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之眼——一战中的航空侦察
中国空降兵:从“陆战王牌” 到“天地雄师”
中国空降兵:从“陆战王牌” 到“天地雄师”作者:蒋龙刘圣德来源:《小康》2019年第23期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中国空降兵成立69年以来,从单一兵种的“背伞步兵”,发展成为由炮兵、航空兵、导弹兵、侦察兵、防化兵、工程兵、通信兵等20多个专业兵种组成的“空中集团军”,形成了主战装备机械化、作战装备空降化和战场机动立体化模式,具备了空地一体、远程直达、纵深突击的全方位作战能力。
在建军92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支英雄的部队,寻找中国空降兵换羽新生的辉煌足迹。
从陆战旅、王牌军到多兵种空中集团军空降作战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20年代。
1927年,苏军使用运输机在中亚西亚地区空投部队,一举歼灭了巴土马赤匪徒等叛乱分子。
1930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正式的伞兵部队。
空降兵因其机动灵活、突然性、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军队的宠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苏联、英国、德国等国都多次投入空降兵参战。
二战后,随着大型军用运输机、直升机和伞降装备技术的发展,空降兵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战术级别的小规模空降、伞降与机降相结合,特种空降作战等日益盛行。
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大量运用直升机作战,苏军入侵阿富汗进行空降作战,美军入侵巴拿马和格林纳达空降作战,都是二战后空降作战战例。
冷战结束后,在一些局部军事冲突中,美国空降兵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登场,俄罗斯则在车臣战争、俄格战争中使用了空降兵。
回顾中国空降兵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初组建到80年代末的30多年间,受限于空军装备水平和“陆军老大哥”的传统思想,以及在编制管理上的“四不像”,空降兵的发展相对缓慢,还有着太多传统陆军的影子,被很多人称为“会飞的步兵”。
为了组建新中国的战略机动部队,1950年,中央军委电示各军区、各野战军,要求从各陆军部队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模范班、排干部以及一、二等功臣,组建空军陆战部队。
成立之初,早日实现首次升空跳伞成为所有指战员的共同梦想。
一江山岛登岛作战
一江山岛登岛作战〔1995年1月18日至19日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至十九日,我军进行了一江山岛登岛作战。
它是我陆、海、空三军首次对近海敌占岛屿的联合登岛作战。
作战中,各军、兵种参战的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在沿海渔民和广大民兵的大力支援下,密切协同,勇敢战斗,全歼一江山岛守敌,并迫使大、披山、渔山等岛屿之敌逃往。
一、一般情况〔一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失败后,为了继续霸占我国领土与澎湖,于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日同介石集团签定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政府企图利用这个条约使它武装侵占中国领土的行为合法化。
为了粉碎美"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进一步推动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锻炼和提高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岛作战能力,并为继续解放沿海岛屿和最后解放,澎湖创造条件,军委命令华东军区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并明确指示各参战部队:要充分准备,有把握而后才发起攻击。
〔二一江山岛位于湾XX口海面,距大陆三十余公里,北至头门山九公里,甫至大岛十七公里。
该岛分北江、南江两岛:北江稍大,东西长约一千九百米,南北宽一百至七百米,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南江东西长约一千零十米,南北宽约三百米,面积约零点三平方公里;甫北两岛隔海峡对峙,相距一百至二百米。
一江山岛的203、190、160、180高地为制高点,可控制全岛。
岛上无居民,也无良好水源,光山秃岭,地质坚硬。
岛的四周多系陡壁岩礁,岸高十至四十米。
北江东北部及南江南部海岸坡度较陡,一般在四十五至七十度。
北部、西北部和南部海岸坡度较缓,一般在三十五度以下。
可登岛的地段全长不足一千米。
近岸水深七至八米。
海水多"回旋"和"岩头浪"。
整个地形利守不利攻。
〔三一江山岛是大岛外围的重要据点,军对该岛的设防极为重视。
守岛之敌为匪首廉一率领的匪突击第4大队、突击第2大队第4中队及炮兵第1中队,共约一千一百人。
战场千里眼:军用望远镜
