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城市化路径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城市化路径的探讨

摘要: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发展的实质是传统的自耕农业的生产方式向市场化、产业化农业的变迁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在空间上的表现形态。本文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提出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关键词:城市化;农业市场化;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发展经济学中有关城市化的理论研究

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化。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十年间,发展的理论、实践和政策都被现代化思路所支配,现代化理论的学者们是在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等经典社会学家关于传统与现代之分的观点的基础上构建他们自己的发展观。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是“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唯一选择,他们将一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分为四部分: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的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理论那里,现代化就是西化,现代化就意味着要沿着西方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

依附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化。依附发展理论把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存在和延续归因于存在富国与贫国间高度不平等的关系,是国际资本主义制度历史演进的结果,认为资本的国际积累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显然与西方模式是不

同的,是一种依附型城市化,这种城市化模式尽管形态各异,但都表现出经济停滞条件下的高度城市化、城市体系的不平衡、劳动密集型部门和城市非正式经济部门的过度就业等弊端。发展中国家这种“过度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国外资本把农民推向城市,而在城市,这些农民却无法获得正常工资水平的工作,形成庞大的非正规部门。

二、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所谓城市化道路是指实现一国的城市化所选择的动力、机制、原则和方式。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从理论上讲,城市化总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关系看,可以将城市化分为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适度同步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超前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滞后城市化。超前城市化及滞后城市化均会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前者是一种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的,容易罹患严重的“城市病”;后者却又以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为出发点,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城市化类型的选择。从城市的规模来说,是选择小城市为主、大城市为主还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从城市的数量上看,是网络式还是据点式的;从空间布局上看,是以分散型为主还是以集中型为主。再次,城市化动力和实现机制的选择。城市化是由政府包办还是由市场推动;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还是自下而

上的民间发动型,这要结合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定。

三、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中国城市化的根本路径选择

1.农业产业化、农业市场化的内涵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农业的产业化是指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以农民为生产活动的主体、以农户为基础、以科学技术服务为手段、以加工企业为依托,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经营的一体化,通过将农业生产活动的上游及下游有效地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的一体化经营,从而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经营效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将生产形成规模化,运用加工中的增值特性来“反哺”农业,通过以农业为中心,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相关产业加以连接形成一个大的产业链,从而使传统农业中生产活动割裂、分散的状况得到改善。农业的市场化是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的保障和最终归宿,农业的市场化可以弥补传统农业中自给性强、商品率低、农民参与市场能力较弱等缺陷。

农业的市场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是以专业化的批量生产为前提的,即以市场参数为导向,农民自主的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再一层含义就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即生产的组织化、企业化,使所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农业市场化的难度要远高于农业产业化,因为农产品实现商品化要受到其自身自然特性的限制,生产条件的严格要求,市场风险的巨大考验,而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农民的市场化意识之薄弱,更成为农业市场化过程中的

绊脚石。

因此,促使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和客体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是农业市场化能否实现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又一个创举,它与农业市场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市场化的基础和推动力、也是农业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2. 中国城市化的完成标志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城市化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二元经济,实现城乡的统一,这里的统一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将城市的生产方式复制到农村的过程。如何打破农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方式,如何“衔接”农村独立、分离的生产活动。在城市的生产生活中,我们研究的微观经济个体是企业。如果按照我们所提出的城市化的定义,也就是生产方式在空间上的复制,我国传统农业的主体是农民,所以这里所提到的生产方式的复制,并不是要改变生产经营的主体。我国农民达九亿之多,农民的幸福与否直接关乎到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高低。要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又不改变农民的基础地位,那么我们必须寻求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既能够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农民争取更为有利的生产条件,又能够遵循市场机制,符合农业市场化的原则。

传统的城市化道路是以单纯的“城市抽吸农村”,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为主的,这种将生产要素及资源集中于城市,片面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实质上也是我国现阶段所选择的城市化路线,这种方式

虽然能够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但总是伴随有“城市病”和“过度城市化”的发生。以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或以农村份合作社、或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方式,大力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农民身份的转变,逐步清除二元经济,实现同质经济,才应是中国城市化的根本路径。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 p·托罗达、斯蒂芬 c·史密斯.发展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洪银兴、陈雯.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0(12).

[3] 杨小凯.经济学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