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篇一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对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导向规范作用。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同时也为应该那些享受受教育权利的成员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有效的发展空间,从而激发现代教育发展的活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教育公平要力争充分运用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兼顾“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和“实际上的教育公平”。做到坚持底线,均衡考虑,以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效率;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实际上的教育公平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康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教育公平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的评价标准,其精神价值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教育公平可以广大的受教育者创造一种奋斗方向,加快开发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成长,为我国受教育的所有儿童提舒适的教育场所和行之有效的、可不断进步的的发展空间,为他们设计出更高的符合儿童成长的发展期望和和谐发展蓝图,让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优越性得以体现,以此来提升

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和应遵循的原则,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公民应当享有和其他公民一样的拥有同样教育资源的权利。如米尔恩所说:“某种待遇在一种特定的场合是恰当的,那么在与这种待遇相关的特定方面是相等的所有情况,必须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这种待遇相关的特定方面是不相等的所有情况,必须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待遇的相对不平等必须与情况的相对不同成比例。”米尔恩所说的话意思是,所谓的教育公平,是在相对公平平等的教育环境中,使受教育者的天赋和能力,由于得到公平的教育而得以显现和成功。这说明受教育者在开始条件相同,有同样的成功机会,所出现的任何差异都由其能力、天赋、创造性、勤奋,运气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而不是人为地结果。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教育起点的平等

人的教育起点,可分为人的一生开始接受教育的起点或某一阶段受教育的起点。人一出生后,就在其智力、体力、性格、出身等天赋方面而异于他人。同时还有其他条件的差异,有家庭、父母地位的差异,有受教育水平、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就所处的客观环境来说,有的受教育者生在城市,而有的长在农村,有的地方经济非常发达,教育投入巨大;有的地区非常落后,教育投入十分有限教育资源建设很大。在受教育者的教育起点上,彼此之间本已存在着客观事实上的不平等,“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一种理想。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某些部分差异,有时比较小,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机会的平等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我们说教育起点平等,是指凡是具有同等条件的受教育者都应当得到同样的受教育机会,以便使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假定有一种自然禀赋的分配,那些处在才干和能力的同一水平上、有着使用它们的同样愿望的人,应当有同样的成功前景,不管他们在社会体系中的最初地位是什么,亦即不管他们生来是属于什么样的收入阶层。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

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有不受任何歧视地平等的、优质的学习机会,至少是在国家所办的学校中有学习的机会,不管是受教育者的地位、出生情况如何,只要它属于规定的受教育范围,都应该使其受到良好的、优质教育,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个受教育的公民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

(二)重视教育机会实施的过程

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起点的平等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起点机会的平等,则是不够的。教育机会平等的实施过程要比提供教育机会起点平等困难得多。在教育机会的实施过程中,坚决排除一切影响教育机会平人为因素的干扰,按照“服务、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一是阻碍教育公平的任何人为障碍,都应当被清除;二是取消影响教育公平所拥有的任何特权;三是国家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策略的方法和措施,应该适用于我国所有受教育的人。只有起点和实施过程是平等、公平、正义的,才能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平等、公平、正义的。

(三)承认受教育者的天赋差异,谅解教育机会非人为的不平等

就具体的人来说变化非常之大,甚至让人吃惊。这种通过个人努力所形成的能力和他们本身存在的潜能在很大的范围内有着极大的区别,这是有关人类的最不争的事实。人类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具有各式各样的差异。实事求是地说,受教育者的天赋存在着许多先天性的差异,他们在智力、体力、意志、精神、性格等方面差别很大。这些差异对于受教育者的教育发展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机会(如选拔考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虽然,这些非人为的影响没有后天的社会现实环境对于受教育者影响大,但毕竟也是一种不可回避的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现实中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于这些正常的、合理的非人为的天赋差异所形成的受教育者之间不同的发展潜力趋向和他们所得有的客观存在的、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而这正是以人为本的客观公正态度。

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说:“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即对每一个人一视同仁,如目前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必须适合个人的特点。”

二、教育公平的特征

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受教育者在具体的的教育状况下所显出的不同的特征。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具体情况下的相对的公平。