国防教育◎文 程刚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或是在现代战场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战场指挥员站在高地上,手里拿着一个东西查看敌方情况,看上去非常威武。
估计小朋友猜到了,他拿的东西叫望远镜。
这个东西可不得了,被称为军官三件宝之一:望远镜、指北针、地图,也被誉为战场“千里眼”。
1626年的一天,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在早朝上,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到:“朕有一个神奇的千里眼,用上它,200米外也能看清奏折上的字。
”大臣们都不信,天启皇帝便亲自拿出这个东西给大家演示,还真在200米外念出了奏折上的字,大臣们一片哗然。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从欧洲带来的,叫望远镜。
后来,汤若望专门翻译了《远镜说》一书。
至此,望远镜传入了中国。
再后来,望远镜被明朝士兵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火炮瞄准上,也被用到了战舰上。
望远镜在中国军队中的普及越来越广,无论是清朝、近代,还是现代,都成为军营中不可或缺的指挥器材。
战场千里眼:军用望远镜明朝皇帝200米外看奏折印度复古黄铜望远镜19世纪西洋望远镜◎文 程刚那么,军用望远镜为何在军营中不可或缺呢?说到底,还是它的功能决定的。
大家都知道,军营中有许多观测设备,既有雷达的,也有红外线的,更有激光的。
但是,军用望远镜作为一款短距离观测设备,在所有观测设备全部失效的时候,它们依然可以有效地承担起观测任务。
而它之所以不会失效,是由它的特质决定的。
比如,把它们扔进水里,不论多长时间,捞出来后照样可以用,气密性非常好。
还有,军人行军打仗环境恶劣,可随身携带的望远镜很少损坏,因为它的材质非常坚硬而且耐磨。
有人还问,它们会不会像眼镜一样,在寒冷的冬天起雾呢?告诉你,它们是永远不会的。
因为,镜筒中充入了氮气,这种特殊气体有干燥作用。
这回,你应该知道它招人喜欢的理由了吧?军用望远镜为什么是战场必备?古董双筒望远镜航海时代的单筒望远镜望远镜之所以看得远,是能把远的物体放大,让你能看清楚。
在部队单兵配发的望远镜中,通常都为7倍,最高不超过40倍。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 课堂笔记(1)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课堂笔记(1)一、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了解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航空器、航天器的分类,航空器、航天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事件,航空发动机及火箭发动机原理,飞行器升空原理、复合材料和飞机的仪表等内容。
二、知识点整理(一)气球飞艇1、载人气球的诞生热气球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知名学者李约瑟也指出,西元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李格尼兹(Liegnitz)战役中使用热气球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
法国的孟格菲兄弟于1783年才向空中释放欧洲第一个内充热空气的气球。
法国的罗伯特兄弟是最先乘充满氢气的气球飞上天空的。
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气球也会用来作庆祝大日子来临时的点缀。
很多地方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各种气球。
在一些开幕的仪式中,人们会刺破气球,象征着那开幕的重要时刻,也能凝聚气氛。
2.发展历程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
1783年6月4日,蒙戈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这个气球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
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气球慢慢升了起来,飘然飞行了1.5英里。
乘坐蒙戈菲尔兄弟制造的气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还有一只丑小鸭。
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戈菲尔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廷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二十五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
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
二战以后,高新技术使球皮材料以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
八十年代,热气球引入中国。
