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纤维吸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应用
调湿:将纺织材料直接放在标准状态下进行平衡。 如:纺纱前面包需要调湿。 预调湿: 为避免纤维因吸湿滞后性所造成的误差, 需预先将材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烘燥(一 般为40~50 ℃去湿0.5~l h),使纤维 的回潮率远低于测试所要求的回潮率。 然后再在标准状态下,使达到平衡回潮 率。 如:纤维材料的回潮率进行测试时,需要预调湿。
2.纤维的结晶度
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就越强。
水分子不能进入纤维的结晶区
粘胶皮层吸湿率13%PS粘胶芯层吸湿率11%? 结晶区越小,吸湿性越好
结晶区小(微晶体积小),吸湿的表面积增大
再思考:棉PS粘胶?
3.纤维的聚合度 纤维的聚合度越小,吸湿越好
聚合度越小自由的极性端基数目越多
2.平衡回潮率:
平衡回潮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 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态时的回潮率,即 吸湿平衡状态下的回潮率。
3.影响纤维吸湿平衡快慢的因素
纤维集合体堆砌的紧密程度高,所需时间 长 空气流速快,所需时间短 温度高,所需时间短 原回潮率与大气条件的差异大,所需时间 长
二、吸放湿等温线(T一定,W-RH%的关系)
1.定义:
吸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 分别将纤维材料预先烘干,再放在各种不同相对 湿度空气中,纤维材料因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 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
放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 纤维材料在相对湿度100%的空气中达到平衡回潮 率后,在放在各种不同相对湿度空气中,纤维材 料因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 系曲线。
其中:
Wi(%)——混纺材料中第i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Pi(%)——混纺材料中第i种纤维的干重混纺比。
常用纤维的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
纤维种类 原棉 苎麻(脱胶) 亚麻 黄麻 细羊毛 洗净毛 山羊毛 标准回潮率(%) 7~8 7~8 8~-11 12~16(生麻),9~13(熟麻) 15~17 --公定回潮率(%) 11.1 12 12 14 -15 15
影响是主要的; 对疏水性的合成纤维来说,温度对回潮率 的影响明显。
3.气压的影响
气压低,纤维回潮率低
第二节
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
外在条件包括:气压;温度;相对湿度
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 1.吸湿平衡 纤维材料的含湿量随所处的大气条件而变化,直 到达到吸湿平衡(含湿量不变的状态)。 含湿量变化→纤维发生吸湿或放湿这一宏观变化 纤维吸、放湿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吸湿平衡: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和放出水分 在数量上接近相等。(是动态过程)
直接吸收水:由于纤维中亲水基团的作用而吸着的水 分子。 如: -0H, -COOH , -CONH- , -NH2
(纤维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结合力较强,放出热量较多, 能够使纤维大分子间距变大,影响纤维物理性能。 间接吸收水: 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再吸着的水分子。 (水分子间)结合力较弱,放出热量较少,间接吸附 于纤维大分子上,属液态水,对纤维形态影响的主机 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空气和纤维材料温度
的提高,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将会下降。 2.相对湿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水 蒸气的压力越大,也即是单位体积空气内的 水分子数目越多,水分子到达纤维表面的机会 越多,纤维的吸湿也就较多。
在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素:
对亲水性纤维来说,相对湿度对回潮率的
G涤湿 65 1 W涤实 65 (1+0.003) 65.195 = = = G粘湿 35 1 W粘实 35 (1+0.12) 39.42
二、纤维的吸湿机理
