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案例分析与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案例
实验小学张睿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的。
它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为教师要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错误出现后,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有时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反复的练习来纠正,而必须是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
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平时易错的习题加以整合,放到课堂中加以探讨研究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该做错误资源的开发者,合理利用来之不易的资源,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从而达到以下效果:显示错误防患未然,引导错误引发深思,故意出错引起质疑,将就“错误”因势利导。
案例:《2、3、5的倍数的特征》课堂教学片段
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后,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数的特征”时,我故意设置“陷阱”:2、5的倍数的特征,要看它的个位。
同学们猜想一下,个位上是几的数是3的倍数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
这时,再结合具体的数字,师生共同验证。
学生很快便发现这个“答案”是错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看个位的思路是不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又及时引导,引领学生变换角度去探求新知。
【教学反思】:课堂中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走进“陷阱”,再从“陷阱里”走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当在学习中反复出错时,学生便会自己意识到“此路不同”,而后便会改变思维方法,柳暗花明。
因此,教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饶有兴趣的考验中摔打,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案例:《有余数除法》课堂教学片段
在教学了《有余数除法》后出示练习:全校523人参加植树活动,如果70人分一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组?结果出现了以下错解,学生错解:523÷70=7(组)……33(人)
7+1=8(组)
并且错误率很大,我立即提问、反馈
老师:你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
学生:523人,每70人一组,就是523÷70=7(组)……33(人),余下的33人,单独作为一组,就是7+1=8(组)
老师:问题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问题就让我们求能分成几组啊,总不能把多余的人丢掉吧!
… …
访谈二:
老师:看到这道题,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一般情况下用进一法。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
学生:所以,看都不用看了,就是
523÷70=7(组)……33(人),7+1=8(组)。
老师:读一下问题。
S2:啊,我错了……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所在:(1)学生思维的定势。
由于在课堂及作业本中类似的题目出现频率过高,而且往往采用的都是‚进一法‛,因此在学生脑海中就构建了该类题的模型,只要一看到类似的题,也不仔细地把题目看完,就得意地完成了。
(2)学生对关键词区分不清。
学生造成这种错解的原因,主要是对‚最多够分‛与‚至少分成‛两个词语的意思区分不清。
教师在教学当中,也忽略了关键词的详细对比,并且没有将相关练习进行对比分析,导致学生只模仿不思考。
案例:《化简比》课堂教学片段
在学习《化简比》后,出示2/7:2/9,要求学生化简。
一个学生板演出2/7:2/9=7:9,面对这一错误,我并没有马上说出正确的结果,而是让那位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学生猜测、举例、验证,最后达成共识:凡分子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整数比就是前项、后项的分母调换位置写出的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后得到最简比。
【教学反思】: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没有必要早早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
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
教师要好好利用课堂上的突发性错误,化弊为利,将错就错,既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巩固练习
练习题:我是小法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把一个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是否正确,为什么?你为什么想错了呢?
2、“一本《故事书》的1/4和一本《连环画》的1/4相等”是否正确?为什么?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有疑问可四人小组讨论,想一想,自己错在哪里?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照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
利用学习中的错误,并及时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自我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案例:《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片段:
小明带了50元去超市买东西,他买了一瓶洗发水用去12元,一瓶沐浴露用去28元,小明还剩下多少钱?
生列式:12+28=40(元),50-40=10(元)
师:将12+28=40,50-40=10 这两个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学生出现了两种错误答案:12+28-50=10,50-12+28=10。
短暂的思考后,教师没有作出任何评价,微笑地对同学们说。
师:同学们认为12+28-50=10对吗?
生:(略有所思)不对!
师:为什么?
生:(不解地说)答案怎么会等于10呢?
12+28=40,40-50怎么能减呢?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生1:12+28=40表示一共花去的钱,50元是原来带去的钱,不能用花掉的钱去减原来带去的钱。
生2:因为是求剩下的钱,要用原来的50元减去用掉的40元,所以40-50肯定不对。
生:(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用总共的50元减去买掉的40元,就是剩下的10元。
师:那么 50-12+28该对了吧?
生:不对,答案是66,买了东西,钱怎么会多起来呢?
师: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了,那你们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可以两人一组互相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似乎还未得出什么答案,此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在12+28的外面加上一个小括号,可以算它。
师: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
生1:(边摇头,边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它有什么用,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了,加上小括号可以表示把12+28=40先算出来。
一部分学生似乎懂了,这时,教师故意装作一副不懂的样子问:同学们明白了吗?可是老师还是不懂,谁能说一说?
生3:(部分同学很着急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上小括号就表示把12+28先算嘛!
师:噢,这样的,同学们,现在你们都听懂了吗?