(一)教育机会共享上的平等和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

从教育机会对于不同的受教育者所具有的不同意义来考量,对教育机会可大致分为共享的教育机会平等、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两种。共享上的教育机会平等,一般来说,是指受教育者都应当具有基本相同的教育机会,人人都可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谓的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是指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机会在客观条件下不可能是完全平等,会有程度不同的差异,有时甚至出入

很大。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当有相同的受教育权利,教育机会人人平等,这是公认的教育公平原则。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受教育者所面对的具体教育机会基本相同,受教育者都有着相近的发展空间机会,他们基本的受教育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见,属于受教育者共同拥有的教育机会这一层面上,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平等。虽然共享上的教育机会平等是可能的。但在一切教育机会方面刻意制造绝对的平等则是行不通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实际中,绝对化的教育机会平等是不可能的。理由是:一,在人类社会中,教育机会作为一种资源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对于教育机会的充分需求;二,目前,我们的社会还没有一种完备的机制对于教育机会进行均等化的科学处理;三,即使同样的教育机会而对于不同的受教育者来说,其得到的受教育权利是不同的。比如,九年制义务教育非常强调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对于天赋不同的儿童而言其结果是不会一样的;四,教育机会还可分为国家

提供的公共教育机会和非国家提供的非公共教育机会。具体而言,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家庭成员职业的不同、家庭的文化差异、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对教育的追求不同,这就使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客观上有了很大的不同。有钱的家庭会让孩子得到优质的教育。这是受教育者本身不可自主,无法选择的,也是那些致力于教育公平的人也无能为力的。在每个受教育者接受从遗传和文化中分配得来的基本或天然能力和才能的情况下,他能把这份所得看做是自然而然的运气。没有人能改变他或她遗传和文化的继承物。同时他们承认他们继承的本身在决定他们在社会分配价值份额中所处地位的优越性。而对于天赋不同的人,他们获得非基本教育权利的起点和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也是不平等的。从遗传学上讲,每受教育者的天赋条件也有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遗传决定的,而不是环境造成的。是他们的父母传给他们的,而不是由他们本人发展或培养得到的。不论环境如何重要,而受教育者一生下来就极为不同,退一步讲,即使所有的受教育者都处在极为相同的学习环境中,他们学习上的成绩差异的亦不会因此而缩小差距。有人考证:无论教育机会起点公平还是教育机会结果公平,只能在特殊极端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正如恩格斯所说:“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只有在这两个意志什么愿望也没有的时候才存在;一旦他们不再是抽象的人的意志而转为现实的个人意志,转为两个现实的人的意志的时候,平等就完结了。”可见,完全的平等是没有的。

我们所说的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主要是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而言的。研究人类前行的发展史,就会发现,除了他们所共有的种类特性相同和种类能力大致一样外,在很多方面他们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同,在智力、体力、精神和性格等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的高智力高,有的人智力低;有些人体能好,有些人体能差;有些人性格随和,有些人性格孤僻。所以,在承认充分尊严受教育者平等权利的前提之下,应进一步承认受教育者之间的无法改变的客观差别。这既符合具体的教育理念,又符合现实条件中教育的一般特点。

(二)把握基本的教育机会平等与实际上的教育机会平等

我们所说的基本的教育机会平等,是指根据我国的社会现实应当

提供给受教育者的平等、优质教育机会,是坚持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国策而追求的一种教育机会平等,是一种理想的发展的教育机会平等。基本的教育机会平等具有规范和方向标的意义。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只有对于受教育者基本权利的承认,才能给他们教育机会的平等。然而这只是提供了行使这些权利的一种形式机会,而并不是实际得到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力。要想得到真正的教育机会平等,就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教育机会平等。这里所说的实际上的教育机会平等,是指现实社会所提供的力所能及的教育机会平等,即实际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实现状态。实际的教育机会平等只能是未来前途的机会相对平等、实现手段的机会相对平等:例如,前途的机会平等:两个人都有竞争的平等机会,有可能达到同一目的;手段的机会平等:他们两个人有竞争的平等机会,他们有得到的平等机会,他们有得到的同样帮助的机会。