吸湿机理是指水分与纤维的作用及其附着 与脱离过程。 吸收水是纤维吸湿的主要原因。 吸收水——由于纤维中极性基团的极化作用 而吸着的水。 吸收水属于化学吸着,因此必然有放热反 应(可理解为分子动能的转化)。
羊毛和棉的吸湿等湿线
2.曲线一般规律:温度愈高,平衡回潮率愈低。但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由于纤维的热膨胀等 原因, 平衡回潮率略有增加。
四、吸湿滞后性(吸湿保守现象)
1.纤维吸湿的过程
由表及里:表层亲水基团与水汽分子作用快; 纤维内部由于水蒸汽压差低,与水汽分子结合慢
相对湿度和 温度一定的 条件下
(4)公定重量 (公量)——贸易的度量 ——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也 叫标准重量。 (1 Wk %) Gk Go (1 Wk %) Ga (1 Wa %)
Gk 为纤维材料的公量(g) Ga G0 分别为纤维实际材料的湿重(g)和干重(g)
Wk
Wa
分别为纤维材料的公定回潮率和实际回潮率(%)
即便同种材料,纤维的结构不同,吸湿过程存在差异,能够 反应在吸湿曲线上。(结构→性质)
吸湿等温线与温度有密切的依赖性, 所以一般都是在标准温度下试验所得。 如果温度过高过低,即使同一纤维,吸 湿等温线的形状,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三、吸湿等湿线(RH%一定,W-T的关系曲线) 1. 定义:纤维在一定的大气压力下,相对湿 度一定时,平衡回潮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曲 线,称为吸湿等湿线。
干毛条
油毛条 桑蚕丝 粘胶纤维
--8~9 13~15
18.25
19 11.0 13
醋酯纤维
涤纶 锦纶6 锦纶66
4~7
0.4~0.5 3.5~0.5 4.2~4.5
7
0.4 4.5 4.5
腈纶
维纶 丙纶 氯纶
1.2~2.0
4.5~5.0 0 --
2.0
5 0 0
氨纶
--
1
天然纤维由于有杂质和伴生物,纱线的公 定回潮率与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不一致。
第四节 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
一、 对重量的影响
Ga=Go*(100+Wa)/100
纤维吸湿导致纤维重量增加。
例题2
涤/粘混纺纱混纺比65/35,涤纶的实际回 潮率为0.3%,粘胶的实际回潮率为12%, 求湿重混纺比? G涤干 65 = G湿 =G干 1 W实际 解:由已知条件 由于: G 35
粘干
G涤干 G涤湿 1 W涤实 65 = G粘干 G粘湿 1 W粘实 35
涤纶PS多微孔涤纶? 5.纤维内部孔隙
纤维的内部孔隙多,比表面积大,吸湿好。
6.纤维内伴生物和杂质
纤维内伴生物的性质与含量会影响纤维的 吸湿性。
如:棉纤维中果胶 吸湿 棉纤维中蜡质 吸湿 脱脂棉吸湿 > 未脱脂棉 未成熟棉含果胶多,未成熟棉>成熟棉 丝胶利于吸湿 羊毛油脂拒水
(二)外界因素 1.温度的影响
第一节
吸湿指标及吸湿机理
一、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吸湿指标
1.回潮率与含水率
回潮率W: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 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M: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 重的百分比。
Ga G0 回潮率W (%) 100 G0
Ga G0 含水率M (%) 100 Ga
式中:Ga纺织材料湿重;G0 纺织材料干重。
通常在较低温度(40-50℃)下烘燥去湿,而后在标准大气条件下
调湿24h以上,合成纤维调湿4h以上。
65±2%; 65±3%; 65±5%。
(3)公定回潮率(Wk)
——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业内公认 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以标准回潮率为依据,但不等于标准回潮率。
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第四章
纤维的吸湿性
吸湿性:是指纺织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 力,或纺织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水蒸气的能力。
1.动态过程 2.吸湿过多→水分子凝聚→毛细凝结水(液态)
第四章
纤维的吸湿性
润湿性:是指纺织材料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 用。——纤维的表面性质 吸湿状态与多少影响到: 纤维的性能 纺织工艺 织物舒适性 纺织材料的计重核价
4)产生吸湿滞后性的原因
1.水分子动能
吸湿——水分子动能大,容易进入纤维 放湿——水分子在纤维内部动能小,不容易获 得脱离纤维的能量。 2.水分子进出通道的差异(直接水吸附)
吸湿——通道畅通,空位多
放湿——通道被水分子占满,需挨个进出。
吸湿后体积不变大的情况下,易进难出,快进慢出
3.纤维结构差异(间接水吸附)
Wa
需要测量纤维的实际回潮率
例题1
一批粘胶称见重量为4980g,测定其回潮率 为10.25%,求公定重量?
