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山西定襄县人。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

今天,我们将学匀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慰: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凄惨:凄凉悲惨。

温厚:温和宽厚。

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居然:出乎意料,竟然。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教案又称教案,是教师在备课后设计的具体教学计划。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上课时间、班级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课进度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八年级第二册关于语文《我的第一本书》的课文和教案。

03010文本诗人蔡其蛟来访时,看到我写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普通话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上有什么可写的?”我向他解释说:“但这一次让我终生难忘。

很像德国布劳恩《我的第一本书》里的一组画,但看完很难笑出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一点来自寒冷大自然的人生之初的快乐和梦想。

我们家有很多书,是我爸爸的,不是我的。

我父亲在北京大学上学。

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一盒书和一袋红薯回家了。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是很奇怪的东西。

父亲图书馆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书,还有《父与子》、《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经常好奇地浏览,不能阅读和识别图片。

奶奶笑我说:“你管这叫瞎狗看星星。

”在那些大杂志里,有我们家的“鞋子”和五颜六色的窗花。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东西。

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在立春的时候上的小学。

暑假的第二天,爸爸回来了。

我看着院子里晾晒的麦子,不停地驱赶麻雀。

我奶奶讨厌小麦拌麻雀粪。

新打出来的小麦,晒在太阳下有一股甜味,很容易催眠催梦。

父亲把我叫醒,我看见他用手翻动着金黄的麦子。

他转过身问我:“你考了哪里?”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了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如释重负地夸我:“还不错。

”奶奶在屋里听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只有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外婆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我不能用一只手告诉你几个手指。

村里的人都知道。

父亲板着脸对我说:“把书拿来,我考考你。

”他当场坐了下来,我磨磨蹭蹭,不想拿到手,我受不了靠背书看书,我怕他看到那本惨不忍睹的教科书会生气。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生字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生字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生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是《我的第一本书》,以下是这课的生字相关资料:1. 碾(niǎn)- 出处:文中“把菜籽碾成了跟斗一样大小的颗粒”。

- 解释:指把东西轧碎或压平的器具,也有滚动、碾压之意。

- 造句:农民们用碾子把稻谷碾成米。

- 近义词:压、轧。

- 反义词:无。

2. 炕(kàng)- 出处:文中“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长年、短年、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不可以在他家的一间空房子里铺上一张床,立上几个木凳,拉一拉横七竖八的铁丝,这便是我的第一本书的诞生地——一间草房里的简易‘书房’,后来父亲在里面放了一张炕桌”。

- 解释:北方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

- 造句: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十分温暖。

- 近义词:无。

- 反义词:无。

3. 翻浆(fān jiāng)- 出处:文中“春天,冰雪融化,道路泥泞,翻浆”。

- 解释:指春天积雪融化,道路出现泥泞、松软的状况。

- 造句:连续的降雨使得道路翻浆,车辆行驶变得十分困难。

- 近义词:泥泞。

- 反义词:干燥。

4. 枉(wǎng)- 出处:文中“枉读了几年书”。

- 解释:白白地,徒然。

- 造句:你这样不努力,枉费了父母对你的期望。

- 近义词:徒、空。

- 反义词:无。

5. 凄(qī)- 出处:文中“凄暗的天色”。

- 解释:形容寒冷或悲伤、冷落。

- 造句:在凄风苦雨中,他独自前行。

- 近义词:悲、凉。

- 反义词:暖、热。

6. 冷飕飕(lěng sōu sōu)- 出处:文中“冷飕飕的天”。

- 解释:形容很冷。

- 造句:冷飕飕的寒风让人忍不住打寒颤。

- 近义词:冷冰冰。

- 反义词:热乎乎。

7. 方凳(fāng dèng)- 出处:文中“立上几个木凳”。

- 解释:方形的凳子。

- 造句:客厅里摆放着几张方凳。

- 近义词: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原文: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第一本书》笔记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第一本书》笔记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笔记
一、文章概述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从自己童年的第一本书——两个版本的“二部识字课”写起,追忆自己与课本的不解之缘,并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和人文图景,表达了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重点字词
1.词语解释:
(1)温馨:(名词)暖和温柔。

