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意义 作者:胡荣
胡荣:厦门大学社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资 本、村民自治、农民上访 专著教材有:《社会资本与地方治理》、《社会学 概论》、《中国大陆村委会选举的制度实施:福建的 案例研究》、《宗教社会学》等
第二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符号互动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与功能学派、冲突学派 相抗衡的三大理论流派之一。芝加哥大学哲学系的乔治.米德教授则 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当代社会学家布鲁姆把芝加哥社会心理学 发扬光大,使符号互动论成了当代社会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 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学是近代理性主义运动的产物。近代理性 主义的特征是崇尚理性和科学,认为真理不是权威传给后世或由教 皇的敕令颁布的,而是由不偏不倚的自由研究获得的。孔德认为社 会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是一样的,因而他主张用 自然科学的经验方法,即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符号互动论是美国文化的产物。在20世纪初特殊的文化氛围中, 符号互动论产生了。当时的美国是一个刚从移民中长成的社会,是 一个从原野里创造出来的国家。在拓殖时代,传统势力微不可言, 人所生活的环境充满了冒险、机会、变幻,在这里产生的是一种需 要自由、创造性和个人责任的精神。正是美国文化中的开拓精神和 平等精神直接培育了符号互动论。在这种文化和知识背景中产生的 符号互动论所描绘的人的形象是积极的、主动的,富有无穷的创造 性。
二、米德的社会心理学
• 米德,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 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研究自我理 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
1、米德眼中的“自我” 米德认为,人类和动物相互区别的另一个标志就是 人有自我概念,即具有心灵的行动者能够成为自身的 对象,也就是说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反思,展 开对话与交流。为此,他提出了自我概念。
符号互动理论----库利、米德、布鲁默 作者:黄晓京
第一篇(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社会心理学
• 詹姆斯、杜威: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 了理论基础。 • 库利:真正促进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学者, 提出的概念有“镜中自我”,“参照群 体”,“首属小组”等概念。 • 威廉· 托马斯:著名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提出了“情景定义”概念,强调通过主体 和客体的结合才能理解人的行为。
三、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
• 布鲁默,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 要倡导者和定名人。著名作品有《电影和 品行》、《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 《工业化与传统秩序》、《符号互动论: 观点和方法》。
布鲁默是米德的学生,继承发展了米德符合互 动论。他认为,人类相互之间总是对对方的行为作 出自己的解释和定义,并以此为根据而发生互动。 社会客体并没有固定的意义,所谓意义是符号互动 产物。他对符号互动论与功能主义理论作了区分: 功能主义将人的行为视为社会组织结构的必然产物, 而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行动者自己控制的。
4、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 • 1、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系统化为一种社会学 理论,开创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崭新视角。 • 2、重视人的主观自我因素,强调人既是主体又是 客体,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3、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 性,注重对个人之间互动过程的探讨。 • 4、重视对实际生活和互动的过程即对经验世界的 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二、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一理论从方法论角度对人 的主观能动性的肯定。
1、人具有运用符号的能力,人对外界的反应是通过符号进行的。与传统社会学护 士人的内心世界的研究倾向不同,符号互动论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充分研究,这主 要表现在互动理论对人的符号能力的强调以及米德的自我概念和动作概念中。 在符号互动论看来,人之所以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这和人的自我是分不开的。 米德认为,人不仅能够运用符号和他人交往,也能运用符号和自我互动。因此他把自 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米德的“客我”就是作为社会客体的自我, “主我”就是自然的我、主观的我。 符号互动论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还表现在米德对动作阶段的划分上。米德反 对“刺激-反应”式的行为主义观点,他把动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冲动、知觉、操纵、 完成。冲动是“动作的一般性意向”,它既没有叫机体干什么,也没有规定动作的目 标。知觉是选择的过程,个人对情景进行定义,把周围环境中能满足冲动的东西指示 出来并加以注意。操纵,就是冲动和知觉导致的可观察行为。如果操纵能够把冲动的 意向消除,即能达到完成阶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符号互动论的观点既不同于实证社会学,又区别于华生的 行为主义。实证社会学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一致性,结果忽视了对人的内心世 界的研究。华生的行为主义则力图削足适履地把心理学变成一门自然科学,声称“心 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把人的活动和行为作为他的研究对象的部门。它企图通过系统 的观察和实验来表达作为人的反应基础的那些规律和规则。”行为主义者把人的思维 比作一个黑箱,内部的情绪无法得知,这就完全抹杀了人的内心经验的可知性,把人 看作完全被动的客体。
一、根据布鲁姆的观点,符号互动论有下面几个基本前 提:
1、人类对事物的行为是基于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 发生的; 2、这种意义是人类社会中社会互动的修改和处理。 所以在符号互动论那里,人及时反映者,又是行动者。 人对外界不是做出理性的反应,而是通过符号进行的。 符号互动论的意义就是使被实证主义社会学所扭曲了 的人的形象得到了恢复,被忽视了的人的内心世界又 重新得到了研究,被否定了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得到 了肯定
