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授课对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学分:3学分课程时间:36学时(18周)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的整体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计算机基本单元和基本组成模块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能够独立使用计算机进行常见应用软件的操作,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1.计算机硬件基础(4学时)1.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2中央处理器(CPU)的基本原理和功能1.3存储器和主板的基本知识1.4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知识2.计算机操作系统(12学时)2.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2.3文件管理和磁盘存储2.4进程管理和线程管理2.5内存管理和虚拟存储2.6设备管理和中断处理3.计算机网络基础(8学时)3.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3.2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3.3网络拓扑结构和局域网3.4网络传输协议和数据传输3.5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4.程序设计基础(12学时)4.1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编程语言4.2程序、变量和数据类型4.3运算符、表达式和控制结构4.4函数和库的使用4.5数组和字符串的处理4.6文件和异常处理5.课程实践(2学时)5.1计算机硬件实验5.2操作系统和网络实验5.3程序设计实践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编程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20%):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xxxx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适用专业:高职所有专业编制单位: xxxxxxx年xx月xx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层次学习二、学分与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
平均周学时2。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课程属性: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当代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一层次的课程。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印、、不仅要让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目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扩展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无先修课程六.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20%)+上级考试成绩60%(理论知识成绩30%+实际操作成绩30%)七、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超级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应用介绍(重点))、与数据的概念、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特点、维的概念、内涵、应用介绍2、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重点介绍典型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3、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的历史时刻及特征、计算机发展史上的3次飞跃及其特征、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4、掌握进制转换的方法,包括其他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十进制转换成其他进制,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4)掌握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6)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2)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4)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数制与编码,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打印等操作。
(2)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包括表格的创建、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表制作等操作。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包括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动画效果设置、放映等操作。
4、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和拓扑结构。
(2)网络协议和 IP 地址的概念。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原理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3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计算机硬件系统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2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主板和总线3.计算机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4.常用应用软件4.1办公类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2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3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计算机编程基础5.1编程语言的分类和选择5.2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5.3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2.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作业布置:通过布置练习和小组项目等任务,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与结构
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和结构、数制与编码等基础知
识。
网络基础及应用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 议和网络安全等知识,以及常用网络
工具的使用方法。
操作系统及应用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 作方法,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技 巧。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
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 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错误排查方法
介绍常见的错误类型和排查方法,如语法错误、逻辑错误、运行时错误等。
软件开发流程和团队协作模式
软件开发流程
介绍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常见的软件开发流程,帮助 程序员了解项目开发的整体过程。
团队协作模式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团队协作模式,如分 工协作、对等协作等,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0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大纲
汇报人:XX
20XX-02-07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 •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技术 • 编程思想与算法设计初步 • 实验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
01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养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 计算机应用能力。
数据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等 。
数据处理步骤
明确处理目的、收集原始 数据、选择合适处理方法 、进行数据处理、检查与 处理结果等。
数据库系统组成及关系型数据库介绍
数据库系统组成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7001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课程类别:通识教育类修习类别:必修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上机学时24)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也是第一和第二学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首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的能力,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及实际工作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软硬件构成、信息数字化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重点讲授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和Internet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信息编码与数据处理方法、常用的数制转换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能自己动手组装微型计算机;重点掌握Windows 7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Internet基本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学生考级提供帮助。