拿高等教育来说,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高等学校接受高层次的教育,高等学校的大门按照“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向一切人打开,但这一平等机会只是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尽管高等学校的大门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但只有一部分人可以人大学深造,而多数人则没有这个机会,此时的教育机会只能给予有能力的人或考试成绩优秀的人。尽管《世界人权宣言》大声呼吁: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并根据“考试成绩”来实现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但这只是做到了形式的、表层的教育机会平等,没有做到实质的、真正的教育机会平等,即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优质的教育,有发展自己能力,取得“高分”的机会。而这属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能力,取得“高分”的机会平等。高考制度原则上体现了人学机会的平等,而事实却是,大学入学机会甚至在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竞争,显示了不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在法律原则层面上保证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地接受基本的“保底教育”的机会,义务教育的作用也只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起点进行调整,让受教育者都有一条共同的起跑线,而在现实中,由于受教育者优质教育的激烈竞争与教育机会在不同阶段的逐渐递减,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在教育的早期

就开始了,这就决定了即使这条相同的起跑线也徒有虚名,即使有,也会因为基础的不同而使下一轮赛跑的起跑线丢失。例如,在我国,有的地区,已经吹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号角的时候,有的地区还在苦苦地为普及义务教育而努力;当有的学校已经开始以集团化的现代企业的新模式在四方经营教育品牌,夺取教育制高点的时候,有的学校却找不到一块供孩子们活动的简陋操场;当有的城市学校教师可以在收入上强烈要求增加收入的时候,有的农村教师仍然在拖欠数月工资的生活水平线上艰难劳作;当条件优越的学生房间已经被大量的书籍、文具、电脑、游戏卡充斥其问的时候,而条件低劣的孩子连电子产品还没有见过。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出台的重点学校政策,到现在更是加剧了中小学之间非均衡的发展。可见,高考制度原则上只做到形式的、表层的机会平等。表面上,高等学校的大门按照“成绩分数”向一切人开放,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大学,但没有做到实质的、真正的机会平等。

显然,教育公平在现实社会中的实施难度很大,绝对的教育公平在人类社会中现阶段难以实现。因而,符合实际的教育公平的就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其主要原因是受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非人所能掌握。

三、如何实施教育公平

为了更好的实施教育公平,构建健康的和谐社会,并对全体受教育者负责,政府在教育公平问题上的明确责任是要力争最大力度地实现教育公平,要做到:一,维护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与准则,确保教育公平的底线。二,政府要保证对教育全方位的投入到位。教育公平的思想与和原则在各级教育体系中得到落实,在教育平等的前提下注重“分数”、“能力”的实际教育公平原则,全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健康实施,保证在各级教育体系中各项具体指标的协调和执行。三,要造就一些有助于教育机会平等实施所需的“平等”条件,为实现教育公平保驾护航。政府在教育公平的落实上要责任明确,具体到每一个受教育者。政府要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营造实施教育公平的氛围,想方设法创造一些有助于实施教育公平所需的各种要件。

国家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受制于政府,在教育机会平等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但在很大程度上难能为力;国家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则属于公共权利,全体受教育者人人都应享有和得到。国家所提供的教育机会,也就应该为人人完全平等地享有。让我国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享有社会主义国家所提供的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为我们的社会营造出平等、公平、竞争的和谐教育环境,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等非基本权利受教育者的机会。

众所周知,受教育者居住的环境无法变更,家庭的遗传素质差异也无能为力,地域性经济基础和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不争的事实,受教育者的个人运气的惠顾难以预料,因此,我们要理性面对现实,不能影响对实施教育公平的追求。有的人一出生就有着大量的金钱,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资源,这不具有代表性、范例性。社会的等级长期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认识到这种差距、承认教育的不平衡、并不认为它是合理的,也不是不进行教育改革,实施教育公平的理由,而是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改变现状,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在我们国家,人无法选择出生、父母、环境,但他可以拥有健康的大脑和身体,利用现有的基本学习条件,依靠当今受教育的公平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就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就有可能在自己求得流动和发展的同时,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而在开发受教育者的潜力、发展能力以增加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平等方面,教育方面,尤其是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该大有可为。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就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平等,就是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勇于改变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大力消除由于外在各种人为因素对受教育者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政府主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全力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有利形势下,因势利导,办好让全国人民都满意的教育

