产生的一种吸引力。
根据普遍引力定律,任何物体都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有关。
重力的特点是普遍性和无方向性。
首先,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几乎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其他物体的重力影响,不论是微观的分子还是宏观的行星。
其次,重力是一种无方向性的力,即对物体的作用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是由地球或其他物体的质量所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们站在地面上不会飘走,正是因为地球对我们产生的重力作用使我们被吸引在地面上。
此外,天体运动、落体运动等现象的研究都离不开对重力的分析与研究。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趋势的物体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力,它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材料。
摩擦力有两种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专题02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解析版)

专题2: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考点概览】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是物理学中三种最基本的力,是初中物理学习最基础的力学知识,只有透彻理解这三种常见力,才能对物体的运动形式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以后学习其他力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点精析】1、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的比较:2、重心——重力的作用点:(1)重心的确定:①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形状不规则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③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2)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低或者支面越大,稳定程度越高。
3、弹力的应用——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到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2)使用方法:①测量前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前检查、调整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③测量时,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方向保持一致,避免弹簧跟测力计外壳摩擦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④读数时,眼睛与指针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注意:①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到拉力的大小成正比,是形变量,而不是弹簧长度。
②其他弹力,可以通过运动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来计算。
4、静摩擦力的理解: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将要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它是一种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即外力)相平衡,所以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因此说静摩擦力会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直到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例如:用水平向左的1N的力推静止在物体A,物体未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N;增大推力到5N,物体仍未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推力增大到10N,物体A刚好运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为10N。
5、判断摩擦力是否存在和大小、变化(1)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摩擦力是否存在:接触并挤压、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粗糙,三者缺一不可(只要题目中已知接触面光滑,就认为没有摩擦力)。
《力》力的分类与性质总结

《力》力的分类与性质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广袤的自然界中,力无处不在。
从推动物体移动的简单动作,到维持天体运行的巨大引力,力塑造了我们周围的一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力,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并深入探究其性质。
一、力的分类1、按照性质分类(1)重力重力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力之一。
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到的重力也就越大。
无论物体是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重力始终存在。
我们能稳稳地站在地面上,物体能自由下落,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2)弹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例如,压缩或拉伸弹簧,弹簧就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弹力;皮球被挤压后会弹起,这也是弹力在起作用。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摩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比如,我们在地面上行走,鞋底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物体在粗糙表面上滑动,会受到滑动摩擦力;当物体有运动的趋势但尚未运动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等因素有关。
(4)电磁力电磁力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见。
磁铁吸引铁钉,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电磁力的表现。
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电器设备、通信技术,都依赖于对电磁力的理解和应用。
2、按照效果分类(1)动力能够使物体运动加快的力称为动力。
比如,推动一辆小车前进的推力就是动力。
(2)阻力与动力相反,阻力会使物体的运动减慢或阻止物体运动。
空气阻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水的阻力等都属于阻力。
(3)向心力当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来维持其运动,这个力就是向心力。
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受到的太阳引力提供了向心力。
(4)回复力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称为回复力。
例如,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就是回复力。
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有力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1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