三、基本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常用的数制及其转换(3)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特征、应用领域。
掌握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数制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微型计算机组装知识。
难点:数制及编码。
第2章 Windows 7教学内容:(1)概述 (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3) 文件与存储管理 (4) 进程与软件管理 (5) 设备管理与个性化设置 (6) 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个性化设置和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应当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课程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该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等。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 编程基础编程是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C、C++或者Python,并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技巧,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通过编程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常见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并能够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SQL语言,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查询。
5. 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通过软件工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基础课课程属性: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学时学分:总学时54 实验学时27 实验学分3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一年级制订时间:2014年8月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它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入门性课程;是后继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理论及计算机应用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常用现成软件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主流配置的学生机、教师机以及局域网必须的网络设备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所有实验均需上机进行,每个实验都明确规定了实验目的,并配有若干个与实验内容相关操作题来练习。
为提高上机的效率,达到实验目的,应注意以下事项:(1)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上机前做好预习。
(2)每次上机按照学时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3)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五.考核与报告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上机操作,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七.说明第一部分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时数:6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2、了解键盘的布局以及各种键的功能;3、掌握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5、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计算机各种接口的功能与用途。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的理解。
2. 提供学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三、教学大纲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3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与应用1.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2. 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3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4 操作系统的故障处理与维护3. 办公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3.2 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与应用3.3 演示软件的设计与制作3.4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4. 网络基础知识4.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2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4.3 网络交换技术与设备4.4 网络安全与管理五、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2. 评价方式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书目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作者:XXX,出版社:XXX3) 《办公软件应用实例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作者:XXX,出版社:XXX七、课程安排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XX学时,安排如下:1. 计算机基础知识:XX学时2. 操作系统:XX学时3. 办公软件应用:XX学时4. 网络基础知识:XX学时八、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XXX2. 助教:XXX九、学生要求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英语读写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科类》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Course Teaching Program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24学分数:3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文、经、管、外、法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文、经、管、外、法学等大文科类)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必备的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为文科类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计算机课程打下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和基本的工作原理,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用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及其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任务管理和注册表的操作;了解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的类型、功能以及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进行复杂文档的排版等一些高级功能;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Excel 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了解有关多媒体的基础知识,掌握一种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了解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据库的创建以及简单的查询操作;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
掌握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个人计算机使用的安全防护,个人上网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
