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社会问题。据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出具的数据显示,自1998年高校批准扩招以来,中国的教育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 2005年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高校毕业生413万、2007年高校毕业生650万、2008年高校毕业生559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2010年高校毕业生630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660万、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的数量保守估计至少在700万以上,加上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给国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因此,党和国家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上升到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正如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那样,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对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建议政府加大优惠政策,畅通就业渠道,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自身综合实习。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许多人尤其是许多大学生都感慨:“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难找!”在经过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
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平稳的社会转型期之后,又遭遇到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一场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高速发展的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金融危机的影响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度减少。
前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来2020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20岁到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比例会从现在的不到10%提高到20%。这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整个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一面是高等教育扩步伐的急促脚步,另一面则是大学毕业生从过去的“精英”滑落为“蚁族”而在就业市场中显得步履艰难。【1】
其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国际经济面临衰退的严峻形势使各国的就业压力普遍增大,在发达国家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是常见现象”。【2】比如在美国,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NACE)指出,2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缺乏相关经验是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还有20%的学生认为,经济不景气才是工作难找的罪魁。我国近两年来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而社会有效需求增幅有限。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
人才市场上被企业一致看好的抢手人才,近90%是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而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出现令人尴尬的“疲软”状态。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一种新型的人才观。目前,
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已是就业的大势所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昂扬的姿态和自信的斗志去积极迎接挑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目前比较传统的观念都认为有以下的几种情况:
1、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单薄。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利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又加上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同时,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大学生缺乏创业观念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3】
2、用人单位观念错误
许多用人单位要求过高,在选择毕业生时表现为“高消费”,他们往往不考虑实际而盲目追求高学历,提高用人条件。在招聘中奉行“博士生求之不得,硕士生双手欢迎,本科生考虑考虑,专科生免谈”的选人标准。“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按学历比较,总体上以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之比为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之比为1:0.43。【4】还有一些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具有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素养以外,还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上岗能力。这无形中都给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
3、毕业生专业口径较窄,综合素质不高
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的主流,经济发展呈信息化、区域化、全球化趋势,现代科技呈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不断涌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渗透和汇流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综合运用知识信息和创新技术的能力。目前,大学教育的主要容还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知识的综合及广博程度不够,加上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致使课程建设落后,课程脱离社会生活实践,教材改革滞后、缺乏特色、容旧,不能反映最新前沿的学科发展动态,满足不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与市场需要之间的有较大偏差。
4、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缺乏主动性和长远规划
从现状看,多数高校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只进行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及文件传达、信息服务和手续办理上,服务对象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这些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综合素质、爱好特长和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职业,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要求存在着差距,忽略了对在校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生涯准备的前期指导,使毕业生仓促走上社会,延长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期。
5、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
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一般不希望所用的毕业生“学非所用”。而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基本上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统一运营,不能及时、灵活的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长线长,短线短的现象仍较突出,而学校依然一年年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正如工厂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供大于求”一样,造成人才的大量“积压”,出现应届毕业生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