生:点头。
师:哦,这个办法真不错。
【教学启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巧妙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问题时,教师能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抛砖引玉,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辨析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
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案例:《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堂教学片段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正当同学们齐心协力想办法时,有位同学提出:老师,我有办法,35-6,5-6不够减,用6-5就行了,6-5=1,30+1=31。
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路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
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说: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可以说给大家吗?他说:个位上的5和6相差1,就用30+1……话没说完,他马上用小手捂住了嘴,哟了一声,老师,我刚才说错了,不是30+1,应该是30-1=29。
教师赞赏地点点头,他是用差几减几的思路解决的,在紧接着的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又多懂得了一种计算思路。
【教学反思】善待、宽容、利用错误生成的资源,蕴含着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抓住契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氛围,让这一生成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富有个性,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
案例:《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堂教学片段
在教学时,我抽一学生上台,指出弹簧秤上“1千克”的位置,他却指错了;我又抽另一学生上台来指一指“1千克”的位置时,并没有让第一位学生回到座位,而是在第二位学生指对后,再让第一位学生指出“2千克”的位置,他指对了,这时老师问:同学们,这二名同学都指对了吗?生说:都对。
师说:请二位回到座位。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要允许学生出错。
我在教学中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
我的这盏“绿灯”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案例:《分数的意义》课堂教学片段
在学习了的《分数的意义》后,出示拓展练习“把4米长的一根绳子对折三次,这时每段绳子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绳子长多少米?”学生异口同声的说1/3,还有的同学说1/6。
这时我没有着急的否定学生的回答。
而是让孩子们拿出一块纸,先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让学生亲自对折三次,让孩子们自己体会并理解对折三次究竟是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错误。
知道了自己错在哪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教学反思】:数学学习是学生不断出错、不断纠错、不断理解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们要允许: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随时争论……给学生制造并营造一种宽松气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
案例:《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课堂教学片段
在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出比较46和32之后,提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比较方法。
生1:因为46在32的后面,所以我觉得46>32;
师:你想的办法真好,会用昨天学得“百数表”来比较数的大小!
生2:46是四十几,32是三十几,当然是四十几大啦;
师:的确如此,你的想法真了不起!
生3:我是直接看十位上的数字,46十位上是4,32十位上是3,所以46>32;
生4:应该是看个位上的数字吧,6>2,所以46>32;
这个学生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来验证他们的想法呢?于是,我说:“这两位小朋友的方法到底谁的有道理呢?让我们再来试试:请比较54和38的大小”。
这回他们开始议论纷纷:如果看十位,是54>48,如果看个位,则是48>54,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要
求小朋友自己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来完成,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直观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几分钟后,他们都有了感悟。
我再请那位学生回答时,他给出了让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应该看十位上的数字,因为54里面有5个十,38里面只有3个十,肯定是5个十大。
但仍有个别学生还没转变看法。
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在课堂上将这个知识点再做重复,而是在课后对着几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小的动作,小小的错误,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对这些资源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捕捉并进行筛选,使它们成为课堂中的“亮点”。
案例:《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课堂教学片段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通过让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中感知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法。
其实,很多学生已经会算这类不进位的加法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因此,在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遇到了难题,如有这样一组习题:50+34和5+34,这组题将整十数和一位数放到前面,这给他们的计算带来了许多麻烦。
为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多一些学习机会,我请一名“学困生”起来回答,她毫不犹豫地说:“50+34=84,5+34=84”。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笑声。
这位学生立即涨红了脸,悄悄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对学生说“你错了”,而是想到了挖掘这一错误中的积极因素,这样既能保
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大胆思考。
于是,我微笑着说:“咦?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加数不完全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和却是相同的呢?”这个学生思考了一会,说:“我算错了!”
师:那么你觉得哪儿不对劲呢?
生:5+34,这个5应该加4,和是39。
师:为什么5要加4而不是加3呢?
生:5在个位上,4也在个位上。
师:哦,原来这个5表示5个一,和4个一合起来是9个一,再和3 个十合起来是39。
你分析得真有道理!你们觉得呢?
这时,其他小朋友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出差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给其他学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举两得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案例:《比例尺》课堂教学片段
练习:在一张比例尺为1:1000的学校平面图上,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这个长方形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学生出现了如下的错误:8×5=40(平方厘米)40÷1/1000=40000(平方厘米)=4(平方米)改错后,我问学生:“从这道题出现的错误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说:“以后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要把计算结果跟实际情况进行对照。
”
【教学反思】:学生发生错误,有时是因为认识发生偏差,有时是思维出现故障,有时是因学习的不良习惯引起。
教师要抓住机会,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加以总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并且加以运用,我们课堂才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学生的错误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差错整合成难得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显露真实的课堂,让课堂回归自然,准确地预测错误展现多姿的课堂,及时捕捉错误呈现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在纠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但这些错误如果能被教师及时地加以捕捉和运用,适时引导学生能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分析、发现并纠正错误, 那么,错误将会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 并挖掘利用这种错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