例1 画出下图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光滑)。
[答案]
答案
[关键能力升华] 轻杆和轻绳上弹力的分析 (1)“动杆”和“定杆”上的弹力 ①动杆:若轻杆用光滑的转轴或铰链连接,当杆处于平衡时杆所受到 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否则会引 起杆的转动。如图甲所示,若C处为转轴,则轻杆在缓慢转动中,杆上弹 力方向始终沿杆的方向。
物理观念 形变、弹力、胡克定律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01 _形__状___或 02 _体__积___的变化叫作形变。 2.弹性 (1)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作用力能够 03 ___恢__复__原__状___, 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 能完全恢复原来的 04 ___形__状____,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解析
考点 2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科学思维梳理] 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假设法
(2)状态法: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 向。
(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
2.求解摩擦力的技巧
例2 (多选)如图所示,甲物体在沿斜面的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乙物 体上,乙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增大外力F,两物体仍然静止,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对甲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乙对甲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C.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乙对地面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答案
[解析] 设甲的质量为 m,斜面倾角为 θ,若 F=mgsinθ,乙对甲的摩 擦力为零,F 增大,Ff 增大,方向沿斜面向下;若 F>mgsinθ,乙对甲的摩 擦力沿斜面向下,Ff=F-mgsinθ,F 增大,Ff 增大;若 F<mgsinθ,乙对 甲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Ff=mgsinθ-F,F 增大,Ff 可能减小,也可能反 向增大,故 A 错误,B 正确。以甲、乙整体为研究对象,知地面对乙的摩 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 Fcosθ,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乙对地面的摩擦力水平 向右,大小也为 Fcosθ,则 F 增大,f 增大,C 正确,D 错误。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力是物体之间或物体表面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多个方面,影响着物体的运动和形变。
本文将从物体受力的行为、物体的形变和物体的运动三个方面探讨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受力的行为物体受力的行为是力的基本效果之一。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反应。
这包括四种基本受力形式:1.拉力:当两个物体之间以拉扯方式相互作用时,形成拉力。
拉力的方向与物体之间的拉动方向相反。
2.压力: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外界压迫作用时,形成压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3.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阻碍作用,形成摩擦力。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阻碍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4.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弹力。
弹力使物体恢复原状。
物体的形变受力作用下,物体可能会发生形变,表现出材料的本质特性。
主要的形变效果包括:1.拉伸和压缩:如果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会导致物体的拉伸或压缩,改变物体的长度或体积。
2.剪切: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应力时,物体可能会发生剪切形变,相邻层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3.弯曲:在物体的一侧受到压力而另一侧受到拉力时,产生弯曲形变,使物体弯曲或变形。
4.扭转:物体受到扭矩作用时,在长度方向上不存在形变,但物体沿长度方向产生扭转。
物体的运动力对物体的运动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表现出以下运动效果:1.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其速度保持恒定,呈直线运动。
2.加速度运动:当物体受到不平衡力,其速度会以一定加速度改变,表现为加速或减速运动。
3.曲线运动:除了直线运动外,物体还可能在曲线上运动,受到向心力或离心力的作用。
4.旋转运动:力的作用还可能使物体绕固定轴线旋转,表现出旋转运动。
综上所述,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受力的行为、物体的形变和物体的运动三个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变化,从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
高三物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2.1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解析:对b进行受力分析,剪断前b受重力、支持力、向左 的弹簧的拉力和向右的绳的拉力,由于它所受摩擦力Ffb=0, 所以弹簧的拉力和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将右侧绳剪断瞬
3.[杆上弹力的分析]如图所示,倾角为30°、重为80 N的斜 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
上,轻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沿轻杆向上,大于2 N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80 N C.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为2 N,方向竖直向下 D.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考点一 重力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 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 性等特征. (4)基本相互作用 ①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 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②重力属于引力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 力等本质上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3 [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多选)如图所示为表面粗糙 的倾斜皮带传输装置,皮带的传动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无初
速度地放在皮带的底端A处,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 达位置B后就不再相对皮带滑动,而是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 至传送到顶端C,在传送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A.在AB段为沿皮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B.在AB段为沿皮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在BC段不受静摩擦力 D.在BC段受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
重力宏观作用效果的等效作用点
思维诊断
(1)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 ) (2)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不 可能不在这个物体上.( × ) (3)同一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其重力不仅大小变大,而且 方向也变了.( √ )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8讲-弹力和摩擦力

第8讲弹力与摩擦力8.1 学习提要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力进行分类.比如按力的性质分,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在第7讲已经学习了其中的重力,本讲主要学习弹力和摩擦力。
8。
1.1 弹力1. 概念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是接触力,只有在两个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可能产生弹力的作用,而形变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例如:如图8-1所示,木块A靠在墙壁上,虽然木块A与墙壁接触,但没挤压,故物体间无弹力作用。
若作用一个向左的推力在木块A上,则木块A对墙壁有挤压,使A与墙壁都发生了形变,此时A与墙壁间就有弹力作用。
因此,弹力产生的条件可理解为两个物体间相互挤压。
3. 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并始终与接触面垂直。
例如: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对桌面施加向下的弹力,此力就是桌面受到的压力,而桌面要恢复原状,会对书施加一个向上的弹力,此力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4。
大小弹力的大小跟物体材质和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
8.1。
2 摩擦力1。
概念当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的接触面间粗糙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2. 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并与接触面相切.3。
分类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所受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它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其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2)静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互相接触并有挤压的物体之间若有相对运动趋势,就会产生静摩擦力。
其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有一定的范围。
例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箱子,用水平力推它,它并没有动,表明箱子与地面存在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水平推力.当推力逐渐增大,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当推力增大到某一值时,箱子刚好开始运动,这时的静摩擦力叫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常常不是定值,是随推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向也有可能改变。
专题18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解析版)

专题18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是物理学中三种最基本的力,是初中物理学习最基础的力学知识,只有透彻理解这三种常见力,才能对物体的运动形式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以后学习其他力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弹力:1、弹力的产生及三要素:例题1 (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B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C .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力D .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答案】B 。
【解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不能产生弹力,A 错误;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对于同一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B 正确;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就不会产生力,如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块砖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 错误;可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弹簧,如弹簧、竹竿等,D 错误。
故选B 。
【点拨】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接触,不接触一定没有弹力作用,二是两个物体间必须发生挤压作用,没有挤压就没有弹力作用。
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指向施力物体。
对点练:(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多选)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定义产生条件 方向 作用点 大小 说明 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 体会产生力的作 用 物体间相互 接触并有挤压作用与作用在物体 上使物体发生 形变的外力方 向相反 接触 面上 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推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属于弹力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一定产生弹力作用B.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C.从力的性质来看,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答案】BD。
什么是力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力

