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水产养殖人才培养方案-江苏农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2016级水产养殖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

一、专业领域

适用于水产养殖技术专业。

二、入学要求

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习年限

3学年。

四、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具备水产动物增养殖科学、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及水生态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养殖水体水质检测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鱼、虾、蟹等)水产动物苗种培育和成体养殖等专业技能,能在与水产养殖生产和经营、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等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经营和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1、职业道德

(1)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

(3)具备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5)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6)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主动服务“三农”的意识;

(7)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自觉的创业意识。

2、职业技能

(1)熟练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贝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

(2)掌握水产养殖水域水质分析和调控的专业技能;

(3)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专业技能;

(4)掌握鱼类营养及饲料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鉴别饲料品质、饲料配方制作的专业能力;

(5)掌握水产品保鲜技术、水产品加工、观赏鱼养殖等方面专业技能;

(6)初具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

(7)有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素质。

3、职业知识

(1)具备水产经济动物的增养殖技术和苗种繁育的基本知识;

(2)具备养殖水化学、水产动物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备常见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

(4)掌握水产动物营养需求和配方设计、饲料加工技术、水产品保鲜技术、水产品加工和观赏鱼养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具备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有关水产资源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

五、就业方向

面向农牧渔业、水环境及渔业资源保护、水产品检验检疫和市场管理等工作;能够在渔业生产企业、饲料企业、水族馆、观赏渔业等行业从事生产、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工作或自主创业。

1、各级水产局、水产站;

2、各类水产养殖企业;

3、水产研究所、水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部门;

4、饲料生产与水产品加工生产企业;

5、水产品、饲料、鱼药营销企业;

6、其它与水产养殖行业有关的岗位。

六、职业能力分析

(一)基础能力

表1 职业基础能力分析

(二)岗位能力

表2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三)拓展能力

七、课程结构

表4 课程结构设置表

八、核心项目课程分析

根据水产行业发展及相关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本专业确定《鱼类增养殖技术》、《贝类增养殖技术》、《虾蟹类增养殖技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为专业项目课程。

(一)鱼类增养殖技术

表5 《鱼类增养殖技术》课程分析表

(二)贝类增养殖技术

表6 《贝类增养殖技术》课程分析表

(三)虾蟹类增养殖技术

表7《虾蟹类增养殖技术》课程分析表

(四)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

表8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分析表

(五)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表9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分析

九、教学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参见表10: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注:第一学期新生开学迟2周报到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分配

参见表11: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分配表。

表11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分配表

*《大学生创业基础》(实践)部分由学生在第1-4学期内通过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完成,第4学期核定成绩,具体参见“创业实践活动折算《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学分管理办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课时(讲授26课时+普查2课时+主题班会4课时)

《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将以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在第一学期内完成。

十、成绩考核和毕业条件

1.理论考核

人才培养方案中所确定的课程,均须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用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考核,其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每学段所开的课程中,考试课程为3门,其余为考查课程。经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即获得相应的学分。本专业全学程课程总学分为128学分,其中必修课120学分,公选课8学分(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需取得2个学分)。

2.能力考核

(1)学生必须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英语等级考试,经考核、考试合格,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

(2)专业技能考核包括专业课程技能考核和行业职业资格考核两种。学校规定的专业技能项目,由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主持考核,采用等级制评定成绩,并按规定权重纳入相应课程,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行业职业资格考核必须参加国家授权的认证机构组织的考试和鉴定,获取相应岗位的技能等级证书。

(3)顶岗实习结束,学生必须写出实习总结和专题论文各1份,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做出全面鉴定。专题论文必须通过宣读和答辩,获得合格以上评审结论,否则应重新撰写。

(二)毕业条件

学生毕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

1.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合格。

2.修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取得12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14学分,公选课10学分(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需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3.取得如下技能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国家一级以上(含一级)证书或江苏省中级以上(含中级)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B级以上(含B级)证书;农业行业特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证书。

4.顶岗实习鉴定与毕业论文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