同时,了解目前常用的一些工具软件的功能和基本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周学时3,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内容分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图文排版、基于Excel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基于PowerPoint的多媒体作品创作、ACCESS数据库的创建和查询五个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本课程定位与性质本课程是中级技工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通过结束课程考试外,还要求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级考证。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办公软件文档的排版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3.为今后的后继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任务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7的使用方法,具有操作微机系统的初步能力。
2.了解计算机文字和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3.掌握Word 2003文字编辑软件、Excel 2003表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Word和Excel综合应用。
(四)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开课时间1.本课程适:中级技工学校各专业一年级2.开课时间:第一学年(两学期)(五)课程总学时学分要求本课程总共105学时(理论44学习,实践61学时)见附表--学时分配表附:学时分配表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单元 Windows系统操作【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概述2.键盘、鼠标器的使用3.窗口和菜单的构成及其操作4.Windows的设置5.Windows的文件与文件夹【基本要求】1.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系统的基本操作、键盘、鼠标器的使用;3.掌握字体的添加和输入法的添加;4.熟练掌握窗口和菜单的构成及其操作、Windows的设置;5.熟练掌握对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文件的选定、打开、重命名、删除、复制和移动、创建快捷方式、文件夹创建‘文件属性和搜索等)。
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教学内容】1.新建或打开文档;2.编辑文档;3.保存或关闭文档;4.文档中光标移动的方法;5.常用符号与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6.文本处理(删除、插入和改写、选定、复制和移动、数据交换);7.字符串查找与替换;【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新建或打开文档;2.理解编辑文档基本原则和方式;3.熟练掌握保存或关闭文档的操作;4.掌握文档中光标移动的操作;5.掌握文本删除、插入和改写的操作;6.掌握常用符号与特殊符号的输入操作;7.熟练掌握文本选定、复制和移动、数据交换的操作;8.掌握字符串查找与替换的操作。
第三单元 Word格式设置与编排【教学内容】1.设置Word文档字体格式;2.设置Word文档段落格式;3.拼写检查(对英文拼写错误检查);4.设置项目符号或编号;5.设置中文版式。
【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对Word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等的设置;2.熟练掌握对Word段落格式中对齐方式、段落缩进、行距、段落间距在文档中的应用,对文章排版出较好的效果;3.掌握在英文语法中出现错误的检查与修改;4.掌握文章段落中,项目符号和编号的应用;5.掌握中文版式中拼音指南、带圈字符、纵横混排、合并字符、双行合一的使用。
第四单元表格的制作与设置【教学内容】1.插入表格、套用表格格式;2.行和列的基本操作;3.合并或拆分单元格的方法;4.文本格式设置的方法;5.表格边框。
【基本要求】1.掌握在Word中插入相应的表格;2.熟练掌握行和列的操作(设置行高、列宽,平均分布各行各列,插入删除行和列,行和列移动交换等);3.熟练掌握表格的合并或拆分;4.熟练掌握表格中文本格式的设置、对齐方式、文字底纹、表格底纹;5.熟练掌握对表格边框线条添加和取消,显示和隐藏。
第五单元 Word文档的版式【教学内容】1.页面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2.艺术字设置;3.分栏的设置;4.插入图片;5.插入脚注尾注;6.边框与底纹的设置;7.页眉/页码的设置。
【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对文章中页面的设置调整(纸张选择,纸张方向,页面边距大小设置,页面页脚位置占用调整等);2.掌握对艺术字的设置(艺术字样式、形状、阴影效果、版式、颜色等等);3.掌握分栏方法和注意要素;4.掌握图版插入的方法,图片的设置要求和效果,与艺术字有很多共同点;5.掌握文章中某些特定文字的注释,通过采用插入脚注尾注的方法给文字注释说明;6.掌握文本或段落的边框底纹设置,注意文本效果和段落效果;7.熟练掌握文章的页眉页脚设置,不同页码效果的插入方法。
第六单元 Excel工作簿操作【教学内容】1.Excel的初步认识;2.设置工作表行(列);3.单元格格式;4.设置表格边框线;5.设置打印标题;6.插入公式;7.插入图表。
【基本要求】1.了解Excel中,什么是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工作表,工作薄;2.掌握工作表的操作方法,包括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掌握工作表窗口的拆分与冻结;3.熟练掌握Excel中行和列的操作,包括设置行高列宽方法(多种不同行高列宽设置方法),行或列数据互换,行和列的插入与删除;4.熟练掌握单元格设置的基本操作,包括字体、数字格式、对齐方式、合并与取消合并,单元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5.了解打印的基本步骤,分页符插入和打印标题设置的意义,掌握文档的打印设——打印预览和打印方式操作;6.掌握 Excel中公式的插入方法7.理解图表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创建、编辑和格式化图表,掌握插入图表中四个步骤的选择和设置(图表类型选择、数据区域选择、图表选项设置、图表位置的存放)第七单元数据管理【教学内容】1.公式与函数使用;2.排序;3.筛选(自动筛选);4.合并计算;5.分类汇总;6.数据透视表。
【基本要求】1.掌握简单公式计算方法,加减乘除和引用运算的应用;2.理解函数、排序、筛选、合并计算、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的作用;3.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常用函数包括SUM(求和) AVERAGE(平均值)MAX(最大值) MIN(最小值)COUNT(计数));4.熟练掌握排序、筛选、合并计算、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的操作方法,理解其作用,以及操作前后的效果。
第八单元 Word与Excel综合应用【教学内容】1.选择性粘贴2.文本与表格之间的转换3.Word和Excel宏的应用4.邮件合并【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选择性粘贴操作,理解选择性粘贴的用途;2.掌握文本与表格之间的转换3.理解宏的含义,掌握Word和Excel宏的录制与使用4.掌握邮件合并方法并应用(怎样创建Word模版、Excel数据源,怎样在Word模版中调用Excel数据源)三、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职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
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计算机的教学呢?1.打破教材结构,激发学生兴趣2.打破教材结构就是不需要完全按照书本教学内容的顺序,可以按照ATA练习题库结合自己的教学把一些教学内容如章节、知识点重新组合。
3.演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细节问题计算机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门新型学科,不仅要掌握好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经验,加深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理解掌握桌面、窗口、图标、菜单等方面的知识,特别在OFFICE办公软件学习当中多给学生演示操作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加强记忆掌握。
上课时不光是一味地演示给学生看,在演示的同时老师还要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导向。
4.一题多解,注重知识迁移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意识,老师多对学生提出这种要求,平时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按小键盘的DEL键,可以使用BACKSPACE 键;一个功能在不同的操作界面有相同的命令。
四、考试要求1.本课程考试统一上机考核,由ATA模拟系统随机出题测评;2.各专业学生必须参加计算机办公软件高新技术考试,学生可得相应的资格证书;3.本课程为考试科目,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
期末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中卷面考试成绩3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50%组成。
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通过平时ATA练习提交成绩与考勤综评。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本课程所用教材有:1)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Windows XP,Office 2003 试题汇编(操作员级)2)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Windows XP,Office 2003 试题解答(操作员级)2.本书内容简介:本书包含了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Windows平台3.其他教学参考资料除对本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ATA题库,还专门为相应的知识点编排了对应的强化教学与练习文档。
有以下文档:文件与文件夹操作(题目).txt五笔打字.doc查找与替换.doc分栏.doc文本框艺术字图片.doc边框和底纹(原文).doc页面设置.doc项目符号和编号.doc公式与函数.xls排序.xls自动筛选.xls合并计算.xls分类汇总.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