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摩托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军史系列04葡萄牙陆军介绍中篇-古老的先驱者
军史系列04葡萄牙陆军介绍中篇-古老的先驱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葡萄牙政局动荡多年。
1910年10月上旬,里斯本发生了共和革命事件。
尽管并没有得到民众和军队的广泛支持,但革命者还是取得了胜利,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军队的消极态度及其不愿镇压起义,君主立宪制被推翻,共和国于1910年10月5日宣布成立。
新共和政权的首要措施是实施军事改革,旨在将葡萄牙军队转变为仿照瑞士军队的民兵型军队。
改革之后的显著变化包括师和团的数量增加,传统的caçadores单位被废除,创建了一些独立的机枪连,以及细分炮兵部队为两个几乎独立的分支(野战炮兵和固定炮兵)葡萄牙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葡萄牙陆军则在欧洲西部战线、西南非洲和东非战役中与德国人作战。
葡萄牙和德国之间的冲突早在两国正式宣战之前就开始了,当时葡萄牙和德国军队在安哥拉南部与德属西非的边界以及莫桑比克北部与德属东非的边界发生了几次军事冲突。
但葡萄牙直到1916年3月16日才正式对德国宣战。
到一战爆发的时候,葡萄牙陆军的现役部队包括八个师(每个师有四个步兵团、一个机枪连、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和一个独立骑兵旅,另外还有八个工兵连、两个山地炮兵团,一个马炮连,两个榴弹炮连和三个独立的山地炮兵连、独立步兵部队(三个步兵团和三个独立的机枪连),卫生服务部队(八个卫生连,行政上分为三个营)和军事行政部队(8个补给连和8个运输连,分为三个军事行政营)。
在非洲战役中,葡萄牙当地的殖民部队得到了来自欧洲葡萄牙本土的远征军的加强。
这些远征队由步兵营、骑兵中队和炮兵连组成,这些部队从他们在欧洲葡萄牙的母团中分离出来。
通常,每个团将其下属的第3营分离出来。
大约一万五千人被部署到安哥拉,一万七千人被部署到莫桑比克。
对于欧洲西部战线,大约六万名葡萄牙士兵被部署远征军中,由步兵和炮兵组成,步兵部队重组为包含两个师的一个小军级单位,包括六个步兵旅、师、军、后卫基地,重炮和铁路部队。
现代战场“千里眼”“顺风耳”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现代战场“千里眼”“顺风耳”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作为现代信息化战场的“千里眼”“顺风耳”,战区联合作战侦察预警,从最初的萌芽形成到今天的发展壮大,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未来其趋势特点也愈发明显。
杨皓晖相继建立发展自己的步兵侦察、炮兵侦察、骑兵侦察、技术侦察、航空侦察等专业侦察力量。
一是无线电技术侦察手段大规模运用于联合作战。
二战中,无线电侦察逐渐成为获取敌方情报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中,英国运用德国的间谍开展情报搜集和欺骗活动。
不仅向德国提供了关于英国情况的虚假情报,而且及时获取了德国进攻英国的空中轰炸计划及海上登陆作战计划等大量的战略网络。
这一体系确保了及时发现德军飞机本土起飞及空中飞行等重要空情,不仅可以帮助对付德国的空中入侵,而且在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德国本土中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空中战略战役情报。
战场情报预警作用逐渐凸显。
二战中,随着战场情报重要性的上升,战场情报预警的作用逐渐凸显。
1939年—1943年,英、德海军在大西洋上展开针对性的保交战和破交战。
作战初期,由于英国情报机关没有就己方无线电通信密码被破译的危险性进行预警,致使英国有2177艘商船被击沉,物资损失达1065.8万吨。
珍珠港事件前夕,美海军情报机关没有及时给上层指挥员告警“日军可能偷袭珍珠港”这一重大情报,最终酿成惨剧。
美军在反思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战场情报军在太平洋战区建立了太平洋地区联合情报中心。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区联合情报机构,也标志着战区联合侦察预警体系的初步形成。
由无线电技术情报、航空侦察情报和图像判读等专业情报处理人员组成的战区联合情报机构,负责所辖区域的对日情报工作,通过集中汇集谍报、雷达、技术、航空侦察等多种侦察预警手段搜集的情报信息,进行统一的情报分析评估,而后分发情报成果至相关单位。
由于促进了军种侦察预警情报之间及与作战行动的协作,太平洋地区联合情报中心在美军太平洋战区的联合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战时期的飞行器
一战时期的飞行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相继问世,气球的动力来源得到了解决。
于是,人们面展开了对能飞的气球——飞艇的研究。
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德在椭圆形的气球下吊装了一台3马力蒸启发动机和螺旋桨,制成了第一艘软式飞艇。
这种软式飞艇的主体是一个软而坚固的袋囊,袋囊充气压迫体保持外形。
同年9月,吉法德进行了首次试飞并获得成功。
其后的多次试验发现软式飞艇存在不少问题,飞艇的气囊不仅难以保持外形的恒定,而且容易破损。
于是,有人想法在气囊内固定了一个环形龙骨并获得成功。
