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目录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目录学》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名称:版本目录学
学时数及学分:周2×15周=30学时2学分
教材:
本课程没有固定使用某一种教材。这主要是由于已有的专门谈《版本目录学》的书大多年代较久远,且内容太全太泛。另外现在很多历史文献学的通论著作中都涉及版本、目录方面内容,且包含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广泛参考相关专业书籍,兼采博收,自己编写讲义。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版本目录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着重阐明古籍阅读、鉴定、分类、编目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从事历史研究的根本基础之一。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版本目录学的基本知识,并初步掌握运用版本目录学知识进行读书治学。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
版本目录学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讲授时应注意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精当的选择,尽量联系实际,删减那些与实际读书治学关系不答的内容;(2)版本目录学向来被认为是枯燥乏味、毫无实际用处的学问,因此应精心设计讲授内容,提炼课堂讲授语言,使课程学习尽量抓住学生注意力;(3)结合本课程基本内容,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与本人的研究心得、体会融入其中
【本文】
绪论:读书和版本目录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版本目录学这门学科有整体性的认识。掌握版本、目录知识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对“版本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有所了解,以及本课程的性质和主要目的。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授课时数:4
内容要点:
第一节读中国古籍的总原则
一、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概况
数量巨大;内容丰富。
二、怎样读古籍才最有效率的问题
讲求原创性;讲求图书印刷质量。
第二节版本目录知识的重要性
一、学习版本知识的意义
“版本家族”;版本差别及其影响。
二、学习目录知识的意义
掌握古籍总的基本状况;粗知学术源流;了解文献资料本身的情况;指示读书门径。
第三节“版本目录学”学科与“版本目录学”课程
一、“版本目录学”学科的概念
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版本学和目录学之关系。
二、“版本目录学”课程的性质
工具;使用。
作业与思考: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自己读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参考书目】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版本、校雠、典藏编),齐鲁书社1988――1998年。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2003年。
第一章中国古籍制度发展概况
(材料、印刷技术和装帧方式的演变)
教学目的:由于版本、目录都是属于治书之学,很多关于图书的常识和专门术语、名词都会遇到。所以在正式介绍版本、目录知识之前,有必要使学生先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中国古代图书发展的情况,否则很难讲。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授课时数:4
内容要点:
第一节材料、印刷技术的演变
一、中国古籍的定义
二、文字载体材料
甲骨;青铜;石头;竹木(简策和板牍);缣帛;纸。
三、书籍的制作:
抄写;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第二节装帧形式的演变
一、简帛和手写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卷子装)。
二、纸书的册页装帧
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第三节古籍的版式和外观结构
一、版式
版面;版框;行格(行款);版心;鱼尾;白口;黑口;象鼻;书耳。
二、外观结构
书衣;书签;书脑;书脊;书根;扉页;书名页。
附录:古籍印本常用术语
原刻本;翻刻本(重刻本或复刻本);覆刻本(影刻本);写刻本;初印本;后印本;百衲本;影写(抄)本;丛书本;批校本;写本;稿本;套印本;活字本;石印本;孤本;残本;金镶玉;巾箱本(袖珍本);书帕本;两截本(两层楼);三节本;邋遢本;道藏本;梵夹本;合订本;毛装本;节本;增订本;大字本;小字本;抽印本;附刻本;焦尾本;修补本;朱墨本(套印本);五色本;官刻本;监本;藩刻本;经厂本;殿本;内府本;局本;私刻本;家塾本或家刻本;坊刻本(书坊本)。
作业与思考:试述雕版印刷术产生前后古籍形式的主要差异。
【参考书目】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大出版社1992年。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版本、校雠、典藏编),齐鲁书社1988――1998年。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2003年。
肖东发、杨虎:《插图本中国图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二章版本与善本
教学目的:学生对版本问题有个最基本的了解。理解“版本”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历代讲求“善本”的风尚,掌握“善本”的主要评价要素。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授课时数:4
内容要点:
第一节“版本”的概念
一、“版”和“本”:
“版”;“本”。
二、“版本”的概念:
本义;今义。
第二节讲求善本的风尚
一、“善本”的概念
二、古人讲究善本的意识和风气
西汉刘德;唐代;明清时代;民国时代。
第三节善本的判断标准
一、古本、旧本、珍本
真实;物以稀为贵。
二、足本
真实;完整。
三、精本
精校本;精注本。
作业与思考:试述雕版印刷术产生前后古籍形式的主要差异。
【参考书目】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大出版社1992年。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版本、校雠、典藏编),齐鲁书社1988――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