我国现阶段有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块阵地,政府在实施教育公平方面,要有所侧重,统筹兼顾,不能平均用力。

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对我国适龄儿童所实施的一种基础教育,奠基工程,是我国步人世界先进行列,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它是我国适龄儿童应该有的基本权利。为此,国家要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确认教育投资的保障重点及其预算支出的弹性。政府主管部门应全力支付法定范围内的免费义务教育,大力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公平的、高质量有保证的义务教育惠及所有适龄儿童。试想,如果区域内义务教育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与准则就成为泡影。要让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育标准,为他们以后的更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当然,义务教育领域也应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当遇到教育机会不能均等时,必须坚持在教育机会平等的前提下灵活体现差别优先,努力使同质的教育机会均等。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选拔功能作用要突出出来。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工的实际,国家有必要对对每个受教育者作出某种鉴别和选拔,以便于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要注重鉴别和选拔的质量,做到标准的一致性,有让被挑选的人平等公正。当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平并非刻意要求绝对的平等,而是尽力让优秀的人才面对同样的标准而有出类拔萃的机会。使教育平等的理念和实际的教育机会平等保持一致,在受教育者再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机会平等;承认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差异性,就是为了追求每个受教育者都能获得均等的成功的机会,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遇到教育机会不能均等时,则必须坚持判别原则,坚持对均等教育机会的优先性,即坚持差异的教育机会均等观。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实基础教育,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坚持相对公平发展的方向。在教育的投入上更加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加大对部分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保障适龄儿童能受到优质教育的基本权益。

显然,由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发挥受教育者聪明才智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教育的大发展,必然会带来国家的大繁荣。公平的教育

机会可以使受教育者享有公正平等的权利,同时也可得到差别教育机会所显现的优越。在教育机会平等实施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不要直接具体参与,要依据教育规律,认识到教育的特殊性,否则就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即可能造成新的不平等现象。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尤其是““””时期,足以让我们深省。

教育公平分析论文

教育公平分析论文 一、影响教育公平的要素 1.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合理 首先,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不足。从教育经费绝对投入水平来看,目前全世界年人均教育经费已接近500美元,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六倍,而我国2005年人均教育经费还不足1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其次,三级教育所占份额不合理。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过多地用于高等教育,对义务教育投资不够。最后,教育经费的地域分配也极不合理。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经费投入不均衡状况十分突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教育投入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和城市。 2.教师资源配置失衡 首先,多年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区别对待的教育政策偏向于城市。如教师编制政策等,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农村教师配置编制理应等于或高于城市。其次,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其他因素,导致中东部地区的师资远远优于西部偏远地区,形成新的不公平。 3.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 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不公平。重点学校一直是各级政府投资的重点,而非重点学校则因政府不重视、投入少而无人问津,师资队伍较差,教育质量低下,人为地把学校、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就近

入学”和愈演愈烈的“择校”大战,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在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的竞争,固化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别,使教育资源配置人为地出现倾斜。 4.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 如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不公平;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教育的不公平;女性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穷学生与富学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等等。 5.教育政策不尽合理 高考录取中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人为地造成高考录取线的地区差异,违背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神圣原则,这是一种省际间考生的严重“教育不公平”。 二、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1.法律保障 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平等,许多国家注重通过立法来保障教育的平等和公正,在其宪法和教育法律中,都明确规定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实施平等公正的理念。我国也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以权利为基础的教育,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 2.经费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很低。近年来经过努力,虽有较大改善,但情况仍不乐观,极大

课题研究论文: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教育差距

67779 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教育差距 社会公平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永恒价值理想,而教育公平乃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检验尺度。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因此,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教育公平的含义 要理解教育公平首先应该先了解“公平”一词。公为公正、合理,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教育公平既有平等的含义,又有公道和正义的内涵。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享有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 二、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现状