这就是半硬式飞艇。
后来,德国一名飞行爱好者用木质材料为飞艇气囊制作了一个外部支架,将气囊固定在支架内保持外形,从而制成了硬式飞艇。
这个改进不但彻底解决了保持气囊外形的难题,而且也利于飞艇的搬运。
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以后的标准飞艇样式。
1885年底,德国工程师本茨与戴姆勒联合发明了实用的汽油发动机,使人类拥有了推力更大的动力装置。
从此以后,飞行器的发展越来越快。
1898年,德国的齐柏林首次设计和制造出了硬式飞艇。
这种飞艇使用结构完整的骨架保持气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因而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
1900年,齐柏林驾驶他那庞大的硬式飞艇成功飞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轰动。
1903年,法国的勒博迪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实用的飞艇。
这艘飞艇在同年11月12曰一次飞行了61公里。
此后,气球与飞艇的发展进入了极盛时期,在军事和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军事方面,德、法、俄、英等国相继组建了飞艇部队,把飞艇引入了战场。
例如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飞艇对土耳其进行侦察和轰炸;1914年8月5曰,德国使用品柏林飞艇大规模轰炸法国要塞城市列曰;一年以后,德国又出动5艘LZ-38型齐柏林飞艇横跨英吉利海峡轰炸伦敦;炸死7人,炸伤30多人,在英国人中造成了"齐柏林"大恐慌。
飞机的发展历史
自从莱特兄弟1903年第一次进行了有动力的飞行后,时间仅之过了70多年人类就突破了平流层,进入到了外层空间。
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哪个表面能躲过卫星的窥视。
达芬奇的梦境和设想成为了现实。
人类是一种好战的生物,从实现空中自由飞翔的美丽梦想到让死神上天仅仅用了八年。
而首次真正的空战则只是三年后的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相继问世,气球的动力来源得到了解决。
于是,人们全面展开了对能飞的气球——飞艇的研究。
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德进行了研究。
同年9月,吉法德进行了首次试飞并获得成功。
其后的多次试验发现软式飞艇存在不少问题,飞艇的气囊不仅难以保持外形的恒定,而且容易破损。
于是,有人想法在气囊内固定了一个环形龙骨并获得成功。
这就是半硬式飞艇。
后来,德国一名飞行爱好者用木质材料为飞艇气囊制作了一个外部支架,将气囊固定在支架内保持外形,从而制成了硬式飞艇。
这个改进不但彻底解决了保持气囊外形的难题,而且也利于飞艇的搬运。
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以后的标准飞艇样式。
1885年底,德国工程师本茨与戴姆勒联合发明了实用的汽油发动机,使人类拥有了推力更大的动力装置。
从此以后,飞行器的发展越来越快。
1898年,德国的齐柏林首次设计和制造出了硬式飞艇。
这种飞艇使用结构完整的骨架保持气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因而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
1900年,齐柏林驾驶他那庞大的硬式飞艇成功飞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轰动。
1903年,法国的勒博迪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实用的飞艇。
这艘飞艇在同年11月12日一次飞行了61公里。
此后,气球与飞艇的发展进入了极盛时期,在军事和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军事方面,德、法、俄、英等国相继组建了飞艇部队,把飞艇引入了战场。
例如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飞艇对土耳其进行侦察和轰炸;1914年8月5日,德国使用品柏林飞艇大规模轰炸法国要塞城市列日;一年以后,德国又出动5艘LZ-38型齐柏林飞艇横跨英吉利海峡轰炸伦敦;炸死7人,炸伤30多人,在英国人中造成了"齐柏林"大恐慌。
“空中侦查员”OV-1莫霍克侦察机
国防教育
“ 空 中 侦 查 员 ”:
机腹特写
三垂尾设计
. All Rights Reserved.
飞机最早是作为侦查工具进入军队 的,侦 察 机可以说 是 最古老 的 机 种,无 论 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都在各条战线上无孔 不入地收 集着信息。OV-1莫霍克侦察机 是美国陆军为应对战场观察飞机需求而 研制的监视飞机,采用两台涡轮发动机加 短上单翼布局,执行战场遮断任务时机动 灵活,同时具备在野战机场起飞的能力。
37
右后起落架
右侧螺旋桨发动机
左侧发动机后部
. All Rights Reserved.
右翼尖航行灯
座舱风挡
右侧座舱特写 左翼下的大灯
38
左后起落架
左侧机头特写
左翼后缘襟翼
. All Rights Reserved.
左侧螺桨发动机
右侧发动机后部
左翼下副油箱
左翼尖航行灯
机背上的高频天线 机腹下的高频天线
36
OV-1莫霍克侦察机
◎文图 罗晨
机身架
. All Rights Reserved.
