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油气田生产平台风险评价应用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渤海油气田生产平台风险评价

应用

学生姓名: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安全0701

指导教师:赵志峰

完成时间:20 年月日

1. 课题的意义

随着陆地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海上石油已经成为世界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海洋石油生产中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工业生产的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就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重大的环境污染以及人员伤亡。国内外,海洋石油平台重大事故不断发生,2002年10月13日,巴西石油公司34号石油生产平台(P-34)因电路系统故障,造成停电影响了压舱泵的正常工作,导致油船倾斜32度。巴石油公司专家正在采取应急措施,向已排空的压舱注入海水以保持油船的平衡。事故使34号石油平台停产,每天给石油公司造成67万美元的损失。34号石油生产平台是由石油运输船改建的,油船于1959年建造,船长240米,1976年改造为石油生产平台,在CAMPOS海湾开采石油,距离约80公里。34号石油生产平台日产石油3.4万桶,天然气19.5万立方米。石油平台投保金额1.4亿美元。这是在不到2年内,发生的第二次严重的安全事故。去年3月,36号石油生产平台爆炸沉没,造成11人死亡,近5亿美元的损失。为了强化海洋石油开发的安全作业,达到减少事故降低风险的目的一系列的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被用到海洋石油平台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来,对平台的操作运营期间的风险变化和风险程度做出判断,从而优化和改进平台的设计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QR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即定量风险评估师其中最成熟和系统的技术,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课题的意义是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伤害。

2.课题的目的

海洋石油生产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就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重大的环境污染以及人员伤亡。通过对海洋石油生产平台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其目的就是查找、分析和预测整个系统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的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通过对海洋平台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实现本质化的安全生产、生产全过程的安全控制以及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风险管理发展及现状

成熟的项目管理实践始于20世纪40年代,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项目管理主要还仅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少数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迫切需要降低项目管理成本,迫使政府机构和企业给予项目管理和团队成员更大的责权,不仅要他们实施方案,而且还要他们管理合同、了解财务并与客户一道高效率地工作。也是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制药、金融以及一般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

从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看,英国学者J.R.Turner所著《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有一章专门讨论了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由英国Butterworth-Heinemann Ltd主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Manangement》,其中经常刊登有关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章。常刊登有关项目方面的文章的杂志还有:英国的《Project Appraisal》、美国的(Journal of Risk and Unecertainty),(Risk Analysis),(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等,与此有关的还有其他杂志(Insue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Decision Sciences),(Management Science),(Econometrics)等。论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技术和理论体系的完善上,也有一定数量的应用报告和体会的文章。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已经开发的软件如美国的Palisade Corporation的“Analytical Power Tools”系列软件、英国的“RiskNet”软件、挪威的“Dyn-Risk”软件、芬兰的“Riskman”软件等。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项目风险管理的很广,已经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设部门广泛应用到医药、化工、矿山、石油等部门。值得注意的是,英美等国的许多部门在应用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的同时,海编著并且不断修订针对本部门特点的项目风险管理手册,从而保证了采用项目风险管理的科学化、规划化、和制度化,如美国防务系统管理学院院编著的《Risk Management:Concepts and Guidance》就是美国国防部关于在武器装备研制中如何减少和控制风险范围的规范化著作,此书1989年版本的中译本已经于1992年由我国国防科工委军用标准化中心译出版。

3.2 国内风险管理发展及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项目管理体制首先在建设项目上有所突破。鲁布革水庄站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984年在国内第一次采用国际招标,推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工程质量优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从此,我国的许多大中型项目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资本金带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度等。与此同时,项目管理已从最初的国防航天领域迅速发展到目前的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甚至政府机构。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标法》。这个法律涉及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项目管理,尤其是在施工项目管理方面20年来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在这个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我国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是从风险决策开始的,起步很晚。“风险”一词是在1980年首次由周士富提出的,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1991年,顾昌耀和邱苑华在《航空学报》上首次将嫡扩展到复数并且用于风险决策研究。十多年来,我国有关风险分析、风险决策的论著已经有一些,但是讨论项目风险的著作并不多,讨论项目风险管理的则更少。从出版的著作和发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