(一)城乡教育起点不公平。我国自义务教育实施以来,虽然国家和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低入学率、低升学率、高辍学率依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一些偏远地区,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的人口基数比较大,这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少年儿童错过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起点而过早的走入社会成为“劳动力”。 (二)城乡教育过程的不公平。(1)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农村的教育经费要远远低于城市。(2)教师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资源的差异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差异。(3)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在教学设施上,相比于城市学校优越的环境,一些农村学校却连最基本的教育设施。 (三)城乡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教育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前提和基础。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或决定结果的不公平。以大学阶段为例,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争取大学入学机会竞争力相对不足,所以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一般高等院校和地方院校,而城市学生则主要集中在重点院校。 三、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篇一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对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导向规范作用。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同时也为应该那些享受受教育权利的成员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有效的发展空间,从而激发现代教育发展的活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教育公平要力争充分运用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兼顾“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和“实际上的教育公平”。做到坚持底线,均衡考虑,以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效率;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实际上的教育公平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康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教育公平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的评价标准,其精神价值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教育公平可以广大的受教育者创造一种奋斗方向,加快开发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成长,为我国受教育的所有儿童提舒适的教育场所和行之有效的、可不断进步的的发展空间,为他们设计出更高的符合儿童成长的发展期望和和谐发展蓝图,让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优越性得以体现,以此来提升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 篇一: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公平论文 摘要:教育公平的起点是量性公平,终点是质性公平;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是质性公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公平,自20世纪末,已经成为全球性社会发展诉求。“基于个人禀赋,所有的人应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1],在此理念推动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使得高等教育接受者比率逐渐趋于均化,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基本上成为现实。然而,起点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初级阶段,仅是量性公平(quantitative equity; quantitative equality)。在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于更高层次的公平即质性公平(qualitative equity; qualitative equality)之上。教育质性公平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所获教育质量的高低,而课程资源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课程资源的优劣与否,关涉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进而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优质课程软资源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第6号工作文件《教育公平与公共政策:十六国比较结果》将教育公平划分为入学公平、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面度[2]。入学公平可以纳入量性公平范畴,而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则可以纳入质性公平范畴。教育量性公平只是教育公平的初级公平、表层公平;教育质性公平才是教育公平

的高级公平、深层公平。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追求质性公平。有学上,然 篇二:毕业论文《浅谈教育公平.》 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黄思桃 指导教师:周艳 论文题目:浅谈教育公平 08高初等2班学号:0806420234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21年9月30日 【摘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我国在法律上规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有法律上的保障。但在现阶段,我国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 【关键词】 教育公平、策略、教育现状、教育不公平 目录 一、从当今社会上的不同阶段来谈谈教育公平的现状-4 二、分析教育不公平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 - - - 7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

有关教育公平的思考 黄陵县店头北川小学陈金敏 摘要:教育公平是时下热门的话题,作为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中的公平问题,则是与学生联系紧密、学生受益直接的一部分。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本文对教育公平含义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并对如何体现教育公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育公平;含义;实现;教学行为 当前,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和谐教育这一话题也更为频繁地被人们提到,这其中的关键——教育公平遂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课题。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 1.教育公平 1.1教育公平的定义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公平论的初步介绍 ——以郝文武教授教育公平思想为主 摘要: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既有公平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特点,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民主政治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公平是在追求效率与平等和谐统一中体现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教育效率教育微观实践 我们需要公平么?需要教育公平么?需要么?不需要么?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社会公平是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教育公平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在整个社会公平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教育公平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是对教育资源配置中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 什么是公平? 公平是平等和效率的和谐统一。奥肯认为对于公平罗尔斯把优先权交给平等,弗利德曼把优先权交给效率,弗里德曼认为平等是自由和机会均等,是前程为人才开放而不是结果均等。社会公平既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手段。郝文武教授认为,公平的本质必须从追求公平的目的去寻找。公平的目的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了追求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就必须既追求效率又追求平等,没有效率就谈不上发展和富裕①。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发展也是硬道理,公平如同正义是不能与平等和效率任何一个目标兼顾的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以追求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公平是正义的本质特征。但事实上,公平往往是一种效率为代价稍多一点平等,或者以平等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效率。如果要兼顾效率和平等只能是在保证基本平等和基本效率前提下多一点效率或者多一点平等的兼顾。同时公平是仁爱和互利,仁爱是对所有人尊严的无条件尊重和肯定,是价值理性的追求。公平的终极目标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基本目标是保证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和有保证不断发展和幸福生活,现实目标是在基本平等的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 什么是教育公平? 各种各样的公平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问题②。教育公平是国家、社会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的原则,体现一种教育领域中社会内在价值取向。郝教授认为,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它人类发明都要重要的多,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发展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并不完全一致,社会不公正既有教育原因,也有社会本身原因,教育公平既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又需要两者付出代价追求效率与平等和谐统一的教育公平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平衡,使它们付出较小的代价而获得较好的效果,使两者相互转化和促进。教育公平就是教育平等不断提高的教育发展状态,永远是在效率与平等选择和平衡中发展进步。 从社会个体角度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我认为教育资源的有限性、配置的合理性应不以损害部分人的利益来实现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教育公平是在人发展过程中逐步解除自身社会所附加的限制(地域、种族、文化、宗教等)实现一种教育上平等自由的发展,并不是社会中