机头前部的全景相机
机尾特写 前起落架侧面
机翼与机身融合处
该侦察机于1959年首飞,19 9 6 年 退役,各种型号共建造了380架,主要用 户是美国陆军和阿根廷陆军航空兵。
空中的千里眼――预警机
空中的千里眼――预警机预警机是空中预警与控制(AEW&C)飞机或空中警戒与控制系统(AWACS飞机的简称,随着指挥与控制功能的发展和完善,有时也被称为预警指挥机。
预警机是具有特种用途的军用飞机,它集空中巡逻警戒、指挥、控制和通信功能于一体,是世界各国空军预警探测和作战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实践证明,预警机已经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在特定的场合已成为战斗或战役成败的关键。
因此,尽管预警机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大,生产、采购和使用费用都十分昂贵,但世界各国空军都把预警机作为重点发展,或自行研制或出重金购买,以此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本文重点介绍预警机的发展历程。
早期预警机:不过是地面雷达升空预警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的1944 年,为了对付日本低空鱼雷轰炸机对美国战舰构成的威胁,美国海军把当时较先进的AN/APS-20警戒雷达安装到TBM “复仇者” 鱼雷轰炸机上,雷达天线安装在机腹。
这就是在著名的“卡迪拉克” 计划中研制成功的TBM-3W 舰载预警机。
TBM-3W 是世界上第一种预警机,它能在100〜120千米范围内发现150 米高度上低飞的飞机,在320 千米外探测到战舰。
后来,美国海军又把APS-20雷达安装在其他飞机上,先后改装成PB-IW、AF-2W “卫士”岸基预警机和AD- 3/4/5W “空中袭击者”系列舰载预警机,雷达天线也都装在机腹。
这些早期的预警机只是把地面的脉冲雷达升到空中,其下视能力较差,只能在杂波比较弱的海上使用,部分机种还同时兼任反潜与预警任务。
第一代预警机:初具指挥控制功能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海军组织研制了E- 1B “追踪者” 舰载预警机和WV- 2 岸基预警机,E- 1B 首次将固定式天线罩配置在机背土,机上的AN/APS-82雷达是APS-20雷达的改进型,增加了“机载动目标显示”(AMTI)功能,同时采用脉冲测高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实用化的预警机,一直用到1977 年才全部退役。
21世纪陆军发展方向
21世纪陆军发展方向
莫文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1(000)011
【摘要】近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载文指出,美国陆军正在思考未来战场上所需的新而敏捷的武器系统,以取代目前笨重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从而揭开打造新陆军的序幕,那么21世纪各国军界在探索陆军的发展框架是什么样呢?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莫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71.224
【相关文献】
1.[陆军之鹰]——21世纪驰骋第五空间的陆军航空兵
2.俄罗斯陆军的主要任务与未来优先发展方向
3.俄罗斯陆军的建设与发展方向
4.浅谈21世纪英国军事力量改革标杆——英国陆军灵巧打击旅建设
5.21世纪陆军的作战方式变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
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展开全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大较量中,空军充当了与陆军、海军同样重要的角色,其规模、作用,远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游侠骑士所能比拟的,它是操在敌对双方手中的一柄利剑。
在1940年夏季的不列颠之战中,英国人以弱胜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第一次在独立于地面作战的空中战役中取得胜利,从而拯救了英国。
战前二十年的探索、实践,以及战争需求,加快了航空器设计、改进、制造的速度,以活塞发动机为动力的军用飞机在大战中发展到了巅峰,英、美、苏、日、德等国生产了难以计数的各种用途的飞机,其中战斗机占有很大份额。
尤其是美国,相对安宁的环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源源不断地为自己的军队和其他同盟国生产了各类军用飞机,被誉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在战争中,战斗机成为交战各国空军的骨干,争夺制空权、护航、支援地面作战,成为战斗机的主要作战任务,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地面战争的重大胜利均以取得制空权为前提,德国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一系列胜利,与德国空军战斗机的威力分不开的;在不列颠空战中,“喷火”、“飓风”战斗机与德国空军的殊死格斗,迫使德国军队放弃在英国登陆的海狮作战计划。
在战争中,随着战事的发展,不同的战斗机被推向战场,它们各有所长。
同盟国的战斗机,航程更长、速度更快、火力更猛、防护能力更强。
当然德国空军并未束手待毙,而是推出喷气战斗机,孤注一掷。
在这场战争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海洋战场上,舰载战斗机同样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Bf109(MESSERSCHMITT Bf109)30年代,希特勒政权为实现其侵略扩张计划,开始大力扩建空军。
1934年,德国空军发出招标,要求研制一种接替He51型双翼机的新一代战斗机。
