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制冷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吸附和吸收式制冷技

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制冷循环的研究

班级:z1007

作者:薛秋阳

学号:0653100711

固体吸附和吸收式制冷技术

新型制冷循环的研究

摘要:对新型制冷循环研究进行简介以及发展的必要性阐述;对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发展进程,研究进展,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概述,工作原理,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吸附式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新型制冷循环

正文:

制冷技术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以及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农业方面,如水果、蔬菜产区,储存水果、蔬菜即需要大量的冷库。寻找和开发更优越的低温制冷技术一直是农产品储存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

1. 制冷新技术简介

自从1834年美国发明家Perkins造出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依赖,液体汽化制冷一直就是生机勃勃,上世纪30年代氟利昂制冷剂的出现更是是的蒸汽压缩机制冷技术如虎添翼,以其几乎无可替代的制冷优势成为制冷行业的主导力量。

2.发展新型制冷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国民息息相关的制冷行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制冷方式也逐渐暴露出其缺点和不足,尤其是限制破坏臭氧层物质和温室效应气体相关协定的出

台,对以蒸汽压缩式制冷为代表的液体汽化制冷方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么以环保替代制冷剂继续沿用技术成熟的液体汽化制冷方式,要么就走一跳崭新的途径即发展新型的制冷方法。

二、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

吸附式制冷采用无氟利昂的制冷机,是一种具有环境友好性制冷技术,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直接由太阳能、供液废热等低品位能源驱动,是节能、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有效工具,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无噪声、抗振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船舶制冷、汽车空调、宇航制冷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1.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

对吸附式制冷的研究是在Faraday发现氯化银吸附氨产生的制冷现象后,报道最早的吸附式系统实在30年代,当时这些系统因从效率和功率上无法与蒸汽式压缩制冷系统竞争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70年代的能源危机为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90年代保护环境的呼声和困扰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的CFCs 问题再次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1992年巴黎首届国际固体吸附式制冷大会以后,对吸附式制冷的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团体。

2.吸附式制冷系统研究的进展

国内的吸附式系统以专利文献为主,由于商业机密的原因,吸附式制冷系统中一些关键性技术去烧报道,尤其在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操作方面,很难从公开报道中看出目前进展。总之,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尚在处于实验室样机的研究阶段,在将吸附式制冷技术推向市场应用的过程中,在结构简化、性能提高、成本降低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吸附式制冷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已为这一目标的声线奠定了靓号的基础,并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3.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对吸附剂、制冷剂工作对性能的研究基本都是穿插在循环研究和系统研究之中,在描述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时,大多数运用Dubinin的微孔填充理论和吸附式理论,但是由于采用的吸附剂的类型和品种千差万别,而且绝大多数文献均采用实验测试与理论参数拟合的方法,最后用以描述吸附剂吸附性能的方程也各种各样,但缺乏通用的方程,同时理论分析中的一些物理概念也比较模糊。

4.结论

采用吸附式制冷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热源,客服CFCs问题的有效方法。目前对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基于先进循环的连续回热型系统,热波循环,复叠式循环等先进循环尚未完全成熟运用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这些循环的可实现性以

及实现所需条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工作将主要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吸附式制冷系统推向直接应用而进行。

三、吸收式制冷循环

1.概述

吸收式制冷循环是1926—1928年由Baltzar Carl Platen 等人提出的。1930年,相对论的创立者Albert Einstein 和同伴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和改进,获得了美国专利,后人将其称为Einstein 循环。

2.工作原理:

吸收式制冷是用热能做动力的制冷方法。也是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来实现制冷的。因此,它与蒸汽压缩式制冷有类是之处,所不同的是两者实现把热量从低温专一到高温处所用的补偿方法不同,蒸汽压缩式制冷用机械功做补偿,而吸收式制冷用热能补偿。

3.组成:

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泵以及节流器等.

4.应用:

随着吸收制冷研究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应用主要记住在热点冷联产、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蒸气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太阳能吸收式机组等方面。吸收式制冷所需的驱动能源是热能,可以为蒸汽、燃料的燃烧热、热水、供液或生活预热、太阳能、地热能等。

5.结论:

由于吸收式制冷技术具有可采用对环境无破坏作用的天然制冷剂、有效缓解电网高峰符合和可利用低品位u热源等有点,随之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认识和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快的发展。

在未来的我国,要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就必须时兴“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市场推动”的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战略。新型制冷循环技术将会被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