(2)馨香:散布很远的芳香、香气。

2.多音字:
(1)相:xiāng(相互)xiàng(相片)
(2)铺:pū(铺开)pù(店铺)
3.形似字:
(1)促—捉(2)俯—腑(3)断—继
三、重点句子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
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
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追忆童年时代的“第一本书”,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感慨和对人
性的深刻思考。

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和人文图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令人深思。

同时,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五、写作特点
1.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2.追忆童年生活,情感表达细腻。

3.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写的一篇散文随笔。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同时作者通过“第一本书”的故事的追叙,写出了自己对20世纪初中国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这份体察和感受对人的启发和教育是显而易见的。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今天的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其中的甘苦和蕴含的意义。

为了让生活在阳光下的学生能认识这份生活,感悟这份生活,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教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几个教学环节,以期达到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1、能够概括说出文中围绕第一本书所写的事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或者片断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激发学生珍惜现在和感悟生活中的真情。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或者片断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词句段来理解作者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

我们都有自己的第一本书,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第一本书”在我们记忆里渐渐淡忘,只因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因为那书里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去体味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屏幕出示课题)1.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按老师的要求与提示复述课文。

(屏幕出示读与感,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交待清楚第一本书的来历及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2 .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3. 教师对学生的复述作出评价4.同学们,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即使最细微的东西也能引发智者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让我们一起来品评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感悟及由此引发的心路历程(屏幕出示品与评: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可用文中原话,也可自己组织语言)生:A这是一本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的书:这是一本像一团纸的书;这是一本不像书的书。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一课时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一课时ppt教学课件
4
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 人,原名史成汉。生于 1923年,1940年开始写 诗,有诗剧《智慧的悲 哀》、诗歌《鄂尔多斯 草原》、诗集《彩色的
生活》等。是“七月诗 派”的重要成员。
5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 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 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 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 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 《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 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 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书,能保持我们 的童心;书能保 持我们的青春学.科. 网。
——严文井










2
1、了解并掌握本文的文学常 识。 2、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和形。
3、轮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33
目标 1
掌握本文有关作者的文学常 识学.科.网
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自查 2:同桌之间互查 3:抽查(时间5分钟)
8
当堂检测
• 自学指导: •脱离课本,独立完成 • (时间5分钟)
9
• 一、作者简介 牛汉:原名 史成汉 又名 史汀(tīng) 现当代诗人、 作家。有诗集《 彩色的生活》《 祖国 》 《 沉默的悬崖 》等。
10
注音
鬃(zōng)
磨磨蹭蹭( cèng )
脊背( jǐ ) 掺和( chān )
枉( wǎng )读
11Leabharlann 目标二• 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和形 • 自学指导 • 1.读准字音学.科.网 • 2.掌握字形 • (时间10分钟)
7
幽默(yōu mò):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3.我的第一本书课型:自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4.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6.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教学重、难点: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出示课题、作者二、课前热身1.了解作者;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抽一人即可,要留足时间。

三、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文章的结构。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二)再读课文,揣摩、理解研讨课文内容。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再读课文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真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品析·语言 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 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 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 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 指什么?)
这里的“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 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 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 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了.因为 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 本了.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 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 ,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 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 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9)第一本书的来历。
(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
(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 的珍 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
新课·讲解
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 发现了什么? “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 封面,没有头尾”
苦难的生活 同学之间的浓浓的友情以及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 的理解——人间的温暖与友情
温和、善良、乐于助人
善良、勤奋、调皮 忠厚、没本事 聪明好学 勇敢、带点傻气
拓展·延伸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 孩子,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大器的,可是他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 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 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他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 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
我并不比乔元贞聪明,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 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从文中“我”和乔元贞结局的对比,你 懂得什么道理? “知识改变命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山西定襄县人。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

今天,我们将学匀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慰: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凄惨:凄凉悲惨。

温厚:温和宽厚。

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居然:出乎意料,竟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K12课件
24
3 我的第一本书
主题探究: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解析] 理解书里浸透的情感,理解书里渗透的时代的辛酸。 特别要扣住能够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子和段落,例如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与最后一段。
[答案]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 重、珍爱的感情追忆它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 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 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 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
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
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
他一辈子只能在生活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
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
命运”的现实意义。
凄凉悲惨. 奥妙神秘.
• 翻来覆去(fān fù): 多次,一次又一次.
• 温厚(wēn hòu): 温和宽厚.
K12课件
5
K12课件
6
梳理内容 文章围绕“第一本书”记叙
了哪些事情?
(1)从一位诗人来访, 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
(2-9)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老师这样说:“知识改变人生命运”。
请你写几句关于生K活12课件的人生感悟! 16
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 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 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 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第一本书
父子之情 同学相邻之情 人与狗的情趣