巴伐利亚飞机厂(即Bf)主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设计的Bf109型单发单座单翼全金属活塞式战斗机在竞争试飞中逐一击败He112、Ar80和Fw159三种机型后,成为此后十年间纳粹空军的最主要的制式战斗机。
一战的空中战争
一战的空中战争一战(1914年-1918年)被誉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特点之一就是空中战争的出现和发展,这是空中战争的开端,为战争增添了新的维度。
本文将探讨一战期间的空中战争,包括飞机的运用、战术的发展以及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战爆发之初,各国的空军力量相对较弱,飞机的数量和性能都比较有限。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飞机的角色逐渐得到重视,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一战期间,飞机的主要用途是侦察和轰炸,但很快双方开始尝试进行空中战斗。
刚开始使用的飞机多数是双翼、单座的开放式飞机,装备有机枪,速度较慢。
随着战争的进展,飞机开始变得更加先进,增加了射程、载荷和速度,可以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在空中战争的初期,空中格斗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飞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飞行员们需要暴露在风中,面对枪口。
为了保护自己,飞行员们开始在飞机上加装装甲和防护物。
同时,对飞行员的训练也得到了加强,使其能够应对高强度的空中战斗。
双方的飞行员都展示出了极高的技术能力和勇气,空中战斗屡见不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空中战斗也在不断演化。
双方开始采用队形战术,组织起飞机队伍,形成统一的战术体系。
这些飞机队伍通常由领头机带领,进行协同作战。
一些优秀的飞行员开始尝试飞行特技和战术,如高速俯冲、空中翻滚等,这些技巧使他们在战斗中更具优势。
在空中战争中,掌握战术和技巧成为了飞行员们的关键竞争力。
在一战期间,双方都不断研发新型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以期在空中战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德国飞机制造商弗兰德斯特以及英国的斯皮特等公司都推出了许多经典的飞机型号。
这些新型飞机通常拥有更好的性能,包括更高的速度、更大的载荷和更远的射程。
这些技术的进步使空中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具有挑战性。
对于一战的结果,空中战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空中战争大大加强了侦察和瞭望的能力。
通过飞机进行侦察,双方可以获取敌军的动向和阵地情况,为地面部队提供关键情报。
为什么侦察机被称作“空中间谍”?
为什么侦察机被称作“空中间谍”?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侦察机就一直被称作“空中间谍”,其背后的原因便渐渐浮出水面。
一、巡逻敌阵地
侦察机除了作为侦察工具外,还被想方设法的应用于侦查敌阵地的情况。
通过侦察机,偷偷潜入敌阵地,可以以“天眼”的方式将敌方军队的计划及想法清晰的展现出来。
二、窃取信息
即使敌阵地的情况被发现,侦察机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几率得知对手精密计划,从而对胜负起到关键性作用;此外,由于具有较远航程,通过把信息传递到友军后方,可以大幅度提高战场信息流通的效率。
三、监视情况
当战争来临之际,侦察机也将发挥其监视的作用,由于侦察机具有出色的反应能力,亦可以储存记忆,发现敌人的位置,判断敌阵地的动静。
加上其高空观察能力,可以侦查敌人行动,有利作战胜算。
四、执行任务
在这个方面,侦察机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执行任务上。
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情报、拦截敌军通讯、及进行空袭。
在战争中,侦察机为参战双方提供资讯而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侦察机可以运载精确制导炸弹进行攻击,对对方造成巨大的威胁。
五、其他功能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侦察机的科技技术也在不断精进,它不仅仅可以执行上述任务,还可以用来发射多种军事智能装置,比如气象情报探测设备、搜索救援器材、卫星通讯设备等等,其应用范围超乎想象。
综上所述,侦察机之所以被称作“空中间谍”具有多重原因:首先,它可以通过潜入敌阵地,从而获取情报;其次,侦察机可以进行监视,从而了解敌人到来的情况;此外,它还可以执行任务,帮助强化本方的实力;并且,其科技水平的提升也让它不断提供新的功能和应用。
因此,侦察机得到了“空中间谍”的称号。
雷达侦察发展历程简述
雷达侦察发展历程简述
雷达侦察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探测目标并获得信息的技术。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以下是雷达侦察的简要发展历程:
1. 初期实验:雷达侦察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沃森-
瓦特在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
他首次实现了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的原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雷达侦察成为了战争中重要的侦察手段。
英国在1940年成功利用雷达系统探测到来袭德军
飞机,并及时采取了反击措施。
