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前期饲养管理精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鸭前期饲养管理技术精要

目前,我公司肉鸭的饲养周期为4~6周,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前期(0~3周)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是肉鸭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如果饲养精心、管理到位和技术先进的话,就可以提高肉鸭的成活率、整齐度和成鸭体重,增强抗病力,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增加饲养收益。现就肉鸭前期饲养管理技术精要简述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温度:温度在肉鸭育雏中是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前期确保雏鸭成活、快速生长和取得育雏成功的关键。因为雏鸭绒毛短而稀少,皮下脂肪很薄,自身保温和体温调节能力很差,既怕冷又怕热,要抵御外界寒冷和高温的侵袭十分困难。若前期雏鸭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就会出现诸如腹泻、卵黄吸收不良、应激和脱水等问题,因此,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肉鸭的生长和发育。最初几天理想的温度在30~32℃,以后每周大约降低3~4℃,直至室温保持18~22℃为止。一般要求夜间育雏温度高于白天1℃~2℃左右,因夜间外界温度低,雏鸭很易受凉。根据季节变化,前期育雏开始温度可以进行微调。冬季舍温可提高1℃,夏季宜降低1℃~2℃。

育雏温度是否适宜,除根据温度计读数进行判断外,还应根据雏鸭的活动情况而定。若温度过低或有贼风存在,则雏鸭挤压成堆,造成死亡;若温度过高,则雏鸭张口呼吸,远离热源,烦躁不安,张开翅膀,饮水量增加,影响雏鸭生长。因此,育雏温度偏高或偏低或受到应激时应及时调整,否则均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率。育雏温度适宜时,雏鸭均匀散开活动,躺卧姿势舒展,食后静卧无声。

养殖户目前大都采用的是火炉和地火龙等方式进行供暖和保温,我们发现,火炉有时还没有烟囱,因此,要特别注意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和煤气(一氧化碳)中毒。

2 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和温度同等重要,保证舍内新鲜空气和流通是饲养肉鸭的重要条件。通风换气的目的在于提供足够的氧气,排出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调节温湿度(排出多余的水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及垫料的干燥,利于雏鸭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生长,并且还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生。

雏鸭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吸入很多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同时鸭粪等腐败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再加之饮水溅洒,易造成舍内潮湿,导致舍内空气被严重污染,对雏鸭的呼吸道有明显的不良刺激作用,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除要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外,还应在温暖的天气(一般中午)开启窗户,使新鲜空气流入,排出污浊有害气体,进行有效的通风和换气。一般说来,以人进入舍内没有刺鼻子和刺眼睛的感觉为宜。其实,当人感觉不正常、不舒服的时候,那只能说明雏鸭更受不了,就会损伤雏鸭的呼吸道,降低雏鸭对疾病的防

卫能力,此时即使雏鸭不死,也会严重地影响其生长,还会发生腹水症。

要正确处理好通风和保温这对矛盾,在通风前可将舍内温度适当提高后再通风。通风时,应避免风直接吹到雏鸭身上和贼风的形成。在育雏的最初几天里,要缓慢通风,防止环境温度波动太大。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冬季使用煤炭炉一定要保证通风顺畅,及时清理炉灰,保证燃烧完全,以防一氧化碳中毒。每年冬季均有部分养殖户因未注意通风换气而使雏鸭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因此,广大养殖户要特别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 光照:光照时间、强度和分布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如果控制不当,还会干扰雏鸭的采食、饮水和休息,引起啄羽等恶癖。

光照强度和分布是否适宜主要以能够保证雏鸭在最初几天能充分采食和饮水。育雏第1周光照应明亮些,一般采用全日照,使用60~100瓦白炽灯泡,光照强度为30~60勒克司,利于雏鸭熟悉环境、采食和饮水,防止发生挤压伤害等,保证雏鸭健康生长,同时亦便于饲养管理和观察雏鸭精神状况,及时发现鸭群存在的问题。此后可逐渐降低到25勒克司,第2周后可将到5勒克司,一般悬挂25瓦白炽灯泡即可。要求整个鸭舍照度均匀,至少每周清洁一次灯泡。为防止由于停电造成黑暗而引起鸭群的恐慌,可采用光照23小时、黑暗1小时的方式,让雏鸭对黑暗环境有所适应。夜间熄灯后,为防止雏鸭因外界滋扰(如耗子跑动等)而惊群,可开弱光。