教育公平与效率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与效率研究论文 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备受关注。虽然大家都希望教育能够达到公平和高效,但是这并不容易实现。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无法完全满足这两个目标。本文将从教育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探讨如何研究教育公平和效率。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受种族、性别、社会阶层等影响。但是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无法完全实现这一目标。 教育公平的研究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例如,从种族、性别、贫困等多个角度考虑。例如,对于教育与种族问题的研究,需要从学生的文化背景、种族差异等方面去探讨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同时,对于教育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需要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去探讨这一问题。 通过教育公平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教育策略和政策,以提高教育公平的效果。这些策略和政策可以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设施的建设等。当然,这并不是全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二、教育效率 教育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对于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效率的提高一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进步,这让教育效率的提高成为了可能。例如,通过电子教育技术,可以节约一部分教育资源,并优化教育质量。此外,教育效率的提高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来实现。 总之,教育公平和效率是现代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互相联系且相互独立的方面。要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在教育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于教育发展的期望。

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

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 实现教育公平是缩小教育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的重要基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篇一 《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摘要] 社会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和谐社会视野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可以说,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个公平的社会。因此,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社会公平,有的学者把它归纳成涵盖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六者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1]其实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平简要地归结为三大公平,即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不论公民个体还是利益群体与阶层都会在这三个方面追求公平,公平正义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体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教育由于其基础性、主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被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 公平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深远性影响。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范文一: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摘要: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和导致教育不公的原因,以及解决我国教育不公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建议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使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是基础。要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不仅必不可少,更为重要,更是基础。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因为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外,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受教育状况、生存状态,进一步增进社会公平。因此,教育公平就成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 一、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 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1.地域性特征明显,地区差距巨大。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社会文化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据有关人员的研究,各地的经济差距已经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的最大差距,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落后问题仍然突出。农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0%。国家特别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农村教育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城镇和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在校生比例存在巨大差距。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在校生占全体总数的比例,仅为60%左右。

探析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

探析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 作为社会公平中的重要环节,教育公平历来受各国重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析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篇一 《浅析教育公平价值理念下的农村义务教育》 【摘要】作为社会公平中的重要环节,教育公平历来受各国重视。在自古以“礼”“儒”“尊师重教”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社会,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诚然,教育公平不仅仅是公平正义问题,更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现代化建设能否长盛不衰的历史性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反对各种教育特权,维护教育公平这一社会基础性公平,从而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当今社会,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受着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央为推进教育公平而推出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进行的并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需要从教育公平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对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施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农村;义务教育;内涵;政策 一、公平价值与教育公平概述 公平价值,也就是公平正义价值,这是一个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名词,也是从事社科类学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最早是由罗尔斯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权威的论证,在其成名著作《正义论》中,罗尔斯就以正义原则为一个重要的轴心对公平价值理念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论述,表达了其对于这一人类永恒话题的关切。在《正义论》开头的第一章,罗尔斯即以“正义即公平”开题,对公平和正义都来了个双关的定义,并将公平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前提的公平”和“目标的公平”。所谓前提的公平指的是这种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最初原始状态即被一致认可的。而所谓目标的公平是指这种正义原则以一种公平的契约为追求目标,从而追求一种公平的结果。教育公平明显属于前者,教育公平旨在给予每一个公民以相同的“最初原始状态”,从而给公民们以相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浅谈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

