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2018.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孔子曾说:“为国以礼”。
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
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A.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凸显宗族、亲族关系
C.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2.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
3.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4.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府它深?”等主张。
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格物致知
B.反对“天人合一”
C.关注人的主体地位
D.主张克服私欲
5.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6.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B.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
C.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
7.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这说明
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
术革新
8.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饮”后,均集体来到慈恩寺大雁塔下,推
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于壁上(如图)。
由此可见“雁塔题名”
A.有利于营造进取向上的社会风气
B.是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C.表明“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
D.是魏晋以来书法艺术推动的结果
9.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美德即知识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10.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
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11.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这体
现在文艺复兴
A.彻底摧毁了蒙昧和宗教势力
B.完成了西方社会的思想改造
C.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D.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12.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
但丁提出“两
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
但丁本意在于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13.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
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
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简化宗教礼仪
B.强化教会权威
C.信仰即可得救
D.教随国定原则
14.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
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
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
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优胜劣汰
B.社会契约
C.分权制衡
D.天赐人权
15.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
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捍卫人道精神
B.倡导人性解放
C.批判专制统治
D.呼吁宗教宽容
16.“看似快速无序的笔触,贴近生活的选题,瞬间变化的色彩和精致的构图让绘画彻底的
从前刻板的学院派式风格中解脱出来。
是一种更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
”下列哪一作品能体现该特点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拾穗者》
D.《镜子前的少女》
17.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
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
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说明
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18.“吾以为国体与政体本绝不相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
不能行宪
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此吾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
”材料表明梁启超旨在
A.渐进式变革制度
B.维护君主立宪制
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实现宪政体制
19.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
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
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20.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
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
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A.建立民主政体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改造国民思想
D.批判传统伦理道
德
2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
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22.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
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
些规定
A.
C.推动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23.“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
要使他
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群众路线
24.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
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这一变化表明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25.1999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随后相继诞
生,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
2016年的“双11不仅是购物狂欢节,而且承载更多的是观念更新。
这说明
A.中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受益者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C.电子商务成为笫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D.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
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
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
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民同乐”“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材料二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
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
西方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
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
材料三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
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
——摘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材料二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
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
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
——整理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
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以荷兰和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开端,资产阶级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
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
为促进实验科学的发展,一批有影响的、
由科学家组成的社团,陆续在各国建立。
从此,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材料二“他(哥白尼)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
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
“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
”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
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
材料三鸦片战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
魏源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科学技术的主张。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同时引入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形成第一次译介西学的高潮。
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
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冲击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
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并概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6分)
(2)根据材料二,模仿示例,简述牛顿、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阐释其影响。
(4分)
示例: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所鼓吹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逐渐从教会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得到独立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述晚清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历程,并简析其影响。
(4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C 2.B 3. C 4.C 5. D 6. B 7.B 8.A 9.A 10.D
11.C 12. D 13. D 14.C 15.A 16.B 17.B 18.D 19.A 20.C
21.A 22.A 23. D 24.B 25.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18分)
(1)关注重点:重民;仁政;富民。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找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
(2分)
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4分)(3)媒介:输入欧洲的中国商品及介绍中国的相关书籍。
(2分)
见解:中西文明各有优长,希望实现文明互补与融合。
(2分)
27.(18分)
(1)政治形势逼迫:《马关条约》签订,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受质疑与冲击;
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与革命派建立团体、学会、办报等。
(6分)
(2)变化:从存在大汉族主义倾向的反满革命思想到将满族视作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希望各民族融为一体。
(4分)
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推翻清朝的目标已达到;军阀混战,国家分裂。
(4分)
(3)相似之处: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传统思想权威,提倡民主与科学。
(4分)
28.(14分)
(1)特点:重视科学观察与实验(或以科学观察和实验为基础)(2分)
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科学实验的兴起奠定了实践基础;科学团体的建立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取得;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
(4分答出四点即可)
(2)17世纪,牛顿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中,形成经典力学体系,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2分)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分)
(3)过程: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期间,兴办近代工业,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2分)
影响: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