语文:1.3《我的第一本书》课件3(人教版八年级下)

语文:1.3《我的第一本书》课件3(人教版八年级下)

2 、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 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 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3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 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 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 作者要回报它。
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牛汉(1923- ),又名牛汀,远祖系蒙古族,出生于山西定襄县,“七月”诗派的 重要成员。40年代初开始发表诗作。1944年后在西安从事编辑工作。1950年以后 曾先后在《空军卫生》报和人民出版社任职。1955年作为“胡风分子”入狱一年, 不久又作为“右派”被严加管制。“文革”期间下放湖北咸宁干校。“文革”后 复出,曾出任《中国》杂志副主编。出版有诗集《温泉》、《海上蝴蝶》、《沉 默的悬崖》等,以及诗论集《学诗手记》。 牛汉一生坎坷,“经历过战争、流亡、饥饿,以及几次的被囚禁,从事过种地、 拉平板车、杀猪、宰牛等繁重的劳动”,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 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如果说他的早期诗作在传达这种痛 感时还显得过于激烈和外露的话,那么经过炼狱般生活磨难后的诗风则变得深沉 和凝重了。写于70年代初的那组动植物诗,如《悼念一棵枫树》、《麂子,不要 朝这里奔跑》、《华南虎》等,作品中虽有难以抑制的不平、悲愤与沉痛,但诗 人不再以宣泄的方式一吐为快,而是将源于生命的沉痛和至死不移的人格追求, 寓于有相似遭遇的动物和植物身上,以一种象征性形象或意境来表现。这种借意 象抒情言志的诗风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诗则在沉痛的 人生感慨上平添了一种寻求生命归宿的苍凉与悲壮。 牛汉这类咏物诗,往往将自己的主观精神和人生感受突入客观对象里,在主体与 客体的猝然相遇、浑然一体中提炼诗意和理趣。但这种“七月”遗风,在诗人已 届花甲之时被突破和超越。他不再用他早巳稔熟的物我一体的感悟方式,而是进 入一种自由无羁的、辐射式的梦幻写作状态。《梦游》、《发生在胸腔内的奇 迹》、《空旷在远方》、《三危山下一片梦境》等写于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的 诗篇就是这种超越的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重点: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3、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是诗人牛汉的散文,饱含着诗人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更须让学生自主体悟,与文本对话。

教学设计:一、第一本书,激趣引读。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板书文题、作者)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 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 爱、感激的复杂感情追忆“第一本书” 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 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 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 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 趣和温情。
品 析 文 中 的 重 要 语 句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 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 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拓展训练[可选一题]:
1、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 体会,互相交流。 2、说说你对文中父亲、我、乔元贞、 “弄不成”、二黄毛的看法。 3、“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 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 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 一段话。
拓展: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 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 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 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 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 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 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 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 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 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 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 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 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 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 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 说法。
幽默(yōu mò):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翻来覆去(fān
f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wēn hòu):温和宽厚.
课文中哪些内容你比
较感兴趣?能说 说理由吗?
整体感知,思考: 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
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 本为何令作者永志不忘,并专门著文纪念?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 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 “第一本书”的?
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 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 何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因为当中蕴涵着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 浓浓的真挚情意[父子情同学情].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 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 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 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 的乐趣。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 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 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 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 么?)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 幽默”,写其童年生活艰苦和沉重,不仅自 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 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 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 淘气,能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 自然中间,有人间真情,就是快乐的,而且 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 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牛 汉
牛汉,原名史成汉, 1923年出生。现当代著名诗 人,是“七月”诗派的重要 成员,被人称为“诗坛硬汉” 诗集《彩色的生活》、《爱 与歌》、《海上蝴蝶》及 《牛汉诗选》等。
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ng ) 鬃(zōng) 磨磨蹭蹭( cè 脊背( jí ) 掺和( chān ) 枉(wǎng )读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本” 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 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 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 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 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了. 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了。 “人不能忘 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 这里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 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