浅谈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再审视》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出现的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新形势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不断的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对其进行再审视可以找到解决的措施和路径,从而更好的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于经济发达地区日益发达,而处于边缘地区的中西部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却H趋落后,两极分化的格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突出。而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其发展状况如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和各级行政部门也对此采取了多方措施,如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务工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等方法。但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局面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教育还有差距。 温家宝曾这样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一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木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依法接受较好的质量的义务教育;四是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五是扶助困难群体,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可见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己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政策。 一、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目标的实现

论教育公平的毛概论文

论教育公平的毛概论文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它会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更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教育公平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教育公平的毛概论文篇一 《教育公平呼唤教育起点公平》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公平体现教育起点的公平。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城乡等的不平等现象,实现学前教育普及任重而道远。文章建议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使所有适龄幼儿都能享有平等又适合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起点公平;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41-02 一、学前教育的公平体现是教育起点的公平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缺失或受到损害,将极大地影响到其他领域的社会公平,使得其他领域的社会不平等得以延续并进一步放大。教育公平蕴含着平等精神,它强调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这就要求社会要为所有人提供同样的受教育机会,而教育机会平等首先是教育起点的平等。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的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没有教育起点的公平,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是教育公平的要求,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目前,我国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课题研究论文:对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高等教育论文 对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一教育公平与效率是相关而非相对的一对范畴 要认识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何种范畴的关系的问题。 公平的本质在于它是调节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财产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所谓“公平”,从语义的层面看,它与“公正”一词相近,有公正、合理的意思;公平还与“平等”、“均等”等词紧密相连,但公平并不是均等,它作为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比平等、均等更抽象、更具道德意味、伦理性和历史性。[1]所谓“效率”,就是“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劳动效果的比率”。如上升到哲学的层次来认识,效率可以被理解为人的活动与其所实现的目的之比,效率就是人的活动实现其目的程度;据此,我们不难发现:公平与效率并不是一对直接相对应的矛盾范畴,而是一对相关范畴,它们都是衡量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尺度。如果说效率主要是作为一种对象

性的价值尺度而存在的话,那么公平则主要作为一种主体性的价值尺度而存在。 根据对公平与效率的上述理解,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就有了各自的指向和内涵。所谓教育效率,就是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率,它是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的比较,一句话,它是教育投入与其所实现的目的之比。它所要说明和揭示的是在教育资源总量给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的收益最大化的问题,追求的是在总的教育资源固定的情形下,何种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教育的实施能够使教育的收益最大化。教育公平则是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它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尤其是教育制度相联,并以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规定着教育资源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 在现代社会,教育公平包含着以下一些具体内容和原则:第一,它必须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从起码的底线意义上体现出对个体人缔结社会的基本贡献和对人的种属尊严的肯定,体现教育的根本宗旨(即以人为本位发

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研究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研究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在网络系统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之下,现代远程教育显现 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及统一的质量保障特征,对于促进和推动教 育公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之下,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公平的促进过程中受到阻滞,为了更好 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要全面分析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问题与不完 善之处,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教育公平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信息 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之下,更好地推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公平;发展;信息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而衍生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对于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手段和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变革 性的影响,成为了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战略性内容,为学习者的终生学习目标实现提供了崭新的路径,是促进教育公平 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是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时间并不长,然而其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丰富高效的教学资源,显现出令人欣喜的教育优势,而优质的 教育资源、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等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的焦点,只 有处理好这些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才能使人们逐渐接受和认同现 代远程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更好地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 实现教育公平要求从我们的国情出发,正视教育的供需矛盾和地区差异,要尽可能地通过对教育资源的调整和优化配置,提供相对

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使公民可以均等地接受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社会的改革建设发展进程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可以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低成本、快速地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实现教育公平也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窗口,它是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尤其关键和重要,它与社会大多数的利益密切相连,充分体现出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意义。 (五)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求 实现教育公平对于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现教育公平,可以整体提升全国人民的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能支持和人才支撑,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竞争。 二、现代远程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分析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教育模式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入学教育机会均等 当前我国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具体体现为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性别差异及民族差异,并存在极为严重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和问题,如:农村大学生的实际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进入到重点、名牌大学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现代远程教育则可以突破年龄、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丧失学习机会的学习者提供接受学历补偿教育的机会,较好地解决了高等教育入学方面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