4 水与饮水: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水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物质代谢、体温调节至关重要。因此,雏鸭的饲养应做到“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一般在雏鸭进入育雏舍休息一段时间(约半小时)后,有部分雏鸭能快步行走时,就可以供给雏鸭饮水了。雏鸭到舍后,供水的时间应依天气、运输时间和雏鸭的体质而定,路途运输时间长或天气较热和雏鸭体质较弱时,为防止脱水,应延长饮水时间。一般要求雏鸭入舍后12~24小时内必须喝到水,最长不超过36小时。建议开始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让每只雏鸭都能喝到,然后在饮水中加入速补、电解多维或5%葡萄糖(红糖)或维生素C等,以减缓应激并增强抵抗力,或在饮水中加入庆大霉素(或恩诺沙星类)溶液(按说明配,目的是预防疾病从母体垂直传染和在鸭群中平行传播,以控制疾病),每天一次,连用5天。

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把肉鸭的发病归究于有明显的传染源、消毒和用药不当以及应激等因素,其实不清洁的水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传染源,是引起肉鸭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鸭作为水禽,饮水的质和量同雏鸭的健康有密切关系。正常的水的pH 应该在4~8之间,雏鸭饮水应按人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最适宜的pH在5~7,以温开水给雏鸭饮水较好。水质一般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让雏鸭饮用。如采用地下水,要求水井深度在150米以上。饮水要保持新鲜、清洁,并且不能中断。不会饮水的雏鸭(脱水严重或体质弱)应将其嘴放入水中或

将水撒在消毒过的采食布上,进行人工诱导饮水。

常用的饮水器有钟形、杯形等多种,以管线自动饮水为最佳。根据雏鸭的日龄调整水线的高度。雏鸭饮水时,要防止雏鸭戏水,以免湿毛感冒和雏鸭进入水线而死亡。

鸭的饮水量受日龄、气候变化等的影响,一般水料比为2:1,在整个饲养周期内,要做到饮水充足。在炎热季节,当舍温超过35℃时,即使短时间停水,也很容易引发热应激而造成雏鸭的死亡率上升。另外,当雏鸭发病、几乎停止采食而继续长时间饮水时,最好通过饮水而不是通过采食给药,因为水可以更快地被雏鸭吸收。

当雏鸭发生应激时,如高温、贼风、换料等,应在饮水中加入可溶性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葡萄糖等。实践证明,在肉鸭前期的饲养过程中,适量添加多维(VA等)有利于雏鸭抗病力的增强。

5 开食与饲料:要保证肉鸭能健康生长和有较强的抗病力,开食是雏鸭成活率高低的关键环节。尽早地开食能使雏鸭达到较高的采食量,对其以后的生长发育是极为重要的,广大养殖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雏鸭入舍饮水(1~2小时)后即可开食、喂料。开食时,可将1#破碎料均匀地撒放于报纸、硬纸板或平底料盘上,每2小时喂料1次,勤喂少添,以增强雏鸭的觅食行为。商品肉鸭饲养全程一般都采用自由采食,以保证肉鸭多吃饲料、增重速度快、缩短饲养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雏鸭开食后任何时候都不得断水,部分雏鸭要进行人工诱食;随雏鸭的日龄增长,要提高料槽的高度,以减少饲料浪费并防止垫料等混入;每次加料最好不超过料槽容量的1/2。

6 湿度:湿度适宜有利于雏鸭卵黄吸收,防止脱水,减少呼吸道疾病。育雏前期舍内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60%~70%左右(用水盘或加湿器),消除煤烟及过分干燥对雏鸭的刺激。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体重的增长、呼吸量的增大、排泄物的增多和饮水溅洒等因素,此时应逐渐降低湿度,一般维持在50%%即可,以人进入鸭舍后不感觉到鼻干口燥、雏鸭脚爪润泽为宜。鸭舍内购买几个温湿度计随时监控温湿度很有必要。

7 密度:显而易见,单位面积出栏的肉鸭数愈多,收益愈高。但并不是密度愈高愈好。饲养密度对雏鸭前期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过大,鸭群烦燥不安,影响雏鸭的采食、饮水和休息,生长发育不好、整齐度差,并且使舍内环境污浊,易于感染疾病、爆发疾病和发生啄癖,使养殖户整体养殖效益低下。密度过小,温度不易掌握,鸭舍不易保温,利用率亦低,造成人力和物力浪费。适宜的密度随季节、温差、雏鸭体重增加和均匀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肉鸭前期的饲养密度建议为:前期饲养以网上育雏为例,第1周:40~50只/米2;第2周:20~25只/米2;第3周:10~15只/米2。

一般平养的,具有1.5~2倍鸭舍面积运动场的鸭舍,育雏面积为鸭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