(1 Wk %) Gk Go (1 Wk %) Ga (1 Wa %)
解:分析
缺少公定回潮率数值,查表得粘胶公定回潮率为13%
(1 Wk %) 100 13 Gk Ga =4980 (1 Wa %) 100 10.25
吸湿滞后圈图
2)吸湿滞后圈:同一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与放 湿等温线并不重合,而形成吸湿滞后圈。
3)吸湿滞后值(即差值)的影响因素: ①与纤维的吸湿能力有关。 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性大的纤维,差值 比较大。
据资料表明,在标准状态下,差值为:
羊毛 2.0%, 粘纤 1.8%~2.0%,
蚕丝 1.2%, 棉 0.9%, 锦纶 0.25% ,
目前基本上采用回潮率。
2.标准回潮率 (1)标准大气条件 国际标准中的规定为:
温度(T):20± 3℃(热带为27℃) 相对湿度(RH%):65± 2% 大气压力: 86-106 kPa
国标准规定的为:
大气压力:1个标准大气压,即101.3kPa (760mmHg柱)
温、湿度的波动范围: 一级标准:T 20±2℃,RH 二级标准:T 20±2℃,RH 三级标准:T 20±2℃,RH (2)标准回潮率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平衡回潮率。
吸湿过程
1.水分子先吸附至纤维表面,水蒸气向纤 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内大分子上的亲水性 基团结合。→直接吸收水 2.湿度增加,已被吸附的水分子由于极性再 吸附水分子→间接吸收水;
3.湿度继续增加,水分子进入纤维的缝隙孔洞→毛 细水(液态水)。 (由外而内,逐渐聚集的过程)
三、吸湿性的影响因素
1.分子中极性基团多→吸湿好 天然纤维PS合成纤维 纤维素PS醋酸纤维 羊毛PS蚕丝 腈纶 思考:棉PS粘胶?
纤维吸湿与时间的关系
特点: 1.都是对数曲线 ; 2. 起始段快,以后减慢直至平衡 ; 3.吸湿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放湿平衡所需时间; 4.吸湿平衡W不等于放湿平衡W——吸湿滞后性。
2.吸湿滞后性
1)定义: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 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 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 现象称之。 纤维的吸湿滞后性更明显地表现在纤维的吸 湿等温线和放湿等温线的差异上。
2.常用纤维的吸湿等温线
相对湿度大,纤维平衡回潮率大
特点:1.曲线都呈反S形,吸湿机理基本一致。
2.RH= 0%~15% 时,曲线的斜率比较大; RH= 15%~70% 时,曲线的斜率比较小; RH>70% 时,曲线斜率又明显地增大。
3.纤维的吸湿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纤维种类 不同,组成和结构不同导致纤维吸收等温线存在差异。 如:吸湿高的纤维,反S形明显。 高湿状态下羊毛回潮率较粘胶低。
涤纶等 吸湿等温线和放温等温线则基本重合。
②与纤维吸放湿的历史有关
当从b点放湿,放湿曲线ba; 当从d点吸湿,吸湿曲线dc。 某相对湿度下,纤维的实际平 衡回潮率是介于吸放湿曲线之 间的某一值,与纤维吸放湿历 史有关。
我们一般说的纤维平衡回潮率 是指两条曲线的中间值。
对纤维回潮率的测量需进行 预调湿,保证试样沿吸湿等 温线达到平衡回潮率。
吸湿——纤维吸湿膨胀,分子间距增大,微晶 结构单元距离变大。
放湿——吸湿导致的结构变化不易回复,纤维 能够保持更多水分。 4.水分子分布差异 吸湿——水汽浓度外高内低,单调下降,吸湿 进程快。 放湿——水汽浓度外低内高,分布不均,不连 续,梯度吸湿导致,内外方向的扩散同时存在。 放湿进程慢,且平衡回潮率高。
涤纶PS超细涤纶?
4.表面吸附
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吸湿好。
比表面积:单位体积 纤维所具有的面积
表面能:物质表面的分子引力不平衡,比内部分子具有多余 的能量,叫表面能。物质都有降低自身表面能的倾向。
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表面吸附能力越强, 吸附的水分子数也越多,吸湿性越好。
细纤维的比表面积大,比粗纤维的回潮率偏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