2、与结构功能论相比较,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特征: ⑴、在研究层次上,强调个人以及人际互动的微观层面;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反对唯实论的社会决定个人 的极端观点,强调个人行动和人际互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⑶、在研究主题上,要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一个人的自 我是如何形成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符号互动如何构成 社会? ⑷、在研究方法性研究。 ⑸、互动先于结构,社会结构和制度规范是人们互动的结 果。
自我组成 I(主格我或自然的我) me(宾馆 我或社会 的我)
自我属性 两者关系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首先发展“I”,“me”要长期进行。自 我的发展是I和me相互对话的过程,这 个过程被称为“入理”。自我是两者的 复合物。
2、自我的发展,经过的三个阶段 一是模仿阶段(也可以称准备阶段)。婴儿期儿 童能够扮演他人的角色,但不了解这个角色的意 义。 二是玩耍阶段。儿童可以同时担任几个角色并遵 循游戏规则并将其融合为一个整体,儿童在游戏 中遵循游戏规则。 三是有组织的游戏阶段。也就是说儿童此时能够 按他人的角色乃至按非人格的角色来控制自己的 行动,使自己逐渐以普遍的其他人的角度来执行 自己的行动路线。
布鲁默和库恩在符号互动论上的异同 作者:陈纪、吕如敏 陈纪:兰州大学哲学系社会学院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文化社会学研究 吕如敏:兰州大学哲学系社会学院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研究
第三篇(从以下五方面分析)
库利简介
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著有 《人性和社会秩序》、《社会组织》、 《社会过程》等。
2、符号互动论的研究单位是微观的人际互动,其中点是互动的 性质和过程。符号互动论研究的单位既不是孤立的人格,也不是 宏观的社会结构,而是一些微观社会过程,人的社会化、人际互 动是这一学派研究的重点。米德把这种社会化过程,即人的自我 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是 自我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的自我是原始的、不能运用符号 的自我。模仿他人是这一阶段行为的特点。米德认为,当小孩学 会了语言,自我的发展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即“玩耍阶段”。掌 握了语言的小孩就可以用有意义的词汇对客体进行定义,因此原 来以模仿对待客体的方式就为依据互动中产生的具体意义的反应 方式所取代,自我也为他人所指出和定义。自我发展的成熟阶段 是“游戏阶段”这一阶段的自我是成熟的自我,因为这时的自我 已经能够将自己的所有重要他人概括综合为一个“类化他人”。 当个人形成类化他人之后,就能以有组织的、一致的方式处理事 情,它就能够以一致的观点看待自己。 符号互动论对微观社会过程的研究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化的 研究,也体现在对互动的探讨上。互动是一种相互的社会行动。 互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把行为导向他人。
1、符合互动论依赖的三个前提:⑴、人类行动所指向的 事物是因为那些事物有意义。 ⑵、这种意义来自于人们与自己同类的社会互动。⑶、意 义可以通过解释过程加以修正。 从上述三个前提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行动的客 体,只有在当前情况和状态下本事物对于个体有影响和意 思才会成为行动的客体。在黄晓京事物文章中举例说明了 人对蛇的不同观念,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无论是讨厌还 是喜欢她强调都是取决于这个人对蛇的客观对象的意义理 解,而这种意义只能来自人际互动。但第二条的前提是 “意义来自于人们与自己的同类的社会互动”。这里所说 的同类具体的范畴值得是哪些?
3、在具体研究方法上,符号互动论倡导定性的研究方法。
布鲁姆指出传统社会学中运用变量分析法是不适当的。以 内个人的行为是持续不断的修正过程。 对符号互动论来说,通过直接的、详细的和探索的研 究就可以发现和了解经验的社会世界的本质。
三、作者胡荣总结出的符号互动论的缺点
• 第一,符号互动论忽视了人类行为中情感和潜意识的作用。 符号互动论强调了自我意识在互动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却 忽视了情感和潜意识在互动过程和情景定义中的作用。符 号互动论对有意识的反应能够做出了充分的分析,但忽视 了对潜意识的分析。当然,希布塔尼也曾谈及无意识的作 用,但并未惊醒充分的论证。 • 第二,符号互动论忽视了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研究。 在互动学派看来,人群、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这些概 念是不可以替换使用的,所谓社会,就是互动中的个人。 很显然,这一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社会组织和社 会结构的研究。 • 第三,符号互动论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忽视,具体表 现在对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研究的欠缺上。
一、个体的本质
同 异 布鲁默 (芝加哥学 派) 人们能将任何客体(自我)置 都强调人类具有使用符合, 于情境之中。虽然,自我是一 并进行思考、标识和自我 反思的能力。 个很重要的客体,但他不是惟 一的客体。在行动之前,人们 会对行动进行权衡和蓝图设计, 但人们可以改变他们的情境定 义和行为。 人们能够进行情境定义,但倾 向于保持人格的一致连贯性和 可预见性。自我是情境定义中 最重要的客体。人们能够进行 权衡和蓝图设计,但其行为不 过是核心自我和群体如同棱镜 般散射的结果。
• 缺点和不足:(反对结构功能主义的主张也必然 会失去结构功能主义的合理性。) • 1、过份强调人类行动的主观心理因素,片面夸大 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看不见广阔的社会背景, 忽视权力,结构等的规则作用。 • 2、研究视角过于微观,只能适用于个人或小群体, 无法研究大规模社会现象。 • 3、忽视了人类行为中情感和潜意识的作用。符号 互动论对有意识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但缺乏对潜 意识的分析。
3、布鲁默的经验研究方法论原则: 布鲁默意识到米德社会心理学在方法论方面很薄弱,而面对经验 世界不可能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 布鲁默批判那种与统计技术或者是实验法进行研究得出研究成果 的方法,也反对盲目依从先验公司和非历史的研究。他主张回到 经验世界即深入实地的人类群体生活和人类成就的科学研究。他 的方法论本质直接的观察的方法论。 研究分为两种方法:“探究”和“检验” 探究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知道一个问题是如何 提出来的,学会使用适当的材料。提出关键性概念。这就要求对 所要检验和研究的问题具有敏感性,并从中引出所谓“敏化概 念”,作为考虑经验事实时的参照和指导的一般意识,使研究者 和问题保持密切联系。“敏化概念”是进行第二步检验的基础, 通过检验研究者的经验证据,创造性地验证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