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6-06-06T14:21:29.5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作者:谭碧芳[导读]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形式。
(资中县龙江镇中心学校资中 641200)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形式。
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比较和分析来掌握阅读中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
在同类综合比较中,学生就会对语文阅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掌握这一组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构建出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选择同一主题,群文紧密结合。
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同一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学生通过这一类群文的阅读就会在比较中形成统一的认识,促进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实现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刻理解并举一反三。
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文章后,让学生通过概括、分析、归纳、整合形成自己的理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进行群文阅读。
这部分主要包含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文章。
教师引导学生把这几篇文章有效地进行群文阅读,学生会在思考和比较中发现:《地震中的父与子》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慈母情深》歌颂了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学会看病》通过母亲让儿子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教材中的文章本身就适合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提高学生归纳和综合的能力,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
二、依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名家的名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常是零散而片面的,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印象,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
依据同一作者开发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辉照耀学生成长之路。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时,补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春夜洛城闻笛》和《静夜思》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体会《望庐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感受《赠汪伦》中作者抒发亲友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的异同。
三、构建同一体裁,群文结构相似。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要给学生选择同一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可以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风格,促进学生了解写作文体。
如果是人物介绍就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人物,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如果是说明文就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如果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后掌握了这一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诗《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等等,学生对他们进行了群文阅读后一定会了解诗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对诗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
四、深化问题模式,综合群文内容。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要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学习。
教师有效的问题设置会促进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问题会让学生把群文共性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地质疑和解惑。
教师有效的问题把群文的共性进行了提炼,促进学生深入到文章的本质和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展现了群文阅读的功效。
例如在对《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四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这四篇文章分别从什么方面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会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课文,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五彩缤纷。
问题就像是“催化剂”一样,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的发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渗透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的策略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
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4篇文章——《钓鱼的启示》《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领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总之,群文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促进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学生通过对多篇文章的综合归纳和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