3.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雷达侦察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20世纪50年代,新型雷达系统开始应用相控阵技术,能
够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探测,并具备跟踪目标的能力。
4. 冷战时期:冷战时期,雷达侦察在军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国不断研发新型雷达系统,提高其侦察精度和隐蔽性。
美国在1960年代开发出了第一代卫星侦察雷达系统,使侦察能力
得到了巨大提升。
5. 现代雷达侦察:随着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现代雷达侦察系统正在逐步实现自主决策和目标识别的能力。
利用雷达侦察,可以实时获取各种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和其他相关信息。
总的来说,雷达侦察作为一种重要的侦察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侦察系统的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为人类提供更准确、高效的侦察能力。
战争的时代一战中的技术进步
战争的时代一战中的技术进步在战争的时代,一战中的技术进步概述:战争是人类历史中持续出现的悲剧,它不仅仅是各国之间的斗争,也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
一战期间,技术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战中的几项关键技术进步,并探讨它们对战争形势的影响。
1. 无线电通信技术:一战期间,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在战场上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通信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无线电通信,各军队能够实现更加实时、高效的指挥和调度,加强了各兵种之间的合作与配合,提高了指挥员对战局的把握能力。
同时,无线电通信还使得部队能够更好地获取情报,掌握敌军动向,从而制定更加准确的战略和战术。
2. 军事航空技术:一战期间,军事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飞机成为一战期间的新型武器,它们带来了战场监视、侦察、轰炸等多种作战手段。
通过飞机的运用,各国能够更快地获取情报,更好地掌握敌军动向,并能够快速地对敌方进行打击。
此外,航空技术还使战场变得立体化,空中与地面、水面之间的协同作战成为可能,进一步提升了作战效率。
3. 军事化学技术:一战期间,军事化学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战争的破坏力。
毒气的使用成为一战中的可怕武器之一,给士兵们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同时,军事化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带来了更加致命的爆炸物和化学武器。
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加剧了战争的残酷程度,也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坦克技术:一战期间,坦克作为一种全新的武器出现在战场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
坦克的出现使得战场机动性增强,能够快速地穿越敌方防线,对敌人进行突破和攻击。
坦克的装甲保护和火力威力,使其在战场上成为一种难以对抗的存在。
坦克的出现引领了装甲部队的发展,并对未来的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远程炮击技术:一战期间,远程炮击技术的进步使得炮兵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进炮弹设计和射程提高,远程炮击技术使炮兵能够更好地进行火力支援,击溃敌方阵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课”《航空航天概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课”《航空航天概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世界第1艘载3人上天的飞船叫什么名字?()A、阿波罗11号B、联盟11号C、上升1号2.一战时期的军用侦察机主要采用()。
A、目视侦察B、火力侦察,后期一部分侦察机采用了专用的航空侦察仪器3.4.由著名飞行家、飞机设计师()研制的F.VIIb-3m三发旅客机于1925年3月12日首飞成功,成为世界上标准的民航客机。
A、福克B、寇蒂斯C、法尔芒D、德·哈维兰5.6.目前世界支线客机的主要厂家是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和()航空工业公司。
许多老牌的支线飞机制造公司如荷兰福克公司、德国道尼尔公司、英国阿弗罗支线飞机公司由于各种原因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A、印尼B、印度C、巴西D、中国7.早在1928年,传教士弗林就在()开办了飞行医生服务站,用小飞机送医生出诊或接病人到医院就医,后来被正式冠名“皇家飞行医生服务队”。
A、英国B、新西兰C、加拿大D、澳大利亚8.1909年,法国人()驾驶11号飞机成功地飞越英吉利海峡。
A、布雷里奥B、伏瓦辛C、布雷盖D、法尔芒9.1926年,齐伯林公司制造了Lz-127号硬式飞艇,名称是()。
A、德国号B、汉莎号C、柏林号D、齐伯林伯爵号10.导航卫星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卫星?()A、无线电中继型B、对地观测型C、空间基准型11.美国所有载人飞船返回时是在陆上回收还是在海上回收?()A、陆上B、海上12.直升机第一个走上战场的是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的R-4,()年它被派往缅甸,担任过美军驻缅甸指挥官的观察机,还在中缅边境执行过丛林救援任务。