什么是力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力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其不同类型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使物体产生形变。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衡量。
不同类型的力:1.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它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产生的,其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施力物体的远近。
2.弹力:弹力是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产生形变时,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彼此产生的力。
例如,压缩弹簧后的弹力,拉伸橡皮筋时的弹力。
3.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由于不规则性而相互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
4.磁力:磁力是磁体之间或磁体与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磁力的方向由磁体的极性决定,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之间的力称为库仑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力,它们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等。
7.核力:核力是作用于原子核内部,将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的力。
这种力非常强大,能够在原子核内部克服电磁排斥力,使得质子聚集在一起。
以上是中学物理课程中关于力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力的介绍。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力的类型对于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在平地上受到一个20N的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题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
如果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是2kg,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加速度:a = F/m = 20N / 2kg = 10m/s²。
因此,物体的加速度是10m/s²。
2.习题:一个5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的斜面下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30°,忽略空气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和弹力在力的性质上的比较
射阳中学物理组曹德亮
摘要:人教版物理新课标教材中有如下这样一段话“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现,常见的弹力、摩擦力是由电磁力引起的。
”不少学生对于“常见的弹力、摩擦力是由电磁力引起的”不太能理解。
既然弹力和摩擦力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也就是说都属于电磁相互作用,那么又为何根据力的性质要将弹力和摩擦力分开来呢?对于学生又应该怎么去认识这两句话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弹力摩擦力凹凸啮合理论分子粘合理论
正文: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我们还是要来看看教材。
人教版物理新课标教材中对弹力的阐述是这样的“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教材中对摩擦力的阐述是这样的“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在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中,并不能找出明显的指出弹力和摩擦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的字眼,然而仔细审视上述的两段阐述,从中却可以找出弹力和摩擦力的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弹力的发生需要相互接触,摩擦力的发生也需要相互接触,这也是通常说的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
此外,弹力的发生需要发生可恢复性形变,而摩擦力的发生也需要发生形变,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摩擦力的发生需要相互挤压,也就是需要弹力,所以摩擦力的发生需要形变,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以上两幅图是用毛刷演示摩擦力方向的两种基本图示。
如图1,缓慢拉动K,可以观察到,刷毛向左弯曲,又因为长毛弯曲是由于地面的摩擦引起,可知地面对K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毛刷K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如图2,缓慢拉动物体,可以观察到,刷毛向右弯曲,又因为长毛弯曲是由于物体的摩擦引起,可知物体对K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毛刷K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毛刷的弯曲方向可以反映毛刷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因为正是摩擦力使得毛刷发生弯曲。
既然毛刷发生了弯曲,也就是发生了形变,那么弯曲的毛刷对与之接触的物体(图1中是地面,图2是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产生力的作用,根据定义,我们知道这个力应该是弹力,方向与毛刷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图1对地面向右,图2对物体向左。
对比前面所谈及的摩擦力,我们或许会得出这里的“弹力”和摩擦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我再来看下面两个例子。
图3中的A所受的摩擦力和图1中的K所受的摩擦力,图4中的B所受的摩擦力和图2中的K所受的摩擦力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里的摩擦力是否也跟沿着接触面方向的弹力有关
系呢。
我们只需设想图3和图4中两个相互接触面上是否发生着沿着接触面方向的微小形变。
那么这里就不得不仔细研究一下图3和图4中的摩擦力产生的机制。
目前,关于摩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1)凹凸啮合理论,凹凸啮合理论认为,由于固体表面凹凸不平,当它们接触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互相啮合,两个面的凸起部分“微凸体”相互碰撞,产生断裂,摩损,形成了摩擦力。
其中的相互碰撞其实就是弹力的一种表现,从这一层面上已经暗示了弹力和摩擦力在性质上的统一。
(2)分子粘合理论,分子粘合理论认为,在外界正压力作用下,少量微凸体上的压强极大,大大超过了材料的弹性限度,接触处塑性变形形成粘着点。
这时接触处两物体分子间距离已经小到分子力作用范围。
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必须拉断粘合部分,这就是摩擦力。
虽然该理论中没有指出弹力和摩擦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已经将摩擦力归纳到了电磁作用范畴。
(3)综合理论,综合理论认为摩擦是一个综合过程,即要克服分子相互作用力;又要克服机械变形的阻力;发生在接触处的总的阻力就是摩擦力。
综上可以初步得出弹力和摩擦力在产生机制上存在性质上的密切关系,或者摩擦力中有部分的成分带有“弹力”的成分。
也就是说弹力和摩擦力应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这样在高中生看来也就不那么难于理解了。
当然摩擦力中还有滚动摩擦这里就不再详细探究。
(此文在2013年7月江苏省物理学会举办的中学物理教学、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