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土生万物”。生化、承载、受纳,其性重,其情厚。

金:“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清除、收敛、萧杀,性刚,情 烈。

水:“水曰润下”。滋润、寒凉、流动、下行、闭藏,其性聪, 其情善。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 木 相生 木头生火 相克 木根钻土

土 金 水
火烧成土
土里生金 金化成水 水浇木生
火能融进
水来土掩 金斧砍木 水能灭火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也属于
古代哲学的范畴。以木、火、土、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 相克"规律来认识、解释世界和探求宇 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能曲能直,其情和。

火:“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其性急,其情恭。
本节课掌握要点
对中医学有一个初步了解,为以后工作打下坚
实基础。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常见的医学应用。
五行的特性、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五行学说的
应用。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晋、隋、唐时期——中医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临床医学日趋分化 和成熟。 宋、金、元时期——是医学普及、流派兴起、理论突破的阶段。 明、清时期——是医学集成和深化发展阶段。医学体系进一步发 展,出现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四、近代、现代——从中西医论争汇通到结合。



中医学发展概况
一、中医学起源
在原始社会,祖先为了生存,在想自然界、猛兽做斗争的过 程中,逐步积累了原始的卫生知识。
二、中医理论的确立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该书简称《内 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其内容包括阴阳五行、五运六 气、摄生、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辩证、治则、针灸、汤液、 预防和养生保健等。
五行学说的医学应用

一、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 “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 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 相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用于疾病的治疗

一、指导脏腑用药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与气味。药物的无色、五味与五脏存 在联系。

二、控制疾病传变
疾病的传变多见一个脏器的疾病,波及其他脏器,而至疾病发生 传变。

三、确定治则治法
1.确定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 2.确定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制水、泻北补南等。
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
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 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 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
道也,万物之纲纪,在变化之父母,生杀之 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医疗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用其来阐 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与医学结合,形成中学的阴阳 学说。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 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
中医基础学
——阴阳五行篇
中医学概述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中医学概述

中医,为祖国传统医学,一般以汉族人民的传统医学为主体,所 以也称汉医。还有藏医、蒙医、苗医等被称为汉族医学。
中医学包含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及其摄生康复 等方面,数千年来,对中华名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时至今日,中医学仍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屹 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中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 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称其医疗实 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 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
中医学主要特点
一、整体概念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2.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二、辩证论治
疾病在临床上有“同病异症”和“异病同症”,在治疗上有“同 病异治”及“异病同治”等方法。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概念

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范畴,阴 阳学说来自《易经》,是古人用以认识世界和 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认识论。认为宇宙间任

二、用于疾病的诊断 指导四诊 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五行的
归属及其生克成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

推断病情
即诊色与诊脉相结合,综合判断病情变化。例如面红唇赤,舌红 苔黄,为邪热盛的病色,若脉见洪数或滑数,则脉色一致,多为新病, 易治。若脉洪数而面色苍白,则脉色不符,多为久病,难治。主要是 根据五色之间以及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轻重,判断疾病 的预后情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交感 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阴阳消长平衡
1.此长彼消 3.此长彼亦长 2.此消彼长 4.此消彼亦消

阴阳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寒极生
阴阳学说的医学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的生理功能 阳主升,阴主降;阳主入,阴主入。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盛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3.阴阳互损
4.阴阳转化
用阴阳来概括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各种症候的属性。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素 问· 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 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