A、1940年B、1942年C、1944年D、1946年13.14.“隼”7X是法国达索公司近30多年来第一次开发的全新公务机,采用了许多技术创新,其中最具革命性的是在公务机上第一次采用变后掠翼技术,使达索公司在高端公务机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明显的技术优势。
飞机发展史介绍资料
飞机发展史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升空飞行有着无限的憧憬和祈盼。
人类探索航空的过程是漫长的,人们最初不断的模仿鸟类简单的扑翼方式去尝试低空和高空飞行,事实证明这种尝试并不能实现人类飞向天空的梦想。
千百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于飞行的探究一直处于盲目和冒险的状态,当然古今中外有很多科学家为实现人类飞向天空的梦想而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同时取得了一步一步的突破......最初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此后,人类开始了对于飞行器的研究,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带动力装置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人类的航空事业开启了崭新的一页......美国的莱特兄弟威尔伯·莱特和弟弟奥维尔·莱特出生于平民家庭,主要从事自行车修理和制造行业。
从1896年开始,他们开始热衷于飞行技术的研究,经过多次实验之后他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要解决飞机操纵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必须安装上一种能使空气动力学发挥作用的机械装置。
人们当时并不相信飞机能依靠自身动力飞行,莱特兄弟执着的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在1900年到1902年间进行了1000多次的滑翔试飞,他们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飞行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并试飞成功。
1903年12月17日是人类飞行史上有深远意义的一天,这天莱特兄弟进行了三次试飞,第一次飞行时长12秒最长一次飞行59秒,行程大概260米。
这三次飞行是人类飞行史上重大的突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纵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首次成功飞行。
这次飞行为人类征服天空揭开了新的一页,也标志着飞机时代的来临。
飞机的发明是人类在二十世纪重大成果之一,它虽然是人类实现飞天梦想的主要工具,(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图片来源:百度百科)中观察和枪械对射,4年后战争结束时,飞机已经成为能用于空中侦察、临空轰炸和追逐格斗的有力武器,飞机的需求大大提高,并从此在许多国家诞生了航空工业部门。
雏燕初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航空兵
雏燕初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航空兵1914年8月,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这在当时是一种令人无法预料的新型战争:庞大的军队、密集的士兵、彼此相隔数码对峙几月甚至几年的战线……战前人们谁也不会料到飞机会在这次战争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事实却向人们证明:空中作战的许多样式是在这场战争中播下的种子,从此以后,空中作战思想就开始萦绕在世人的脑海中,并进而改变了整个战争的面貌。
千手观音几百年以来,骑兵一直把自己视为陆军的眼睛,因为它可以搜索敌人,并将敌情报告给司令部。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却使骑兵受到了"威胁",因为一架飞机在几百英尺的高空可以完成同样的侦察任务,而且飞行员在几分钟内即可将获得的情报送交司令部。
侦察是飞机在军事上的第一个应用领域,也是飞机在大战初期的核心任务。
1914年9月3日,法国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德军已经不再绕着巴黎的西郊向前疾进,而是向东直插这座城市的内部,从而将他们的右翼暴露于外。
这一情报使法军掌握了德军的弱点。
法军抓住时机,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战役,阻止住了德军的进攻,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态势。
然而,飞机并不仅仅是陆军的"眼睛",它还是一种有效的作战武器。
1914年10月5日,法军飞行员约瑟夫·弗朗茨和机械员兼观察员路易·凯诺中士驾驶一架瓦赞飞机在己方阵地上空巡逻。
这种飞机结构紧凑,有两个座位,采用推进式发动机。
观察员位于靴形短舱的前部,操纵一挺0.303英寸口径的能活动的刘易斯式轻机枪。
刘易斯式轻机枪是当时最先进的机上机枪之一。
这种机枪是美国人艾萨克·刘易斯上校于20世纪初设计的一种轻型气冷式武器,它有一个内装47—90发子弹的鼓形弹匣,插在机匣顶部。
拆掉枪筒套筒以后,机枪的重量便减轻许多,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机载武器。
凯诺中士把这挺机枪架在机头上,机枪的底座是活动的。
他摆弄着这挺机枪,怀疑它是否真的有效,很想有个机会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